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顿时,中军帐的不少人,眼睛就亮了。要真这样的话,那步军的速度就能加快,不管建虏军队怎么快,毕竟他们要押解掠去的大明百姓,速度肯定快不过有骡马车的明军!
这事,洪承畴都有点不信。因为在他的经历中,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大明地方乡绅一个个喊着要他剿贼,但要他们出点钱的时候,又一个个哭穷。怎么到了这个小小知州手中,竟然他就有这个能力,让晋州的乡绅都把畜力捐献出来?
这么想着,他立刻带着一点好奇问道:“你如何让他们捐献?如此有把握?”
“回总督大人的话!下官要是没把握,也不敢在此提出来的。”陈弘绪一听,立刻抱拳回答道,“下官和他们共患难,相信他们会听下官的话!”
卢象升听了,则是笑着对洪承畴解释道:“亨九是不知道,他为了晋州百姓,承受巨大压力,公然拒绝了原首辅刘宇亮带兵进城的要求,并且带着晋州百姓,在建虏全军的攻打下,守住了城池,保住了全城百姓。如今晋州的乡绅,可都是听他的。当初他们还纷纷想着要出钱找人,应对刘宇亮降罪于他。”
这个事情其实发生也没有多久,洪承畴一直在赶路,到了之后又和满清军队交战。而这个时候,刘宇亮的首级早就挂在正阳门上,也没多少人还提这个事情。因此,卢象升这么一说,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吃惊,随后看向陈弘绪,那眼神中不乏敬佩之意。
对于军事上的事情,王承恩不懂,可此时说得事情,他知道一些,便开口说道:“皇上当众称赞陈知州为国之栋梁,等建虏兵退之日必定重用!”
一听这话,第一次听说得人,包括卢九德、刘元斌等勇卫营的人,也跟着吃惊了。那可是皇上的夸奖,那这人肯定会高升!
孙传庭原本以为自己一直采用“清屯充饷”之策,已经够胆大,得罪了很多人。可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知州,竟然都敢拒绝首辅的进城要求,这胆子还真是够大的!
他要是知道,陈新甲连进士都不是,只是一个举人的话,估计会更吃惊了。
中军帐内,偏题式的闲聊一下后,卢象升很快就把话题带回了正题,就听他正色问陈弘绪道:“晋州能有多少骡马车可用?”
“约莫能凑个两百辆吧,或者更少一点。”陈弘绪一听,心中估算了一下,马上就回答道。
一辆车不能拉太重的东西,否则牲口吃不消。就按带甲步卒五人来算,那也只有一千人而已,这似乎太少了一点。不过,有总比没有的好。
皇上的赏识、支持,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压力,不尽力去做,就愧对皇上了。
卢象升心中想着,便立刻有了决断,态度坚决地说道:“立刻传本官之军令,周边州城,凡畜力全部征用,敢有不愿者,以通虏论处。”
要是洪承畴,恐怕说不出这样的话。可是,卢象升却已经有了决定,展现了他的强硬一面。
不过,在说完这话之后,卢象升顿了顿又补充道:“以畜力谋生者,给其市价银子,就当朝廷买了,不得推辞。”
说到这里,他转头环视了下在场的封疆大吏和监军,又沉声说道:“如若朝廷为此事怪罪,本官身为主帅,自当一力承当之。”
孙传庭一听,想起之前皇上的那道密旨,不由得心中多了一分信心,也开口说道:“下官亦愿意和大人一起承担!”
这一下,洪承畴不管心中怎么想的,当着这么多监军,还有军中将领的面,他都没法不开口了:“下官亦愿意和大人一起承担!”
卢象升并没有和他们抢着抗责任,只是欣慰地看了他们一眼,能有这样的同僚共事,也算是难得了。
当然了,他自然也不傻,知道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那是因为有一个更高大的人,更有担当,让他们能放心。
没时间去多想,卢象升的眉头并没有松开,继续说道:“然则周边被建虏肆虐过,就算能多凑几个州城,怕也运不了多少兵力。不过国难当头,唯有尽力国事而已。众将听令!”
听到要发布正式军令,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那些武将则跨步出列,一起抱拳拱手呼应道:“末将在!”
“尔等速去选拔麾下最精锐之军卒,等畜力一到,即刻北上。”
“遵命!”这些将领毫不犹豫地一起领命。
很快,晋州城外城内都立刻动了起来。知州陈弘绪在城里动员,一辆辆骡马车很快就交付城外军中。而城外军营,都在做开拔准备。除了有车坐车之外,其他步军,也都要徒步北上,完成他们的任务。
这次军议的内容,崇祯皇帝虽然远在京师,可通过王承恩身上的窃听种子,也都全部知道了。于是,他立刻让人拿来了有关的地图,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卢象升等人已经把建虏可能的动向,还有他们的应对之策都说过。崇祯皇帝这么看,也只是把他们所说得话印证了一番。
明军计划行进的路线上,河间府已经被满清军队攻破过,这里就算了。接下来,还有文安、保定,再加一个霸州可以算是大城,应该能有不少畜力可用。这可能还不够,那就再加个固安好了。
考虑了这个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不得不感慨,没有机械化部队,就靠个畜力来转移军力,这代价也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这严寒的天气里,这种大规模地用畜力,耗费口粮不说,牲口都会冻死累死不少。换句话就是说,这可都是钱啊!
然而,战争就是这样,打得就是钱。
崇祯皇帝又考虑到,卢象升就近征集的畜力,急着赶路的情况下,可能到后半段,就会死掉不少牲口。这种情况下,他觉得光以上几个城池还不保险。
想了一会之后,他就把目光盯向了京师,这个大明北方最大的城池。光是京营和各官员勋贵家的马匹,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眼下刚刚办了个谋逆大案,那些勋贵被敲打了一番,正战战兢兢着,此时不开口,更待何时!
这么想着,他便传旨内阁、司礼监以及六部九卿,在文华殿内议事。
人一到齐,崇祯皇帝便开门见山地宣布道:“如今对虏战事已到了紧要关头,前方将士急需马匹以为军用。朕决定,由朕向勋贵征调马匹,只要是马,除幼马无法驼人之外的,一律征调。而京师城内文官武将处,则由卿等前去征集,可有意见?”
如果换了以前,说不定就会有人出来反对了。可此时,京师刚刚发生了谋逆大案,其原因,就是相关人等,不想为国破财。于是,一个是赔了四十万两,外加爵位被削,人又没了;另外一个同样被削爵,大出血给出去了三十万两。至于另外谋逆的两个,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血得教训,让大殿内的这些官员,或者说京师上下认清了一个事实,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如果能破财消灾的,就破财消灾算了。
相比起京师流言,说皇帝决定向文武百官、皇亲勋贵借钱一事来说,这种征调马匹的事情,反而更好回应。
毕竟要是借钱的话,那到底借出多少钱为好?借多了,那这个钱怎么来的?是不是明摆着告诉皇帝,我贪了,我搂钱了?要是借少了,那皇帝会不会觉得没有诚意,导致招致祸患?而马匹就没有这个顾虑,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反正损失也不会太大。
再者说了,这个事情,皇上自己都明确说了,他去向勋贵征调。有这样的先例在,他们去给文武百官下达、催缴马匹的旨意,也就显得不突兀了。
这么想着,大殿内安静了一会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回奏了皇帝,表示没有问题。
对此,崇祯皇帝也感到有点顺利,该是之前震慑了朝臣,效果还不错。于是,他趁热打铁,同时也是因为前方急需,就立刻召集京师所有勋贵到武英殿觐见。
可以说,京师这些勋贵,都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过来觐见的。实在是最近的事情,吓到他们了。一个国公,两个侯爵,一个伯爵被严惩,说起来,最轻的就是原嘉定伯,只是被罚了三十万两银子,并将巧取豪夺来的商铺田产退还。
这些勋贵,他们虽然没有做过谋逆皇子的事情,可不法之事,多少总有一些的。比如巧取豪夺这种事情,甚至有几个,和宫里也有联系,他们一直在担心自己干得好事,突然被皇上知道,然后自己落得前面那几个勋贵的下场。
武英殿内,勋贵虽多,可哪怕皇帝还没来,一个个都安静地很,很乖!
崇祯皇帝一驾临,看着见礼的这些勋贵,立刻就发现了这点,心中不由得一声冷笑。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勋贵,其实就如顽童一般,原来的崇祯皇帝没有能力去管他们的时候,一个个胡作非为,就知道吃喝玩乐,享受大明给他们的荣华富贵,却压根没想着,有福利的同时,他们也有对应的义务。
如今杀鸡骇猴了一下,就又一个个担心地很,生怕自己也落得凄惨下场,只这么一看,就知道这些勋贵其实大部分都是草包,早已不复当年祖宗之英姿。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给他们好脸,冷着脸对他们说道:“朕把你们召来,是前线急需马匹,因此京师各府,包括皇亲勋贵、文官武将,所有马匹都要征调,你们各府也不例外,谁有意见?”
他直接开门见山,就是这么干脆,看他们给是不给?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人感到格外强势。
这些勋贵对此也感到很意外,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有一人,却是立刻回奏道:“陛下,既然是前线急需,臣等自当鼎力相助,为国尽力,原是我等该做之事。否则国朝养我等三百年却不做事,就真是让祖宗蒙羞,愧对太祖敕封之恩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有点意外,听着好像觉悟很高的样子,便定睛看去,发现是诚意伯刘孔昭。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大明的众多勋贵中,除了云南的沐王府之外,也就只有诚意伯刘孔昭,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心中装着大明。
原崇祯皇帝在京师殉国以后,弘光帝迅速在金陵组建起了南明小朝廷。刘孔昭就成为南明朝廷的骨干力量之一,在布置江防备战清军、与抗清英雄张煌言水师配合作战中,发挥很大作用。可惜弘光帝的小朝廷内斗剧烈,毫无凝聚力,清军一来就垮了台。
在金陵抗清失败后,刘孔昭又南下依附抗清英雄张名振,多次乘水师战船北上与清军作战,他儿子刘永锡英勇战死。后来刘孔昭又南下投奔隆武帝、鲁王朱以海等南明势力,结果陆续遭到失败。刘孔昭见大势已去,驾船入海,从此就不知所踪。
至于剩下的勋贵,不是投降了李自成就是投降了满清,甚至其中有的人,先投降了李自成再投降满清,反正没一个人想着为国尽忠,白养了他们几百年,当了一回白眼狼。
此时,武英殿内,刘孔昭这么一开口,其他勋贵回过神来,不敢怠慢,不就是几匹马而已么,于是,他们立刻跟着附和,纷纷附和刘孔昭的话。
崇祯皇帝原本还想再吓吓他们的,但没想过刘孔昭这么一带头,事情也非常地顺利,就不好发作了,不过他也没有就这么简单地放过他们,继续冷着脸说道:“马匹所需草料,至少十天之用,也要你们自己准备,朝廷目前还无力提供大量粮草物资。”
听到这话,不少勋贵微张了嘴,没想到还有这一处,不过还是诚意伯刘孔昭回奏道:“陛下,此乃臣等该做之事!或者臣想了,既然是前线所需,那就不如臣等派人直接送至前线,无需陛下操心此等小事。”
“……”其他勋贵无语了,纷纷看着刘孔昭,心中想着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要是马匹路上有事怎么办?
崇祯皇帝听了,盯着刘孔昭看了一眼,心中开始重视起刘孔昭来了。这个刘孔昭如果不是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才如此积极的话,那就是真心为国之人,是值得用得人。这么想着,他心中决定,回头让厂卫好好查查他,要是能用的话,那就不错了。
对于勋贵集团,不能一直强力打压,也要立个典型来重用,如此大棒胡萝卜地一起上,才能把这些勋贵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答应了刘孔昭的要求,并且还决定,把文武百官以及其他途径得到的马匹,全都交给这些勋贵送往前线。每家都有登记负责送多少马匹,需要前线统帅的盖章验收,如此才算完成了这次事情。
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对勋贵的一次小小考验了。
不得不说,京师居住了最多的有钱人,勋贵集团和文武百官,再加上京师军中的马匹,这么一征调,足足有八千多匹。
就在第三天的时候,这些马匹就被勋贵派人,赶着前往前线了。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另外发了圣旨给了明军前进路上的大城,要求地方官用卢象升的那种方式强征骡马,准备形成接力的方式运送步军。
一场大明史上从未有过的支援军队行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事,洪承畴都有点不信。因为在他的经历中,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大明地方乡绅一个个喊着要他剿贼,但要他们出点钱的时候,又一个个哭穷。怎么到了这个小小知州手中,竟然他就有这个能力,让晋州的乡绅都把畜力捐献出来?
这么想着,他立刻带着一点好奇问道:“你如何让他们捐献?如此有把握?”
“回总督大人的话!下官要是没把握,也不敢在此提出来的。”陈弘绪一听,立刻抱拳回答道,“下官和他们共患难,相信他们会听下官的话!”
卢象升听了,则是笑着对洪承畴解释道:“亨九是不知道,他为了晋州百姓,承受巨大压力,公然拒绝了原首辅刘宇亮带兵进城的要求,并且带着晋州百姓,在建虏全军的攻打下,守住了城池,保住了全城百姓。如今晋州的乡绅,可都是听他的。当初他们还纷纷想着要出钱找人,应对刘宇亮降罪于他。”
这个事情其实发生也没有多久,洪承畴一直在赶路,到了之后又和满清军队交战。而这个时候,刘宇亮的首级早就挂在正阳门上,也没多少人还提这个事情。因此,卢象升这么一说,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吃惊,随后看向陈弘绪,那眼神中不乏敬佩之意。
对于军事上的事情,王承恩不懂,可此时说得事情,他知道一些,便开口说道:“皇上当众称赞陈知州为国之栋梁,等建虏兵退之日必定重用!”
一听这话,第一次听说得人,包括卢九德、刘元斌等勇卫营的人,也跟着吃惊了。那可是皇上的夸奖,那这人肯定会高升!
孙传庭原本以为自己一直采用“清屯充饷”之策,已经够胆大,得罪了很多人。可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知州,竟然都敢拒绝首辅的进城要求,这胆子还真是够大的!
他要是知道,陈新甲连进士都不是,只是一个举人的话,估计会更吃惊了。
中军帐内,偏题式的闲聊一下后,卢象升很快就把话题带回了正题,就听他正色问陈弘绪道:“晋州能有多少骡马车可用?”
“约莫能凑个两百辆吧,或者更少一点。”陈弘绪一听,心中估算了一下,马上就回答道。
一辆车不能拉太重的东西,否则牲口吃不消。就按带甲步卒五人来算,那也只有一千人而已,这似乎太少了一点。不过,有总比没有的好。
皇上的赏识、支持,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压力,不尽力去做,就愧对皇上了。
卢象升心中想着,便立刻有了决断,态度坚决地说道:“立刻传本官之军令,周边州城,凡畜力全部征用,敢有不愿者,以通虏论处。”
要是洪承畴,恐怕说不出这样的话。可是,卢象升却已经有了决定,展现了他的强硬一面。
不过,在说完这话之后,卢象升顿了顿又补充道:“以畜力谋生者,给其市价银子,就当朝廷买了,不得推辞。”
说到这里,他转头环视了下在场的封疆大吏和监军,又沉声说道:“如若朝廷为此事怪罪,本官身为主帅,自当一力承当之。”
孙传庭一听,想起之前皇上的那道密旨,不由得心中多了一分信心,也开口说道:“下官亦愿意和大人一起承担!”
这一下,洪承畴不管心中怎么想的,当着这么多监军,还有军中将领的面,他都没法不开口了:“下官亦愿意和大人一起承担!”
卢象升并没有和他们抢着抗责任,只是欣慰地看了他们一眼,能有这样的同僚共事,也算是难得了。
当然了,他自然也不傻,知道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那是因为有一个更高大的人,更有担当,让他们能放心。
没时间去多想,卢象升的眉头并没有松开,继续说道:“然则周边被建虏肆虐过,就算能多凑几个州城,怕也运不了多少兵力。不过国难当头,唯有尽力国事而已。众将听令!”
听到要发布正式军令,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那些武将则跨步出列,一起抱拳拱手呼应道:“末将在!”
“尔等速去选拔麾下最精锐之军卒,等畜力一到,即刻北上。”
“遵命!”这些将领毫不犹豫地一起领命。
很快,晋州城外城内都立刻动了起来。知州陈弘绪在城里动员,一辆辆骡马车很快就交付城外军中。而城外军营,都在做开拔准备。除了有车坐车之外,其他步军,也都要徒步北上,完成他们的任务。
这次军议的内容,崇祯皇帝虽然远在京师,可通过王承恩身上的窃听种子,也都全部知道了。于是,他立刻让人拿来了有关的地图,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卢象升等人已经把建虏可能的动向,还有他们的应对之策都说过。崇祯皇帝这么看,也只是把他们所说得话印证了一番。
明军计划行进的路线上,河间府已经被满清军队攻破过,这里就算了。接下来,还有文安、保定,再加一个霸州可以算是大城,应该能有不少畜力可用。这可能还不够,那就再加个固安好了。
考虑了这个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不得不感慨,没有机械化部队,就靠个畜力来转移军力,这代价也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这严寒的天气里,这种大规模地用畜力,耗费口粮不说,牲口都会冻死累死不少。换句话就是说,这可都是钱啊!
然而,战争就是这样,打得就是钱。
崇祯皇帝又考虑到,卢象升就近征集的畜力,急着赶路的情况下,可能到后半段,就会死掉不少牲口。这种情况下,他觉得光以上几个城池还不保险。
想了一会之后,他就把目光盯向了京师,这个大明北方最大的城池。光是京营和各官员勋贵家的马匹,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眼下刚刚办了个谋逆大案,那些勋贵被敲打了一番,正战战兢兢着,此时不开口,更待何时!
这么想着,他便传旨内阁、司礼监以及六部九卿,在文华殿内议事。
人一到齐,崇祯皇帝便开门见山地宣布道:“如今对虏战事已到了紧要关头,前方将士急需马匹以为军用。朕决定,由朕向勋贵征调马匹,只要是马,除幼马无法驼人之外的,一律征调。而京师城内文官武将处,则由卿等前去征集,可有意见?”
如果换了以前,说不定就会有人出来反对了。可此时,京师刚刚发生了谋逆大案,其原因,就是相关人等,不想为国破财。于是,一个是赔了四十万两,外加爵位被削,人又没了;另外一个同样被削爵,大出血给出去了三十万两。至于另外谋逆的两个,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血得教训,让大殿内的这些官员,或者说京师上下认清了一个事实,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如果能破财消灾的,就破财消灾算了。
相比起京师流言,说皇帝决定向文武百官、皇亲勋贵借钱一事来说,这种征调马匹的事情,反而更好回应。
毕竟要是借钱的话,那到底借出多少钱为好?借多了,那这个钱怎么来的?是不是明摆着告诉皇帝,我贪了,我搂钱了?要是借少了,那皇帝会不会觉得没有诚意,导致招致祸患?而马匹就没有这个顾虑,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反正损失也不会太大。
再者说了,这个事情,皇上自己都明确说了,他去向勋贵征调。有这样的先例在,他们去给文武百官下达、催缴马匹的旨意,也就显得不突兀了。
这么想着,大殿内安静了一会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回奏了皇帝,表示没有问题。
对此,崇祯皇帝也感到有点顺利,该是之前震慑了朝臣,效果还不错。于是,他趁热打铁,同时也是因为前方急需,就立刻召集京师所有勋贵到武英殿觐见。
可以说,京师这些勋贵,都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过来觐见的。实在是最近的事情,吓到他们了。一个国公,两个侯爵,一个伯爵被严惩,说起来,最轻的就是原嘉定伯,只是被罚了三十万两银子,并将巧取豪夺来的商铺田产退还。
这些勋贵,他们虽然没有做过谋逆皇子的事情,可不法之事,多少总有一些的。比如巧取豪夺这种事情,甚至有几个,和宫里也有联系,他们一直在担心自己干得好事,突然被皇上知道,然后自己落得前面那几个勋贵的下场。
武英殿内,勋贵虽多,可哪怕皇帝还没来,一个个都安静地很,很乖!
崇祯皇帝一驾临,看着见礼的这些勋贵,立刻就发现了这点,心中不由得一声冷笑。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勋贵,其实就如顽童一般,原来的崇祯皇帝没有能力去管他们的时候,一个个胡作非为,就知道吃喝玩乐,享受大明给他们的荣华富贵,却压根没想着,有福利的同时,他们也有对应的义务。
如今杀鸡骇猴了一下,就又一个个担心地很,生怕自己也落得凄惨下场,只这么一看,就知道这些勋贵其实大部分都是草包,早已不复当年祖宗之英姿。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给他们好脸,冷着脸对他们说道:“朕把你们召来,是前线急需马匹,因此京师各府,包括皇亲勋贵、文官武将,所有马匹都要征调,你们各府也不例外,谁有意见?”
他直接开门见山,就是这么干脆,看他们给是不给?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人感到格外强势。
这些勋贵对此也感到很意外,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有一人,却是立刻回奏道:“陛下,既然是前线急需,臣等自当鼎力相助,为国尽力,原是我等该做之事。否则国朝养我等三百年却不做事,就真是让祖宗蒙羞,愧对太祖敕封之恩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有点意外,听着好像觉悟很高的样子,便定睛看去,发现是诚意伯刘孔昭。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大明的众多勋贵中,除了云南的沐王府之外,也就只有诚意伯刘孔昭,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心中装着大明。
原崇祯皇帝在京师殉国以后,弘光帝迅速在金陵组建起了南明小朝廷。刘孔昭就成为南明朝廷的骨干力量之一,在布置江防备战清军、与抗清英雄张煌言水师配合作战中,发挥很大作用。可惜弘光帝的小朝廷内斗剧烈,毫无凝聚力,清军一来就垮了台。
在金陵抗清失败后,刘孔昭又南下依附抗清英雄张名振,多次乘水师战船北上与清军作战,他儿子刘永锡英勇战死。后来刘孔昭又南下投奔隆武帝、鲁王朱以海等南明势力,结果陆续遭到失败。刘孔昭见大势已去,驾船入海,从此就不知所踪。
至于剩下的勋贵,不是投降了李自成就是投降了满清,甚至其中有的人,先投降了李自成再投降满清,反正没一个人想着为国尽忠,白养了他们几百年,当了一回白眼狼。
此时,武英殿内,刘孔昭这么一开口,其他勋贵回过神来,不敢怠慢,不就是几匹马而已么,于是,他们立刻跟着附和,纷纷附和刘孔昭的话。
崇祯皇帝原本还想再吓吓他们的,但没想过刘孔昭这么一带头,事情也非常地顺利,就不好发作了,不过他也没有就这么简单地放过他们,继续冷着脸说道:“马匹所需草料,至少十天之用,也要你们自己准备,朝廷目前还无力提供大量粮草物资。”
听到这话,不少勋贵微张了嘴,没想到还有这一处,不过还是诚意伯刘孔昭回奏道:“陛下,此乃臣等该做之事!或者臣想了,既然是前线所需,那就不如臣等派人直接送至前线,无需陛下操心此等小事。”
“……”其他勋贵无语了,纷纷看着刘孔昭,心中想着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要是马匹路上有事怎么办?
崇祯皇帝听了,盯着刘孔昭看了一眼,心中开始重视起刘孔昭来了。这个刘孔昭如果不是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才如此积极的话,那就是真心为国之人,是值得用得人。这么想着,他心中决定,回头让厂卫好好查查他,要是能用的话,那就不错了。
对于勋贵集团,不能一直强力打压,也要立个典型来重用,如此大棒胡萝卜地一起上,才能把这些勋贵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答应了刘孔昭的要求,并且还决定,把文武百官以及其他途径得到的马匹,全都交给这些勋贵送往前线。每家都有登记负责送多少马匹,需要前线统帅的盖章验收,如此才算完成了这次事情。
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对勋贵的一次小小考验了。
不得不说,京师居住了最多的有钱人,勋贵集团和文武百官,再加上京师军中的马匹,这么一征调,足足有八千多匹。
就在第三天的时候,这些马匹就被勋贵派人,赶着前往前线了。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另外发了圣旨给了明军前进路上的大城,要求地方官用卢象升的那种方式强征骡马,准备形成接力的方式运送步军。
一场大明史上从未有过的支援军队行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