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叶安:“……”行吧,自己就是俗人一个。
“所以,你是想用这些来取代团茶?”仁宗有些为难,他倒是无所谓,但是此举一出,朝中一些古板的人定会加以诟病,认为叶安玷污了茶艺。
“不,”叶安摇头,他最早只是因为看到了茶农制茶的辛苦。之前也说过,团茶制作工艺及其复杂,中间有任何步骤改变都会前功尽弃,风花雪月的背后是劳民伤财。如今弄出这么些茶,也只是希望能减轻些负担。
听他这么说,仁宗陷入了沉默,半晌后抬头笑道:“你做的茶这么好,我定会不会让他们浪费,不过之后口碑如何,就要看大家的反应了。”
叶安点点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宋朝是团茶向散茶转换的重要阶段。就算没有自己,待到南宋末期,散茶也会出现在人们家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官方果然开始贩卖叶安所制的各种散茶,刚开始众人都没在意,但没想到,竟然在民间掀起滔天巨浪。
士大夫们平日喝习惯复杂精致的团茶,自然没觉得散茶多好。可对于老百姓们来说,不用再喝味道古怪的茶叶末子,还能欣赏到鲜亮的茶汤,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简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后叶安又趁热打铁,寻找出入碧螺春等在宋代还没什么名气的茶,将散茶进一步推广。
等百官们拿着第一季度榷茶的利润是时,无不瞠目结舌,光是这几个月,收益已经赶上之前全年的了。
此时仁宗恍惚间想起叶安那句“千万贯钱财主意”,才不由感叹,安哥儿果然是个聚宝盆,说到做到啊。
第56章
虽说因着散茶生意,国库中银子越来越多,但同时朝廷也产生了新的烦恼。
北宋一直都是对茶叶实行专卖制的,民间可以自由种植茶叶,但要由国家同一收购,然后批发给商人。再选出有信誉有能力的,发放经营许可证,最后商人转手卖给民间。
这一套流程听着很美好,然而其中却存在市场活力不够,茶农弄虚作假等问题。另外最重要的,如今散茶突然兴起,官府没有准备,根本来不及大量收购茶叶,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没办法,朝廷只好开放通商,允许商人直接到收购茶叶,最后向茶农和商人收税。而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叶安自然也捞到不少好处。首先便是茶叶,仁宗大手一挥,将碧螺春以及一些之前不怎么知名的茶划给他一大片,其次还给了他茶叶经营权,并免了三分之一的税,为期二十年。
这表示叶安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抢先占领市场,甚至树立品牌。面对如此天降馅饼的好事,他自然要把握住机会,于是在京中买了块地,成立了茶庄,取名浮云阁。说是茶庄,其实只是个很小的铺面,里面仅有两张桌子,不招待客人吃茶,仅贩卖散茶。来往多是些茶馆老板,或富贵人家的总管。
因为品种齐全,品质上乘,包装极为精美,所以买的人很多。之后叶安又汲取现代经验,找了几位此时的著名画家,设计许多礼盒,推出价格昂贵的小罐茶。事实证明智商税在哪里都能收,小罐茶发行没多久,便在京中上层掀起一阵追捧狂潮。贵人们惊奇的发现散茶叶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且喝习惯了,味道竟然还不错。
叶安如今忙得团团转,期间又去过几次大理寺狱,想要看看老师。无奈上面似乎下了命令,闲杂人等不准靠近,他又不好意思因为这么点事儿再去找仁宗,只能郁闷的回去。好在官家这个人,虽说私德略微有亏,好色温吞,但品性在历代皇帝中还是排的上号的。说饶恕潘元青,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叶安也不是很担心。
这日,国子监放假,叶安在浮云阁中点货。顺口对着身边人询问道:“所以,最受欢迎的还是红茶绿茶,其他的销量都挺一般是吗?”果然啊,top放在什么时代都是top,这两个在现代销量就最多的拿到千年前也是一样。
“也不是这么说,红茶绿茶卖的好,那是整个汴梁都卖的好,别人来我们这儿,基本都是决定便宜一些。其他诸如黄茶青茶,才是浮云阁的死忠。”店内负责人恭敬回到。此人名叫流烟,是半年前叶安买回来的,当时签了死契,所以大体上还是值得信任。因为脑子活,人又会说话,甚至还自学了几个字,大着胆子来找叶安自荐。
这样的人,叶安自然是欢迎的,但诸如白糖化妆品开放等需要保密的产业却不能让其过去。刚好开了浮云阁,店面小仅需要两三个伙计,便将他调过来管理。果然,流烟在此如鱼得水,浮云阁能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尽心尽力。
正当叶安想要开口称赞他几句之时,店内突然进来一男子。
流烟知是客人,连忙上前招待,然而看清来人后却愣住了。只见那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前额突出,眸色很浅,面部轮廊十分明显,竟然是个外族人。
当然了,外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汴梁城里的外族少说也有几万,流烟继续笑脸相迎:“客官里面请,可是要茶。”
那男子神色倨傲,用蹩脚的汉话缓慢道:“都说你们这儿的散茶是大宋最齐全的,我大老远从栗特赶过来,想与你们做笔大生意。”
“那敢情好,客官您说,想要什么茶。”流烟更热切了。
“所以,你是想用这些来取代团茶?”仁宗有些为难,他倒是无所谓,但是此举一出,朝中一些古板的人定会加以诟病,认为叶安玷污了茶艺。
“不,”叶安摇头,他最早只是因为看到了茶农制茶的辛苦。之前也说过,团茶制作工艺及其复杂,中间有任何步骤改变都会前功尽弃,风花雪月的背后是劳民伤财。如今弄出这么些茶,也只是希望能减轻些负担。
听他这么说,仁宗陷入了沉默,半晌后抬头笑道:“你做的茶这么好,我定会不会让他们浪费,不过之后口碑如何,就要看大家的反应了。”
叶安点点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宋朝是团茶向散茶转换的重要阶段。就算没有自己,待到南宋末期,散茶也会出现在人们家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官方果然开始贩卖叶安所制的各种散茶,刚开始众人都没在意,但没想到,竟然在民间掀起滔天巨浪。
士大夫们平日喝习惯复杂精致的团茶,自然没觉得散茶多好。可对于老百姓们来说,不用再喝味道古怪的茶叶末子,还能欣赏到鲜亮的茶汤,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简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后叶安又趁热打铁,寻找出入碧螺春等在宋代还没什么名气的茶,将散茶进一步推广。
等百官们拿着第一季度榷茶的利润是时,无不瞠目结舌,光是这几个月,收益已经赶上之前全年的了。
此时仁宗恍惚间想起叶安那句“千万贯钱财主意”,才不由感叹,安哥儿果然是个聚宝盆,说到做到啊。
第56章
虽说因着散茶生意,国库中银子越来越多,但同时朝廷也产生了新的烦恼。
北宋一直都是对茶叶实行专卖制的,民间可以自由种植茶叶,但要由国家同一收购,然后批发给商人。再选出有信誉有能力的,发放经营许可证,最后商人转手卖给民间。
这一套流程听着很美好,然而其中却存在市场活力不够,茶农弄虚作假等问题。另外最重要的,如今散茶突然兴起,官府没有准备,根本来不及大量收购茶叶,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没办法,朝廷只好开放通商,允许商人直接到收购茶叶,最后向茶农和商人收税。而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叶安自然也捞到不少好处。首先便是茶叶,仁宗大手一挥,将碧螺春以及一些之前不怎么知名的茶划给他一大片,其次还给了他茶叶经营权,并免了三分之一的税,为期二十年。
这表示叶安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抢先占领市场,甚至树立品牌。面对如此天降馅饼的好事,他自然要把握住机会,于是在京中买了块地,成立了茶庄,取名浮云阁。说是茶庄,其实只是个很小的铺面,里面仅有两张桌子,不招待客人吃茶,仅贩卖散茶。来往多是些茶馆老板,或富贵人家的总管。
因为品种齐全,品质上乘,包装极为精美,所以买的人很多。之后叶安又汲取现代经验,找了几位此时的著名画家,设计许多礼盒,推出价格昂贵的小罐茶。事实证明智商税在哪里都能收,小罐茶发行没多久,便在京中上层掀起一阵追捧狂潮。贵人们惊奇的发现散茶叶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且喝习惯了,味道竟然还不错。
叶安如今忙得团团转,期间又去过几次大理寺狱,想要看看老师。无奈上面似乎下了命令,闲杂人等不准靠近,他又不好意思因为这么点事儿再去找仁宗,只能郁闷的回去。好在官家这个人,虽说私德略微有亏,好色温吞,但品性在历代皇帝中还是排的上号的。说饶恕潘元青,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叶安也不是很担心。
这日,国子监放假,叶安在浮云阁中点货。顺口对着身边人询问道:“所以,最受欢迎的还是红茶绿茶,其他的销量都挺一般是吗?”果然啊,top放在什么时代都是top,这两个在现代销量就最多的拿到千年前也是一样。
“也不是这么说,红茶绿茶卖的好,那是整个汴梁都卖的好,别人来我们这儿,基本都是决定便宜一些。其他诸如黄茶青茶,才是浮云阁的死忠。”店内负责人恭敬回到。此人名叫流烟,是半年前叶安买回来的,当时签了死契,所以大体上还是值得信任。因为脑子活,人又会说话,甚至还自学了几个字,大着胆子来找叶安自荐。
这样的人,叶安自然是欢迎的,但诸如白糖化妆品开放等需要保密的产业却不能让其过去。刚好开了浮云阁,店面小仅需要两三个伙计,便将他调过来管理。果然,流烟在此如鱼得水,浮云阁能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尽心尽力。
正当叶安想要开口称赞他几句之时,店内突然进来一男子。
流烟知是客人,连忙上前招待,然而看清来人后却愣住了。只见那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前额突出,眸色很浅,面部轮廊十分明显,竟然是个外族人。
当然了,外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汴梁城里的外族少说也有几万,流烟继续笑脸相迎:“客官里面请,可是要茶。”
那男子神色倨傲,用蹩脚的汉话缓慢道:“都说你们这儿的散茶是大宋最齐全的,我大老远从栗特赶过来,想与你们做笔大生意。”
“那敢情好,客官您说,想要什么茶。”流烟更热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