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子原先有个乳母,是她生母陈氏生产前自己寻来的人,那妇人一家子都在城里,听说要去济源自然不乐意,偏巧其实蔡氏刚生了个儿子夭折了,曾氏就叫她顶了那乳母的位子,原想着自己手上的人,又素来忠心耿耿,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曾氏逢年过节派人去济源总会私下里给蔡氏带话,那妇人从来一副俯首帖耳的顺从样,拣曾氏爱听的话报回来:大娘子知道了为啥叫家里远远打发走,恨得砸了个盆儿;大娘子见了夫人送来的新料子高兴得什么似的;大娘子得知妹妹进宫吃席气得两顿饭没吃——总之大娘子把那同胞姊妹当仇人记恨,把曾夫人这后母当活菩萨供着。
蔡氏原先还想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糊弄主母,可阔别多年,这曾氏早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她心知遮掩不过去,只得豁了出去,把头磕得砰砰响:“我的好夫人,奴婢实在木办法啊,”她在济源待了许多年,说起话来也带了济源口音,“苏氏趁着奴婢病了,非把大娘抱她屋里去养,这说起来她是主我是仆,有我说一个‘不’字的地方莫?”
“还狡辩!”曾氏把邱嬷嬷才端来的一碗热酪浆连碗砸在了她头脸上,“这些年我哪个大节不派人来济源?总有几十趟了吧?一回两回你想不起来回禀我知道,几十回都想不起来么!”
也不知是否是因了水土不服,那蔡氏一到济源就病倒了,乡里有个略懂些医术的老道人,看过后说怕是时疫,说不得要过给旁人,唬得苏氏赶紧将姜大娘抱到了自己房里,犹放不下心,夫妇俩一商量,马表叔赶着骡子拉的板车连夜行了二十里路,将妻儿和那金贵的姜家女娃娃送到了丈母娘家。苏氏带着两个孩子在娘家躲了三个多月,那蔡氏总算痊愈了。
乡下孩童到姜大娘那岁数早该离乳了,乳母蔡氏的奶水也在养病期间没了,这乳母便形同虚设。
苏氏在阿年之后生过个女儿,没满周岁便夭折了,那几个月已将姜大娘当成了自己的孩儿,无论如何舍不得放手了。那蔡氏本来就是个怠惰奸猾的,自当了大娘子的乳母没一夜整觉睡,白日里还要叫苏氏支使着做些晒谷之类的杂活,正苦不堪言呢,巴不得将这麻烦脱手,两人一拍即合,都心照不宣地“忘了”与曾氏派来的下人提一嘴。
蔡氏这些年在济源过得如鱼得水,虽说日子比城里清苦些,吃食没那么精细,可自从姜大娘脱了手活儿就极轻省了。
苏氏不是正经主人,凡事都睁只眼闭只眼,她闲得没事便与村里的妇人赌赌钱,嚼嚼舌头根子,还给自己找了俩新相好,比那臭脚的车夫汉子体贴小意百倍,还会为了她争风吃醋,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谁想那曾氏吃错了什么药,竟要把姜大娘接回去。
“奴婢这......”蔡氏讪讪道,“奴婢该死,奴婢怕夫人操心忧虑,故意报喜不报忧,夫人责罚奴婢吧......”一边说一边扇起自己巴掌来,倒也舍得下本,没几下脸颊就高高肿起一片。
邱嬷嬷赶紧上来拉住她的手,对曾氏劝到:“夫人,大娘子刚回来,不好立时三刻地发落她房里的下人,叫人看了说不过去。”
曾氏如何不知道,只不过咽不下这口气罢了,烦躁地朝那蔡氏挥挥手道:“少给我在这儿装相,今日且饶过你,回去该怎么做不用我教了吧?赶紧滚!”
邱嬷嬷见那蔡氏捂着脸颊退远了,方才对曾氏道:“夫人,您把那年小郎君留下有何打算?”
“婆母不是待见那一家子么?”曾氏嘴角嘲讽道,“他们表兄妹几个好多年没来往了,情分淡了如何是好,我是替他们着想。”
“二娘子......”邱嬷嬷眉心一跳。
“我原想着那丫头虽然笨头笨脑,胜在够听话,想替她寻一门好亲事,”曾氏冷哼一声道,“谁知她近来越发不听话了,罢了,不能用便换一个,一抬嫁妆打发了,看她在济源那浅滩里能扑腾出什么风浪来。”
***
钟荟的小院子里多了个大娘子,似乎连那树梢头的桃花都开得更绚烂了些。
姜明霜被送去济源的时候带了一个嬷嬷两个婢子,可一到济源才发现马表叔家的小院就那么三两间屋。表叔表婶没料到一个小女娃排场竟跟宫里娘娘一般大,也是傻了眼,思来想去打算将主屋腾出来,带着四岁的儿子阿年去猪圈旁的茅屋应付些时日。送大娘子一行前去的管事仆役看着不成话,只得将那两个婢子带了回去。过了两三年,新屋子总算盖起来了,可苏氏一合计,大娘子也不闹人,越大越省心,两张口经年累月的得叫姜家多费多少米粮啊,便没有开口要人。
回了姜府,大娘子身边没个伺候人就说不过去了,可各院的下人数目都是定了的,一时半会儿去采买人也来不及,钟荟便叫手脚麻利又爱说爱笑的白环饼先去伺候,曾氏这贤后母又从自己院子里拨了个十三四岁名唤阿翠的婢子过来。
阿枣和细环饼等下人一开始还五十步笑百步地挤眉弄眼暗暗取笑大娘子的满口乡音,不过相处了短短几日之后便喜欢上了这爽朗又实在的小娘子。
钟荟原本觉得自己假扮孩童算得上游刃有余,尤其是克服了最初的自我唾弃后,如今向老太太撒起娇来可谓得心应手。可见了大娘子才知道,她平日里假扮出来的天真无邪简直惨不忍睹,得亏姜老太太牙口好才能克化得下去。
--
曾氏逢年过节派人去济源总会私下里给蔡氏带话,那妇人从来一副俯首帖耳的顺从样,拣曾氏爱听的话报回来:大娘子知道了为啥叫家里远远打发走,恨得砸了个盆儿;大娘子见了夫人送来的新料子高兴得什么似的;大娘子得知妹妹进宫吃席气得两顿饭没吃——总之大娘子把那同胞姊妹当仇人记恨,把曾夫人这后母当活菩萨供着。
蔡氏原先还想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糊弄主母,可阔别多年,这曾氏早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她心知遮掩不过去,只得豁了出去,把头磕得砰砰响:“我的好夫人,奴婢实在木办法啊,”她在济源待了许多年,说起话来也带了济源口音,“苏氏趁着奴婢病了,非把大娘抱她屋里去养,这说起来她是主我是仆,有我说一个‘不’字的地方莫?”
“还狡辩!”曾氏把邱嬷嬷才端来的一碗热酪浆连碗砸在了她头脸上,“这些年我哪个大节不派人来济源?总有几十趟了吧?一回两回你想不起来回禀我知道,几十回都想不起来么!”
也不知是否是因了水土不服,那蔡氏一到济源就病倒了,乡里有个略懂些医术的老道人,看过后说怕是时疫,说不得要过给旁人,唬得苏氏赶紧将姜大娘抱到了自己房里,犹放不下心,夫妇俩一商量,马表叔赶着骡子拉的板车连夜行了二十里路,将妻儿和那金贵的姜家女娃娃送到了丈母娘家。苏氏带着两个孩子在娘家躲了三个多月,那蔡氏总算痊愈了。
乡下孩童到姜大娘那岁数早该离乳了,乳母蔡氏的奶水也在养病期间没了,这乳母便形同虚设。
苏氏在阿年之后生过个女儿,没满周岁便夭折了,那几个月已将姜大娘当成了自己的孩儿,无论如何舍不得放手了。那蔡氏本来就是个怠惰奸猾的,自当了大娘子的乳母没一夜整觉睡,白日里还要叫苏氏支使着做些晒谷之类的杂活,正苦不堪言呢,巴不得将这麻烦脱手,两人一拍即合,都心照不宣地“忘了”与曾氏派来的下人提一嘴。
蔡氏这些年在济源过得如鱼得水,虽说日子比城里清苦些,吃食没那么精细,可自从姜大娘脱了手活儿就极轻省了。
苏氏不是正经主人,凡事都睁只眼闭只眼,她闲得没事便与村里的妇人赌赌钱,嚼嚼舌头根子,还给自己找了俩新相好,比那臭脚的车夫汉子体贴小意百倍,还会为了她争风吃醋,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谁想那曾氏吃错了什么药,竟要把姜大娘接回去。
“奴婢这......”蔡氏讪讪道,“奴婢该死,奴婢怕夫人操心忧虑,故意报喜不报忧,夫人责罚奴婢吧......”一边说一边扇起自己巴掌来,倒也舍得下本,没几下脸颊就高高肿起一片。
邱嬷嬷赶紧上来拉住她的手,对曾氏劝到:“夫人,大娘子刚回来,不好立时三刻地发落她房里的下人,叫人看了说不过去。”
曾氏如何不知道,只不过咽不下这口气罢了,烦躁地朝那蔡氏挥挥手道:“少给我在这儿装相,今日且饶过你,回去该怎么做不用我教了吧?赶紧滚!”
邱嬷嬷见那蔡氏捂着脸颊退远了,方才对曾氏道:“夫人,您把那年小郎君留下有何打算?”
“婆母不是待见那一家子么?”曾氏嘴角嘲讽道,“他们表兄妹几个好多年没来往了,情分淡了如何是好,我是替他们着想。”
“二娘子......”邱嬷嬷眉心一跳。
“我原想着那丫头虽然笨头笨脑,胜在够听话,想替她寻一门好亲事,”曾氏冷哼一声道,“谁知她近来越发不听话了,罢了,不能用便换一个,一抬嫁妆打发了,看她在济源那浅滩里能扑腾出什么风浪来。”
***
钟荟的小院子里多了个大娘子,似乎连那树梢头的桃花都开得更绚烂了些。
姜明霜被送去济源的时候带了一个嬷嬷两个婢子,可一到济源才发现马表叔家的小院就那么三两间屋。表叔表婶没料到一个小女娃排场竟跟宫里娘娘一般大,也是傻了眼,思来想去打算将主屋腾出来,带着四岁的儿子阿年去猪圈旁的茅屋应付些时日。送大娘子一行前去的管事仆役看着不成话,只得将那两个婢子带了回去。过了两三年,新屋子总算盖起来了,可苏氏一合计,大娘子也不闹人,越大越省心,两张口经年累月的得叫姜家多费多少米粮啊,便没有开口要人。
回了姜府,大娘子身边没个伺候人就说不过去了,可各院的下人数目都是定了的,一时半会儿去采买人也来不及,钟荟便叫手脚麻利又爱说爱笑的白环饼先去伺候,曾氏这贤后母又从自己院子里拨了个十三四岁名唤阿翠的婢子过来。
阿枣和细环饼等下人一开始还五十步笑百步地挤眉弄眼暗暗取笑大娘子的满口乡音,不过相处了短短几日之后便喜欢上了这爽朗又实在的小娘子。
钟荟原本觉得自己假扮孩童算得上游刃有余,尤其是克服了最初的自我唾弃后,如今向老太太撒起娇来可谓得心应手。可见了大娘子才知道,她平日里假扮出来的天真无邪简直惨不忍睹,得亏姜老太太牙口好才能克化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