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上下都为大娘子的回归感到由衷的欢喜,连阿花都被一把谷子轻易攻陷——要知道钟荟才离开短短三日,这白眼鸡就故态复萌,一见她就扑腾上来啄个不住。
怏怏不乐的大约只有如意院那几位和大娘子本人了。
姜明霜自记事起就没离开过济源,也就是上一年四月初八去县城金佛寺看五色香汤浴佛。前阵子听说姜家要接她回来,她连想都未及细想,先着慌起来,直到表婶和表兄答应送她回京,这才生出些许期待。然而这期待与她阿年表兄没什么不同,只是想着能坐上有木头车厢的牛车出远门便没来由地开心。
自打定下出发的日子,商议旅途细节便成了表兄妹俩每日最重要的事。
他们将道听途说的京城见闻和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糅在一块儿,七手八脚搓成个有鼻子有眼的白日梦——百戏是一定要看的,年表兄想看跳丸弄剑,姜大娘则想骑大象,他们因此还吵了一架,最后这做表兄的让了表妹,抱憾得半夜没睡着。
姜大娘提议抽一日坐飞凫游洛水,年表哥建言顺便去爬一爬邙山,这一顺便就把中间的洛京城顺没了。菩提寺那棵传说中的五色神木也是不容错过的,最好还能摘几片叶子带回来送人,听说没月没星的黑天里朝着树根尿一泡能保夏日不生痱子,这使命就落到了年表哥肩上。还有东邻的阿豹说的那个放两年都不会坏,舔一口就管饱的裹蒸,虽说不知哪里能买到,但必定得去尝尝。
“去京城”是乡间孩童遥不可及的美梦,要是谁能去上一趟,回去准能夸耀一年,姜大娘心驰神往的时候几乎忘了,她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济源了。
初入姜府时姜明霜叫那煊赫富贵震慑了一下,见到那些邃宇绮窗、兰室罗幕也暗暗乍舌,不过并未如曾氏所愿生出嫉妒之心来,甚至连艳羡都几近于无,这些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奇花异木,于她而言更像是个光怪陆离的梦境,做梦的时候固然觉得新奇有趣,可毕竟是与她真实的世界毫无瓜葛的东西,谁也不愿在梦境里待一辈子啊。
谁都觉得她刑克亲人而被送去济源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能回来是否极泰来,连视她为亲女的表婶说不定都是如此想的,尽管临别时她眼泪淌得把衣襟都沾湿了,可还是真心实意地笑着。
他们自行其是地把她送走,又莫名其妙地将她接回,谁都没问过她本人的意见。
整个姜家大约只有钟荟能体会她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思乡之情。
一日早晨,钟荟见那孩子坐在屋前台阶上,托着腮望着一株桃树发怔,便知道她是想家了,她自己初来乍到时也是如此,常常不由自主就开始走神,做梦都想着回家。
她微微叹了口气,走过去在她身旁坐了下来:“阿姊是想表叔和表叔母了么?”
姜明霜不由自主点点头,又赶紧摇头,来时她表婶叮嘱了一路,姜家才是她自己的家,回了家千万不要念叨着济源,叫家里人听了心里不爽利。
钟荟犹豫了一会儿,轻轻地伸出手盖在双生姊姊黑面馒头似的小手上:“我原先一个人住这院子里闷得慌,阿姊能回来陪我真是太好了。”
两人低头看了看一黑一白的叠在一块儿的两只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姜明霜来了姜家几日,一直觉得脚底下虚飘飘的仿佛踩在云上,直到此刻才踏踏实实地落到了地面上。
第55章
兔走乌飞,转眼到了暮春。
大娘子一回府,曾氏便趁机与姜景仁商议道:“大娘和二娘已经八岁了,眼看着两三年也就要开始说人家了,二娘还算识得几个字,可女红针黹一概不会,大娘在济源就更不必说了,小娘子们一日大似一日,到这个八月五娘子都满五岁了,妾合计着,不如请个知书达礼的女先生到府中教他们几个,总比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着嬷嬷们混学的好。”
姜景仁对内宅这些事只有一种答复:“娘子思虑得周全,你拿主意就好了,莫忘了与阿娘说一声。”
曾氏便去回禀了老太太,托了她舅母李氏,不久便物色了个姓吴的女先生,入府教小娘子们礼仪、抚琴和女红。
姜大娘在济源跟着表婶学过纺绩织布,刺绣这样的精细活是一窍不通,钟荟前世心血来潮学过一阵刺绣,她阿娘还特地去向钟太后要了个绣娘,不过没多久便因太耗神丢下了,眼下就和初学差不多。
姊妹俩多了许多功课,每日鸡鸣便要起来,先去与老太太和曾氏请安,然后同三娘子他们一块儿在如意院里学女红和琴艺,用完午膳还得去琅嬛阁跟着秦夫子读书。
秦夫子先探了探大娘子和年小郎的底,他们俩跟着乡里那老道人学过几日,不止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背两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秦夫子懒得为两个人另开一堂课,横竖明年五郎和四娘子也该开蒙了,到时再将大娘子安插进去岂不省心省力?便捋了捋白须睁眼瞎一般夸道:“小郎君和小娘子勤于学问,功底扎实,且随老朽学着,若有不甚明了之处问老朽便是。”
大娘子和阿年懵懵懂懂地入了座,秦夫子一开讲他们便发现自己如坠云雾,压根没有一处明了。
钟荟如何看不出秦夫子这昭昭的偷懒懈怠之心,只得在下学后拣浅显的篇目与他们讲几句。
年表兄和大娘子都不是读书的料,把两人的悟性全拧出来大约还不够姜悔喝一壶的,往往是钟荟讲得口干舌燥,一抬眼便发现俩人微张着嘴迷迷瞪瞪。
--
怏怏不乐的大约只有如意院那几位和大娘子本人了。
姜明霜自记事起就没离开过济源,也就是上一年四月初八去县城金佛寺看五色香汤浴佛。前阵子听说姜家要接她回来,她连想都未及细想,先着慌起来,直到表婶和表兄答应送她回京,这才生出些许期待。然而这期待与她阿年表兄没什么不同,只是想着能坐上有木头车厢的牛车出远门便没来由地开心。
自打定下出发的日子,商议旅途细节便成了表兄妹俩每日最重要的事。
他们将道听途说的京城见闻和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糅在一块儿,七手八脚搓成个有鼻子有眼的白日梦——百戏是一定要看的,年表兄想看跳丸弄剑,姜大娘则想骑大象,他们因此还吵了一架,最后这做表兄的让了表妹,抱憾得半夜没睡着。
姜大娘提议抽一日坐飞凫游洛水,年表哥建言顺便去爬一爬邙山,这一顺便就把中间的洛京城顺没了。菩提寺那棵传说中的五色神木也是不容错过的,最好还能摘几片叶子带回来送人,听说没月没星的黑天里朝着树根尿一泡能保夏日不生痱子,这使命就落到了年表哥肩上。还有东邻的阿豹说的那个放两年都不会坏,舔一口就管饱的裹蒸,虽说不知哪里能买到,但必定得去尝尝。
“去京城”是乡间孩童遥不可及的美梦,要是谁能去上一趟,回去准能夸耀一年,姜大娘心驰神往的时候几乎忘了,她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济源了。
初入姜府时姜明霜叫那煊赫富贵震慑了一下,见到那些邃宇绮窗、兰室罗幕也暗暗乍舌,不过并未如曾氏所愿生出嫉妒之心来,甚至连艳羡都几近于无,这些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奇花异木,于她而言更像是个光怪陆离的梦境,做梦的时候固然觉得新奇有趣,可毕竟是与她真实的世界毫无瓜葛的东西,谁也不愿在梦境里待一辈子啊。
谁都觉得她刑克亲人而被送去济源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能回来是否极泰来,连视她为亲女的表婶说不定都是如此想的,尽管临别时她眼泪淌得把衣襟都沾湿了,可还是真心实意地笑着。
他们自行其是地把她送走,又莫名其妙地将她接回,谁都没问过她本人的意见。
整个姜家大约只有钟荟能体会她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思乡之情。
一日早晨,钟荟见那孩子坐在屋前台阶上,托着腮望着一株桃树发怔,便知道她是想家了,她自己初来乍到时也是如此,常常不由自主就开始走神,做梦都想着回家。
她微微叹了口气,走过去在她身旁坐了下来:“阿姊是想表叔和表叔母了么?”
姜明霜不由自主点点头,又赶紧摇头,来时她表婶叮嘱了一路,姜家才是她自己的家,回了家千万不要念叨着济源,叫家里人听了心里不爽利。
钟荟犹豫了一会儿,轻轻地伸出手盖在双生姊姊黑面馒头似的小手上:“我原先一个人住这院子里闷得慌,阿姊能回来陪我真是太好了。”
两人低头看了看一黑一白的叠在一块儿的两只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姜明霜来了姜家几日,一直觉得脚底下虚飘飘的仿佛踩在云上,直到此刻才踏踏实实地落到了地面上。
第55章
兔走乌飞,转眼到了暮春。
大娘子一回府,曾氏便趁机与姜景仁商议道:“大娘和二娘已经八岁了,眼看着两三年也就要开始说人家了,二娘还算识得几个字,可女红针黹一概不会,大娘在济源就更不必说了,小娘子们一日大似一日,到这个八月五娘子都满五岁了,妾合计着,不如请个知书达礼的女先生到府中教他们几个,总比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着嬷嬷们混学的好。”
姜景仁对内宅这些事只有一种答复:“娘子思虑得周全,你拿主意就好了,莫忘了与阿娘说一声。”
曾氏便去回禀了老太太,托了她舅母李氏,不久便物色了个姓吴的女先生,入府教小娘子们礼仪、抚琴和女红。
姜大娘在济源跟着表婶学过纺绩织布,刺绣这样的精细活是一窍不通,钟荟前世心血来潮学过一阵刺绣,她阿娘还特地去向钟太后要了个绣娘,不过没多久便因太耗神丢下了,眼下就和初学差不多。
姊妹俩多了许多功课,每日鸡鸣便要起来,先去与老太太和曾氏请安,然后同三娘子他们一块儿在如意院里学女红和琴艺,用完午膳还得去琅嬛阁跟着秦夫子读书。
秦夫子先探了探大娘子和年小郎的底,他们俩跟着乡里那老道人学过几日,不止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背两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秦夫子懒得为两个人另开一堂课,横竖明年五郎和四娘子也该开蒙了,到时再将大娘子安插进去岂不省心省力?便捋了捋白须睁眼瞎一般夸道:“小郎君和小娘子勤于学问,功底扎实,且随老朽学着,若有不甚明了之处问老朽便是。”
大娘子和阿年懵懵懂懂地入了座,秦夫子一开讲他们便发现自己如坠云雾,压根没有一处明了。
钟荟如何看不出秦夫子这昭昭的偷懒懈怠之心,只得在下学后拣浅显的篇目与他们讲几句。
年表兄和大娘子都不是读书的料,把两人的悟性全拧出来大约还不够姜悔喝一壶的,往往是钟荟讲得口干舌燥,一抬眼便发现俩人微张着嘴迷迷瞪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