二叔没跟良臣说过他是如何进宫的,因为这内中实在是太过波折,并且太过丢人,以致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跟侄儿说。
二叔不说,体贴的良臣自然也不会刨根问底,毕竟他这做侄子的进京之路也很坎坷。
有时候良臣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二叔自宫之后来了京师,在没能进宫前是不是也跟胡广、沙千刀他们一样,在左安门外干过“拉皮条”宰的事。
得亏时间线长了点,要不然倒霉催的,当侄子的被当叔叔的宰,实在是人伦惨剧。
对二叔的事迹,良臣前世看过许多杂记史料,内中无一不提到了一个人名,这个人就是孙暹。
据那些杂记野史上说,当时悲愤之下一气自宫的二叔,根本没有想太多,只以为切了命根子去了京城,就能顺顺当当的进宫当老公。现实却是,当老公是要有门路的,没有门路还想当老公,除非你英俊不凡又或才高八斗。
比如让良臣至今想到还要胆颤的那位刘若愚,这人不但是自己净身,还是宫里诸位大珰,二十四监衙门争抢的对象。无它,人家不但长的一表人材,并且才高!
这个事实说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走哪都是吃香的。而二叔这边却是要什么没什么,故而他不可能一进京就能进宫的,只能跟那些无名白一样,每日坑蒙拐骗填饱肚子,然后想方设法寻找门路入宫。
二叔没别的优点,就脸皮比别人厚一点,并且有豪爽之风,舍得花钱,哪怕自己也是穷的叮当响。于是,在这个优点的带动下,二叔就跟很多官员大珰家中的仆人打的火热,最终机会来了,孙暹家的仆人帮了他一把,将二叔推荐给了自己的主人。
于是在孙暹的举荐下,二叔才得以入宫做伙者,几年后又在御马监太监刘吉祥的关照下成功谋到积水潭洗马圈的差事,其后在好友徐应元的帮助下谋到了甲子库差事,腰包里有了油水后才买到了皇长孙伴读贴身的差事,再接着勾搭了皇长孙的乳母巴巴,最后,走上飞黄腾达的九千岁大道。
现在,二叔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越过了甲字库,直接进了东宫。只是他本人不知道,没有他这个侄儿的暗箱操作,他老人家再过几年同样也会一帆风顺,事事顺心。
某种程度上,魏良臣对二叔的过早安排有点拔苗助长,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自家二叔能够早日步上青去大道,然后提携一下自家的亲侄儿。可问题是,他这横插一杠看着是美好,但极容易将事情往他不可控的一面引导。
凡事还是按部就班来的好,仗着自己是两世为人,知道历史发展,就提前布局,后果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就在魏良臣尚在双山台和张虎见面时,东宫管事太监王安将皇长孙伴读的差事给了魏朝,而不是给了二叔李进忠。
同时,太子朱常洛顶着宠妃李选侍的压力,将皇长孙留在了太子妃郭氏处抚养,而不是交给李选侍照顾。
魏良臣的两桩谋划都落了空。
原因是汪文言在王安面前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太子妃虽然未生,但终是太子妃,将来太子登基,必然是皇后。所以皇长子万万不能交给西李,否则会出现当朝国本一幕。
深知太子这三十年不易的王安,采纳了汪文言的意见,并如实向太子表明了这方面的担忧。于是,魏良臣的算盘落空。
可怜良臣现在却一无所知,只以为在自己的英明布局下,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孙暹的出现,更让他万分激动。
从根本上来说,孙暹就是二叔的伯乐。可以说,没有孙暹就没有二叔。那么关系就来了,如果孙暹当上了司礼掌印太监,是不是就意味着二叔有了一条大腿可以抱。
二叔的大腿就是自己的大腿,拐弯抹角之下,人生就又能少奋斗若干年了。
外朝讲究座师门生,内廷同样也讲究这个。只是不叫座师门生,而叫投名。
二叔是孙暹举荐入宫的,按内廷的规矩,二叔就是孙暹名下。
打狗还要看主人面,有掌印太监站在背后,良臣觉得他一直头疼的矿监税使事,就会迎刃而解了。
良臣内心里是不愿意金忠当上掌印的,这倒不是说人家金公公如何得罪他,又如何看不起他。恰恰相反的是,良臣能有今天,正是人家金公公的功劳。
金忠知道魏良臣是小国舅郑国泰推荐给贵妃娘娘的,也知道贵妃娘娘和皇爷很喜欢这个有点与众不同的少年读书人。所以,他便成全了魏良臣,当日万历下诏授魏良臣中书舍人,就是金忠的主意。只不过内阁那里出了点问题,中书舍人成了两殿舍人。
但不管怎么说,金忠对魏良臣都是没话说。
为此,金忠还惹得掌印陈矩和司礼随堂王安不满,因为,当时王安向陈矩请求,任他的家臣汪文言为中书舍人。
被金忠这么一搅和,汪文言的中书舍人自是不好再提,如此一来,王安也好,陈矩也好,对金忠自是有些意见。
魏良臣就算不知道这背后的故事,也不当对金忠排斥,可偏偏他就不愿金忠当掌印。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要怪就怪宋献策个王八蛋吧。要知道,当日魏良臣拿给河间知府陈伦的司礼官贴就是私刻的金忠印,盗的金忠名。
陈伦是金忠的义子。
这件事迟早会漏馅,一旦事发,魏良臣可就麻烦了。
因此,他不希望金忠当掌印,内心盼着孙暹成功上位。
二叔是他名下的人,到时候金忠真要找良臣麻烦,有孙暹顶着,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只是,谁当掌印不是他小小舍人能决定的,因而心里也只能默默替孙暹打气。仔细一想又不对啊,李永贞没道理巴巴叫李维过来就为告诉自己老领导死了,马上组织上有两个侯选人竞争啊。
李永贞肯定有什么用意。
二叔不说,体贴的良臣自然也不会刨根问底,毕竟他这做侄子的进京之路也很坎坷。
有时候良臣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二叔自宫之后来了京师,在没能进宫前是不是也跟胡广、沙千刀他们一样,在左安门外干过“拉皮条”宰的事。
得亏时间线长了点,要不然倒霉催的,当侄子的被当叔叔的宰,实在是人伦惨剧。
对二叔的事迹,良臣前世看过许多杂记史料,内中无一不提到了一个人名,这个人就是孙暹。
据那些杂记野史上说,当时悲愤之下一气自宫的二叔,根本没有想太多,只以为切了命根子去了京城,就能顺顺当当的进宫当老公。现实却是,当老公是要有门路的,没有门路还想当老公,除非你英俊不凡又或才高八斗。
比如让良臣至今想到还要胆颤的那位刘若愚,这人不但是自己净身,还是宫里诸位大珰,二十四监衙门争抢的对象。无它,人家不但长的一表人材,并且才高!
这个事实说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走哪都是吃香的。而二叔这边却是要什么没什么,故而他不可能一进京就能进宫的,只能跟那些无名白一样,每日坑蒙拐骗填饱肚子,然后想方设法寻找门路入宫。
二叔没别的优点,就脸皮比别人厚一点,并且有豪爽之风,舍得花钱,哪怕自己也是穷的叮当响。于是,在这个优点的带动下,二叔就跟很多官员大珰家中的仆人打的火热,最终机会来了,孙暹家的仆人帮了他一把,将二叔推荐给了自己的主人。
于是在孙暹的举荐下,二叔才得以入宫做伙者,几年后又在御马监太监刘吉祥的关照下成功谋到积水潭洗马圈的差事,其后在好友徐应元的帮助下谋到了甲子库差事,腰包里有了油水后才买到了皇长孙伴读贴身的差事,再接着勾搭了皇长孙的乳母巴巴,最后,走上飞黄腾达的九千岁大道。
现在,二叔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越过了甲字库,直接进了东宫。只是他本人不知道,没有他这个侄儿的暗箱操作,他老人家再过几年同样也会一帆风顺,事事顺心。
某种程度上,魏良臣对二叔的过早安排有点拔苗助长,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自家二叔能够早日步上青去大道,然后提携一下自家的亲侄儿。可问题是,他这横插一杠看着是美好,但极容易将事情往他不可控的一面引导。
凡事还是按部就班来的好,仗着自己是两世为人,知道历史发展,就提前布局,后果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就在魏良臣尚在双山台和张虎见面时,东宫管事太监王安将皇长孙伴读的差事给了魏朝,而不是给了二叔李进忠。
同时,太子朱常洛顶着宠妃李选侍的压力,将皇长孙留在了太子妃郭氏处抚养,而不是交给李选侍照顾。
魏良臣的两桩谋划都落了空。
原因是汪文言在王安面前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太子妃虽然未生,但终是太子妃,将来太子登基,必然是皇后。所以皇长子万万不能交给西李,否则会出现当朝国本一幕。
深知太子这三十年不易的王安,采纳了汪文言的意见,并如实向太子表明了这方面的担忧。于是,魏良臣的算盘落空。
可怜良臣现在却一无所知,只以为在自己的英明布局下,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孙暹的出现,更让他万分激动。
从根本上来说,孙暹就是二叔的伯乐。可以说,没有孙暹就没有二叔。那么关系就来了,如果孙暹当上了司礼掌印太监,是不是就意味着二叔有了一条大腿可以抱。
二叔的大腿就是自己的大腿,拐弯抹角之下,人生就又能少奋斗若干年了。
外朝讲究座师门生,内廷同样也讲究这个。只是不叫座师门生,而叫投名。
二叔是孙暹举荐入宫的,按内廷的规矩,二叔就是孙暹名下。
打狗还要看主人面,有掌印太监站在背后,良臣觉得他一直头疼的矿监税使事,就会迎刃而解了。
良臣内心里是不愿意金忠当上掌印的,这倒不是说人家金公公如何得罪他,又如何看不起他。恰恰相反的是,良臣能有今天,正是人家金公公的功劳。
金忠知道魏良臣是小国舅郑国泰推荐给贵妃娘娘的,也知道贵妃娘娘和皇爷很喜欢这个有点与众不同的少年读书人。所以,他便成全了魏良臣,当日万历下诏授魏良臣中书舍人,就是金忠的主意。只不过内阁那里出了点问题,中书舍人成了两殿舍人。
但不管怎么说,金忠对魏良臣都是没话说。
为此,金忠还惹得掌印陈矩和司礼随堂王安不满,因为,当时王安向陈矩请求,任他的家臣汪文言为中书舍人。
被金忠这么一搅和,汪文言的中书舍人自是不好再提,如此一来,王安也好,陈矩也好,对金忠自是有些意见。
魏良臣就算不知道这背后的故事,也不当对金忠排斥,可偏偏他就不愿金忠当掌印。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要怪就怪宋献策个王八蛋吧。要知道,当日魏良臣拿给河间知府陈伦的司礼官贴就是私刻的金忠印,盗的金忠名。
陈伦是金忠的义子。
这件事迟早会漏馅,一旦事发,魏良臣可就麻烦了。
因此,他不希望金忠当掌印,内心盼着孙暹成功上位。
二叔是他名下的人,到时候金忠真要找良臣麻烦,有孙暹顶着,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只是,谁当掌印不是他小小舍人能决定的,因而心里也只能默默替孙暹打气。仔细一想又不对啊,李永贞没道理巴巴叫李维过来就为告诉自己老领导死了,马上组织上有两个侯选人竞争啊。
李永贞肯定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