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不过观保也非常及时理智的发现,女儿有些太乖巧善良了些。
于是三年前,女儿将将要十三岁,面临参加次年大选的时候,观保就求了先帝,想让女儿被撂牌子。
当时先帝爷年事已高,选进宫的内宠都是旗人中出身低的女子,更甚至是江南贡上来的汉女,为的就是后宫安稳,不再出现家世好的高位宠妃。
大选中出身好的姑娘都是给皇子皇孙们预备的,观保求恩典让女儿撂牌子,那就是连皇子妃或是宗亲福晋的恩典都不要了。
康熙帝当时还打趣他:“这样的姓氏和家世,撂牌子可惜了。你倒不怕女儿不好嫁。”
观保非常实在道,自家孩子自己有数,不是做福晋管一大家子的性情,倒不如选个好人品的低嫁了,瓜尔佳氏枝繁叶茂给她做依仗,她一辈子安稳享福就行了。
先帝念在他慈父之心倒是答应了。
金口玉言,在这样的小事上当然不会反悔。观保回去跟夫人一说,夫妻俩俱是欢喜,对女儿就照往常疼爱起来,并不约束她逼迫她去学那些违背心性的内宅弯弯绕。
觉尔察氏甚至连女儿的陪嫁嬷嬷和丫鬟都选好了,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用处的,保管让女儿像在家一样,除了生孩子需要亲自生外,别的所有事儿都不需要操心。
可问题是,姜姮进宫参选的时候,先帝爷已经不在了,金口玉言也过期作废。
而太后又一见她就喜欢,立刻留了牌子。
世事无常就是如此了。
观保可是知道夫人背地里哭了多少回,倒是女儿还来安慰他们道:“阿玛额娘放心,我入宫后一定谨言慎行,敬听上命,绝不给家里惹麻烦。”
当时给观保听得又是心酸又是心凉:傻孩子,我们怕的就是你太听话了,被别人忽悠欺负了都不知道,处处跟在家里一样乖巧无争。
可这话也没法明说。
观保也不敢临时教女儿什么厚黑学,怕教个四不像出来。只好让夫人紧急先教女儿些后宅家务事,别让她到了宫里,连宫人都辖制不住。
可是……观保想到女儿的性子就担忧。
苏培盛出来宣他觐见的时候,观保才收了这些思绪,全部心思回到昨夜推想了无数遍的《治河陈疏》,预备着一会儿回答皇上的问题。
进殿见十三爷十四爷也在,观保的心情就稍松了一点。
其实观保之前跟当今并无交情,但跟十三爷关系很不错,算是患难之交未曾离弃,十三爷又是个念人情的人。
此时看到十三爷站在御前,身体和神情都不紧绷,十四爷脸上也带了点儿笑意,观保就知皇上心情应当还不错。
雍正帝这是第一回 跟观保面对面,说了一程子话,便觉得这是个办实事的人。
怪道十三弟喜欢,果然目光不错。
皇上喜欢办实事的人,早已是朝野上的公认,而前几日刚发生的一事,更是明证。
江西布政使洋洋洒洒上了一封请安折子,其中没有一点当地的民生与正事,通篇基本都是赞颂皇上洪福齐天。
然后就收到皇上回复朱批一句:“朕深厌此种虚文。”
一句话让无数臣子熬夜含泪重写折子,努力把自己的水折变成干货贴,生怕被皇上‘深厌’。
观保心知,做皇帝的都要表里俱全,最好名声好,实情也好。但若是两者发生冲突,其实先帝爷晚年更重名,想做个名声上的圣贤帝王,可当今却更重实,先把事儿办了再说。
且先帝壮年时对外虽有征战不是个隐忍的人,但到了晚年对内却喜欢凡事保稳,对大的变革颇为保守。
当今却显然不这样觉得:稳是很重要,但稳步上升才重要,要是稳步下降,那倒也是很稳,要这种稳做什么?
还不如大刀阔斧改革旧弊。
观保跟怡亲王关系好,就比旁人觉醒的更早些,早在皇上一登基就重整吏治时他就明白了。
从那时起,观保就改了自己的办事和公文风格,把务实放在了第一位,折子语言精练起来,果然今日得了这治河总督的重任。
而此时皇上点出来他的治河陈疏中,细微的不足与隐患,极为精道,让观保也越发敬畏起来,觉得皇上当真是治国全才,手腕老辣。
君臣二人长达半个时辰的详谈后,观保是彻底想通了要怎么在这位皇帝手下当差,而皇上也对这样的臣子颇为满意。
待观保告退后,皇上还额外嘱咐了一句十四:“你是郡王爷,观保哪怕是总督,估计也不敢要你的强。但朕瞧着他是下过苦工的,你多看多学,别让朕知道你出了京,倒是野马归山似的玩去!”
皇上发现,面对这样的十四,自己找回了当亲兄长的感觉,然后不自觉就长兄如父起来,常要拎着十四教导。
见他那种蔫了吧唧对自己有些害怕的样子,皇上心里就舒坦了。
最后给十四定了日子:“着人算过,后日就是出京的好日子。给皇额娘请安后,你就回府去料理一下府里事,明儿放你一日假。”
十四忍住心里的吐槽:马上就要把我踢出京城上河道上蹲着挖土去,才小气地放我一日假!
这几日,太后该准备的也为小儿子准备的差不多了。
等十四请过安告退后,太后还对旁边侍奉的乌雅嬷嬷道:“虽说他年轻,可也二十多岁了,先帝爷这时候都平了三藩了。可哀家总是忍不住替他操心,还当他是个孩子似的,什么都要备上些。”
--
于是三年前,女儿将将要十三岁,面临参加次年大选的时候,观保就求了先帝,想让女儿被撂牌子。
当时先帝爷年事已高,选进宫的内宠都是旗人中出身低的女子,更甚至是江南贡上来的汉女,为的就是后宫安稳,不再出现家世好的高位宠妃。
大选中出身好的姑娘都是给皇子皇孙们预备的,观保求恩典让女儿撂牌子,那就是连皇子妃或是宗亲福晋的恩典都不要了。
康熙帝当时还打趣他:“这样的姓氏和家世,撂牌子可惜了。你倒不怕女儿不好嫁。”
观保非常实在道,自家孩子自己有数,不是做福晋管一大家子的性情,倒不如选个好人品的低嫁了,瓜尔佳氏枝繁叶茂给她做依仗,她一辈子安稳享福就行了。
先帝念在他慈父之心倒是答应了。
金口玉言,在这样的小事上当然不会反悔。观保回去跟夫人一说,夫妻俩俱是欢喜,对女儿就照往常疼爱起来,并不约束她逼迫她去学那些违背心性的内宅弯弯绕。
觉尔察氏甚至连女儿的陪嫁嬷嬷和丫鬟都选好了,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用处的,保管让女儿像在家一样,除了生孩子需要亲自生外,别的所有事儿都不需要操心。
可问题是,姜姮进宫参选的时候,先帝爷已经不在了,金口玉言也过期作废。
而太后又一见她就喜欢,立刻留了牌子。
世事无常就是如此了。
观保可是知道夫人背地里哭了多少回,倒是女儿还来安慰他们道:“阿玛额娘放心,我入宫后一定谨言慎行,敬听上命,绝不给家里惹麻烦。”
当时给观保听得又是心酸又是心凉:傻孩子,我们怕的就是你太听话了,被别人忽悠欺负了都不知道,处处跟在家里一样乖巧无争。
可这话也没法明说。
观保也不敢临时教女儿什么厚黑学,怕教个四不像出来。只好让夫人紧急先教女儿些后宅家务事,别让她到了宫里,连宫人都辖制不住。
可是……观保想到女儿的性子就担忧。
苏培盛出来宣他觐见的时候,观保才收了这些思绪,全部心思回到昨夜推想了无数遍的《治河陈疏》,预备着一会儿回答皇上的问题。
进殿见十三爷十四爷也在,观保的心情就稍松了一点。
其实观保之前跟当今并无交情,但跟十三爷关系很不错,算是患难之交未曾离弃,十三爷又是个念人情的人。
此时看到十三爷站在御前,身体和神情都不紧绷,十四爷脸上也带了点儿笑意,观保就知皇上心情应当还不错。
雍正帝这是第一回 跟观保面对面,说了一程子话,便觉得这是个办实事的人。
怪道十三弟喜欢,果然目光不错。
皇上喜欢办实事的人,早已是朝野上的公认,而前几日刚发生的一事,更是明证。
江西布政使洋洋洒洒上了一封请安折子,其中没有一点当地的民生与正事,通篇基本都是赞颂皇上洪福齐天。
然后就收到皇上回复朱批一句:“朕深厌此种虚文。”
一句话让无数臣子熬夜含泪重写折子,努力把自己的水折变成干货贴,生怕被皇上‘深厌’。
观保心知,做皇帝的都要表里俱全,最好名声好,实情也好。但若是两者发生冲突,其实先帝爷晚年更重名,想做个名声上的圣贤帝王,可当今却更重实,先把事儿办了再说。
且先帝壮年时对外虽有征战不是个隐忍的人,但到了晚年对内却喜欢凡事保稳,对大的变革颇为保守。
当今却显然不这样觉得:稳是很重要,但稳步上升才重要,要是稳步下降,那倒也是很稳,要这种稳做什么?
还不如大刀阔斧改革旧弊。
观保跟怡亲王关系好,就比旁人觉醒的更早些,早在皇上一登基就重整吏治时他就明白了。
从那时起,观保就改了自己的办事和公文风格,把务实放在了第一位,折子语言精练起来,果然今日得了这治河总督的重任。
而此时皇上点出来他的治河陈疏中,细微的不足与隐患,极为精道,让观保也越发敬畏起来,觉得皇上当真是治国全才,手腕老辣。
君臣二人长达半个时辰的详谈后,观保是彻底想通了要怎么在这位皇帝手下当差,而皇上也对这样的臣子颇为满意。
待观保告退后,皇上还额外嘱咐了一句十四:“你是郡王爷,观保哪怕是总督,估计也不敢要你的强。但朕瞧着他是下过苦工的,你多看多学,别让朕知道你出了京,倒是野马归山似的玩去!”
皇上发现,面对这样的十四,自己找回了当亲兄长的感觉,然后不自觉就长兄如父起来,常要拎着十四教导。
见他那种蔫了吧唧对自己有些害怕的样子,皇上心里就舒坦了。
最后给十四定了日子:“着人算过,后日就是出京的好日子。给皇额娘请安后,你就回府去料理一下府里事,明儿放你一日假。”
十四忍住心里的吐槽:马上就要把我踢出京城上河道上蹲着挖土去,才小气地放我一日假!
这几日,太后该准备的也为小儿子准备的差不多了。
等十四请过安告退后,太后还对旁边侍奉的乌雅嬷嬷道:“虽说他年轻,可也二十多岁了,先帝爷这时候都平了三藩了。可哀家总是忍不住替他操心,还当他是个孩子似的,什么都要备上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