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颜楚音知道了,皇后是装病的,这场戏由皇后开局,浑仪监辅佐,福国寺的高僧帮忙打配合若问谁在添乱,他才是添乱的那一个。QAQ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苏轼答过《刑赏忠厚之至论》,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位性情中人直接在文章中杜撰典故,哈哈。
    蒋陞说的旧案在真实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案中女子一开始在地方上被判死刑,上报大理寺后,经斟酌觉得不合理,判女子无罪。且大理寺通知刑部说律法有漏洞,后来填补了律法,女子拒奸杀人无罪。
    第六十九章
    皇后宫中。
    贵妃和皇后排排坐, 在忠心女官的帮助下,一起筛查宫中人员名录。颜楚音坐在一旁,最得皇后信重的老嬷嬷拿着一把梳子, 正在给他重新编织发辫。
    皇后忙里偷闲看了过来,见老嬷嬷给颜楚音用的是一条红色发带, 上面缀了各色宝石。这分明就是太子的旧物!没想到太子竟然把旧时爱物给了音奴。
    太子如今不怎么用发带,因为他已加冠多年, 现在多用发冠, 为了不叫人觉得太过奢侈, 发冠多用单色玉石制成。但皇后身为太子生母,对太子极为了解。她知道太子一直喜好华丽的饰品, 就像树林里的鸟儿一样, 天生喜欢更艳丽的羽毛。但一国太子整日在身上挂满宝石, 御史们看到了, 肯定是要参的。
    民间的豪富, 只要家里供得起, 孩子们一身到脚全是珍宝。
    身为太子, 宫里自然也供得起, 反而不能那么做了。
    太子的喜好仿佛终结在了童年。好比这条红色发带,各色宝石按彩虹色排列着, 颜色间过渡自然,华丽的同时还不显庸俗, 就是太子幼时的心爱之物。
    它承载着太子有限的自由和向往。
    若不是真心喜欢音奴,太子肯定舍不得把它拿出来。
    皇后只觉得心里酸酸软软的。她生了二子一女共三个孩子, 大公主和四皇子都没受过什么拘束, 唯有太子, 既嫡又长, 小小年纪就担起了许多责任
    令仪,贵妃轻声唤着皇后,寿康宫应是干净的,东太后惯用的宫女一个个都经得起寻根溯源。只太监还需细查,好在东太后平日里不爱使唤太监。
    贵妃和皇后习惯互称对方的小字。皇后字令仪,贵妃字兰美。
    贵妃进宫的缘由十分特殊,名义上是皇上后宫,其实更像是皇后的得力助手。贵妃说,东太后身边的人大都是太后当年从颜家带出来的陪嫁。就算有些陪嫁年纪渐渐大了,出宫荣养去了,她们荣养前也习惯提拔一些知根知底的人上来,寻根溯源依然出自颜家。其实皇后和贵妃也是这种情况,身后既然有家族为之庇佑,在身旁伺候的便大多数是自己人,借选拔宫女的时候送进宫来。
    但这只能确保宫女是干净的。太监就不一定了。家族里就算要送人,也不会送太监。贵妃小声吐槽:好在我和太后一样,平日里多用宫女,只留了几个小太监帮忙跑腿。就算暂时无法确定他们的忠心,一时间也不妨碍什么。
    皇后想了想说:不如借福国寺高僧的口放一批太监出宫?就说是为我祈福?尤其是她和贵妃身边的太监,最好都先放出去,万一里面有不好的呢?
    这样也行。咱们身边不先清干净,总觉得束手束脚的。贵妃说。排查全宫是个大工程,皇后肯定要病上不少时日。这时候放人出宫也不显得突兀。
    颜楚音忍不住插话说:这些太监出宫后,宫里还管不管他们的生计?
    皇后和贵妃都没觉得讶异。这问题一看就是音奴能问出来的。贵妃故意逗他,皱起了眉头说:遣散银子肯定是要给一些的,但宫里管不了他们终生。
    能不能这样颜楚音心里冒出一个想法,咱们不是想要查慈孤院吗,突兀地往慈孤院里派人肯定是不行的。正好宫里要放太监出去,在放他们离开之前,先把他们聚在一个地方培训一个月,培训的时候也能观察他们的人品。若是里面有好的,结束了培训就直接派他们去慈孤院。他们好歹有份工作。
    颜楚音知道太监们大都很可怜。家里把他们卖作太监,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他们。他们就算出宫也找不回老家去。又因身体残缺,他们干不了重活、成不了婚,就算运气好收养了孩子,太监子容易被人看不起,没什么前途可言
    虽然太监中可能存在老鼠,但大多数太监是无辜的啊!
    就算出宫时会获得一笔遣散银子,可太监出宫后就是弱势群体,谁也无法保证这笔银子能叫他们老有所依、病有所养他们中大多数肯定过得不好。
    但按照颜楚音提供的方案去做,一方面皇上拥有了一个充分的可以往慈孤院里安插人的理由。另一方面太监被派去慈孤院后,他们是当值去的,宫里给的任命,意味着他们身上担着皇差,就算有人看不起太监,也不敢当着身有皇差的太监的面说些难听的话。只要太监一直忠心,他们就能一直按月拿俸银。再有一个,慈孤院里别的不多,身患残疾的孩子多,只要好好教导他们,他们不会看不起太监,说不定太监们还能因此正经收个养子养女,收获一份亲情。
    --

章节目录


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渔小乖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渔小乖乖并收藏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