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金陵城中走着,发现金陵有许多特色的小吃啊,尤其是鸭子的做法,李白走了不长一段路,就看见了许多做法:鸭血粉丝汤,板鸭,还有被誉为“六朝风味,白门佳品”的盐水鸭。还有其他的特色小吃,李白看得眼花缭乱,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饿了……
李白打算找一个摊位吃些东西,走着走着却发现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在卖鸭血,身上类似围裙的东西可能是长期处理鸭血的缘故,到处是红渍。李白走过去,那人见李白过来欣喜道:“公子,你要来一碗鸭血粉丝汤吗?”
李白点点头,问道:“冒犯问一句,我看兄台是个读书人,怎么在这里摆摊?”
那书生脸色黯然,道:“这里有许多像我一样的读书:人,只因为家境贫寒,才出来摆摊卖些吃食来维持生计。平常我也是不穿这身衣服,不过今日是金陵诗会开始的日子,我怕来不及回家去换,这才穿着这身衣服,一会儿就直接脱下围裙就过去。公子见笑了。”
“这里许多读书人都是这样吗?”李白问。
“对啊,我们本就是手艺人家的子弟,家里长辈一辈子做了手艺人,不甘心让后人和他们一样,就把我们送到私塾念书,他们操劳一生,大多数人没有等到自己的儿女鱼跃龙门的那一天。而我们这些人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场面,只能一边接着父母的生意,一边读书,只等着有伯乐举荐或者考中功名的那一天。”那书生道,“公子暂且坐下,我为公子做好汤。”
李白被安排坐下,看着那书生忙碌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惜了这些人,或许就隐藏着治世能臣,只是缺少一飞冲天的机会。
不一会儿,那书生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鸭血粉丝汤,李白享受着美味,突然传来一阵锣声,小吃街一些年轻人急急忙忙地换下衣服,有人道:“金陵诗会开始了!”这些本是小贩打扮的人当街换上自己书生衣服,李白所在摊位的那书生解下围裙,急忙对李白道:“公子把碗放在这里就好。在下还有事,实在抱歉,先告辞了!”那书生急匆匆地去了,竟然比其他人都快。
“还没给钱呢!”李白忙道,“多少钱啊?”
“看着给就是了!”那人竟然冲在最前面,跑得比谁都快。
李白无语,别说他这法子还真好使……李白询问其他摊位这一碗多少钱后,把钱压在碗底下。
李白走着,突然觉得这繁华的金陵城其实也不怎么繁华。李白走在街上,一家一家的店铺开着,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李白进了一家家店铺,和老板交谈一番,才知道许多老板也并不是本地人,就好像现代的大都市,许多人抛家弃子,来到这里打拼,期盼着挣到钱,好的携带家人在此立足扎根,差的人拿着微薄的钱财往返两地。又有许多手艺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卖力赚钱养家糊口,街头卖艺者,摆摊做生意者,好在这时唐代的税赋不算太重,还能勉强生存,李白感慨道,这金陵城的繁华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的理想托起来的。
李白走到城深处,唐代的坊市制这时已经没有这么严格,渐趋融合的迹象,尤其是金陵城,许多豪家大户的门前就是热闹的街市,当然也有深宅大院,藏在深处。李白走着走着,来到城西,走向深处时,却发现一片破烂的房舍,大概类似于贫民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在这里做些针线活,做洗衣妇,以此为生。李白走近去,问一个正在用麻纺线织布的老婆婆,“老婆婆,这里怎么都是些妇女,你们家中的男子呢?”
老婆婆忙着纺麻,道:“这儿年纪大的男人有的赋役去了,有的入伍去了,年纪小的有出去做生意的,有的读书求学去了。”
“您年纪这么大了,家里人怎么还让您纺麻呢?”
“我和我的孙子相依为命,他父母都是给大户做杂役的,却死在了大户家中。小孙子只能自己去找营生混饭吃,我想着帮帮他,补贴点家用,让他别这么难。他还想进京赶考呢,我得为他准备盘缠。”
李白听了心中难受,看着这片贫民窟,突然觉得金陵城的繁华只是虚假的幻象,这金陵城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多少贫穷啊!
街巷走出一个少年,少年兴高采烈地拿着两个烧饼,比在眼前摇头晃脑的走到李白这边来,看见李白时突然扔了烧饼愤怒地冲过来,一把推开李白,抱住老婆婆,对李白怒目而视。
李白被推了一下有些摸不清头脑,那老婆婆急忙责备道:“方儿,别冲动,这位公子不是来欺负我们的。”
被唤作方儿的少年依旧警惕地看着李白,李白忙道:“我没有恶意。”他看明白这应该就是老婆婆说的小孙子了。
老婆婆看着方儿的眼神盯着李白手中的剑,带着歉意道:“不好意思,方儿是看见公子手中的剑才害怕的。”
李白恍然道:“我把剑放下。”李白把剑放在地上,摊开手再次道,“我没有恶意。”
方儿放松下来,走回去捡起那两个烧饼,吹了吹上面的尘土,把两个都要给老婆婆,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
老婆婆道:“你怎么不吃一个?”
方儿把烧饼放在嘴边,装作吃了一口的样子,又摸摸自己的肚子,依旧把两个烧饼给老婆婆手上。
老婆婆拿着烧饼慈爱地笑道:“我一个人吃不了两个,你吃饱了再吃一个。”
方儿摇摇头,摸摸自己的肚子,往前鼓着肚子。
“吃不下那留一个你明日吃。”老婆婆笑道,突然充满歉意和羞愧地问李白,“公子,这个烧饼你不嫌脏的话,你吃吧。”
李白摇摇头,道:“我吃过了。”他复杂地看着方儿,“老婆婆,你的孙儿怎么……”
老婆婆脸上露出伤心之意,道:“方儿在他父母去世后,把嗓子哭哑了,以后就不会说话了,精神大概受了些打击,加上没几个人从小愿意找他玩,现在十九了,还是这么依赖我。”老婆婆提起来忍不住落泪。
李白劝慰道:“老婆婆不要伤心,起码您这孙儿很孝敬您。”老婆婆点点头道:“其实方儿打小很聪明的,读书背的很快,也会作诗。”
方儿起身,对着李白躬身行礼道歉,李白忙回礼道:“没关系的。”
老婆婆问方儿道:“你不是想参加什么金陵诗会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方儿黯然地点点头,指着自己的嘴巴。
老婆婆拉住他的手,悲戚地道:“我可怜的孙儿……”
(本章完)
李白打算找一个摊位吃些东西,走着走着却发现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在卖鸭血,身上类似围裙的东西可能是长期处理鸭血的缘故,到处是红渍。李白走过去,那人见李白过来欣喜道:“公子,你要来一碗鸭血粉丝汤吗?”
李白点点头,问道:“冒犯问一句,我看兄台是个读书人,怎么在这里摆摊?”
那书生脸色黯然,道:“这里有许多像我一样的读书:人,只因为家境贫寒,才出来摆摊卖些吃食来维持生计。平常我也是不穿这身衣服,不过今日是金陵诗会开始的日子,我怕来不及回家去换,这才穿着这身衣服,一会儿就直接脱下围裙就过去。公子见笑了。”
“这里许多读书人都是这样吗?”李白问。
“对啊,我们本就是手艺人家的子弟,家里长辈一辈子做了手艺人,不甘心让后人和他们一样,就把我们送到私塾念书,他们操劳一生,大多数人没有等到自己的儿女鱼跃龙门的那一天。而我们这些人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场面,只能一边接着父母的生意,一边读书,只等着有伯乐举荐或者考中功名的那一天。”那书生道,“公子暂且坐下,我为公子做好汤。”
李白被安排坐下,看着那书生忙碌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惜了这些人,或许就隐藏着治世能臣,只是缺少一飞冲天的机会。
不一会儿,那书生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鸭血粉丝汤,李白享受着美味,突然传来一阵锣声,小吃街一些年轻人急急忙忙地换下衣服,有人道:“金陵诗会开始了!”这些本是小贩打扮的人当街换上自己书生衣服,李白所在摊位的那书生解下围裙,急忙对李白道:“公子把碗放在这里就好。在下还有事,实在抱歉,先告辞了!”那书生急匆匆地去了,竟然比其他人都快。
“还没给钱呢!”李白忙道,“多少钱啊?”
“看着给就是了!”那人竟然冲在最前面,跑得比谁都快。
李白无语,别说他这法子还真好使……李白询问其他摊位这一碗多少钱后,把钱压在碗底下。
李白走着,突然觉得这繁华的金陵城其实也不怎么繁华。李白走在街上,一家一家的店铺开着,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李白进了一家家店铺,和老板交谈一番,才知道许多老板也并不是本地人,就好像现代的大都市,许多人抛家弃子,来到这里打拼,期盼着挣到钱,好的携带家人在此立足扎根,差的人拿着微薄的钱财往返两地。又有许多手艺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卖力赚钱养家糊口,街头卖艺者,摆摊做生意者,好在这时唐代的税赋不算太重,还能勉强生存,李白感慨道,这金陵城的繁华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的理想托起来的。
李白走到城深处,唐代的坊市制这时已经没有这么严格,渐趋融合的迹象,尤其是金陵城,许多豪家大户的门前就是热闹的街市,当然也有深宅大院,藏在深处。李白走着走着,来到城西,走向深处时,却发现一片破烂的房舍,大概类似于贫民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在这里做些针线活,做洗衣妇,以此为生。李白走近去,问一个正在用麻纺线织布的老婆婆,“老婆婆,这里怎么都是些妇女,你们家中的男子呢?”
老婆婆忙着纺麻,道:“这儿年纪大的男人有的赋役去了,有的入伍去了,年纪小的有出去做生意的,有的读书求学去了。”
“您年纪这么大了,家里人怎么还让您纺麻呢?”
“我和我的孙子相依为命,他父母都是给大户做杂役的,却死在了大户家中。小孙子只能自己去找营生混饭吃,我想着帮帮他,补贴点家用,让他别这么难。他还想进京赶考呢,我得为他准备盘缠。”
李白听了心中难受,看着这片贫民窟,突然觉得金陵城的繁华只是虚假的幻象,这金陵城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多少贫穷啊!
街巷走出一个少年,少年兴高采烈地拿着两个烧饼,比在眼前摇头晃脑的走到李白这边来,看见李白时突然扔了烧饼愤怒地冲过来,一把推开李白,抱住老婆婆,对李白怒目而视。
李白被推了一下有些摸不清头脑,那老婆婆急忙责备道:“方儿,别冲动,这位公子不是来欺负我们的。”
被唤作方儿的少年依旧警惕地看着李白,李白忙道:“我没有恶意。”他看明白这应该就是老婆婆说的小孙子了。
老婆婆看着方儿的眼神盯着李白手中的剑,带着歉意道:“不好意思,方儿是看见公子手中的剑才害怕的。”
李白恍然道:“我把剑放下。”李白把剑放在地上,摊开手再次道,“我没有恶意。”
方儿放松下来,走回去捡起那两个烧饼,吹了吹上面的尘土,把两个都要给老婆婆,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
老婆婆道:“你怎么不吃一个?”
方儿把烧饼放在嘴边,装作吃了一口的样子,又摸摸自己的肚子,依旧把两个烧饼给老婆婆手上。
老婆婆拿着烧饼慈爱地笑道:“我一个人吃不了两个,你吃饱了再吃一个。”
方儿摇摇头,摸摸自己的肚子,往前鼓着肚子。
“吃不下那留一个你明日吃。”老婆婆笑道,突然充满歉意和羞愧地问李白,“公子,这个烧饼你不嫌脏的话,你吃吧。”
李白摇摇头,道:“我吃过了。”他复杂地看着方儿,“老婆婆,你的孙儿怎么……”
老婆婆脸上露出伤心之意,道:“方儿在他父母去世后,把嗓子哭哑了,以后就不会说话了,精神大概受了些打击,加上没几个人从小愿意找他玩,现在十九了,还是这么依赖我。”老婆婆提起来忍不住落泪。
李白劝慰道:“老婆婆不要伤心,起码您这孙儿很孝敬您。”老婆婆点点头道:“其实方儿打小很聪明的,读书背的很快,也会作诗。”
方儿起身,对着李白躬身行礼道歉,李白忙回礼道:“没关系的。”
老婆婆问方儿道:“你不是想参加什么金陵诗会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方儿黯然地点点头,指着自己的嘴巴。
老婆婆拉住他的手,悲戚地道:“我可怜的孙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