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县令行事谨慎,哪怕校尉说得言之凿凿,他也不敢轻易涉足险地。
他先是派了几个心腹跟着校尉一起去山村,守着村口观察了两天,确定里面没有再抬出死尸,或是传出哭声。
县令才又在城里找了两三个大夫,让他们进村去查看。
大夫们既担心,又意动。
担心的是,自己可能也会被传染。
意动的是,他们也想亲眼看看,能够治愈疫病的高人到底是谁。
怀着复杂的心情,大夫们来到了被封锁的小村。
县令请的这三位大夫,都是行医几十年的老大夫。
他们见识过天灾,经历过战乱,所以很清楚洪水、疫病肆虐后的村落是个什么样子:满目疮痍,尸体遍野,空气中散发着腐臭的恶味。
可走进小山村,他们却惊愕的发现,这里没有死气沉沉,没有炼狱般惨烈的景象,有的只是重获新生后的兴奋与欣喜。
老人慈爱和善,孩子们活泼可爱,男男女女都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
这、应该不是做戏!
“看来,这场疫病,果然被控制住了。”
三位大夫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用力点了点头。
为了保险起见,三位大夫在村子里仔细查看了一番。
他们重点查看了曾经隔离重病患者的病房,被治愈的村民,以及安妮开的药方。
“妙!妙啊!这方子真是太妙了。”
三位大夫传看完病人们的临床病症记录,又看完方子,忍不住猛拍大腿。
他们再看向安妮的时候,目光中更是充满了尊敬与信服。
大夫也是靠技术吃饭的人,他们天然崇拜医术好的人。
之前,他们也曾经听说过明镜女冠的神医之名。但他们并不相信。
主要还是安妮太年轻。
十五六岁的年纪,搁在普通人身上,也才堪堪中医入门。
估计都不够出徒的,居然还能独立看诊,还能荣获什么“神医”之名。
你确定你不是在异想天开?
他们只当安妮有背景,靠着家族势力,这才传出了美名。
但这次,他们都对安妮刮目相看。
医术不医术的暂且放到一边,单冲着安妮能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被官府封闭的染病村落,他们就要对她竖起大拇指!
如今再看到那张精妙绝伦的药方,三位大夫更是对安妮心服口服!
这世间果然有天才啊,不服不行。
三位大夫钦佩之下,也不忘向安妮求教。
安妮对于这样真正醉心医术的人,从不吝啬指导,敝帚自珍什么的,更是不存在。
安妮知无不言,有求必教,让三位大夫大呼“受教”的同时,更加敬佩与她。
从古至今,中医圈儿都有“秘方”。
谁家若是得了个好方子,都恨不能藏起来,除了子孙后代,谁也不传。
不说别人了,就是这三位大夫都有自己独门秘方,别人想来求教,他们根本不会吐露。
可人家明镜女冠,却丝毫不保密,对他们更是倾囊相授,这幅胸襟,实在令人折服!
三位大夫愈发敬佩安妮,以至于回到县衙后,三人轮番夸赞她。
县令才没耐心听什么“明镜大师不愧是神医,医德好,医术更是没话说”之类的话,他只要确定,山村的疫病确实被控制住了,绝大多数的村民也都安然无恙就可以了!
从三个大夫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县令没有耽搁,准备了一番,便带着侍从、衙役,浩浩荡荡的奔赴小山村。
对于县令的到来,村民们很冷淡。
也是,他们最绝望,最需要“父母官”的时候,县令非但不出现,还把他们封在了满是疫病的村子里,连粮食都不给,让他们等死。
如今他们好不容易熬了过来,县令又颠颠跑来充好人。
呵呵,你说村民们心里怎么想?
自古以来,华国都有“民不与官斗”的思想,升斗小民更是不敢得罪父母官。
但大夏不同,大夏政治清明,圣人更是推崇“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堂堂皇帝都要尊敬小民,就更不用说麾下的官员了。
圣人经常常服出行,跑到地里田间跟百姓闲聊,听取民间的声音。
除了圣人,朝中还有几位赫赫有名的好官。
不管他们对抗强权、为民做主是为了什么,但确确实实为百姓谋了利。
这也导致一个结果:在大夏,但凡有民告官的,只要不是诬告,朝廷都会站在小民这一边。
这个县城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勉强也能算是天子脚下,言路通畅、御史偶尔出没,所以,小民并不十分惧怕官员。
当然了,不怕归不怕,可也不会故意得罪。
所以,面对县令虚假的笑容,几位耆老还是客气的寒暄着。
不过,问及疫病的时候,几位耆老还是忍不住夸赞安妮等女冠——
“县尊不知,这次真是多亏了清泉观的明镜等大师。她们不惧疫病,亲自照看我们那些染病的乡亲。”
“是啊,如果不是她们,我们这些人,估计早就死了。”不是病死,就是饿死!
“明镜大师慈悲心肠——”
先是听到三位大夫的赞许,这会儿又被几位耆老塞了一耳朵,县令对那个明镜大师,还真是称得上“如雷贯耳”了。
得,既然人家这么受推崇,且确实有功,他这个父母官也不吝啬召见她一回。
县令一挥手,便有人去请安妮等一行人。
安妮带着十来个女冠,一起来到了山村待客的祠堂。
“咦?你、你不是依兰阁的红玉吗?”
县令扫了眼安妮等人,目光却意外的停留在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女冠身上。
他定定的看了好一会儿,肯定自己没有看错,便顿时变了脸色,“胡闹!真是胡闹!一个妓子,也敢冒充神医?”
听到“红玉”二字时,那名女冠微微变了脸色。
因为那是她做妓子时的花名。
依兰阁更是她卖身的青楼。
而这位县令,“红玉”也认出来了,几年前,他曾是她的恩客。
“红玉”心里有些发慌,根本不敢看周围的人。
尤其是那些村民和耆老,之前,他们是那般敬重自己,仿佛自己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这让被人轻视、践踏了二十多年的“红玉”,第一次享受到了被人尊敬的感觉。
那感觉,真是该死的好啊。
整日被人那般敬着,“红玉”几乎都忘了自己曾经不堪的过往。
可县令的一句“依兰阁的红玉”,彻底将她从云端打落尘埃。
她闭上眼睛,恨不能立时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红玉”快要承受不住这种折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的手忽然被一只柔软、温暖的小手握住了。
她睁开眼睛,正好对上安妮温柔的双眸,“观、观主?”
安妮勾了勾唇,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忘了我跟你说的话了?”
“红玉”想起出发前观主的告诫,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直直的迎着县令的目光,一字一顿的说,“没错,我确实是依兰阁的红玉,是个倚门卖笑的妓子!”
他先是派了几个心腹跟着校尉一起去山村,守着村口观察了两天,确定里面没有再抬出死尸,或是传出哭声。
县令才又在城里找了两三个大夫,让他们进村去查看。
大夫们既担心,又意动。
担心的是,自己可能也会被传染。
意动的是,他们也想亲眼看看,能够治愈疫病的高人到底是谁。
怀着复杂的心情,大夫们来到了被封锁的小村。
县令请的这三位大夫,都是行医几十年的老大夫。
他们见识过天灾,经历过战乱,所以很清楚洪水、疫病肆虐后的村落是个什么样子:满目疮痍,尸体遍野,空气中散发着腐臭的恶味。
可走进小山村,他们却惊愕的发现,这里没有死气沉沉,没有炼狱般惨烈的景象,有的只是重获新生后的兴奋与欣喜。
老人慈爱和善,孩子们活泼可爱,男男女女都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
这、应该不是做戏!
“看来,这场疫病,果然被控制住了。”
三位大夫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用力点了点头。
为了保险起见,三位大夫在村子里仔细查看了一番。
他们重点查看了曾经隔离重病患者的病房,被治愈的村民,以及安妮开的药方。
“妙!妙啊!这方子真是太妙了。”
三位大夫传看完病人们的临床病症记录,又看完方子,忍不住猛拍大腿。
他们再看向安妮的时候,目光中更是充满了尊敬与信服。
大夫也是靠技术吃饭的人,他们天然崇拜医术好的人。
之前,他们也曾经听说过明镜女冠的神医之名。但他们并不相信。
主要还是安妮太年轻。
十五六岁的年纪,搁在普通人身上,也才堪堪中医入门。
估计都不够出徒的,居然还能独立看诊,还能荣获什么“神医”之名。
你确定你不是在异想天开?
他们只当安妮有背景,靠着家族势力,这才传出了美名。
但这次,他们都对安妮刮目相看。
医术不医术的暂且放到一边,单冲着安妮能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被官府封闭的染病村落,他们就要对她竖起大拇指!
如今再看到那张精妙绝伦的药方,三位大夫更是对安妮心服口服!
这世间果然有天才啊,不服不行。
三位大夫钦佩之下,也不忘向安妮求教。
安妮对于这样真正醉心医术的人,从不吝啬指导,敝帚自珍什么的,更是不存在。
安妮知无不言,有求必教,让三位大夫大呼“受教”的同时,更加敬佩与她。
从古至今,中医圈儿都有“秘方”。
谁家若是得了个好方子,都恨不能藏起来,除了子孙后代,谁也不传。
不说别人了,就是这三位大夫都有自己独门秘方,别人想来求教,他们根本不会吐露。
可人家明镜女冠,却丝毫不保密,对他们更是倾囊相授,这幅胸襟,实在令人折服!
三位大夫愈发敬佩安妮,以至于回到县衙后,三人轮番夸赞她。
县令才没耐心听什么“明镜大师不愧是神医,医德好,医术更是没话说”之类的话,他只要确定,山村的疫病确实被控制住了,绝大多数的村民也都安然无恙就可以了!
从三个大夫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县令没有耽搁,准备了一番,便带着侍从、衙役,浩浩荡荡的奔赴小山村。
对于县令的到来,村民们很冷淡。
也是,他们最绝望,最需要“父母官”的时候,县令非但不出现,还把他们封在了满是疫病的村子里,连粮食都不给,让他们等死。
如今他们好不容易熬了过来,县令又颠颠跑来充好人。
呵呵,你说村民们心里怎么想?
自古以来,华国都有“民不与官斗”的思想,升斗小民更是不敢得罪父母官。
但大夏不同,大夏政治清明,圣人更是推崇“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堂堂皇帝都要尊敬小民,就更不用说麾下的官员了。
圣人经常常服出行,跑到地里田间跟百姓闲聊,听取民间的声音。
除了圣人,朝中还有几位赫赫有名的好官。
不管他们对抗强权、为民做主是为了什么,但确确实实为百姓谋了利。
这也导致一个结果:在大夏,但凡有民告官的,只要不是诬告,朝廷都会站在小民这一边。
这个县城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勉强也能算是天子脚下,言路通畅、御史偶尔出没,所以,小民并不十分惧怕官员。
当然了,不怕归不怕,可也不会故意得罪。
所以,面对县令虚假的笑容,几位耆老还是客气的寒暄着。
不过,问及疫病的时候,几位耆老还是忍不住夸赞安妮等女冠——
“县尊不知,这次真是多亏了清泉观的明镜等大师。她们不惧疫病,亲自照看我们那些染病的乡亲。”
“是啊,如果不是她们,我们这些人,估计早就死了。”不是病死,就是饿死!
“明镜大师慈悲心肠——”
先是听到三位大夫的赞许,这会儿又被几位耆老塞了一耳朵,县令对那个明镜大师,还真是称得上“如雷贯耳”了。
得,既然人家这么受推崇,且确实有功,他这个父母官也不吝啬召见她一回。
县令一挥手,便有人去请安妮等一行人。
安妮带着十来个女冠,一起来到了山村待客的祠堂。
“咦?你、你不是依兰阁的红玉吗?”
县令扫了眼安妮等人,目光却意外的停留在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女冠身上。
他定定的看了好一会儿,肯定自己没有看错,便顿时变了脸色,“胡闹!真是胡闹!一个妓子,也敢冒充神医?”
听到“红玉”二字时,那名女冠微微变了脸色。
因为那是她做妓子时的花名。
依兰阁更是她卖身的青楼。
而这位县令,“红玉”也认出来了,几年前,他曾是她的恩客。
“红玉”心里有些发慌,根本不敢看周围的人。
尤其是那些村民和耆老,之前,他们是那般敬重自己,仿佛自己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这让被人轻视、践踏了二十多年的“红玉”,第一次享受到了被人尊敬的感觉。
那感觉,真是该死的好啊。
整日被人那般敬着,“红玉”几乎都忘了自己曾经不堪的过往。
可县令的一句“依兰阁的红玉”,彻底将她从云端打落尘埃。
她闭上眼睛,恨不能立时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红玉”快要承受不住这种折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的手忽然被一只柔软、温暖的小手握住了。
她睁开眼睛,正好对上安妮温柔的双眸,“观、观主?”
安妮勾了勾唇,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忘了我跟你说的话了?”
“红玉”想起出发前观主的告诫,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直直的迎着县令的目光,一字一顿的说,“没错,我确实是依兰阁的红玉,是个倚门卖笑的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