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外的水泥官道上,一匹瘦马缓步而来,马背上坐着一位青年公子,身上的白衫满是灰尘,头上的发髻也有些散乱,面上残留着微微冒出的胡渣,虽说器宇不凡,却也透着一股风尘仆仆,正是自塞北云州城外匆匆赶回汴京的督军辛赞。
城门前尽是赶着早市去城内售卖瓜果鲜蔬的农户,他们或肩挑箩筐,或手推小车,在官差的吆五喝六身下自觉地排成长队等待着检查,偌大的汴京城北门竟只虚掩着半扇大门,却有着数十名官兵仔细盘查着过往的百姓。
辛赞下了马,心中很是疑惑,为何门前的检查会如此严苛,他平日里进城可没有如此麻烦。
“公子有所不知,前几日朝廷下了公文,左相大人遇刺,官府正在排查可疑人物,这几日已算是松懈了,前些日子直接是封了城门,所有人等禁止出入京城。”
辛赞微微颔首,当日在营中时,他便对左相大人遇刺一事略有耳闻,而此事件同时也是左右两位丞相的另一次暗中角逐,照目前的形势看来,王安石一派的前途不容乐观。
跟着缓缓移动的人群慢慢向前,辛赞总算是到了城门口,一名检查的官差扫了扫他略显落魄的模样,又看向一旁的告示板,将上面贴着的几张通缉画像与辛赞做了对比之后,这才一脸不耐烦地朝辛赞甩甩手:“走吧。”
辛赞自然也看到了告示板上贴着的几张画像,若非一旁写着名字,他还真是看不出哪一张是唐钰,哪一张是唐钲,至于方小四,除了看出是个男子之外,根本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果然还是被唐钰说中了啊,依照目前大宋的手段想要抓他,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即便通缉他的告示贴满了整个大宋又如何?不说方小四擅长易容,便是唐钰站在这张似是而非的画像面前,这些未见过真人的官差都没把握将他认出吧。
原本听了唐钰的建议,辛赞是打算在此战结束之后便带着陈妍霏前往武定,只是京城遭逢突变,唐钰从高高在上的征北元帅一夜之间成了通敌卖国的叛臣,辛赞自然不能跟着唐钰,未免留在京城的妻子受到牵连,他必须尽快赶回京城戍职。
听说自己的得意门生出征归来,周淮亲自迎出了府门,也不让辛赞行礼,便匆匆将其领进了议事偏厅。
辛赞简单讲述了唐钰与辽军作战的经过,虽说过程并不十分详细,周淮却听得倒吸了好几口冷气,此前关于唐钰作战的公文他也看过不少,只是听亲身经历的弟子娓娓讲述,心中依旧震惊无比。
自稻香镇之战开始,唐钰所率领的新军一路势如破竹,于幽州斩敌一万,己方未伤一人,在云州城外杀敌三千,新军的伤亡也不过五十人。
如此战绩,唐钰被称为一代军神也不为过。
“如此看来,唐钰这小子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当初投靠了王安石,若是司马相爷早一步将其招揽至麾下,当中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变故。”想到当日被云玉县农户逼死的妹妹一家,周淮便是一肚子火气。
辛赞看了一眼周淮的脸色,试探着低声说道:“学生以为,唐钰此人并非因为贪恋权势而投靠左相之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大宋数千万黎民的生计考虑,所以若是右相大人能够放下成见,摒弃不和,与左相大人通力合作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唐钰自然能为右相大人所用。”
周淮皱了皱眉,看向辛赞的目光稍显严厉了些:“这些话在为师面前说说倒也无妨,只是在右相面前切勿胡言乱语,右相大人如何行事,又岂是我等能够议论的。”
辛赞立即起身致歉:“学生放肆了。”心中却是一阵暗暗摇头,司马光反对变法,明面上是说王安石的新政破坏了祖宗规矩,事实究竟如何,只怕明眼人都看得出,格局如此,注定了此人难以有所成就。
周淮摆摆手示意辛赞入座:“对了,关于唐钰的动向,你可知晓?”
辛赞摇摇头:“当日在云州城外,新军共计收到朝廷金箭六支,均是要求唐钰即刻班师回朝的上谕,唐钰抗旨不尊,就地解散新军,学生与其分属不同阵营,自然没有理由留在他身边,只能跟着大军返回幽州,之后租了马匹,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周淮颔首,辛赞是自己的学生,此番册封为新军督军,真实目的是收集唐钰的各种消息,唐钰聪明如斯,自然能够看得出辛赞的身份,平日里必定对他有所防范,辛赞不知唐钰的撤退路线也在情理之中。
“依你所见,唐钰最终会选择在何处落脚?”
辛赞佯装思索了片刻,回答道:“若学生是唐钰,自然要远离庙堂,大宋的中央集权程度虽然极高,却因土地广袤,终究有些朝廷难以监管之地,比如塞北、南疆,以及与大理、吐蕃接壤的西蜀。”
周淮微笑着颔首,这几处地方很有可能便是唐钰的藏身之所,再加上右相大人分析唐钰的军工厂之所在,唐钰如今身处何处已然呼之欲出了。
“西蜀作为天府之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又是易守难攻,唐钰选择栖身此处,眼光倒也毒辣。只可惜右相大人早已洞悉一切,早在数日之前便向成都府路驻军大营送去了密函,只要唐钰在西蜀现身,便会被抓捕,到时候为了唐家的那一群妇孺,不怕他不与右相大人合作。”
辛赞心中一阵腹诽,成都府路驻军见过唐钰的又有几人,只凭那一张贴在汴京城门前的画像吗?难怪唐钰有恃无恐,对大宋的官府毫无敬畏之心。
辛赞甚至能够预料,各地方官员为了冒领功绩,整个大宋境内至少会有十多个唐钰被抓。官员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为国为民的王安石,却还是因为动了权贵的利益遭到刺杀。
这便是日益腐朽的大宋朝廷。
城门前尽是赶着早市去城内售卖瓜果鲜蔬的农户,他们或肩挑箩筐,或手推小车,在官差的吆五喝六身下自觉地排成长队等待着检查,偌大的汴京城北门竟只虚掩着半扇大门,却有着数十名官兵仔细盘查着过往的百姓。
辛赞下了马,心中很是疑惑,为何门前的检查会如此严苛,他平日里进城可没有如此麻烦。
“公子有所不知,前几日朝廷下了公文,左相大人遇刺,官府正在排查可疑人物,这几日已算是松懈了,前些日子直接是封了城门,所有人等禁止出入京城。”
辛赞微微颔首,当日在营中时,他便对左相大人遇刺一事略有耳闻,而此事件同时也是左右两位丞相的另一次暗中角逐,照目前的形势看来,王安石一派的前途不容乐观。
跟着缓缓移动的人群慢慢向前,辛赞总算是到了城门口,一名检查的官差扫了扫他略显落魄的模样,又看向一旁的告示板,将上面贴着的几张通缉画像与辛赞做了对比之后,这才一脸不耐烦地朝辛赞甩甩手:“走吧。”
辛赞自然也看到了告示板上贴着的几张画像,若非一旁写着名字,他还真是看不出哪一张是唐钰,哪一张是唐钲,至于方小四,除了看出是个男子之外,根本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果然还是被唐钰说中了啊,依照目前大宋的手段想要抓他,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即便通缉他的告示贴满了整个大宋又如何?不说方小四擅长易容,便是唐钰站在这张似是而非的画像面前,这些未见过真人的官差都没把握将他认出吧。
原本听了唐钰的建议,辛赞是打算在此战结束之后便带着陈妍霏前往武定,只是京城遭逢突变,唐钰从高高在上的征北元帅一夜之间成了通敌卖国的叛臣,辛赞自然不能跟着唐钰,未免留在京城的妻子受到牵连,他必须尽快赶回京城戍职。
听说自己的得意门生出征归来,周淮亲自迎出了府门,也不让辛赞行礼,便匆匆将其领进了议事偏厅。
辛赞简单讲述了唐钰与辽军作战的经过,虽说过程并不十分详细,周淮却听得倒吸了好几口冷气,此前关于唐钰作战的公文他也看过不少,只是听亲身经历的弟子娓娓讲述,心中依旧震惊无比。
自稻香镇之战开始,唐钰所率领的新军一路势如破竹,于幽州斩敌一万,己方未伤一人,在云州城外杀敌三千,新军的伤亡也不过五十人。
如此战绩,唐钰被称为一代军神也不为过。
“如此看来,唐钰这小子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当初投靠了王安石,若是司马相爷早一步将其招揽至麾下,当中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变故。”想到当日被云玉县农户逼死的妹妹一家,周淮便是一肚子火气。
辛赞看了一眼周淮的脸色,试探着低声说道:“学生以为,唐钰此人并非因为贪恋权势而投靠左相之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大宋数千万黎民的生计考虑,所以若是右相大人能够放下成见,摒弃不和,与左相大人通力合作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唐钰自然能为右相大人所用。”
周淮皱了皱眉,看向辛赞的目光稍显严厉了些:“这些话在为师面前说说倒也无妨,只是在右相面前切勿胡言乱语,右相大人如何行事,又岂是我等能够议论的。”
辛赞立即起身致歉:“学生放肆了。”心中却是一阵暗暗摇头,司马光反对变法,明面上是说王安石的新政破坏了祖宗规矩,事实究竟如何,只怕明眼人都看得出,格局如此,注定了此人难以有所成就。
周淮摆摆手示意辛赞入座:“对了,关于唐钰的动向,你可知晓?”
辛赞摇摇头:“当日在云州城外,新军共计收到朝廷金箭六支,均是要求唐钰即刻班师回朝的上谕,唐钰抗旨不尊,就地解散新军,学生与其分属不同阵营,自然没有理由留在他身边,只能跟着大军返回幽州,之后租了马匹,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周淮颔首,辛赞是自己的学生,此番册封为新军督军,真实目的是收集唐钰的各种消息,唐钰聪明如斯,自然能够看得出辛赞的身份,平日里必定对他有所防范,辛赞不知唐钰的撤退路线也在情理之中。
“依你所见,唐钰最终会选择在何处落脚?”
辛赞佯装思索了片刻,回答道:“若学生是唐钰,自然要远离庙堂,大宋的中央集权程度虽然极高,却因土地广袤,终究有些朝廷难以监管之地,比如塞北、南疆,以及与大理、吐蕃接壤的西蜀。”
周淮微笑着颔首,这几处地方很有可能便是唐钰的藏身之所,再加上右相大人分析唐钰的军工厂之所在,唐钰如今身处何处已然呼之欲出了。
“西蜀作为天府之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又是易守难攻,唐钰选择栖身此处,眼光倒也毒辣。只可惜右相大人早已洞悉一切,早在数日之前便向成都府路驻军大营送去了密函,只要唐钰在西蜀现身,便会被抓捕,到时候为了唐家的那一群妇孺,不怕他不与右相大人合作。”
辛赞心中一阵腹诽,成都府路驻军见过唐钰的又有几人,只凭那一张贴在汴京城门前的画像吗?难怪唐钰有恃无恐,对大宋的官府毫无敬畏之心。
辛赞甚至能够预料,各地方官员为了冒领功绩,整个大宋境内至少会有十多个唐钰被抓。官员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为国为民的王安石,却还是因为动了权贵的利益遭到刺杀。
这便是日益腐朽的大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