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玉华姐就是玉华姐,不一样的。
潘玉华笑了笑,转身又进百货商店,给卫子华弄了个收音机。
两个收音机弄到手,卫子英全身都散发出了愉悦,拉着潘玉华,坐上回家的电车,去了和平路那边。
潘家年前就在和平路买了房子,但这房子暂时还没人住,也就潘宏军平时进城卖货的时候,住上一住,再不然就是周末卫子英和潘玉华一起进城时,潘玉华住上两晚。
而和平路后面,不靠街的那一排门面里,就有两个连起来的门面,是潘家在城里的厂房,那里请了十几个员工,正在加班加点缝帽子。
卫子英觉得,全靠人工缝帽子效率有点低,但潘玉华说,现在本钱不多,等这一批订单交货了,她就去机械厂看看,能不能订一批缝纫机,到时候有了缝纫机,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了。
卫子英明白了,哦了一声就没提了。
什么人干什么活,做生意啥的,她就只能跟着起个哄,别的就不成了。
回了家,卫子英没急着动她的两个收音机,而是拿起化学方面的书,认真看了起来。
半导体涉及到元素类的知识,她需要先把知识吃透了,再来动手做。
而潘玉华则陪在卫子英身边,翻起卫子英的那套《数学自学丛书》。
小学课程不难,她上辈子就读到了五年级,这一世,不过只是重温。小学她勉强能自学,可到初中这儿就不成了,学起来,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好在卫子英这儿有一套她做过笔记的书。
潘玉华现在就是一边看书,一边看卫子英做的笔记,慢慢学。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夏天就来了。
今年夏天,左河涨水了,那水涨得特别凶,把左河湾竹滩那一片全给淹没了。
淹了差不多半个月,好在滩子这边坡上,还有一条路可以出村,不然石滩这儿的孩子,就甭想去学校了。
小升初的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卫志勇和卫志辉抓紧时间,加班加点的复习着学过的知识。
今年九月份,他们就得一起升学去城里上初中,而且,还必须是考去和平街那一片的西口市一中。
一中是整个西口市最好的初中,成绩差了还读不了,如果这次两兄弟考不好,那城里学校就甭想去了,还是乖乖在公社读吧。
两兄弟从小到大就没分开过,这读书自然也想在一个学校读,为了到时候不被分开,两人真是把吃饭时间,都拿出来复习了,就指望着能一起进一中。
卫志辉还好,他的成绩比较稳定,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而卫志勇这个做大哥的,在读书上就比卫志辉要差一点点了,但也不是很差,班里前十名的位子,还是能坐上的。
可这是公社的小学,他们的成绩在公社勉强还成,可放到城里就有些不大够看,所以,这段时间,卫家三个孩子,卫志勇反倒成了那个最努力的了。
今年端午后,苏若楠和卫志华把厂里的工作给停了。
两人背着包,大江南北走了一趟,然后又去了一趟江省,从苏家老两口那边弄了一笔资金,在西口市北山弄了块地,办起了家具厂。
北山这边不比南山和西山,北山还没有开发,荒地特别多,这两年,有些心思活络的人,已开始找政府弄地,在这边搭小厂子。所以,苏若楠也把厂开在了这里。
其实苏步青是想让苏若楠和卫永华把厂开在江省的,但做厂子,对交通有一定的要求,江省虽然是大城市,可要说交通方面,却有些不如西口市。
因为西口市靠江,还有货运渡口,厂子往外省出货,还是西口市最方便。
新开的家具厂主做绷子床,而绷子床所需要用到的棕绳,卫永华直接交给了老家的卫永治,让卫永治去动员村里的人牵棕绳。
每把棕绳,卫永华依旧给他一块的价,让他去收,做绷子床需要大量的棕绳,有多少,家具厂都吃得下。
卫永治接了这活,转头开价八毛钱,让村里面的人做。
八毛一把五十根的绳子,这要一家子人一起做,一天都能牵上十来把绳子,那就是八块钱一天。这年头,卫永凯和陈舒敏两口子在机械厂上班的工资加起来,也才三四百块钱一个月,能足不出门,在农村就挣到别人进厂才能挣到的钱,谁不愿意做啊。
一时间,甘华镇那用来做引火柴的棕树皮,开始蹭蹭蹭涨价了。
以前卫永治和周大红买棕树皮,五分钱就买一斤,现在这东西,却涨到了一毛钱。
不但棕树皮值钱了,周大柱这学了三年多木匠活的小木匠,也开始有活了,而且还是大批量的活,因为,牵棕绳得有摇摆车,这东西除了木匠,别人还真做不来。
于是,那些想牵棕绳换钱的,就开始找周大柱定摇摆车了。
而卫永治则每天晚上七点钟,在自己家院子里,定时定点收牵好的棕绳,然后第二天,他和卫永红还张冬梅一起背去镇上,坐车送去北山家具厂。
现在家具厂刚落成,要的量还不是很多,等到以后家具厂彻底稳住,卫永治这专提供棕绳的,怕还得换个地方收绳子才行,因为到了那时候,家具厂所需要的棕绳,绝非是一个良山大队就能提供的。
六月底,小升初的考试马上开始。
卫子英还以为潘玉华和别的同学一样,都背起小书包,准备把教室让给初中部的哥哥姐姐们考试了。
“卫子英,潘玉华,你俩去校长办公室一趟。”
卫子英和潘玉华甩着手,准备回家了,才踏出教室,林国栋就把她俩给喊住了。
“老师,啥事呢?”卫子英转头,水灵灵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林国栋。
教室门口,林国栋一手拽住他的小舅子,一手拿着教案,道:“校长找你们有点事,你们先过去,我一会儿就来。”
卫子英不明所以,乖乖哦了一声,脚步一转,就和潘玉华去了校长办公室。
教室里,付彪被他的姐夫拽着,还调皮地学卫子英说话,掐着嗓子哦了一声。
“你哦啥哦?”林国栋被自家这个小舅子气得胸口疼,侧回脸,瞪了他一眼。
付彪捏着嗓子,用特别讨打的嗓声,学林国栋:“校长找你们有点事,你们先过去,我一会儿就来……”
林国栋:“……???”
臭小子,皮痒了是吧。
林国栋脸一唬,教案啪地一下打到了付彪肩上。
“你又打我,我就是被你打傻了,才读不好书的。”付彪捂着被打疼的肩,怨气浓浓地看着林国栋。
林国栋:“呵,你自己学不好,还怪起来我了,你昨儿的作业是不是没做?臭小子,晚上我回家前,你要是拿不出作业来,我就让你姐打你,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被打傻了。”
付彪一听姐夫提到他姐,冷不丁打了个颤,硬着脖子道:“林老师,你能出息点不,自己教不好学生,还把你媳妇搬出来了。”
林国栋被小了几十岁的小舅子给逗乐了:“呵呵,我现在又是林老师,不是林国栋了?”
“成了,回去先把作业做了,过两天就考试,你要是考不好,我就真让你姐打你了。”林国栋不和小舅子废话了,放开揪着他衣服的手,把教案往咯吱窝下一夹,就往校长办公室走去。
校长办公室里,张贵荣看着两个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的小姑娘,和蔼一笑:“玉华,卫子英,明儿你们早些来学校。”
“啊,明天不放假了吗?”卫子英疑惑。
后天就是小升初的考试,公社学校是个考点,明天老师们就要挪桌椅,好方便让其它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过来考试,所以,她们这种小朋友就沾了初中哥哥姐姐们的光,放假了。
这放假是连着周末的,一共有四天,她都打算好了,准备用这四天时间,把定位器所需要的电光传感器给做出来。
“放假的,卫同学,你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吗?”看着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张贵荣心里的打算,又有些不确定了。
“不知道啊。”卫子英很诚实的回道。
她的确不知道。
她只知道,自己差不多快要学完数理化的基础知识了。但她对这个世界的知识了解有限,所以不清楚自己现在的进度到底在哪里。
而且,她也不是系统学的,比如初中的语文、历史、政治这种课,她就是两眼一瞎,完全不懂。
张贵荣一笑,没再继续问卫子英,转而问潘玉华:“玉华,你呢,你对你自己的学习进度又了解多少?”
潘玉华:“小学课程我已经学完了,初中的才接触没多久。”
张贵荣点点头,笑了笑道:“卫同学,你目前进度,应该和高二同学相差不多了,但你年纪太小,老师觉得,以你的年纪去高中有些勉强,所以,你林老师和我还有爸妈商量过了,想让你提前去西口市读初中。”
“啊……??”卫子英楞了一下。
楞完后,她小眼睛忽地睁圆了:“校长,我才七岁,我还没有一米三,去了初中,要是有坏哥哥和坏姐姐打我怎么办?”
不要,她才不要去读什么初中。
一群陌生的哥哥姐姐,她都不知道要怎么相处,所以……还是不要去了!
卫子英是真不想去读什么初中,因为,初中课本知识她会自己学,只要时间够,对她来说,在哪儿读书,读几年级都一样的……
要按她爸妈的意思,她原本应该是今年去市里读小学一年级的,但是……她想和玉华在一块读书,所以才提前一年进了学校。
她不想和玉华姐分开。
没有原因,她就觉得玉华姐才是她的伴,其他的同学,都只是同学。
就像冯勇和周二柱那样,她可以和他们玩,但有些东西却说不到一块,她有时候说话,冯勇和二柱都听不懂,只有玉华姐姐能听懂。
所以,他们和玉华姐姐是不一样的。
至于哪里不一样,卫子英又说不出来。
“不会,你这么聪明,他们怎么会打你。”张贵荣捏了捏额头,有些头疼了。
小丫头挨打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有考虑过。
……但这还真的是问题。
以她的成绩,进了初中必也不会差,到时候一群十几岁的考不过一个七八岁,这,这……还真难说大的那群会不会恼羞成怒,动手欺负人。
“舅舅,我是不是也要去读初中?”潘玉华看了眼张贵荣,突然问。
堂舅把她和英子一起喊进校长办公室,还说明天一起去一中,那想必,堂舅对她也有安排。
张贵荣:“嗯,玉华啊,你很聪明,你妈妈的意思,是希望你能读就读的,我个人认为,你和卫子英都已经学完了小学知识,没必要再继续读小学了,不如直接跳到初中,把小学这几年的时间留出来,去学更多的东西。”
卫子英头一歪:“我和玉华姐一起去?”
张贵荣:“我是这样子安排的。你们父母那里,我也和他们商量过了,他们的意思,则是看你们愿不愿意跳到初中。”
卫家太宠孩子了。
他找卫家家长聊过,卫家大人说,一切以卫子英的意愿为主。
这也是他今儿把人叫来,亲自说这事的原因。
听到潘玉华也要去市里读书,卫子英顿时就不排斥了,道:“玉华姐去,我就去。”
“那就一起去吧。”潘玉华看了眼卫子英,道。
她在哪读书都是一样,但英子不同,英子已经懵懵懂懂为自己定下了以后的路,很明显,她以后是要走科研那这一条路的,好的学校与学习环境对她很重要。
公社这里虽然好,但比起市里的重点初中,到底差了很多。
“想一起进,那你们后天就得努力了。你们情况特殊,不和其他同学一起考,市一中,有专门的老师给你们监考。”
能去一中考,这还是磨了老同学半个月,为这两个小姑娘争取到的机会。
老同学是市一中的副校长,他在这学期发现两个小姑娘的学习进度后,就一直在磨这位老同学,希望她能开个方便之门,让这卫子英和潘玉华进一中读书。
老同学听说她们跳过级,对两个孩子印象不错,说,只要能考进市一中,他们就收。西口市一中,是整个西口市最好的学校,里面包含了初中和高中。这个学校的高中升学率特别高,从七八年到现在,一中的高中,有不少同学考上了较好的大学。
一中那边,同意让他们去考,但因着她们年纪太小,所以另弄个考场给她们。毕竟才这么大点,这万一没考上,觉得丢了脸,以后不喜欢读书了怎么办?
--
潘玉华笑了笑,转身又进百货商店,给卫子华弄了个收音机。
两个收音机弄到手,卫子英全身都散发出了愉悦,拉着潘玉华,坐上回家的电车,去了和平路那边。
潘家年前就在和平路买了房子,但这房子暂时还没人住,也就潘宏军平时进城卖货的时候,住上一住,再不然就是周末卫子英和潘玉华一起进城时,潘玉华住上两晚。
而和平路后面,不靠街的那一排门面里,就有两个连起来的门面,是潘家在城里的厂房,那里请了十几个员工,正在加班加点缝帽子。
卫子英觉得,全靠人工缝帽子效率有点低,但潘玉华说,现在本钱不多,等这一批订单交货了,她就去机械厂看看,能不能订一批缝纫机,到时候有了缝纫机,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了。
卫子英明白了,哦了一声就没提了。
什么人干什么活,做生意啥的,她就只能跟着起个哄,别的就不成了。
回了家,卫子英没急着动她的两个收音机,而是拿起化学方面的书,认真看了起来。
半导体涉及到元素类的知识,她需要先把知识吃透了,再来动手做。
而潘玉华则陪在卫子英身边,翻起卫子英的那套《数学自学丛书》。
小学课程不难,她上辈子就读到了五年级,这一世,不过只是重温。小学她勉强能自学,可到初中这儿就不成了,学起来,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好在卫子英这儿有一套她做过笔记的书。
潘玉华现在就是一边看书,一边看卫子英做的笔记,慢慢学。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夏天就来了。
今年夏天,左河涨水了,那水涨得特别凶,把左河湾竹滩那一片全给淹没了。
淹了差不多半个月,好在滩子这边坡上,还有一条路可以出村,不然石滩这儿的孩子,就甭想去学校了。
小升初的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卫志勇和卫志辉抓紧时间,加班加点的复习着学过的知识。
今年九月份,他们就得一起升学去城里上初中,而且,还必须是考去和平街那一片的西口市一中。
一中是整个西口市最好的初中,成绩差了还读不了,如果这次两兄弟考不好,那城里学校就甭想去了,还是乖乖在公社读吧。
两兄弟从小到大就没分开过,这读书自然也想在一个学校读,为了到时候不被分开,两人真是把吃饭时间,都拿出来复习了,就指望着能一起进一中。
卫志辉还好,他的成绩比较稳定,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而卫志勇这个做大哥的,在读书上就比卫志辉要差一点点了,但也不是很差,班里前十名的位子,还是能坐上的。
可这是公社的小学,他们的成绩在公社勉强还成,可放到城里就有些不大够看,所以,这段时间,卫家三个孩子,卫志勇反倒成了那个最努力的了。
今年端午后,苏若楠和卫志华把厂里的工作给停了。
两人背着包,大江南北走了一趟,然后又去了一趟江省,从苏家老两口那边弄了一笔资金,在西口市北山弄了块地,办起了家具厂。
北山这边不比南山和西山,北山还没有开发,荒地特别多,这两年,有些心思活络的人,已开始找政府弄地,在这边搭小厂子。所以,苏若楠也把厂开在了这里。
其实苏步青是想让苏若楠和卫永华把厂开在江省的,但做厂子,对交通有一定的要求,江省虽然是大城市,可要说交通方面,却有些不如西口市。
因为西口市靠江,还有货运渡口,厂子往外省出货,还是西口市最方便。
新开的家具厂主做绷子床,而绷子床所需要用到的棕绳,卫永华直接交给了老家的卫永治,让卫永治去动员村里的人牵棕绳。
每把棕绳,卫永华依旧给他一块的价,让他去收,做绷子床需要大量的棕绳,有多少,家具厂都吃得下。
卫永治接了这活,转头开价八毛钱,让村里面的人做。
八毛一把五十根的绳子,这要一家子人一起做,一天都能牵上十来把绳子,那就是八块钱一天。这年头,卫永凯和陈舒敏两口子在机械厂上班的工资加起来,也才三四百块钱一个月,能足不出门,在农村就挣到别人进厂才能挣到的钱,谁不愿意做啊。
一时间,甘华镇那用来做引火柴的棕树皮,开始蹭蹭蹭涨价了。
以前卫永治和周大红买棕树皮,五分钱就买一斤,现在这东西,却涨到了一毛钱。
不但棕树皮值钱了,周大柱这学了三年多木匠活的小木匠,也开始有活了,而且还是大批量的活,因为,牵棕绳得有摇摆车,这东西除了木匠,别人还真做不来。
于是,那些想牵棕绳换钱的,就开始找周大柱定摇摆车了。
而卫永治则每天晚上七点钟,在自己家院子里,定时定点收牵好的棕绳,然后第二天,他和卫永红还张冬梅一起背去镇上,坐车送去北山家具厂。
现在家具厂刚落成,要的量还不是很多,等到以后家具厂彻底稳住,卫永治这专提供棕绳的,怕还得换个地方收绳子才行,因为到了那时候,家具厂所需要的棕绳,绝非是一个良山大队就能提供的。
六月底,小升初的考试马上开始。
卫子英还以为潘玉华和别的同学一样,都背起小书包,准备把教室让给初中部的哥哥姐姐们考试了。
“卫子英,潘玉华,你俩去校长办公室一趟。”
卫子英和潘玉华甩着手,准备回家了,才踏出教室,林国栋就把她俩给喊住了。
“老师,啥事呢?”卫子英转头,水灵灵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林国栋。
教室门口,林国栋一手拽住他的小舅子,一手拿着教案,道:“校长找你们有点事,你们先过去,我一会儿就来。”
卫子英不明所以,乖乖哦了一声,脚步一转,就和潘玉华去了校长办公室。
教室里,付彪被他的姐夫拽着,还调皮地学卫子英说话,掐着嗓子哦了一声。
“你哦啥哦?”林国栋被自家这个小舅子气得胸口疼,侧回脸,瞪了他一眼。
付彪捏着嗓子,用特别讨打的嗓声,学林国栋:“校长找你们有点事,你们先过去,我一会儿就来……”
林国栋:“……???”
臭小子,皮痒了是吧。
林国栋脸一唬,教案啪地一下打到了付彪肩上。
“你又打我,我就是被你打傻了,才读不好书的。”付彪捂着被打疼的肩,怨气浓浓地看着林国栋。
林国栋:“呵,你自己学不好,还怪起来我了,你昨儿的作业是不是没做?臭小子,晚上我回家前,你要是拿不出作业来,我就让你姐打你,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被打傻了。”
付彪一听姐夫提到他姐,冷不丁打了个颤,硬着脖子道:“林老师,你能出息点不,自己教不好学生,还把你媳妇搬出来了。”
林国栋被小了几十岁的小舅子给逗乐了:“呵呵,我现在又是林老师,不是林国栋了?”
“成了,回去先把作业做了,过两天就考试,你要是考不好,我就真让你姐打你了。”林国栋不和小舅子废话了,放开揪着他衣服的手,把教案往咯吱窝下一夹,就往校长办公室走去。
校长办公室里,张贵荣看着两个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的小姑娘,和蔼一笑:“玉华,卫子英,明儿你们早些来学校。”
“啊,明天不放假了吗?”卫子英疑惑。
后天就是小升初的考试,公社学校是个考点,明天老师们就要挪桌椅,好方便让其它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过来考试,所以,她们这种小朋友就沾了初中哥哥姐姐们的光,放假了。
这放假是连着周末的,一共有四天,她都打算好了,准备用这四天时间,把定位器所需要的电光传感器给做出来。
“放假的,卫同学,你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吗?”看着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张贵荣心里的打算,又有些不确定了。
“不知道啊。”卫子英很诚实的回道。
她的确不知道。
她只知道,自己差不多快要学完数理化的基础知识了。但她对这个世界的知识了解有限,所以不清楚自己现在的进度到底在哪里。
而且,她也不是系统学的,比如初中的语文、历史、政治这种课,她就是两眼一瞎,完全不懂。
张贵荣一笑,没再继续问卫子英,转而问潘玉华:“玉华,你呢,你对你自己的学习进度又了解多少?”
潘玉华:“小学课程我已经学完了,初中的才接触没多久。”
张贵荣点点头,笑了笑道:“卫同学,你目前进度,应该和高二同学相差不多了,但你年纪太小,老师觉得,以你的年纪去高中有些勉强,所以,你林老师和我还有爸妈商量过了,想让你提前去西口市读初中。”
“啊……??”卫子英楞了一下。
楞完后,她小眼睛忽地睁圆了:“校长,我才七岁,我还没有一米三,去了初中,要是有坏哥哥和坏姐姐打我怎么办?”
不要,她才不要去读什么初中。
一群陌生的哥哥姐姐,她都不知道要怎么相处,所以……还是不要去了!
卫子英是真不想去读什么初中,因为,初中课本知识她会自己学,只要时间够,对她来说,在哪儿读书,读几年级都一样的……
要按她爸妈的意思,她原本应该是今年去市里读小学一年级的,但是……她想和玉华在一块读书,所以才提前一年进了学校。
她不想和玉华姐分开。
没有原因,她就觉得玉华姐才是她的伴,其他的同学,都只是同学。
就像冯勇和周二柱那样,她可以和他们玩,但有些东西却说不到一块,她有时候说话,冯勇和二柱都听不懂,只有玉华姐姐能听懂。
所以,他们和玉华姐姐是不一样的。
至于哪里不一样,卫子英又说不出来。
“不会,你这么聪明,他们怎么会打你。”张贵荣捏了捏额头,有些头疼了。
小丫头挨打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有考虑过。
……但这还真的是问题。
以她的成绩,进了初中必也不会差,到时候一群十几岁的考不过一个七八岁,这,这……还真难说大的那群会不会恼羞成怒,动手欺负人。
“舅舅,我是不是也要去读初中?”潘玉华看了眼张贵荣,突然问。
堂舅把她和英子一起喊进校长办公室,还说明天一起去一中,那想必,堂舅对她也有安排。
张贵荣:“嗯,玉华啊,你很聪明,你妈妈的意思,是希望你能读就读的,我个人认为,你和卫子英都已经学完了小学知识,没必要再继续读小学了,不如直接跳到初中,把小学这几年的时间留出来,去学更多的东西。”
卫子英头一歪:“我和玉华姐一起去?”
张贵荣:“我是这样子安排的。你们父母那里,我也和他们商量过了,他们的意思,则是看你们愿不愿意跳到初中。”
卫家太宠孩子了。
他找卫家家长聊过,卫家大人说,一切以卫子英的意愿为主。
这也是他今儿把人叫来,亲自说这事的原因。
听到潘玉华也要去市里读书,卫子英顿时就不排斥了,道:“玉华姐去,我就去。”
“那就一起去吧。”潘玉华看了眼卫子英,道。
她在哪读书都是一样,但英子不同,英子已经懵懵懂懂为自己定下了以后的路,很明显,她以后是要走科研那这一条路的,好的学校与学习环境对她很重要。
公社这里虽然好,但比起市里的重点初中,到底差了很多。
“想一起进,那你们后天就得努力了。你们情况特殊,不和其他同学一起考,市一中,有专门的老师给你们监考。”
能去一中考,这还是磨了老同学半个月,为这两个小姑娘争取到的机会。
老同学是市一中的副校长,他在这学期发现两个小姑娘的学习进度后,就一直在磨这位老同学,希望她能开个方便之门,让这卫子英和潘玉华进一中读书。
老同学听说她们跳过级,对两个孩子印象不错,说,只要能考进市一中,他们就收。西口市一中,是整个西口市最好的学校,里面包含了初中和高中。这个学校的高中升学率特别高,从七八年到现在,一中的高中,有不少同学考上了较好的大学。
一中那边,同意让他们去考,但因着她们年纪太小,所以另弄个考场给她们。毕竟才这么大点,这万一没考上,觉得丢了脸,以后不喜欢读书了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