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把明瓦的制法研究透了,也该实践实践西洋玻璃的造法了,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位小友的信任?
    别的不说,这么好的水晶镜片也值不少钱哩!
    要不是真的相信他的本事,文哥儿怎么可能特意把磨得这样光润好看的水晶镜片带来给他?
    不就是光学玻璃,有什么难的?
    造,必须造!
    文哥儿钱没花出去,还收获了老道士莫名的炙热眼神,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出了野寺,文哥儿忍不住和他哥嘀咕起来:怎地他不要钱还一副很感动的模样?
    王守仁想了想,说道:“世上许多怪才大多不被人理解,难得遇到相信他们、不用异样目光看他们的人,他们自然很高兴。这位老道长若是爱重钱财的话,就不会闷头钻研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了。”
    换句肉麻点的话来说,那就是古时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对于自家弟弟老能结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人,王守仁也觉得很稀奇。
    瞧瞧吧,他三四岁那会儿和人家王文素通了几次信,就把人直接拐带到京师定居了!
    还有丘阁老,经过私底下的多轮讨论,大伙一致认为文哥儿悄咪咪地给丘阁老下了降头,要不然他绝不可能和丘阁老那么要好,连著书都带着他。
    才五岁就这样了,真不知道这小子以后还会霍霍多少人。
    文哥儿对上他哥复杂的眼神,总感觉他哥没想什么好事儿!
    文哥儿绷起小脸问道:“哥你是不是在心里编排我?”
    王守仁矢口否认:“没有的事,我怎么可能编排自家弟弟!”
    文哥儿才不信。
    兄弟俩回到家,自然是各自写起了帖子,邀请亲朋好友过些天一起去大兴隆寺尝尝新米。
    为了方便大家都能来,挑的还是各个官署的休沐日。
    隔天收到了帖子,大家都觉得挺新奇,见过赏花的、赏画的、赏雪的、赏新居的,就没见过赏米的,这么稀奇的新花样还真的只有文哥儿才玩得出来。
    东长安街走到大兴隆寺也没几步路,大伙便都欣然答应下来。
    何叔接下来几天都在练习熬糖,临到“赏米宴”前一天,他做糖葫芦的手法也已经炉火纯青。
    文哥儿托人扎了个稻草糖葫芦架子,插满一草把在家里吆喝了一圈,给每个人都“卖”了一根,又叫金生帮忙扛去离得最近的谢家,跑人家家里也吆喝了一圈。
    弄得谢迁回到家时听见家里满屋子欢声笑语。
    文哥儿本来正在向谢豆豆和昔娘兜售糖葫芦呢,瞧见谢迁回来了,便也不喊广告词了,麻溜往谢豆兄妹俩手里头一人塞了一根。
    他哼哧哼哧地把所剩无几的糖葫芦扛了过去,热情地招呼谢迁这个重量级顾客:“先生来一根吗!上好的冰糖,上好的果子,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糖葫芦,不尝尝实在可惜了!”
    谢迁瞅文哥儿一眼,说道:“一天到晚净想些没用的歪点子。”
    文哥儿才不这么觉得。
    第二天大伙齐聚大兴隆寺,他又让金生帮忙扛着插满红艳艳糖葫芦的草把出门,趁着还没吃饭给大伙吆喝了一圈。
    弄得过路香客带着的小孩都好生羡慕。
    好吃不好吃不打紧,关键是好玩又好看啊!
    李东阳取了根晶莹可爱的糖葫芦,乐道:“看来你又多了样营生,以后肯定不用愁吃不上饭。”
    文哥儿骄傲地道:“那是自然的!”
    既然是“赏米宴”,先上桌的自然是米,文哥儿安排了一碗碗生米摆在桌上齐齐亮个相,叫大家先瞅瞅米没煮熟的时候卖相如何。
    他自己还积极地上前抓起一把米看来看去,专业不专业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觉得他玩得特别起劲。
    文哥儿也确实玩得很起劲,谁能拒绝把手插进米堆里、好生感受那白白细细的米粒如何在手心流淌的快乐呢!
    可惜碗还是太小了,不如米缸里的米好玩!
    大家都点评了一轮,文哥儿才把碗挨个转过去。
    碗上贴着新米的出处,好叫大伙能瞧瞧自己评价最高的米是哪一种。
    接着就是大家一起品尝新米煮出来的米饭了。
    事实上对于一般人来说,新米吃着都挺香,何况这些稻种还是元思永他们专门托人找的,基本都是很不错的上好粮种,一轮品尝下来那是这也好吃那也好吃。
    少不得还得写点悯农诗唱和一番。
    文哥儿向来是不掺和这些唱和的,只积极地记录每个人的意见。他综合大家的吃后感以及自己品尝的结果,最终发现居然是张仑找来的稻种最适合在这块地栽种。
    他也请了张仑,可惜张仑说没空过来。
    想到几个月前那次自己写断交信的事,“赏米宴”散场后文哥儿很有些难过。
    他回家把大伙评选出来的最好的三种米都多装些,按照当初“广发英雄帖”时说好的那样叫金生亲自送去英国公府。
    金生抵达英国公府前时,张仑正好从城外打猎回来。
    见金生按照约定过来送米,张仑朗笑着命人把猎到的兔子分两只给金生,说道:“米我收下了,你把这个拿回去给文哥儿尝尝。”
    金生依言接过兔子,提回府中给文哥儿说了这事儿。
    文哥儿瞅了眼中箭的兔子,让人拿去厨房给何叔料理。
    他想了想,又分出一包赵渊那边送来的辣椒干让金生再跑一趟英国公府,看看张仑喜不喜欢这种新鲜的调味料。
    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幸好有了辣椒可以做麻辣兔!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兔兔这么可爱,今晚必须麻辣兔兔
    *
    更新!
    今天更新肥肥的!
    *
    注: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出自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就是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首。
    -
    2冰糖葫芦这个叫法,最早好像出现在清朝各种小说和笔记里面,民国时期大街小巷都在卖
    糖渍山楂之类的做法倒是应该非常常见
    第185章
    第一批辣椒才成活一百多棵晒出来的辣椒干更是不多。
    说起来还是赵渊这个种植老手说晒干再取籽成活率可能更高,文哥儿才没把它们挨个开膛破肚。
    现在他手头拿到的这些辣椒干都是晒干取籽之后送过来的。
    要让大伙都能敞开了吃辣椒,兴许还得等明年才行。
    文哥儿琢磨了一会,就不想这事儿了屁颠屁颠去看老何料理兔肉。有足足两只肥美的兔子老何认为可以做一只红烧的再做一只文哥儿说的麻辣的。
    老何道:“这兔子不错,长得肥肉肯定不柴红烧特别好吃。”看着文哥儿拎过来的辣椒,他的表情略有些踟蹰,“这麻辣口味的我还没做过做出来不一定好吃。”
    麻辣麻辣,那自然是花椒辣椒双管齐下。他是南方人花椒本来就用得不多,现在还来了个辣椒,他就更没把握了,只能尽力试试看。
    文哥儿笃定地道:“下足了双椒肯定很好吃!”
    老何也被文哥儿信心满满的模样感染了大刀阔斧地开始庖丁解兔兔头和兔腿都先拿去卤入味了剩下的兔肉则是剁成兔丁拿去稍加腌制忙活完了才去准备一会要用的双椒。
    文哥儿在旁边瞅了半天,最后还顺走了一开始剃下来的兔毛洗洗干净看看能不能拿去做兔毫笔他可是勤俭持家的王小文!
    当晚王家饭桌上就尝到了兔肉的多种吃法。
    兔肉固然算不得多稀罕不过听说是英国公嫡长孙送来的大伙还没吃进嘴里就觉得味道肯定很不错。倒是王华瞅了文哥儿一眼,眼神里的意思是“现在已经不怕丘阁老撵你出门了吗”。
    文哥儿当没看到。
    送米是早前就说好的事,要是不送岂不是算他言而无信?言而不信,非君子所为!
    何况老丘也不是一定要他断交不可,只是不喜欢他和勋贵外戚私交过密罢了。
    看看这红烧兔肉,肥瘦均匀,一看就很入味;再看看这麻辣兔丁,切得大小如一,每一块都浸透了双椒汁水,闻着更是香气扑鼻。连两只兔头都卤得红亮可口!
    只可惜辣椒还是太少了,要不然还可以做得更香更辣!
    文哥儿依然不能多吃辣,不过他还是倔强地趁着他爹不注意多夹了两块。他祖母瞧见他偷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声张,只叫他多喝些饮子好冲掉辣味。
    文哥儿一口红烧一口麻辣,吃得倍儿开心。
    多种口味,多重快乐!
    吃张仑送的肉有什么错,吃肉这件事一点错都没有!
    说是这么说,第二天文哥儿溜达去丘家时还是有一咪咪心虚。
    丘濬又没有开天眼,根本不知道王家饭桌上吃的啥,自然更不知道他们家搓了顿来自英国公府的兔肉。
    只不过瞧见文哥儿那副干了亏心事的模样,丘濬便知晓这小子肯定又作了什么妖怕他知悉。
    丘濬板起脸一追问,才得知文哥儿又和英国公的孙子往来上了。
    听了文哥儿掰扯一通“人无信不立”之类的道理,丘濬摆摆手说道:“行了,看你的稿子去吧。”
    这就是不管他与张仑之间的事儿了。
    文哥儿得了丘濬这话,乐滋滋地继续校阅《成语词典》。
    经过他俩三个多月的努力,《成语词典》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大叠,都是核查过出处的成语典故。
    文哥儿都不知道还能凑出这么多成语来。
    历代都很重视字典、词典的编撰,自汉朝起就有《说文解字》《尔雅》这些辞书,到了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大量诸如《切韵》之类的韵书。

章节目录


戏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戏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