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赖瑾又补充句:“我觉得还是有点喜欢你的,要不然,才不会舍不得霍霍你,把你扔军营里打滚,让你晒得比五姐六姐还黑。”
萧灼华莞尔,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赖瑾不敢再招惹她,派人搬了套桌椅过来,坐在离萧灼华不远的地方办公。
他从盒子里取出绢书,一项项整理好以后,又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调整,再将一些自己有想法,但因为人手不够而暂时搁置的,都开始着手安排。
赖瑾把要做的项目理顺以后,又忙着把老贾带来的人安排出去。武仆编入新兵营训练上,擅织布的安排进了纺织作坊,会种地,给他们打散后安排到各村去种地。
今年的两场大战,伤亡过半,战亡的有两万多人,受伤退下来的,有五万人,轻伤还能继续作战的继续回营。那些伤退的,好多落了残疾,也得安顿。
负担太重,承担不起每个月给他们发钱,只能一次性抚恤,那些钱不够他们活下半辈子的。兵卒挣的钱不算太多,不安顿好,甚至不用到晚年,再过些年,就能落到格外凄凉的境地。
腿伤了的,拐拐杖,做轮椅,可以安排去做手工活计。
手受伤的,握不了长矛,腿能走,可以干跑腿的活计。
要建作坊,就可以把他们安排进去。这些作坊如果征招身有残疾的退伍兵卒,达到多少数量,能有多少减税比例,这样的话,作坊愿意招,兵卒们也有营生。
忙忙碌碌的,转眼就到年底了,赖瑗、赖琬把老成国公夫妇、许姨娘从梧桐郡接来了。
他们先一步过来,沐氏族人要等到开春才从梧桐郡动身。
赖瑾收到信,再算一下行程,他们应该已经到魏郡了。他赶紧带着人快马加鞭赶去接。为了赶路,连马车都懒得坐,一路疾奔赶过去。
三年没见,他还是挺想他们的。
第107章
沐氏举族迁徙的事, 把大盛朝大大小小的豪族都惊着了,纷纷打听是怎么回事,得知是赖瑾把清郡卖给了赖瑭, 连盐矿、铁矿都卖了, 且除了一张欠条外,还个铜板都没收着,把诸多大大小小的豪族吓到了。
大部分人家, 庶子是没有资格分家产的, 顶多就是在成亲的时候,随便给点钱财打发了事。若是有出息的,给谋个官,也算是家里的一点助力,那都极为稀少。一些人家的庶子,连上祖谱的资格都没有。
成国公府, 把庶子当嫡子养, 让其袭爵继承家业,把嫡子安排到边郡去自己挣家业, 已经让人侧目, 哪曾想,这庶子竟然把嫡母的祖业都占了, 逼得嫡母举族迁徙,何等丧心病狂。
清郡沐氏可是大盛朝排前几的望族,只有英国公府、卫国公府能与之相抗衡。清郡沐氏有盐矿、铁矿, 仅靠卖盐便能养起数万大军,哪怕没有成国公府, 人家照样有国公府的实力。如今, 竟然在一夕之间, 便叫人夺了。
能让一个族群背景离乡长途迁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危及全族生死。
赖瑭官至太尉,如今在东安关手握二十余万大军,清郡好几万精锐捏在他的手里,赖瑛在清郡做了十年郡守,兄弟俩里应外合,已经把兵拉到了清郡,仅表露出来的种种,都叫人惊惧不已。
其中最害怕的就是东安关郡守兼镇东大将军贺智达。
贺智达为先太子亲信,他所治理的东安郡曾是东陵吕国的一部分。东陵吕国灭国,一半的地分给清郡作为补偿,剩下三分之一,一分为二,一半划给了尚郡,一半设成东安郡。
东安郡地小,又经过战乱肆掠,当时已是十室九空,到现在都没休养过来。先太子在时,都是由先太子妃从清郡调粮给军械供给东安关,后来先太子一家全没了,由沐真从清郡调派粮食军械。
因为沐真是成国公夫人,赖瑭是朝廷的太尉兼成国公世子,又有朝廷诏书让他担任主将,贺智达痛快地让权。
哪曾想,一转头,赖瑭竟是连清郡都给吞了。
贺智达瞧赖瑭那势头,深知自己根本没法守住东安关,当即挂印走人,带着心腹、家眷老小齐齐逃往清郡,求沐真带上他们。
卫国公从清郡见完沐真,刚回到东安关,就收到消息,贺智达挂印逃了,也是头皮发麻。
四郡之地,三郡落到赖瑭手里,形势剧变,他要考虑的就不是抵御东陵齐国,而是防赖瑭了。别回头东陵齐国退了兵,卫国公府的保平郡也让赖瑭占了。
卫国公二话不说,直接撤了兵,以免自己的精锐部队叫赖瑭拿去跟东陵齐国拼个两败俱伤,赖瑭坐收渔利。
他撤了兵,一旦东安关失守,东边便再无险可守,东陵齐国便能直接威胁到京城千里平原之地,萧彰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增援。如此,保平郡也算是保住了。
可由来战事胜负难料,为防万一,卫国公仍是安排了不少子侄去往边郡投赖瑾,既是备条后路,也是看好赖瑾。
……
赖瑾一路快马疾行,在魏郡虎城县接到老成国公夫妇一行。
虽说已经是尽量轻装简行,但长长的队伍仍旧是一眼看不到头。
老成国公坐在马车上,揣着手炉,正望着外面宽阔的官道出神,忽然听到数百骑马蹄奔行的声音飞快,那轰隆隆的声音,慑人心魄。他下意识地掀起帘子抬眼望去,便见到前方原野之间的官道上,有约有四五百骑之众的骑兵正在飞快奔行。
--
萧灼华莞尔,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赖瑾不敢再招惹她,派人搬了套桌椅过来,坐在离萧灼华不远的地方办公。
他从盒子里取出绢书,一项项整理好以后,又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调整,再将一些自己有想法,但因为人手不够而暂时搁置的,都开始着手安排。
赖瑾把要做的项目理顺以后,又忙着把老贾带来的人安排出去。武仆编入新兵营训练上,擅织布的安排进了纺织作坊,会种地,给他们打散后安排到各村去种地。
今年的两场大战,伤亡过半,战亡的有两万多人,受伤退下来的,有五万人,轻伤还能继续作战的继续回营。那些伤退的,好多落了残疾,也得安顿。
负担太重,承担不起每个月给他们发钱,只能一次性抚恤,那些钱不够他们活下半辈子的。兵卒挣的钱不算太多,不安顿好,甚至不用到晚年,再过些年,就能落到格外凄凉的境地。
腿伤了的,拐拐杖,做轮椅,可以安排去做手工活计。
手受伤的,握不了长矛,腿能走,可以干跑腿的活计。
要建作坊,就可以把他们安排进去。这些作坊如果征招身有残疾的退伍兵卒,达到多少数量,能有多少减税比例,这样的话,作坊愿意招,兵卒们也有营生。
忙忙碌碌的,转眼就到年底了,赖瑗、赖琬把老成国公夫妇、许姨娘从梧桐郡接来了。
他们先一步过来,沐氏族人要等到开春才从梧桐郡动身。
赖瑾收到信,再算一下行程,他们应该已经到魏郡了。他赶紧带着人快马加鞭赶去接。为了赶路,连马车都懒得坐,一路疾奔赶过去。
三年没见,他还是挺想他们的。
第107章
沐氏举族迁徙的事, 把大盛朝大大小小的豪族都惊着了,纷纷打听是怎么回事,得知是赖瑾把清郡卖给了赖瑭, 连盐矿、铁矿都卖了, 且除了一张欠条外,还个铜板都没收着,把诸多大大小小的豪族吓到了。
大部分人家, 庶子是没有资格分家产的, 顶多就是在成亲的时候,随便给点钱财打发了事。若是有出息的,给谋个官,也算是家里的一点助力,那都极为稀少。一些人家的庶子,连上祖谱的资格都没有。
成国公府, 把庶子当嫡子养, 让其袭爵继承家业,把嫡子安排到边郡去自己挣家业, 已经让人侧目, 哪曾想,这庶子竟然把嫡母的祖业都占了, 逼得嫡母举族迁徙,何等丧心病狂。
清郡沐氏可是大盛朝排前几的望族,只有英国公府、卫国公府能与之相抗衡。清郡沐氏有盐矿、铁矿, 仅靠卖盐便能养起数万大军,哪怕没有成国公府, 人家照样有国公府的实力。如今, 竟然在一夕之间, 便叫人夺了。
能让一个族群背景离乡长途迁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危及全族生死。
赖瑭官至太尉,如今在东安关手握二十余万大军,清郡好几万精锐捏在他的手里,赖瑛在清郡做了十年郡守,兄弟俩里应外合,已经把兵拉到了清郡,仅表露出来的种种,都叫人惊惧不已。
其中最害怕的就是东安关郡守兼镇东大将军贺智达。
贺智达为先太子亲信,他所治理的东安郡曾是东陵吕国的一部分。东陵吕国灭国,一半的地分给清郡作为补偿,剩下三分之一,一分为二,一半划给了尚郡,一半设成东安郡。
东安郡地小,又经过战乱肆掠,当时已是十室九空,到现在都没休养过来。先太子在时,都是由先太子妃从清郡调粮给军械供给东安关,后来先太子一家全没了,由沐真从清郡调派粮食军械。
因为沐真是成国公夫人,赖瑭是朝廷的太尉兼成国公世子,又有朝廷诏书让他担任主将,贺智达痛快地让权。
哪曾想,一转头,赖瑭竟是连清郡都给吞了。
贺智达瞧赖瑭那势头,深知自己根本没法守住东安关,当即挂印走人,带着心腹、家眷老小齐齐逃往清郡,求沐真带上他们。
卫国公从清郡见完沐真,刚回到东安关,就收到消息,贺智达挂印逃了,也是头皮发麻。
四郡之地,三郡落到赖瑭手里,形势剧变,他要考虑的就不是抵御东陵齐国,而是防赖瑭了。别回头东陵齐国退了兵,卫国公府的保平郡也让赖瑭占了。
卫国公二话不说,直接撤了兵,以免自己的精锐部队叫赖瑭拿去跟东陵齐国拼个两败俱伤,赖瑭坐收渔利。
他撤了兵,一旦东安关失守,东边便再无险可守,东陵齐国便能直接威胁到京城千里平原之地,萧彰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增援。如此,保平郡也算是保住了。
可由来战事胜负难料,为防万一,卫国公仍是安排了不少子侄去往边郡投赖瑾,既是备条后路,也是看好赖瑾。
……
赖瑾一路快马疾行,在魏郡虎城县接到老成国公夫妇一行。
虽说已经是尽量轻装简行,但长长的队伍仍旧是一眼看不到头。
老成国公坐在马车上,揣着手炉,正望着外面宽阔的官道出神,忽然听到数百骑马蹄奔行的声音飞快,那轰隆隆的声音,慑人心魄。他下意识地掀起帘子抬眼望去,便见到前方原野之间的官道上,有约有四五百骑之众的骑兵正在飞快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