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畔,血流满地。
数千金兵人头落地,血水汇入淮河,半边河面被染红。
突合速全然没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被押赴河边的时候,他仍旧不相信徐还会杀了他。
毕竟他是金国龙虎大王,是四太子兀术的女婿,即便是被俘……也该交换,或者直接送回归。
即便是长久关押,未来无论是谈判还是武力,都有被营救可能,反正他从未想过死亡。
直到屠刀举起的那一刻,突合速仍旧难以置信,他怒吼道:“徐还,安敢杀我?”
“有何不敢?”
“杀了我…四太子定会报复…”突合速的喊声很大,希望恫吓能保全自己一条小命。
“我不是被吓大的,我干过什么,你应该清楚,粘罕、兀术、挞懒,哪一个我放在眼里了?”
徐还冷笑道:“你放心,用不了几年,他们都会来陪你的。”
突合速表情狰狞,自是全然不信,只是不等他多说什么,手起刀落,他已身首异处。
此情此景,在场之人,包括是宋国的将军们,都不免为之胆寒。
“宣抚…会不会…毕竟杀降不祥。”李彦先小声提醒。
“话是这么说,但…”徐还沉吟片刻,低声道:“有句话你听说过吗?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我们讲道义,胡虏会讲吗?他们能对楚州的平民百姓下手,我们不过杀了几个降卒又怎么了?”
“是!”
“国仇家恨,唯有以牙还牙,血债血偿。”
徐还沉声道:“我是想让金贼知道,他们敢屠城,我就敢杀降,免得他们越发肆无忌惮。”
李彦先低声道:“宣抚所言有理,可…末将担心朝野会对您有非议。”
徐还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这位忠直的将领,笑道:“曾经有位先哲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李彦先眉头一动,沉声道:“宣抚豁达,末将自愧不如。”
“言重了。”徐还笑道:“把首级堆在淮水北岸,堆成一座京观。”
“是!”李彦先点头领命,旋即道:“对了,徐宣抚,末将在搜捕金贼残余时,有所发现。”
“什么发现?”
“末将抓获了几个人,韩汝、杜岩等,都是叛臣杜充的子婿家眷。”李彦先道:“杜充本人逃了,但他们没来得及逃亡,是押赴临安,还是……还请宣抚示下。”
“男子悉数斩首,女子充入教坊司。”
徐还冷笑道:“事已至此,我也不怕多杀几个,杜充叛国,他的子婿也都是奸佞之辈。杀一儆百,好叫天下人知道,叛国是什么下场。”
……
继幽州元帅后,又一座京观堆起在淮水岸畔。
数千颗人头,触目惊心,最顶上是死不瞑目的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
楚州军民被震撼的同样,也拍手称快,不管怎么说,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消息传到应天府,兀术震怒不已!
徐还这是在报复,也是羞辱,赤果果的羞辱,而且是超出底线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徐还会杀降。虽说先前徐还也曾有过不留降卒的命令,但那毕竟是交战过程中,与战后不同。
尤其是突合速这等身份贵重的高级俘虏,竟然说杀就给杀了,完全不讲规矩。
南征失败,本来就士气低落,一座京观更是让三军为之胆寒。这几日,军营之中已经出现畏惧宋军的情绪,这是前所未有的。
他这个四太子,颜面扫地,甚至沦为笑柄。
战败不说,连女婿都被俘虏斩首,实在是威名扫地。
兀术心中满是愤恨,徐还自然首当其冲,堪称是咬牙切齿。与此同时,兀术也有些怨恨挞懒,好好的何必屠城,彻底激怒徐还呢?
唉!
说起来,南征之败一个重要原因是金国上层不和睦,不能团结一致,实在是个糟糕的问题。
挞懒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清楚,这个问题事实暂时改变不得,至少自己无能为力。
不过呢,他比兀术想得更远一些,内部不和是自家弱点,对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听闻宋国党争已经持续多年,南渡之后也改观不大,君臣猜忌,文武龌龊的情况也都存在。
如果善加利用,效果不比大军征伐差多少。
反正如今是战败了,一时半会也难以整顿兵马南侵,“和平”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愿自己煞费苦心的安排,能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至于徐还立起的那座京观,等于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火辣辣的生疼。
然而眼下,却无法报复。即便是报复,挞懒也不准备亲自动手。
想来给徐还准备的那份大礼已经快要过江,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
楚州战事告一段落,奏报已经送去临安朝廷。
一战收复淮南,这样意外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大宋朝廷十分惊喜。
君臣都很清楚,淮南对江南,对如今的大宋而言意味着什么。眼下不说什么北伐,至少南方半壁江山是站稳脚跟了。
徐还的功劳自然不能不必多说,以至于很多人说“驸马出马,马到成功”,而且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徐还颇为诟病,弹劾的奏疏也不在少数。主要针对三个问题,镇江杀将官;救援楚州不及时;淮水杀降。
无论收复淮南功劳多大,徐还此行首要目标应该是救援楚州,结果楚州陷落,军民遭到屠戮,损失惨重,难免有失职之嫌。
有人难免抓住此事,意欲兴师问罪。
再就是斩杀转运使李承造,这件事大大触动了文官们百年来习以为常的底线,故而反应最为强烈。
还有徐还斩杀杜充子婿一事,罪不及家人的观念由来已久,按照惯例杜充本人该杀,但其家眷应该是流放,而非诛杀。
徐还此举,再次突破了士大夫们习以为常的底线,难免颇有微词。
垂拱殿御案弹劾的奏疏不在少数,多多少少都在抨击徐还擅权,或是称其残暴。
杀降不祥,这是自古以来的认知,白起、项羽等人都因此被诟病,徐还自然也不会逃过口诛笔伐。
也不知是谁开的头,沸议之时徐还竟然多了一个新的名号——徐阎王!
数千金兵人头落地,血水汇入淮河,半边河面被染红。
突合速全然没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被押赴河边的时候,他仍旧不相信徐还会杀了他。
毕竟他是金国龙虎大王,是四太子兀术的女婿,即便是被俘……也该交换,或者直接送回归。
即便是长久关押,未来无论是谈判还是武力,都有被营救可能,反正他从未想过死亡。
直到屠刀举起的那一刻,突合速仍旧难以置信,他怒吼道:“徐还,安敢杀我?”
“有何不敢?”
“杀了我…四太子定会报复…”突合速的喊声很大,希望恫吓能保全自己一条小命。
“我不是被吓大的,我干过什么,你应该清楚,粘罕、兀术、挞懒,哪一个我放在眼里了?”
徐还冷笑道:“你放心,用不了几年,他们都会来陪你的。”
突合速表情狰狞,自是全然不信,只是不等他多说什么,手起刀落,他已身首异处。
此情此景,在场之人,包括是宋国的将军们,都不免为之胆寒。
“宣抚…会不会…毕竟杀降不祥。”李彦先小声提醒。
“话是这么说,但…”徐还沉吟片刻,低声道:“有句话你听说过吗?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我们讲道义,胡虏会讲吗?他们能对楚州的平民百姓下手,我们不过杀了几个降卒又怎么了?”
“是!”
“国仇家恨,唯有以牙还牙,血债血偿。”
徐还沉声道:“我是想让金贼知道,他们敢屠城,我就敢杀降,免得他们越发肆无忌惮。”
李彦先低声道:“宣抚所言有理,可…末将担心朝野会对您有非议。”
徐还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这位忠直的将领,笑道:“曾经有位先哲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李彦先眉头一动,沉声道:“宣抚豁达,末将自愧不如。”
“言重了。”徐还笑道:“把首级堆在淮水北岸,堆成一座京观。”
“是!”李彦先点头领命,旋即道:“对了,徐宣抚,末将在搜捕金贼残余时,有所发现。”
“什么发现?”
“末将抓获了几个人,韩汝、杜岩等,都是叛臣杜充的子婿家眷。”李彦先道:“杜充本人逃了,但他们没来得及逃亡,是押赴临安,还是……还请宣抚示下。”
“男子悉数斩首,女子充入教坊司。”
徐还冷笑道:“事已至此,我也不怕多杀几个,杜充叛国,他的子婿也都是奸佞之辈。杀一儆百,好叫天下人知道,叛国是什么下场。”
……
继幽州元帅后,又一座京观堆起在淮水岸畔。
数千颗人头,触目惊心,最顶上是死不瞑目的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
楚州军民被震撼的同样,也拍手称快,不管怎么说,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消息传到应天府,兀术震怒不已!
徐还这是在报复,也是羞辱,赤果果的羞辱,而且是超出底线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徐还会杀降。虽说先前徐还也曾有过不留降卒的命令,但那毕竟是交战过程中,与战后不同。
尤其是突合速这等身份贵重的高级俘虏,竟然说杀就给杀了,完全不讲规矩。
南征失败,本来就士气低落,一座京观更是让三军为之胆寒。这几日,军营之中已经出现畏惧宋军的情绪,这是前所未有的。
他这个四太子,颜面扫地,甚至沦为笑柄。
战败不说,连女婿都被俘虏斩首,实在是威名扫地。
兀术心中满是愤恨,徐还自然首当其冲,堪称是咬牙切齿。与此同时,兀术也有些怨恨挞懒,好好的何必屠城,彻底激怒徐还呢?
唉!
说起来,南征之败一个重要原因是金国上层不和睦,不能团结一致,实在是个糟糕的问题。
挞懒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清楚,这个问题事实暂时改变不得,至少自己无能为力。
不过呢,他比兀术想得更远一些,内部不和是自家弱点,对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听闻宋国党争已经持续多年,南渡之后也改观不大,君臣猜忌,文武龌龊的情况也都存在。
如果善加利用,效果不比大军征伐差多少。
反正如今是战败了,一时半会也难以整顿兵马南侵,“和平”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愿自己煞费苦心的安排,能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至于徐还立起的那座京观,等于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火辣辣的生疼。
然而眼下,却无法报复。即便是报复,挞懒也不准备亲自动手。
想来给徐还准备的那份大礼已经快要过江,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
楚州战事告一段落,奏报已经送去临安朝廷。
一战收复淮南,这样意外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大宋朝廷十分惊喜。
君臣都很清楚,淮南对江南,对如今的大宋而言意味着什么。眼下不说什么北伐,至少南方半壁江山是站稳脚跟了。
徐还的功劳自然不能不必多说,以至于很多人说“驸马出马,马到成功”,而且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徐还颇为诟病,弹劾的奏疏也不在少数。主要针对三个问题,镇江杀将官;救援楚州不及时;淮水杀降。
无论收复淮南功劳多大,徐还此行首要目标应该是救援楚州,结果楚州陷落,军民遭到屠戮,损失惨重,难免有失职之嫌。
有人难免抓住此事,意欲兴师问罪。
再就是斩杀转运使李承造,这件事大大触动了文官们百年来习以为常的底线,故而反应最为强烈。
还有徐还斩杀杜充子婿一事,罪不及家人的观念由来已久,按照惯例杜充本人该杀,但其家眷应该是流放,而非诛杀。
徐还此举,再次突破了士大夫们习以为常的底线,难免颇有微词。
垂拱殿御案弹劾的奏疏不在少数,多多少少都在抨击徐还擅权,或是称其残暴。
杀降不祥,这是自古以来的认知,白起、项羽等人都因此被诟病,徐还自然也不会逃过口诛笔伐。
也不知是谁开的头,沸议之时徐还竟然多了一个新的名号——徐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