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闹灾的时间更早,几年之内情况有恶化的趋势。
而南方的情形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即使足够富庶的织女镇,人们照旧没办法吃饱喝足,勉强维系生命罢了。
走了上万里路,最终抵达的目的地与期望中相差实在太大,木槿实在不知道他们还能走到何处。
但愿灾荒早点结束,否则身处漩涡中央的她实在没有办法保全自己和家人。
送别的时候,陈寡妇提着篮子里的两块大骨头,领着儿子家去了。
麒麟不放心,总想自己拎着篮子。
陈寡妇却不让:“你今日吃了那么多,这两块骨头放着明日吃!”
儿子光喝骨头汤就喝了四碗,还吃掉大半盘炒猪肠并两块杂面馒头,整个人的肚子简直要鼓起来。
搁往日来说,今晚一顿饭就够母子俩吃两天的,陈寡妇实在舍不得让儿子吃掉最后两块骨头。
麒麟馋肉,奈何他吃得太饱,身躯瘦弱唯有肚子鼓起来,从远处瞧着格外滑稽,陈寡妇不用想也知道儿子吃撑了,而且还不是寻常的吃撑。
麒麟光想到明日还可以吃肉,心下十分欢喜,他几乎蹦跳着回家去。
陈寡妇在后面不停说:“黑灯瞎火的也不怕摔倒,走慢点!”
东小庄与织女镇相距不过一里地,假若单独走过来,几步道的事,可现在天色黑起来,外头很少有人路过,又不像现代有路灯,危险系数随之上升。
崇武在后面远远跟着娘俩,见她们拐进织女镇里头,才掉头往后走。
陈寡妇年轻守寡,最怕流言蜚语,木槿怕让年纪相近的崇文送人会有闲话,便让崇武去了。
崇武不过比麒麟大个八/九岁而已,就算民风保守也挑不出错来。
陈寡妇却觉得麻烦崇武,死活不肯让他送,崇武只好远远跟着,见母子俩拐进镇里才转身返回。
崇武回来直奔厨房,木槿早就将剩下的半盆骨头汤给他备好。
“快喝了吧。”
吃饭之前,她给王宝山他们送过去的那些,只够每个人喝上一碗多点,崇武肯定没喝过瘾。
他没有倒进小碗里喝,反而直接捧起大碗咕咚咕咚喝汤。
“姐,你对我真好。”
木槿抬头看他一眼,心想你现在在长身体,若继续营养不良,不光身高受影响,身体素质肯定也不行,等过两年崇武恐怕不会再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来到七月初。
此时,气温已经回升到二十五六度。
人们当然不肯放弃耕种,即使距离正常年份的耕种季节已经过去三四个月。
种植桑树、茶树的织女镇乡民情况略微好些,他们收入的大头来自于茶叶和纺织,树木就摆在那里,顶多在天气升温之后去浇水、除草、捉虫,而车队里众人却不轻松。
他们不知道如何照应茶树桑树,而且以农耕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想将分配下来的荒地开垦出来,然后种植谷子或者当地的水稻。
经过上回的迁居宴以及此后的频繁走动,族人们和织女镇中的乡民日渐熟悉,对方也愿意多提点几句:“按理说四五月就该种稻子啦,我种了那么多年地,还不曾见过七月再种的。”
木槿前世只短暂在南方居住过,对北方农业种植情况了解更多些,对于南方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收获只有点大致印象,让她熟练掌握具体的方法反正是不成了。
她随家人看过周边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植北方的小麦或者高粱,只能种植水稻。
她和大家一样眼巴巴看向王宝兴。
“你们都看我做甚?我又没种过稻子,哪里晓得该咋办?”
王宝兴对于种植的经验着实不多,他家里雇了若干长工短工,即使下地,他不过是在旁边盯着长工们干活,自己干活的次数屈指可数。
王宝兴作为童生老爷,有他自己的骄傲在,他觉得给自己的定位是富家翁,肯定不能日日耗在田地里。
木匠和族人们最熟悉,毕竟他承包了东小庄所有的木工活,两边少不了往来。
木匠提醒说:“我们往常在田里种了稻子,再等五个来月便能收粮食,你若现在种,等到年关才能把粮食收家来,若老天爷不给你运道,说不准会冻死在地里。”
如果放在正常年份,还能尝试一番,然而这两年天气变幻无常且气温偏低,真怕种了稻子之后,稻子被冻死在地里。
作者有话说:
十点二更
感谢在2022-05-16 21:02:35~2022-05-17 18:50: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圆滚滚的圆圆 20瓶;璐贤 17瓶;紫、咩咩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8章 土地
一生的宏大愿望
车队里拥有未来两年所需的口粮, 对粮食的需求并不迫切。
不过对于庄稼人来说,在拥有耕种条件时不耕种土地,实在太过不知好歹, 他们决不能浪费机会。
然而崇文不愿意种水稻。
家里统共分来三亩地,比起王家村的六十亩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意思, 王家人明白光靠三亩地养活全家根本不可能。
明州城附近的土地每年能收两茬, 按每亩地产三百斤的粮食算, 整年收到的粮食不到两千斤。
这里的两千斤是按照风调雨顺的丰年算的, 如果天公不作美能收一千来斤已经算好的。
即使不算木槿, 家里还有五口人,勉强可以吊着口气活下来罢了。
在崇文看来,光种子就需要上百斤, 那可全是粮食,假若在十月往后又跟前两年一样寒冷,庄稼势必没有收成, 白白浪费那么多种子。
他和王宝山说起自己的猜想。
“若只用下力气干活, 我半个不字也不会说, 怕就怕将种子种下去,结果冬日太冷颗粒无收。”
木槿听见崇文的话, 脑海中浮现出关于这个时代的猜想。
眼下类似明末, 即使不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气温普遍降低, 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从去年十月直到今年四月, 气温都在零下, 这也佐证了她的猜想。
木槿很怕今年冬天会提前到来, 如果此时将种子种下去, 腊月才能收粮食, 实在不能保证他们能顺利得到粮食。
至于说可不可以提前收,答案是可以的,却同样需要考虑种植周期的问题。
若今年和去年一样在十月份开始降温,那么水稻里面的稻穗都没长全乎,根本收不到多少粮食,连种子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如果将土地搁置,又过于可惜。
木槿与王宝山说:“爹,今年冬天不晓得是什么情形,种稻子的话太冒险了,我们还是再想想吧。”
他们纠结的时候,织女镇上出现很多陌生面孔。
崇文看见那么多生面孔,首先怀疑他们是来打劫的。
包括走在后面的木槿,时刻准备拿出藏在空间里的大刀,大刀还是在土匪窝里将土匪药晕然后趁乱收进去的。
直到乔掌柜的出现,才打消众人的疑虑。
原来,那群人是来借种子的。
一般说来,普通的农人在土地有收成之后,会缴纳赋税、留出粮种,剩余的则供自己和家人吃用。
近两年天灾频发,很多人为了不饿死,根本没办法留出种子来。
于是,他们在吃完预备做种子的粮食之后,没有办法再耕种,只好向富户借种子。
如果富户有良心,借一百斤种子,还一百五十斤就成;假若富户贪婪些,借同样数目的粮种可能要还二百斤甚至三百斤。
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或许会好奇,既然富户如此贪婪,何必管他借呢,自己管住嘴提前留着不就成了。
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人饿极的时候,连孩子都会当食物吃掉,往年虽然也吃不饱,勒勒裤腰带总能省出下茬的粮食种子。
灾年到来之后,田地里产的粮食本来就更少,如果不将储备粮吃掉,说不准就会饿死。
农人们别无选择,唯有将粮种吃掉,转头再同富户借种子。
如此循环,富裕的愈富裕,贫穷的愈贫穷,两边仿佛横亘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等借完粮种,双方约定收粮食时再按照约定的数额将粮食还回去,如果没办法还,则需要用家里的土地儿女做抵押。
这也是当时土地兼并的重要手段。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同乔掌柜借种子,不过是他的价格更为公道而已。
周遭好些财主都要加倍甚至三五倍还回去,乔掌柜只要多五成的利息,在穷苦的百姓们看来,乔掌柜给的价钱已经十分公道,所以每当遇见耕种的时节,都有络绎不绝的农人来向乔掌柜借粮食。
乔掌柜家里土地并不多,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织女镇出名的富户,少不了那颗聪明脑袋的功劳。
少年时,家里吃不饱饭,将他送去明州城的铺子里做学徒,乔掌柜不光学会了手艺,还结识不少人脉,几年后回家没有干老本行,反而做起中间人来。
他通过收集绣品茶叶运到明州城统一贩卖而得利,然后家财不断积累,最终成为织女镇中最富裕的人家。
木槿还记得陈寡妇如此跟她说:“别看里正面子风光,他的家财可远远比不上乔掌柜。”
就连里正家里的茶叶都要靠乔掌柜往外卖,由此可见他的本事。
至于农人们借的种子,当然不是乔掌柜自家的,他头脑灵活,灾年到来之前便提前囤积粮食,打算等粮价上涨之后再将它卖出去,中间能赚取不少银两。
车队里没有稻谷,如果想种粮食的话,照样需要去乔掌柜处或借或换粮种。
车队里好些人本来已经不打算浪费种子,然而见到那么多人一窝蜂涌向乔掌柜家,他们居然再次动摇起来。
“不然俺也种上吧,人家当地人都种,想来不会遇见没有收成的情形。”
他初来乍到不清楚情况,外头却有那么多本地人排队同乔掌柜借粮,人家又不是傻子,总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不少人凑过去与乔掌柜借粮种了。
“我可说好,你借一百斤,等有了收成却是要多还五十斤,如果没法子还给我,就用你的地抵押好了……”
一贫如洗的庄稼人,只有两样东西值钱,分别是土地以及性命。
能让乔掌柜惦记的只有他们的土地。
--
而南方的情形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即使足够富庶的织女镇,人们照旧没办法吃饱喝足,勉强维系生命罢了。
走了上万里路,最终抵达的目的地与期望中相差实在太大,木槿实在不知道他们还能走到何处。
但愿灾荒早点结束,否则身处漩涡中央的她实在没有办法保全自己和家人。
送别的时候,陈寡妇提着篮子里的两块大骨头,领着儿子家去了。
麒麟不放心,总想自己拎着篮子。
陈寡妇却不让:“你今日吃了那么多,这两块骨头放着明日吃!”
儿子光喝骨头汤就喝了四碗,还吃掉大半盘炒猪肠并两块杂面馒头,整个人的肚子简直要鼓起来。
搁往日来说,今晚一顿饭就够母子俩吃两天的,陈寡妇实在舍不得让儿子吃掉最后两块骨头。
麒麟馋肉,奈何他吃得太饱,身躯瘦弱唯有肚子鼓起来,从远处瞧着格外滑稽,陈寡妇不用想也知道儿子吃撑了,而且还不是寻常的吃撑。
麒麟光想到明日还可以吃肉,心下十分欢喜,他几乎蹦跳着回家去。
陈寡妇在后面不停说:“黑灯瞎火的也不怕摔倒,走慢点!”
东小庄与织女镇相距不过一里地,假若单独走过来,几步道的事,可现在天色黑起来,外头很少有人路过,又不像现代有路灯,危险系数随之上升。
崇武在后面远远跟着娘俩,见她们拐进织女镇里头,才掉头往后走。
陈寡妇年轻守寡,最怕流言蜚语,木槿怕让年纪相近的崇文送人会有闲话,便让崇武去了。
崇武不过比麒麟大个八/九岁而已,就算民风保守也挑不出错来。
陈寡妇却觉得麻烦崇武,死活不肯让他送,崇武只好远远跟着,见母子俩拐进镇里才转身返回。
崇武回来直奔厨房,木槿早就将剩下的半盆骨头汤给他备好。
“快喝了吧。”
吃饭之前,她给王宝山他们送过去的那些,只够每个人喝上一碗多点,崇武肯定没喝过瘾。
他没有倒进小碗里喝,反而直接捧起大碗咕咚咕咚喝汤。
“姐,你对我真好。”
木槿抬头看他一眼,心想你现在在长身体,若继续营养不良,不光身高受影响,身体素质肯定也不行,等过两年崇武恐怕不会再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来到七月初。
此时,气温已经回升到二十五六度。
人们当然不肯放弃耕种,即使距离正常年份的耕种季节已经过去三四个月。
种植桑树、茶树的织女镇乡民情况略微好些,他们收入的大头来自于茶叶和纺织,树木就摆在那里,顶多在天气升温之后去浇水、除草、捉虫,而车队里众人却不轻松。
他们不知道如何照应茶树桑树,而且以农耕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想将分配下来的荒地开垦出来,然后种植谷子或者当地的水稻。
经过上回的迁居宴以及此后的频繁走动,族人们和织女镇中的乡民日渐熟悉,对方也愿意多提点几句:“按理说四五月就该种稻子啦,我种了那么多年地,还不曾见过七月再种的。”
木槿前世只短暂在南方居住过,对北方农业种植情况了解更多些,对于南方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收获只有点大致印象,让她熟练掌握具体的方法反正是不成了。
她随家人看过周边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植北方的小麦或者高粱,只能种植水稻。
她和大家一样眼巴巴看向王宝兴。
“你们都看我做甚?我又没种过稻子,哪里晓得该咋办?”
王宝兴对于种植的经验着实不多,他家里雇了若干长工短工,即使下地,他不过是在旁边盯着长工们干活,自己干活的次数屈指可数。
王宝兴作为童生老爷,有他自己的骄傲在,他觉得给自己的定位是富家翁,肯定不能日日耗在田地里。
木匠和族人们最熟悉,毕竟他承包了东小庄所有的木工活,两边少不了往来。
木匠提醒说:“我们往常在田里种了稻子,再等五个来月便能收粮食,你若现在种,等到年关才能把粮食收家来,若老天爷不给你运道,说不准会冻死在地里。”
如果放在正常年份,还能尝试一番,然而这两年天气变幻无常且气温偏低,真怕种了稻子之后,稻子被冻死在地里。
作者有话说:
十点二更
感谢在2022-05-16 21:02:35~2022-05-17 18:50: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圆滚滚的圆圆 20瓶;璐贤 17瓶;紫、咩咩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8章 土地
一生的宏大愿望
车队里拥有未来两年所需的口粮, 对粮食的需求并不迫切。
不过对于庄稼人来说,在拥有耕种条件时不耕种土地,实在太过不知好歹, 他们决不能浪费机会。
然而崇文不愿意种水稻。
家里统共分来三亩地,比起王家村的六十亩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意思, 王家人明白光靠三亩地养活全家根本不可能。
明州城附近的土地每年能收两茬, 按每亩地产三百斤的粮食算, 整年收到的粮食不到两千斤。
这里的两千斤是按照风调雨顺的丰年算的, 如果天公不作美能收一千来斤已经算好的。
即使不算木槿, 家里还有五口人,勉强可以吊着口气活下来罢了。
在崇文看来,光种子就需要上百斤, 那可全是粮食,假若在十月往后又跟前两年一样寒冷,庄稼势必没有收成, 白白浪费那么多种子。
他和王宝山说起自己的猜想。
“若只用下力气干活, 我半个不字也不会说, 怕就怕将种子种下去,结果冬日太冷颗粒无收。”
木槿听见崇文的话, 脑海中浮现出关于这个时代的猜想。
眼下类似明末, 即使不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气温普遍降低, 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从去年十月直到今年四月, 气温都在零下, 这也佐证了她的猜想。
木槿很怕今年冬天会提前到来, 如果此时将种子种下去, 腊月才能收粮食, 实在不能保证他们能顺利得到粮食。
至于说可不可以提前收,答案是可以的,却同样需要考虑种植周期的问题。
若今年和去年一样在十月份开始降温,那么水稻里面的稻穗都没长全乎,根本收不到多少粮食,连种子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如果将土地搁置,又过于可惜。
木槿与王宝山说:“爹,今年冬天不晓得是什么情形,种稻子的话太冒险了,我们还是再想想吧。”
他们纠结的时候,织女镇上出现很多陌生面孔。
崇文看见那么多生面孔,首先怀疑他们是来打劫的。
包括走在后面的木槿,时刻准备拿出藏在空间里的大刀,大刀还是在土匪窝里将土匪药晕然后趁乱收进去的。
直到乔掌柜的出现,才打消众人的疑虑。
原来,那群人是来借种子的。
一般说来,普通的农人在土地有收成之后,会缴纳赋税、留出粮种,剩余的则供自己和家人吃用。
近两年天灾频发,很多人为了不饿死,根本没办法留出种子来。
于是,他们在吃完预备做种子的粮食之后,没有办法再耕种,只好向富户借种子。
如果富户有良心,借一百斤种子,还一百五十斤就成;假若富户贪婪些,借同样数目的粮种可能要还二百斤甚至三百斤。
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或许会好奇,既然富户如此贪婪,何必管他借呢,自己管住嘴提前留着不就成了。
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人饿极的时候,连孩子都会当食物吃掉,往年虽然也吃不饱,勒勒裤腰带总能省出下茬的粮食种子。
灾年到来之后,田地里产的粮食本来就更少,如果不将储备粮吃掉,说不准就会饿死。
农人们别无选择,唯有将粮种吃掉,转头再同富户借种子。
如此循环,富裕的愈富裕,贫穷的愈贫穷,两边仿佛横亘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等借完粮种,双方约定收粮食时再按照约定的数额将粮食还回去,如果没办法还,则需要用家里的土地儿女做抵押。
这也是当时土地兼并的重要手段。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同乔掌柜借种子,不过是他的价格更为公道而已。
周遭好些财主都要加倍甚至三五倍还回去,乔掌柜只要多五成的利息,在穷苦的百姓们看来,乔掌柜给的价钱已经十分公道,所以每当遇见耕种的时节,都有络绎不绝的农人来向乔掌柜借粮食。
乔掌柜家里土地并不多,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织女镇出名的富户,少不了那颗聪明脑袋的功劳。
少年时,家里吃不饱饭,将他送去明州城的铺子里做学徒,乔掌柜不光学会了手艺,还结识不少人脉,几年后回家没有干老本行,反而做起中间人来。
他通过收集绣品茶叶运到明州城统一贩卖而得利,然后家财不断积累,最终成为织女镇中最富裕的人家。
木槿还记得陈寡妇如此跟她说:“别看里正面子风光,他的家财可远远比不上乔掌柜。”
就连里正家里的茶叶都要靠乔掌柜往外卖,由此可见他的本事。
至于农人们借的种子,当然不是乔掌柜自家的,他头脑灵活,灾年到来之前便提前囤积粮食,打算等粮价上涨之后再将它卖出去,中间能赚取不少银两。
车队里没有稻谷,如果想种粮食的话,照样需要去乔掌柜处或借或换粮种。
车队里好些人本来已经不打算浪费种子,然而见到那么多人一窝蜂涌向乔掌柜家,他们居然再次动摇起来。
“不然俺也种上吧,人家当地人都种,想来不会遇见没有收成的情形。”
他初来乍到不清楚情况,外头却有那么多本地人排队同乔掌柜借粮,人家又不是傻子,总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不少人凑过去与乔掌柜借粮种了。
“我可说好,你借一百斤,等有了收成却是要多还五十斤,如果没法子还给我,就用你的地抵押好了……”
一贫如洗的庄稼人,只有两样东西值钱,分别是土地以及性命。
能让乔掌柜惦记的只有他们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