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姑娘回吧,外头公布成绩了……您可是第一名。”乌紫苏收了枪。
海唐这才反应过来,夺门而出。
“没事吧阿烛。”乌紫苏回头,看着兰烛,伸手,兰烛看了看跑出去的人影,眼神回来,就着她的手起来。
她没多说,兰烛不知道乌紫苏听到多少。
“不是你的错。”乌紫苏拍了拍兰烛的背,“别认输,你没有输。”
兰烛知道,今天海唐能用这种话伤的了她,是因为她还不够强大。
不够强大到能过了自己这一关,不够强大到甩开那些在刻在她心里的,随着她成长却从未淡化的东西。
两人许久未说一句话,流淌在之间的,只有默契的沉默。
最后还是乌紫苏打破了沉默,一缕一缕地捻着花枪上的红缨, “这还是我这么多年第一次拿起枪。”
“阿烛,或许这一行太难,我没有坚持下来,我不敢说比从前过得好,所以我从不劝你放弃。”
“但我也不愿意看到你在这条路上吃太多的苦,今时不同往日,你一个人要在槐京闯出名堂来,太难。”
“今日输了就输了,不是今日的海唐,往后也会有其他更多的人,他们借着自己的关系,再也不会给你一个公平的机会。”
兰烛静静的站在那里,她不知道怎么回复乌紫苏的话,今天的事情,是该她说一声谢谢的,但是当她以那样飒爽的姿势入局之后,能告诉她的只是这样的乌紫苏也未曾能在这条路上闯出什么名堂,更何况是她呢。
最后,乌紫苏把手里的枪还给兰烛,“阿烛,保重。”
说罢,她也钻入人海里,钻入外头锣鼓喧天的祝贺中。
海家起身鼓掌,看客们似乎很满意这个结局。
“许久不见这么精彩的演出了,果然是海家出来的小辈。”
阁楼上对几个老票友指着台上拨得头筹说人说,“果然是二爷剧团里培养出来的人,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啊”
”二爷,您可不能小气,吴团早就夸下海口了,说要是他剧团的人拿了第一,就请我们去二爷的戏楼胡同看一场演出,哥几个几次都没去过您戏楼胡同的戏台,这次,您团里的人拿了第一,可万万不能推辞了啊————”
“是啊是啊、”
恭贺声此起彼伏,江昱成眼睑微动,眼神往人群中一扫而过,没见到人,又在后台停留了一会,依旧是毫无动静。
“找什么呢二爷,这帮老家伙蹭你人蹭你戏台呢,你怎么说?”赵景铉提醒着江昱成,“为了那姑娘,庆祝一番?”
江昱成未找到人,伸手拿起外套,兴致不高地起来,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好啊,那便开了戏楼胡同庆祝一番。”
新人赛的结果本来关注度不高,但在海家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槐京城大街小巷都在宣扬着水斗这场戏的,更何况听说戏楼胡同的江二爷更是为了她,单独开了浮京阁里的戏台。
那戏台是晚清留下来的,飞檐立柱,彩绘纷繁,比起那宫里的漱芳斋也算不上输,槐京城里的票友间口耳相传,谁不想等到浮京城戏台的门敞开的时候,开一开眼界。
演出那天,浮京阁的戏台里,挤满了许多人,他们陌生的脸庞出现在戏楼胡同尽头的灯火里,好奇和惊讶在他们眼球中流转,最后汇成心里的虚荣。
兰烛打开自己阁楼的窗,望着那里的人头攒动,听着海唐从游湖开始,一个人唱完一整个哀怨情仇的故事。
她也曾去过西湖,在没有任何一个游客的一个清晨,那时候的晨雾还不曾散去,断桥真的在那片大雾中断成两截,雷峰塔下扫地的僧人还未起。冬日刚走,春天的花还未开,至于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有情人,有没有终成圈属的爱情————她不知道。
母亲带着她,一字一句地跟她讲述着这个匪夷所思的白蛇传说。
但故事不是听过就可以,要学着那些韵律和念白,把这个故事,用最难的唱腔表现出来,就成了儿时最痛苦的事情。
从那以后,早起晨练,她没有偷过一次懒,看到别的孩子在外面撒野奔跑,捕捉自由的风的时候,她会偷偷地坐上游船,绕到西湖南岸的夕照山,虔诚的像个信徒,对着雷锋塔朝拜,保佑里面近乎半仙的白娘娘,保佑她可以早点长大,早点可以到母亲口中说的槐京城里去,早点成角,如果一切成真,她可以不要所有的童年时光,不要那夏日荷尖上的蜻蜓,不要那井水里的西瓜,不要其他孩子的热情和友谊。
此时此刻,兰烛却坐在回廊的月光下,手上还提着一壶冰凉的桂花酿。店主是个江南人,说自己的手艺,是正宗的古越桂花酿,她信以为真的,尝了一口后,却苦涩的摇摇头。
如今看来,当年的每次虔诚,都是滑稽的。一个为了爱情要放弃成仙的妖精,自身难保地被压在雷锋塔下,又怎么能管得了她的事呢。
她坐在假山后面的凉亭回廊,从参天的古树丛中捕捉到从东面的戏台阁楼里传出来的悠扬琴声,那是白蛇的伴奏,她听了无数遍,默记于心的每一个片段。
身体的本能反应先于自己的大脑,她随手捡了一根竹竿子,依旧坐在地上,单手转着那竹竿,转出一手漂亮的月光弧。
那月光弧是冷冷的玉光白色,比浮京阁里任何的珠光宝气还要美,她笑了笑,起身想要舞的更高,奈何今晚的桂花酿比她从前喝的度数高太多,只是几步,她便撑不住了,依旧撑着柱子沿,坐在那回廊上。忽然又看到自己微微发红的手肘,想起今天自己的枪被海唐打落,她不服气,又立刻站了起来,挑着枪花伏低着身子,一圈又一圈地练着。
练到月光被乌云遮住了眼,酒味从东边戏台弥漫出来融入雨夜里,汇聚成一大片氤氲的水汽,驱赶走槐京城城北的厚重,恍惚之间像是造就了另一个江南,兰烛才停了下来。
她回头,在大雾之中看到了那只黑狗。
它匍匐在另一个人脚下,安静的差点要与夜色融在一起,唯有那如墨的眸子,比夜色更暗几分,却映照着东边的灯火。
身边的人站在回廊下,同样匿在大雾里。他如同那只黑狗一样安静,孤寂。
在雾色还未起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她,看到了她的失意,也看到了她的独酌,更看到了她再次拿起竹竿当枪的时候,她身上清冷的月光。那种月光,与孤寂、薄凉这样的词语无关,她能自己享受孤独,品赏孤独。
换句话说,她不怕孤独,孤独也不敢冒犯她。
等到大雾起来,她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时候,孤独感又席卷而来的时候,他难以克制地走的更近了一些。
感觉到她在看他,江昱成缓缓开了口,许是过酒的喉口干涩,他的声音带点酣眠刚醒的感觉,低沉的散在雾里。
他混着酒味的声音亲昵又缱绻,像是对情人低语,他说∶
“阿烛,过来。”
第20章
兰烛站在原地,未敢上前一步。
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喝了太多酒,听觉变得迟钝。
江昱成突然就出现在她面前,叫她阿烛, 唤她过去。
他醉了,带点暖昧不清的邀请。
兰烛没敢上前,她就这样一动不动的看着他。
江昱成从酒局出来。
浮京阁太大,他总觉得太冷清,什么时候戏台上热闹起来了,浮京阁也就热闹起来了。
今天这么多人,应当是最热闹了。
那些热闹,一定能驱赶走古树间的死气沉沉,驱赶走陈旧大院里的腐朽味道。金砖里的每一条缝隙,一定能记住今晚的人声鼎沸,然后在每一个孤寂的夜色里,把这些喧嚣释放出来,耳边就会变的嘈杂又热闹,一定能换他一夜好眠。
可他偏偏听不进去那戏,也懒得搭理来攀附的关系,他只是看戏似的看着面前的五光十色,而后慵懒地抽身出来,抽了根烟。
只有那只黑狗一直跟着他,不声不语,跟他的影子一样安静。
他曾经也跟自己说过,那西边阁楼上的姑娘是只野性难驯的猫,他犯不着为了一只来他墙角乞讨生活的孱弱小猫而生气,气她吃了自己的东西却还想保持从前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他觉得这流浪的小野猫多少有些不知好歹,也太有些不把施舍的人放在眼里。
所以他选择站在远处,抖了抖手上的烟火,事不关己地高高挂起,他言尽于此,当然希望她好自为之。
可偏偏看到她在那雾气月光下的时候,他又控制不住地偏偏要往前走去,这爱管闲事的样子,真不是他自己熟悉的风格。
许是酒意作祟,他唤了她的名字,像是认识许久的人一样,叫她阿烛。
兰烛这边,却是未敢再进一步。
她手里的竹竿无处安放,她前后藏了一遍,最后还是捏着钝处把尖锐刺进泥土里。
手里没了东西后,反而比之前想象地更无措,兰烛能做的,只能是抬起眼睛看他。
她慌乱的样子倒是引起了对面的哂笑。
他重新点起手里的火,没上前,只站在她两米远的对面,慢条斯理地说∶“曹荣光老师退休后回了槐京城,过几天是她寿席,你要不要去坐坐。”
兰烛听到曹荣光的名字,眼睛突然就亮了,她重新确认到,“曹老师?是曹荣光老师?她从美国回来了”
说起曹荣光,梨园里无人不知她的存在。十二岁那年凭借一场《锁灵囊》,愣是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细腻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十五岁破格被评为国家一级青年演员,等到十八岁在国内大火,发展到一票难求的时候,她却毅然而然出了国,全身心公益地投入国外不成气候的民间戏团。临行前,召集梨园世家子弟,誓要扛起国粹发展的大旗,让中国京剧走向世界。行业内论唱腔身段,论品性风骨,无人敢于之比肩。
别说是受她指点两句,哪怕是见她一面,也比得过沾点神仙的琼浆玉露了。
江昱成“嗯,还不算两耳不闻窗外事,知道曹老板的名号。”
兰烛“曹老师享誉中外,是铁铮铮的风骨人物,谁要说没听过,都对不起身上的这身行头。”
江昱成“那你想不想亲眼见见这风骨人物”
兰烛眼神里的神采更为聚集,她抬头略带欣喜的看着江昱成,眼神里的光星星点点的似是要燃起来。但那点星火刚刚蹿成火苗,颓然又像是被一场大雨浇灭,她自顾自地说“可是曹老师这次回来据说是有退休打算的,别说现在从国外回来了,就是从前她没出国的时候,也大多是闭门不见的,她要是敞开大门了,她门口的队伍估计都能排到美国去了,想见到她,哪有什么容易。”
兰烛看到江昱成朝她走了过来,在惊蛰前的大雾里微微低下头,靠近她的时候,雾气消散,他好看的五官暴露无遗,只是他眼神平淡,语气平常,微微弯腰,像是迁就她的身高,保持着恰好的未带侵犯的距离,说的话却让人不由地浮想∶“别人自然是难的,与我去,自然就不难了。”
他身上自带的雪松味跟黑洞一般具有着压迫感,说这话的时候配着他病态如雪的肤色,最后汇聚成一种诱惑和哄骗,让兰烛有一刻的眩晕。
她下意识地倒退两步,后脚跟踢到那顽石,她一个翅趄。
面前的人没有伸手,随她慌乱失去分寸。
兰烛紧闭双唇,只能用鼻用力地换着气,她在这场角力中差点溺亡,却不甘在他面前示弱。
江昱成把脊背挺直,重回与她疏远的距离∶“兰烛,你来槐京城前,没有听过那个传说吗?”
“什么……什么、传说”兰烛不由地结巴。
“没人能干干净净地离开槐京城,哪怕死后的灵魂,都不可以。”
……
兰烛似懂非懂,但那样的邀请,她不敢接受。
她知道,没人能一直高傲的抬着头颅,在这个人情脉络复杂的旧皇城里脚底口□面的活下来,更没人,能干干净净地离开槐京城。
槐京城最美的景色当属于春日的五月天,那漫天的槐树花开得那样热烈又绚烂,细微如碎米,却团团紧簇,堆砌成春雪。
谁不想像这春树一样,在漫长的冬季里靠着对春日的向往熬过苦寒,最后灿烂地绽放在枝头,哪怕是一夜之间风雨将来就此凋零,落入尘土,污了一身雪白的傲骨,也好过无人问津。
兰烛跟每个刚来槐京城不服输的青年一样,壮志难酬却又在现实落败的时候辗转难眠,她把江昱成的话掰开了揉碎了,藏在枕边的梦里,却没有勇气和决心,却敲开他的门。
人们逐渐忘记她在舞台上的表现,只记得海家那个拿了第一的姑娘,剧团里练习的生活依旧一成不变,曹荣光回来的消息,自然传不到他们这小小四合院里来。
一切都归于从前。
兰烛收起自己的不甘,依旧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织就着自己的生活。
海唐在北辰大剧院演《白蛇传》的时候,兰烛上去当了一次背景墙, 扛着旗合唱, 给白素贞镇场子的那种。
完毕后,她裹上单薄的外套踏进夜色的时候,却在场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那人穿着一件陈旧的藕粉色旗袍,身材纤瘦,五官清秀淡雅,但衣襟裙摆上全是褶皱和脏污,高高束起的中式发髻也凌乱不堪,面容憔悴。
保安拦住她,问她出示入场券,她手里提着几个塑料袋子,高声呵斥他们有眼不识泰山。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知道里面唱白蛇的人是谁吗,那是我女儿,我——你看着我,我再说一遍,我女儿!
起初她斩钉截铁大言不惭的样子还真把保安唬住了,两人交头接耳了一番,还把主管叫过来,说外头像是海家太太来了。
海唐这才反应过来,夺门而出。
“没事吧阿烛。”乌紫苏回头,看着兰烛,伸手,兰烛看了看跑出去的人影,眼神回来,就着她的手起来。
她没多说,兰烛不知道乌紫苏听到多少。
“不是你的错。”乌紫苏拍了拍兰烛的背,“别认输,你没有输。”
兰烛知道,今天海唐能用这种话伤的了她,是因为她还不够强大。
不够强大到能过了自己这一关,不够强大到甩开那些在刻在她心里的,随着她成长却从未淡化的东西。
两人许久未说一句话,流淌在之间的,只有默契的沉默。
最后还是乌紫苏打破了沉默,一缕一缕地捻着花枪上的红缨, “这还是我这么多年第一次拿起枪。”
“阿烛,或许这一行太难,我没有坚持下来,我不敢说比从前过得好,所以我从不劝你放弃。”
“但我也不愿意看到你在这条路上吃太多的苦,今时不同往日,你一个人要在槐京闯出名堂来,太难。”
“今日输了就输了,不是今日的海唐,往后也会有其他更多的人,他们借着自己的关系,再也不会给你一个公平的机会。”
兰烛静静的站在那里,她不知道怎么回复乌紫苏的话,今天的事情,是该她说一声谢谢的,但是当她以那样飒爽的姿势入局之后,能告诉她的只是这样的乌紫苏也未曾能在这条路上闯出什么名堂,更何况是她呢。
最后,乌紫苏把手里的枪还给兰烛,“阿烛,保重。”
说罢,她也钻入人海里,钻入外头锣鼓喧天的祝贺中。
海家起身鼓掌,看客们似乎很满意这个结局。
“许久不见这么精彩的演出了,果然是海家出来的小辈。”
阁楼上对几个老票友指着台上拨得头筹说人说,“果然是二爷剧团里培养出来的人,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啊”
”二爷,您可不能小气,吴团早就夸下海口了,说要是他剧团的人拿了第一,就请我们去二爷的戏楼胡同看一场演出,哥几个几次都没去过您戏楼胡同的戏台,这次,您团里的人拿了第一,可万万不能推辞了啊————”
“是啊是啊、”
恭贺声此起彼伏,江昱成眼睑微动,眼神往人群中一扫而过,没见到人,又在后台停留了一会,依旧是毫无动静。
“找什么呢二爷,这帮老家伙蹭你人蹭你戏台呢,你怎么说?”赵景铉提醒着江昱成,“为了那姑娘,庆祝一番?”
江昱成未找到人,伸手拿起外套,兴致不高地起来,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好啊,那便开了戏楼胡同庆祝一番。”
新人赛的结果本来关注度不高,但在海家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槐京城大街小巷都在宣扬着水斗这场戏的,更何况听说戏楼胡同的江二爷更是为了她,单独开了浮京阁里的戏台。
那戏台是晚清留下来的,飞檐立柱,彩绘纷繁,比起那宫里的漱芳斋也算不上输,槐京城里的票友间口耳相传,谁不想等到浮京城戏台的门敞开的时候,开一开眼界。
演出那天,浮京阁的戏台里,挤满了许多人,他们陌生的脸庞出现在戏楼胡同尽头的灯火里,好奇和惊讶在他们眼球中流转,最后汇成心里的虚荣。
兰烛打开自己阁楼的窗,望着那里的人头攒动,听着海唐从游湖开始,一个人唱完一整个哀怨情仇的故事。
她也曾去过西湖,在没有任何一个游客的一个清晨,那时候的晨雾还不曾散去,断桥真的在那片大雾中断成两截,雷峰塔下扫地的僧人还未起。冬日刚走,春天的花还未开,至于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有情人,有没有终成圈属的爱情————她不知道。
母亲带着她,一字一句地跟她讲述着这个匪夷所思的白蛇传说。
但故事不是听过就可以,要学着那些韵律和念白,把这个故事,用最难的唱腔表现出来,就成了儿时最痛苦的事情。
从那以后,早起晨练,她没有偷过一次懒,看到别的孩子在外面撒野奔跑,捕捉自由的风的时候,她会偷偷地坐上游船,绕到西湖南岸的夕照山,虔诚的像个信徒,对着雷锋塔朝拜,保佑里面近乎半仙的白娘娘,保佑她可以早点长大,早点可以到母亲口中说的槐京城里去,早点成角,如果一切成真,她可以不要所有的童年时光,不要那夏日荷尖上的蜻蜓,不要那井水里的西瓜,不要其他孩子的热情和友谊。
此时此刻,兰烛却坐在回廊的月光下,手上还提着一壶冰凉的桂花酿。店主是个江南人,说自己的手艺,是正宗的古越桂花酿,她信以为真的,尝了一口后,却苦涩的摇摇头。
如今看来,当年的每次虔诚,都是滑稽的。一个为了爱情要放弃成仙的妖精,自身难保地被压在雷锋塔下,又怎么能管得了她的事呢。
她坐在假山后面的凉亭回廊,从参天的古树丛中捕捉到从东面的戏台阁楼里传出来的悠扬琴声,那是白蛇的伴奏,她听了无数遍,默记于心的每一个片段。
身体的本能反应先于自己的大脑,她随手捡了一根竹竿子,依旧坐在地上,单手转着那竹竿,转出一手漂亮的月光弧。
那月光弧是冷冷的玉光白色,比浮京阁里任何的珠光宝气还要美,她笑了笑,起身想要舞的更高,奈何今晚的桂花酿比她从前喝的度数高太多,只是几步,她便撑不住了,依旧撑着柱子沿,坐在那回廊上。忽然又看到自己微微发红的手肘,想起今天自己的枪被海唐打落,她不服气,又立刻站了起来,挑着枪花伏低着身子,一圈又一圈地练着。
练到月光被乌云遮住了眼,酒味从东边戏台弥漫出来融入雨夜里,汇聚成一大片氤氲的水汽,驱赶走槐京城城北的厚重,恍惚之间像是造就了另一个江南,兰烛才停了下来。
她回头,在大雾之中看到了那只黑狗。
它匍匐在另一个人脚下,安静的差点要与夜色融在一起,唯有那如墨的眸子,比夜色更暗几分,却映照着东边的灯火。
身边的人站在回廊下,同样匿在大雾里。他如同那只黑狗一样安静,孤寂。
在雾色还未起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她,看到了她的失意,也看到了她的独酌,更看到了她再次拿起竹竿当枪的时候,她身上清冷的月光。那种月光,与孤寂、薄凉这样的词语无关,她能自己享受孤独,品赏孤独。
换句话说,她不怕孤独,孤独也不敢冒犯她。
等到大雾起来,她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时候,孤独感又席卷而来的时候,他难以克制地走的更近了一些。
感觉到她在看他,江昱成缓缓开了口,许是过酒的喉口干涩,他的声音带点酣眠刚醒的感觉,低沉的散在雾里。
他混着酒味的声音亲昵又缱绻,像是对情人低语,他说∶
“阿烛,过来。”
第20章
兰烛站在原地,未敢上前一步。
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喝了太多酒,听觉变得迟钝。
江昱成突然就出现在她面前,叫她阿烛, 唤她过去。
他醉了,带点暖昧不清的邀请。
兰烛没敢上前,她就这样一动不动的看着他。
江昱成从酒局出来。
浮京阁太大,他总觉得太冷清,什么时候戏台上热闹起来了,浮京阁也就热闹起来了。
今天这么多人,应当是最热闹了。
那些热闹,一定能驱赶走古树间的死气沉沉,驱赶走陈旧大院里的腐朽味道。金砖里的每一条缝隙,一定能记住今晚的人声鼎沸,然后在每一个孤寂的夜色里,把这些喧嚣释放出来,耳边就会变的嘈杂又热闹,一定能换他一夜好眠。
可他偏偏听不进去那戏,也懒得搭理来攀附的关系,他只是看戏似的看着面前的五光十色,而后慵懒地抽身出来,抽了根烟。
只有那只黑狗一直跟着他,不声不语,跟他的影子一样安静。
他曾经也跟自己说过,那西边阁楼上的姑娘是只野性难驯的猫,他犯不着为了一只来他墙角乞讨生活的孱弱小猫而生气,气她吃了自己的东西却还想保持从前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他觉得这流浪的小野猫多少有些不知好歹,也太有些不把施舍的人放在眼里。
所以他选择站在远处,抖了抖手上的烟火,事不关己地高高挂起,他言尽于此,当然希望她好自为之。
可偏偏看到她在那雾气月光下的时候,他又控制不住地偏偏要往前走去,这爱管闲事的样子,真不是他自己熟悉的风格。
许是酒意作祟,他唤了她的名字,像是认识许久的人一样,叫她阿烛。
兰烛这边,却是未敢再进一步。
她手里的竹竿无处安放,她前后藏了一遍,最后还是捏着钝处把尖锐刺进泥土里。
手里没了东西后,反而比之前想象地更无措,兰烛能做的,只能是抬起眼睛看他。
她慌乱的样子倒是引起了对面的哂笑。
他重新点起手里的火,没上前,只站在她两米远的对面,慢条斯理地说∶“曹荣光老师退休后回了槐京城,过几天是她寿席,你要不要去坐坐。”
兰烛听到曹荣光的名字,眼睛突然就亮了,她重新确认到,“曹老师?是曹荣光老师?她从美国回来了”
说起曹荣光,梨园里无人不知她的存在。十二岁那年凭借一场《锁灵囊》,愣是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细腻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十五岁破格被评为国家一级青年演员,等到十八岁在国内大火,发展到一票难求的时候,她却毅然而然出了国,全身心公益地投入国外不成气候的民间戏团。临行前,召集梨园世家子弟,誓要扛起国粹发展的大旗,让中国京剧走向世界。行业内论唱腔身段,论品性风骨,无人敢于之比肩。
别说是受她指点两句,哪怕是见她一面,也比得过沾点神仙的琼浆玉露了。
江昱成“嗯,还不算两耳不闻窗外事,知道曹老板的名号。”
兰烛“曹老师享誉中外,是铁铮铮的风骨人物,谁要说没听过,都对不起身上的这身行头。”
江昱成“那你想不想亲眼见见这风骨人物”
兰烛眼神里的神采更为聚集,她抬头略带欣喜的看着江昱成,眼神里的光星星点点的似是要燃起来。但那点星火刚刚蹿成火苗,颓然又像是被一场大雨浇灭,她自顾自地说“可是曹老师这次回来据说是有退休打算的,别说现在从国外回来了,就是从前她没出国的时候,也大多是闭门不见的,她要是敞开大门了,她门口的队伍估计都能排到美国去了,想见到她,哪有什么容易。”
兰烛看到江昱成朝她走了过来,在惊蛰前的大雾里微微低下头,靠近她的时候,雾气消散,他好看的五官暴露无遗,只是他眼神平淡,语气平常,微微弯腰,像是迁就她的身高,保持着恰好的未带侵犯的距离,说的话却让人不由地浮想∶“别人自然是难的,与我去,自然就不难了。”
他身上自带的雪松味跟黑洞一般具有着压迫感,说这话的时候配着他病态如雪的肤色,最后汇聚成一种诱惑和哄骗,让兰烛有一刻的眩晕。
她下意识地倒退两步,后脚跟踢到那顽石,她一个翅趄。
面前的人没有伸手,随她慌乱失去分寸。
兰烛紧闭双唇,只能用鼻用力地换着气,她在这场角力中差点溺亡,却不甘在他面前示弱。
江昱成把脊背挺直,重回与她疏远的距离∶“兰烛,你来槐京城前,没有听过那个传说吗?”
“什么……什么、传说”兰烛不由地结巴。
“没人能干干净净地离开槐京城,哪怕死后的灵魂,都不可以。”
……
兰烛似懂非懂,但那样的邀请,她不敢接受。
她知道,没人能一直高傲的抬着头颅,在这个人情脉络复杂的旧皇城里脚底口□面的活下来,更没人,能干干净净地离开槐京城。
槐京城最美的景色当属于春日的五月天,那漫天的槐树花开得那样热烈又绚烂,细微如碎米,却团团紧簇,堆砌成春雪。
谁不想像这春树一样,在漫长的冬季里靠着对春日的向往熬过苦寒,最后灿烂地绽放在枝头,哪怕是一夜之间风雨将来就此凋零,落入尘土,污了一身雪白的傲骨,也好过无人问津。
兰烛跟每个刚来槐京城不服输的青年一样,壮志难酬却又在现实落败的时候辗转难眠,她把江昱成的话掰开了揉碎了,藏在枕边的梦里,却没有勇气和决心,却敲开他的门。
人们逐渐忘记她在舞台上的表现,只记得海家那个拿了第一的姑娘,剧团里练习的生活依旧一成不变,曹荣光回来的消息,自然传不到他们这小小四合院里来。
一切都归于从前。
兰烛收起自己的不甘,依旧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织就着自己的生活。
海唐在北辰大剧院演《白蛇传》的时候,兰烛上去当了一次背景墙, 扛着旗合唱, 给白素贞镇场子的那种。
完毕后,她裹上单薄的外套踏进夜色的时候,却在场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那人穿着一件陈旧的藕粉色旗袍,身材纤瘦,五官清秀淡雅,但衣襟裙摆上全是褶皱和脏污,高高束起的中式发髻也凌乱不堪,面容憔悴。
保安拦住她,问她出示入场券,她手里提着几个塑料袋子,高声呵斥他们有眼不识泰山。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知道里面唱白蛇的人是谁吗,那是我女儿,我——你看着我,我再说一遍,我女儿!
起初她斩钉截铁大言不惭的样子还真把保安唬住了,两人交头接耳了一番,还把主管叫过来,说外头像是海家太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