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丹见李氏虽不言语,却点了点头,于是接着道:“虽说皇族本为北部鲜卑部族,本不在乎伦理纲常。可如今陛下大行汉家之道,依奴浅见,陛下此举只为掩汉臣之口。”
李氏听罢环丹之言,冷笑道:“管窥筐举之言!‘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若非立后、择太子,纵是陛下一心行汉化之革,此些宫闱之事亦非臣下可妄议。”
行至塌边,李氏坐定,继而端起茶盏,边思索边呷了口茶,忽的李氏将茶盏重重置于案几之上,盏中茶水四溅,环丹不及擦拭,便听李氏冷冷道:“陛下所为,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令其有世族支持,如此既可制衡皇后之权,亦可平衡朝中之势。”
环丹闻言,心内迷茫,却又不敢相询,只立于一旁不再作声。
李氏望向窗外,心内亦是酸涩无比。入宫侍驾这些年来,其虽说并未享专房之宠,却亦是时常承天恩雨露。
自旧年冬日禾入了邺城行宫,皇帝除去年节按例宿至皇后寝宫,其余时日禾便享了专房之宠,便是自己贵为贵嫔夫人,又有母家为靠,亦只承宠一次。
李氏虽非看重男欢女爱之人,然后宫之内,若无皇帝恩宠,又何来权势地位。
见李氏一言不发,环丹只得上前劝道:“夫人,陛下既令昭仪以冯氏女儿之身示人,咱们便是知其真身为谁,又有何用?思多伤神,您莫要再想了。”
李氏并不答话,仍对着窗外,面上神情变幻不定,时而以手托腮,时而十指紧扣,心内将宫内宫外,朝廷上下之人事,一一思索琢磨。
直哲香炉内合蕊香将尽,环丹复又往香炉里添了香料,李氏忽地笑出声来,这笑声,便是环丹这个自小伴其长大之人,闻之亦不尤打了个寒颤。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第四十六章 风云起(一)
皇后寝殿之内,太师冯熙来向皇后冯氏做临行辞别。
待冯熙行罢礼,父女相对而坐。只听冯熙开口道:“皇后,臣此番随同太子返平城祭祖,因多山路,待臣归来,恐已至立夏时节。”
冯氏点了点头,道:“女儿知晓。”
待冯氏应罢,冯熙又接着道:“臣不在邺城之时,皇后行事当多做思虑,万不可任性而为。”
冯氏最不喜冯熙对自己如此言语,心内虽说生厌,却不敢露于面上,口中只得应道:“父亲放心,女儿凡事定当三思而后行。”
毕竟是亲生之女,冯熙又岂能不知冯氏心性。
冯熙板正了面色,望着冯氏,肃色道:“老臣生养皇后二十三载,虽说这十余年来皇后入了内宫,并未与臣朝夕相处。然皇后自幼便弄性尚气,常言道‘江山改易,秉性移难’,这些年来,皇后多蒙先太皇太后庇护,方得以安居凤位。如今,先太皇太后已然薨世,这深宫之内再无人可保皇后于万全。”
冯氏听冯熙又是这番言论,心中厌烦至极,起身离席,不耐烦道:“父亲既知吾之脾性,当初何须将吾送进这尔虞我诈、不得见人的地方!”
冯熙闻冯氏之言,强压心中怒火,提醒道:“冯氏一族人口虽众,然臣之血脉方为族中嫡支,亦只皇后为臣嫡出之女,故而仰赖先太皇太后之德,方幸及熙夫妇,令皇后承旷古之恩,得立中宫。”
冯氏斜着瞧了一眼冯熙,冷冷道:“这十余年来父亲总是将此番言语挂于嘴上,女儿明白,吾不过是父亲用以巩固家族势力之棋子。”
行了几步,冯氏停下,接着冷哼一声,道:“吾非先太皇太后,既无能执掌朝纲,亦无能弑皇子,灭人伦…”
不待冯氏言罢,冯熙已起身离席,俯跪于地,颤抖着声音,道:“皇后,您怎可如此胡言乱语,竟,竟妄议先太皇太后!您这是要令冯氏遭灭族之灾啊!您入宫这许多年,怎的就不知‘祸至口出’呢?”言罢,便落下泪来。
冯氏见冯熙如此,亦知自己失言,不免心中懊悔,行至冯熙身旁,俯身搀扶起冯熙,轻叹口气,道:“罢了,罢了,女儿此生许是命该如此。父亲只管安心陪伴太子祭祖,吾自当小心行事,不令父亲担忧。”
冯熙听闻冯氏如此之言,方才安下心来,点点头,嘱道:“你兄长为黄门侍郎,近侍陛下,出入宫禁倒是便利些,遇事定要与其相商,切莫冲动而为。”
见冯氏只点头不语,冯熙心内亦是叹了口气,继而道:“陛下已知会于臣,待平城祭罢祖,便与太子不再返邺城行宫,而是径直去往洛阳,先行安置迁宫以及太子开府事宜。如此,臣便琢磨着,是时候将娷儿送进宫了。”
冯氏扶冯熙复又回至案边,待二人皆坐定,冯氏无奈道:“娷儿小小年纪,便要蹈吾之覆辙,亦是可怜!”
冯熙只冷冷瞧了一眼冯氏,亦不再多言语。
乔怀德至贵嫔夫人李氏宫内请平安之脉。
... -->>
; 待环丹收了搭于李氏腕上的锦布,乔怀德便起身,立于一旁,道:“夫人可是因协理宫中之事过于劳累?”
李氏歪于榻上,幽幽道:“吾不过担协理之职,何来劳累之说。乔太医如此一问,可是吾有何不妥之处?”
乔怀德摇了摇头,答道:“夫人一切皆安,并无甚大碍。只夫人当少思虑,多安神,如此便可身安体健。”
李氏咧了咧嘴,冷哼一声,道:“吾虽非生事之人,却不愿做待宰之羊。这内宫之中,各个虎视眈眈,倘一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
见乔怀德只垂首不语,李氏停了一弹指,便转了话题,道:“乔太医,那含羞之草既可至高嫔胎死腹中,缘何其他有孕之人至今无碍?”
乔怀德心知李氏所指之人为昭仪,于是垂首作揖,不缓不急道:“夫人,依臣之方所制香包,本就杀胎儿于无形,岂可急得?”
见李氏面有不悦之色,乔怀德微微摇头,道:“昭仪日日有太医令与侍医令问诊随侍,只有此法,才可避过此二人之眼。”
乔怀德看了一眼李氏,见其依旧面无喜色,便接着道:“至于高嫔,臣那日观二皇子、五皇子与长乐公主皆佩此荷包,许是他们常伴高嫔身侧,故而草毒于高嫔身上先行发作。”
见李氏微微颔首,乔怀德继而又道:“臣推时日,昭仪滑胎便该临近,夫人当早些预备下了。”
李氏听罢乔怀德之言,狐疑道:“昭仪滑胎,与吾何干?缘何要吾备下?”
乔怀德急忙解释道:“倘若昭仪滑胎,陛下必行问责。以太医令之术,纵是无从辨认碾碎之花草,却亦不难判断是中毒滑胎。加之高嫔先前产下死胎,若此二事被其关联,定可寻得根源,如此一来,岂不累及夫人。”
李氏闻言,心内一惊,停了十个弹指,继而直起身子,冷哼一声,道:“如此吾倒是该好好筹谋一番,所谓谋定而后动,方可成其事。”
乔怀德点了点头,恭维道:“夫人万事周全,定可如愿而成。”
李氏此时转了脸色,又以往日之色,面露微笑示人:“乔太医行事妥帖稳当,最得吾心。”
乔怀德见李氏如此神情,便知其心中定是有了主意,便提醒道:“若以外力令昭仪滑胎,便可众人皆安。”
李氏心知乔怀德恐自己牵涉其中,便微微颔首,宽慰道:“乔太医随侍吾多年,又岂能不知吾待人之心?吾断不容众人有失。”
言罢,李氏挥了挥手,示意乔怀德离去。
乔怀德行了礼,正欲离去,便听李氏淡淡道:“自今日始,便于吾停了那避子汤吧。”
见乔怀德一怔,李氏喃喃道:“如今昭仪享专房之宠,吾又何需多此一举。”
待乔怀德离去,李氏行至香炉旁,亲手燃了新制之香,复又歪于榻上,微闭双目,深深地吸了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新香之气,那是一种张扬的、放纵的、野性的气息。
第四十七章 风云起(二)
虽说有太子返平城祭祖,元宏仍是着少府监将祭祀之需备下。清明之日,文武百官皆按例休朝三日,沐浴斋戒,以行各家祭祀之仪。
这日晨起,将及寅初一刻,元宏便已醒来。见禾仍于睡梦之中,又不忍打扰,于是只轻轻将其拦于怀内,复又闭目养神。
不知不觉间,天边曙光已现。
禾睁开眼,见元宏微闭双目,便知其已醒来,于是俏皮似的轻吻元宏之面颊,不料元宏忽地睁开双目,支起半身,笑道:“是宝儿贪睡,亦或孩儿贪睡?”
禾笑眼盈盈,道:“妾若说是自己贪睡,元郎便要如何?”
元宏亦是满眼爱意望着禾:道:“那朕便要罚宝儿再睡一个时辰。”
禾仰面望着元宏,眼含似水柔情,道:“孩儿可不愿妾懒于榻上,妾这便起身,陪元郎练武可好?”
元宏轻轻抚禾之腹,笑道:“如此甚好,让孩儿现下里便感受我鲜卑之武风,待日后便可随朕征战沙场,为大魏建立功业。”
禾望着元宏,娇笑道:“元郎怎就知是个小郎?妾到愿其是个阿女,如此妾便可教其抚琴,元郎亦可教其习字。”
元宏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如此便依宝儿所愿,朕亦望此胎是个公主。只是下一个,宝儿定要为朕育个皇子。”
帝妃二人说笑着,便一同起了身。
三宝携众内侍入得内来,侍候二人更衣洗漱。
鲜卑拓跋氏本就马上得天下,故而除去封玺之时,其余时日不论身在何地,元宏必是寅初二刻起身,寅正初刻便开始练习剑术、引弓练臂。
待帝妃行至苑中,已有内侍持弓捧剑等候一旁。
元宏接过剑便开始舞动。但见剑如银龙腾舞,白蛇吐信,元宏手腕轻转,点剑而起,时而轻盈如燕,时而骤如急电。
禾于一旁静静地望着元宏,眼里充满浓浓爱意,心里更是满怀崇拜之情。禾甚至有些许迷茫,自己何德何能,可令这个既为君又为夫之人,待自己有如此深情厚意。
元宏待收了剑,便疾步行至禾身旁。禾见元宏满头大汗,忙以锦帕为其拭汗。
禾复又接过三宝手中之外衣,一边替元宏披上,一边柔声道:“元郎,春日晨起仍有寒意,你方才出了这许多汗,当心着凉。”
元宏亦是满眼柔情,笑道:“有宝儿于朕身边照顾,朕又岂会受了寒凉。”
轻轻拉起禾之手,元宏又接着道:“宝儿,自今夜始,朕便要沐浴斋戒三日,以便行清明祭祀之仪。这几日朕便不能再来倚德苑陪伴宝儿,你要小心照顾自己与孩儿。”
禾微微一笑,道:“妾有这许多人照顾,又有太医令与侍医令随侍,元郎你便安心行祭祖事宜吧。”
元宏点点头,复又轻轻将禾拦于怀内。
二人你侬我侬,便是于侧侍候之内侍与宫婢们亦感如登春台。
春日午间之暖阳照于身上格外舒服,禾由吉祥相伴于廊檐下缓步而行。
“昭仪好兴致。”禾循声望去,见是彭城公主... -->>
城公主元钰笑盈盈自花丛中行来。
禾心内觉奇,自正月初二公主回宫宴后,二人并无任何往来,今日不知何故,公主未及通报,便径直来了倚德苑。
禾虽心中不解,然公主驾临,亦是不能怠慢。禾微笑着与元钰彼此道了安,便听元钰笑盈盈地开口道:“听闻昭仪苑内植满奇花异草,春景于这宫城之中为最,故而吾前来瞧瞧。”
禾浅浅一笑,婉转道:“这邺城行宫处处皆是风景,便是如倚德苑这般僻静之处,亦是春光无限。”
元钰抿嘴一笑,调笑道:“吾并非来向昭仪讨要花草,昭仪何需如此谦虚?”
见禾笑而不语,元钰接着道:“吾入得宫来,本只为三日后为阿母行祭祀之仪。方才见了皇兄,才知昭仪如今有孕在身,吾便思忖着过来瞧瞧。”
禾听元钰如此言,心中释然,更觉心内一暖,于是微笑道:“陛下与公主皆是至孝之人,先太后在天有灵,当是欣慰。”
元钰闻言,却不接话,只目不转睛盯着禾,足足五个弹指,方笑道:“昭仪温婉可人,又有这般容颜,莫说皇兄疼爱,便是阿母在世,吾想钱亦是会怜爱昭仪。”
禾被元钰瞧得满面绯红,停了片刻,微笑道:“吾无缘得见先太后,但望之陛下与公主,便知先太后定有倾国倾城之貌。”
元钰闻言,神情傲然,道:“是,阿母是这天下最美之人。”
禾点了点头,轻轻道:“吾亦曾听闻陛下提及先太后,知先太后是天姿绝色却与世无争之人。”
元钰点了点头,道:“是啊,只可惜,阿母见不到皇兄如今身为帝王之威严与治国安邦之雄才。”
轻轻叹了口气,元钰又道:“吾三岁上,阿母便被赐死,此世间,便只留了皇兄与吾相亲相近。”
禾望着元钰骄傲的面庞上有了些许忧伤,于是小心劝解道:“逝者已矣,如今陛下励精图治,公主亦孝道至堇,当慰先太后之灵。”
元宏虽未将禾之来龙去脉道于元钰知晓,然兄妹情深,元钰言语间亦能感知皇兄待禾之真情,故而元钰爱屋及乌,待禾如寻常百姓家阿嫂一般。
此时二人谈及元宏、元钰二人生母李氏,元钰自是格外动情。
李氏宫内,环丹已得了消息,知彭城公主元钰已入了行宫,现下里正于倚德苑内与昭仪闲话家常。
环丹支走了随侍众婢,对李氏道:“夫人,您着奴遣人盯着倚德苑,晨起陛下便离了倚德苑,今日亦只彭城公主去了昭仪处。”
李氏闻言,心内自是暗暗得意,道:“彭城公主来的恰是时候,吾倒是该好生款待于她。”
见环丹一脸茫然,李氏嘴角藏笑,淡淡道:“元钰是陛下至亲阿妹,若其不小心致昭仪滑胎,不知陛下会当如何?”
李氏听罢环丹之言,冷笑道:“管窥筐举之言!‘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若非立后、择太子,纵是陛下一心行汉化之革,此些宫闱之事亦非臣下可妄议。”
行至塌边,李氏坐定,继而端起茶盏,边思索边呷了口茶,忽的李氏将茶盏重重置于案几之上,盏中茶水四溅,环丹不及擦拭,便听李氏冷冷道:“陛下所为,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令其有世族支持,如此既可制衡皇后之权,亦可平衡朝中之势。”
环丹闻言,心内迷茫,却又不敢相询,只立于一旁不再作声。
李氏望向窗外,心内亦是酸涩无比。入宫侍驾这些年来,其虽说并未享专房之宠,却亦是时常承天恩雨露。
自旧年冬日禾入了邺城行宫,皇帝除去年节按例宿至皇后寝宫,其余时日禾便享了专房之宠,便是自己贵为贵嫔夫人,又有母家为靠,亦只承宠一次。
李氏虽非看重男欢女爱之人,然后宫之内,若无皇帝恩宠,又何来权势地位。
见李氏一言不发,环丹只得上前劝道:“夫人,陛下既令昭仪以冯氏女儿之身示人,咱们便是知其真身为谁,又有何用?思多伤神,您莫要再想了。”
李氏并不答话,仍对着窗外,面上神情变幻不定,时而以手托腮,时而十指紧扣,心内将宫内宫外,朝廷上下之人事,一一思索琢磨。
直哲香炉内合蕊香将尽,环丹复又往香炉里添了香料,李氏忽地笑出声来,这笑声,便是环丹这个自小伴其长大之人,闻之亦不尤打了个寒颤。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第四十六章 风云起(一)
皇后寝殿之内,太师冯熙来向皇后冯氏做临行辞别。
待冯熙行罢礼,父女相对而坐。只听冯熙开口道:“皇后,臣此番随同太子返平城祭祖,因多山路,待臣归来,恐已至立夏时节。”
冯氏点了点头,道:“女儿知晓。”
待冯氏应罢,冯熙又接着道:“臣不在邺城之时,皇后行事当多做思虑,万不可任性而为。”
冯氏最不喜冯熙对自己如此言语,心内虽说生厌,却不敢露于面上,口中只得应道:“父亲放心,女儿凡事定当三思而后行。”
毕竟是亲生之女,冯熙又岂能不知冯氏心性。
冯熙板正了面色,望着冯氏,肃色道:“老臣生养皇后二十三载,虽说这十余年来皇后入了内宫,并未与臣朝夕相处。然皇后自幼便弄性尚气,常言道‘江山改易,秉性移难’,这些年来,皇后多蒙先太皇太后庇护,方得以安居凤位。如今,先太皇太后已然薨世,这深宫之内再无人可保皇后于万全。”
冯氏听冯熙又是这番言论,心中厌烦至极,起身离席,不耐烦道:“父亲既知吾之脾性,当初何须将吾送进这尔虞我诈、不得见人的地方!”
冯熙闻冯氏之言,强压心中怒火,提醒道:“冯氏一族人口虽众,然臣之血脉方为族中嫡支,亦只皇后为臣嫡出之女,故而仰赖先太皇太后之德,方幸及熙夫妇,令皇后承旷古之恩,得立中宫。”
冯氏斜着瞧了一眼冯熙,冷冷道:“这十余年来父亲总是将此番言语挂于嘴上,女儿明白,吾不过是父亲用以巩固家族势力之棋子。”
行了几步,冯氏停下,接着冷哼一声,道:“吾非先太皇太后,既无能执掌朝纲,亦无能弑皇子,灭人伦…”
不待冯氏言罢,冯熙已起身离席,俯跪于地,颤抖着声音,道:“皇后,您怎可如此胡言乱语,竟,竟妄议先太皇太后!您这是要令冯氏遭灭族之灾啊!您入宫这许多年,怎的就不知‘祸至口出’呢?”言罢,便落下泪来。
冯氏见冯熙如此,亦知自己失言,不免心中懊悔,行至冯熙身旁,俯身搀扶起冯熙,轻叹口气,道:“罢了,罢了,女儿此生许是命该如此。父亲只管安心陪伴太子祭祖,吾自当小心行事,不令父亲担忧。”
冯熙听闻冯氏如此之言,方才安下心来,点点头,嘱道:“你兄长为黄门侍郎,近侍陛下,出入宫禁倒是便利些,遇事定要与其相商,切莫冲动而为。”
见冯氏只点头不语,冯熙心内亦是叹了口气,继而道:“陛下已知会于臣,待平城祭罢祖,便与太子不再返邺城行宫,而是径直去往洛阳,先行安置迁宫以及太子开府事宜。如此,臣便琢磨着,是时候将娷儿送进宫了。”
冯氏扶冯熙复又回至案边,待二人皆坐定,冯氏无奈道:“娷儿小小年纪,便要蹈吾之覆辙,亦是可怜!”
冯熙只冷冷瞧了一眼冯氏,亦不再多言语。
乔怀德至贵嫔夫人李氏宫内请平安之脉。
... -->>
; 待环丹收了搭于李氏腕上的锦布,乔怀德便起身,立于一旁,道:“夫人可是因协理宫中之事过于劳累?”
李氏歪于榻上,幽幽道:“吾不过担协理之职,何来劳累之说。乔太医如此一问,可是吾有何不妥之处?”
乔怀德摇了摇头,答道:“夫人一切皆安,并无甚大碍。只夫人当少思虑,多安神,如此便可身安体健。”
李氏咧了咧嘴,冷哼一声,道:“吾虽非生事之人,却不愿做待宰之羊。这内宫之中,各个虎视眈眈,倘一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
见乔怀德只垂首不语,李氏停了一弹指,便转了话题,道:“乔太医,那含羞之草既可至高嫔胎死腹中,缘何其他有孕之人至今无碍?”
乔怀德心知李氏所指之人为昭仪,于是垂首作揖,不缓不急道:“夫人,依臣之方所制香包,本就杀胎儿于无形,岂可急得?”
见李氏面有不悦之色,乔怀德微微摇头,道:“昭仪日日有太医令与侍医令问诊随侍,只有此法,才可避过此二人之眼。”
乔怀德看了一眼李氏,见其依旧面无喜色,便接着道:“至于高嫔,臣那日观二皇子、五皇子与长乐公主皆佩此荷包,许是他们常伴高嫔身侧,故而草毒于高嫔身上先行发作。”
见李氏微微颔首,乔怀德继而又道:“臣推时日,昭仪滑胎便该临近,夫人当早些预备下了。”
李氏听罢乔怀德之言,狐疑道:“昭仪滑胎,与吾何干?缘何要吾备下?”
乔怀德急忙解释道:“倘若昭仪滑胎,陛下必行问责。以太医令之术,纵是无从辨认碾碎之花草,却亦不难判断是中毒滑胎。加之高嫔先前产下死胎,若此二事被其关联,定可寻得根源,如此一来,岂不累及夫人。”
李氏闻言,心内一惊,停了十个弹指,继而直起身子,冷哼一声,道:“如此吾倒是该好好筹谋一番,所谓谋定而后动,方可成其事。”
乔怀德点了点头,恭维道:“夫人万事周全,定可如愿而成。”
李氏此时转了脸色,又以往日之色,面露微笑示人:“乔太医行事妥帖稳当,最得吾心。”
乔怀德见李氏如此神情,便知其心中定是有了主意,便提醒道:“若以外力令昭仪滑胎,便可众人皆安。”
李氏心知乔怀德恐自己牵涉其中,便微微颔首,宽慰道:“乔太医随侍吾多年,又岂能不知吾待人之心?吾断不容众人有失。”
言罢,李氏挥了挥手,示意乔怀德离去。
乔怀德行了礼,正欲离去,便听李氏淡淡道:“自今日始,便于吾停了那避子汤吧。”
见乔怀德一怔,李氏喃喃道:“如今昭仪享专房之宠,吾又何需多此一举。”
待乔怀德离去,李氏行至香炉旁,亲手燃了新制之香,复又歪于榻上,微闭双目,深深地吸了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新香之气,那是一种张扬的、放纵的、野性的气息。
第四十七章 风云起(二)
虽说有太子返平城祭祖,元宏仍是着少府监将祭祀之需备下。清明之日,文武百官皆按例休朝三日,沐浴斋戒,以行各家祭祀之仪。
这日晨起,将及寅初一刻,元宏便已醒来。见禾仍于睡梦之中,又不忍打扰,于是只轻轻将其拦于怀内,复又闭目养神。
不知不觉间,天边曙光已现。
禾睁开眼,见元宏微闭双目,便知其已醒来,于是俏皮似的轻吻元宏之面颊,不料元宏忽地睁开双目,支起半身,笑道:“是宝儿贪睡,亦或孩儿贪睡?”
禾笑眼盈盈,道:“妾若说是自己贪睡,元郎便要如何?”
元宏亦是满眼爱意望着禾:道:“那朕便要罚宝儿再睡一个时辰。”
禾仰面望着元宏,眼含似水柔情,道:“孩儿可不愿妾懒于榻上,妾这便起身,陪元郎练武可好?”
元宏轻轻抚禾之腹,笑道:“如此甚好,让孩儿现下里便感受我鲜卑之武风,待日后便可随朕征战沙场,为大魏建立功业。”
禾望着元宏,娇笑道:“元郎怎就知是个小郎?妾到愿其是个阿女,如此妾便可教其抚琴,元郎亦可教其习字。”
元宏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如此便依宝儿所愿,朕亦望此胎是个公主。只是下一个,宝儿定要为朕育个皇子。”
帝妃二人说笑着,便一同起了身。
三宝携众内侍入得内来,侍候二人更衣洗漱。
鲜卑拓跋氏本就马上得天下,故而除去封玺之时,其余时日不论身在何地,元宏必是寅初二刻起身,寅正初刻便开始练习剑术、引弓练臂。
待帝妃行至苑中,已有内侍持弓捧剑等候一旁。
元宏接过剑便开始舞动。但见剑如银龙腾舞,白蛇吐信,元宏手腕轻转,点剑而起,时而轻盈如燕,时而骤如急电。
禾于一旁静静地望着元宏,眼里充满浓浓爱意,心里更是满怀崇拜之情。禾甚至有些许迷茫,自己何德何能,可令这个既为君又为夫之人,待自己有如此深情厚意。
元宏待收了剑,便疾步行至禾身旁。禾见元宏满头大汗,忙以锦帕为其拭汗。
禾复又接过三宝手中之外衣,一边替元宏披上,一边柔声道:“元郎,春日晨起仍有寒意,你方才出了这许多汗,当心着凉。”
元宏亦是满眼柔情,笑道:“有宝儿于朕身边照顾,朕又岂会受了寒凉。”
轻轻拉起禾之手,元宏又接着道:“宝儿,自今夜始,朕便要沐浴斋戒三日,以便行清明祭祀之仪。这几日朕便不能再来倚德苑陪伴宝儿,你要小心照顾自己与孩儿。”
禾微微一笑,道:“妾有这许多人照顾,又有太医令与侍医令随侍,元郎你便安心行祭祖事宜吧。”
元宏点点头,复又轻轻将禾拦于怀内。
二人你侬我侬,便是于侧侍候之内侍与宫婢们亦感如登春台。
春日午间之暖阳照于身上格外舒服,禾由吉祥相伴于廊檐下缓步而行。
“昭仪好兴致。”禾循声望去,见是彭城公主... -->>
城公主元钰笑盈盈自花丛中行来。
禾心内觉奇,自正月初二公主回宫宴后,二人并无任何往来,今日不知何故,公主未及通报,便径直来了倚德苑。
禾虽心中不解,然公主驾临,亦是不能怠慢。禾微笑着与元钰彼此道了安,便听元钰笑盈盈地开口道:“听闻昭仪苑内植满奇花异草,春景于这宫城之中为最,故而吾前来瞧瞧。”
禾浅浅一笑,婉转道:“这邺城行宫处处皆是风景,便是如倚德苑这般僻静之处,亦是春光无限。”
元钰抿嘴一笑,调笑道:“吾并非来向昭仪讨要花草,昭仪何需如此谦虚?”
见禾笑而不语,元钰接着道:“吾入得宫来,本只为三日后为阿母行祭祀之仪。方才见了皇兄,才知昭仪如今有孕在身,吾便思忖着过来瞧瞧。”
禾听元钰如此言,心中释然,更觉心内一暖,于是微笑道:“陛下与公主皆是至孝之人,先太后在天有灵,当是欣慰。”
元钰闻言,却不接话,只目不转睛盯着禾,足足五个弹指,方笑道:“昭仪温婉可人,又有这般容颜,莫说皇兄疼爱,便是阿母在世,吾想钱亦是会怜爱昭仪。”
禾被元钰瞧得满面绯红,停了片刻,微笑道:“吾无缘得见先太后,但望之陛下与公主,便知先太后定有倾国倾城之貌。”
元钰闻言,神情傲然,道:“是,阿母是这天下最美之人。”
禾点了点头,轻轻道:“吾亦曾听闻陛下提及先太后,知先太后是天姿绝色却与世无争之人。”
元钰点了点头,道:“是啊,只可惜,阿母见不到皇兄如今身为帝王之威严与治国安邦之雄才。”
轻轻叹了口气,元钰又道:“吾三岁上,阿母便被赐死,此世间,便只留了皇兄与吾相亲相近。”
禾望着元钰骄傲的面庞上有了些许忧伤,于是小心劝解道:“逝者已矣,如今陛下励精图治,公主亦孝道至堇,当慰先太后之灵。”
元宏虽未将禾之来龙去脉道于元钰知晓,然兄妹情深,元钰言语间亦能感知皇兄待禾之真情,故而元钰爱屋及乌,待禾如寻常百姓家阿嫂一般。
此时二人谈及元宏、元钰二人生母李氏,元钰自是格外动情。
李氏宫内,环丹已得了消息,知彭城公主元钰已入了行宫,现下里正于倚德苑内与昭仪闲话家常。
环丹支走了随侍众婢,对李氏道:“夫人,您着奴遣人盯着倚德苑,晨起陛下便离了倚德苑,今日亦只彭城公主去了昭仪处。”
李氏闻言,心内自是暗暗得意,道:“彭城公主来的恰是时候,吾倒是该好生款待于她。”
见环丹一脸茫然,李氏嘴角藏笑,淡淡道:“元钰是陛下至亲阿妹,若其不小心致昭仪滑胎,不知陛下会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