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魏郡郡守当机立断,放弃三县之地,叫那三县的豪族赶紧躲到郡城来。坞堡没了可以再建,粮食钱财被抢,只要打回去,地还在,那休养一些年头,总能恢复。人没了,那可真是什么都没了。
那三县之地的豪族,连县令、县尉在知道淮郡的事情后,就已经开始把家人往淮郡送,等收到大军朝着魏郡方向来的消息,带着县兵、家兵,从各乡县召集来的青壮,火速赶往郡城。
魏郡离淮郡有一段距离,他们趁着镇边大军没到,还有时间把粮食、铜钱等贵重物品拉到周围山里,找山洞藏起来。
镇边大军进入到魏郡,发现地里的粮食已经抢收空了,待进入乡里,坞堡也空了,去到县城,县城也空了。
领兵的沐耀立即明白,再过去,只怕是打不到粮食了。
他们只带了三天的行军口粮,吃完可就没了。好在他们来得快,淮郡的豪族还没来得及转移钱粮财物,最近的县离这里只有一百多里,调粮过来也来得及。都是去年的存粮,不多,只够吃上一两天的,但其它各县调粮过来也近,眼下正值秋收,征粮也容易,将军还没到,必定能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沐耀思量过后,立即派人回去向赖瑾禀报,同时下令全军缩减吃食开销,节约粮食,赶往虎城县。
这么赶路其实是挺冒险的,因为不知道对方会不会聚兵一处,在通往虎城县的路上设伏。
魏郡郡守是忠敬伯萧峻,当年追随皇帝起兵被收为义子,跟着皇帝姓了萧。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戎马起家,实力不容小觑。
沐耀考虑的是,萧峻的性子稳重,打仗向来稳打稳扎,绝不轻敌冒进,打法一向是做足周全准备,再一击中的!以他的性子,多半会是调集全郡的力量集中在郡城防守,等到博英郡侯过来。
算行程,博英郡快也快到了。
沐耀当即下令,将斥侯全部散出去探路,再派一万前军开路,遇到险要路段,先占住再让大军过去。这样即使遭到伏击,也只是前军受些损失,整个主力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自己兵多,如果对方设伏,只要曝露位置,就可以扑上去将他们全歼。博英郡侯没到,只凭魏郡,根本组织不起能跟镇边大军在野外硬碰硬打硬仗的兵力。
沐耀盘算清楚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虎城县。
淮郡的县城是绕着郡城的朝着四周扩散的,从淮郡郡城到魏郡边界,只经过三个县,加上魏群的地,得跨五个县的地,沿着官道走,要走五百多里,每天急行军一百二十里,只花了四天时间就到了。
虎县城已经空了。县里连个人影都找不到,粮食也没有。
沐耀当即下令,拆房子,把瓦片扎成捆,垒到城墙上,又把铺路的石板也都撬起来搬上城墙,甚到附近山里采来石头垒到城墙上。
除了从淮郡方向过来的那道城门,其余的城门全部用石头堵死,把搬来的石头垒满能道。这样对方想破城门,那比破城墙还难。
虎城县位于虎啸山的山脚下,方圆十几里范围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地,县城四面可攻,除了城墙,没有任何防守上的便利。
县城小,城墙没有郡城高,城里的人、物资都没有郡城的多,守起来其实挺难的。他们守城的依仗,其实是仗着兵多能打,硬守。
沐耀只能尽量多的囤积守城物资,在搬完石头后,又下令全军赶紧削木杆做箭杆。
他在进驻虎城县的第三天,正在如火如荼地为守城做准备,斥侯来报,博英郡侯带着五万大军,一路轻装简行,已经赶到魏郡郡城,粮食辎重和沿途召聚来的十余万人,大概五天后能到。
沐耀暗道一声,好险!
要是他们见打淮郡郡城容易,也想去打一波魏郡郡城,这会儿估计正在攻城,博英郡侯能直接切进战场抄他们后路,打个围歼。
别看他们有十万人,而博英郡侯只有五万,在打攻城战的时候,大军是分散到四面城墙上的。博英郡侯只需要从离他最近这一面切进去,就能把大军撕出道口子。
这时候城里的人立即会开城门攻出来,来个两面夹击。大军必败。
第81章
赖瑾沿途不断收拢派到各县打豪族的队伍, 派出小股队伍将缴获的金子铜钱布帛等贵重物品拉到淮郡郡城交给萧灼华,粮食则全部随军拉往魏郡的虎城县。
每家豪族都会留有防备灾荒的保命粮,囤得足足的, 即使淮郡豪族看着今年是丰年, 在五月份的时候卖了不少粮给赖瑾,留在仓库的保命粮也一颗没动,如今拉出来, 足够二十万大军吃到明年。
大盛朝地广, 产粮地多,粮食现有人口绰绰有余。百姓过得苦,是因为豪族把粮都收走了,宁肯烂在仓里也不肯分给贱民。在他们看来,给贱民一口能活命粮就足够了。
百姓们交的各项税加起来占比达到七成,最多只能留下三成养活全家老小, 遇到灾年只能靠卖儿卖女卖自己活命, 卖不出去的,常有饿死者。
如今各千总掏空豪族们粮仓, 翻出来的粮食, 多到推车都装不下,只能用挑子挑。
打仗, 不仅是打兵,更是打粮!没粮,那就跟淮郡的守城兵一样, 饿到手脚发软没力气,一天不到就被攻破了。
他们不嫌重, 尽最大限度地运粮, 运不走的就统一存放在县城粮仓, 等着回头调粮来拉。
--
那三县之地的豪族,连县令、县尉在知道淮郡的事情后,就已经开始把家人往淮郡送,等收到大军朝着魏郡方向来的消息,带着县兵、家兵,从各乡县召集来的青壮,火速赶往郡城。
魏郡离淮郡有一段距离,他们趁着镇边大军没到,还有时间把粮食、铜钱等贵重物品拉到周围山里,找山洞藏起来。
镇边大军进入到魏郡,发现地里的粮食已经抢收空了,待进入乡里,坞堡也空了,去到县城,县城也空了。
领兵的沐耀立即明白,再过去,只怕是打不到粮食了。
他们只带了三天的行军口粮,吃完可就没了。好在他们来得快,淮郡的豪族还没来得及转移钱粮财物,最近的县离这里只有一百多里,调粮过来也来得及。都是去年的存粮,不多,只够吃上一两天的,但其它各县调粮过来也近,眼下正值秋收,征粮也容易,将军还没到,必定能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沐耀思量过后,立即派人回去向赖瑾禀报,同时下令全军缩减吃食开销,节约粮食,赶往虎城县。
这么赶路其实是挺冒险的,因为不知道对方会不会聚兵一处,在通往虎城县的路上设伏。
魏郡郡守是忠敬伯萧峻,当年追随皇帝起兵被收为义子,跟着皇帝姓了萧。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戎马起家,实力不容小觑。
沐耀考虑的是,萧峻的性子稳重,打仗向来稳打稳扎,绝不轻敌冒进,打法一向是做足周全准备,再一击中的!以他的性子,多半会是调集全郡的力量集中在郡城防守,等到博英郡侯过来。
算行程,博英郡快也快到了。
沐耀当即下令,将斥侯全部散出去探路,再派一万前军开路,遇到险要路段,先占住再让大军过去。这样即使遭到伏击,也只是前军受些损失,整个主力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自己兵多,如果对方设伏,只要曝露位置,就可以扑上去将他们全歼。博英郡侯没到,只凭魏郡,根本组织不起能跟镇边大军在野外硬碰硬打硬仗的兵力。
沐耀盘算清楚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虎城县。
淮郡的县城是绕着郡城的朝着四周扩散的,从淮郡郡城到魏郡边界,只经过三个县,加上魏群的地,得跨五个县的地,沿着官道走,要走五百多里,每天急行军一百二十里,只花了四天时间就到了。
虎县城已经空了。县里连个人影都找不到,粮食也没有。
沐耀当即下令,拆房子,把瓦片扎成捆,垒到城墙上,又把铺路的石板也都撬起来搬上城墙,甚到附近山里采来石头垒到城墙上。
除了从淮郡方向过来的那道城门,其余的城门全部用石头堵死,把搬来的石头垒满能道。这样对方想破城门,那比破城墙还难。
虎城县位于虎啸山的山脚下,方圆十几里范围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地,县城四面可攻,除了城墙,没有任何防守上的便利。
县城小,城墙没有郡城高,城里的人、物资都没有郡城的多,守起来其实挺难的。他们守城的依仗,其实是仗着兵多能打,硬守。
沐耀只能尽量多的囤积守城物资,在搬完石头后,又下令全军赶紧削木杆做箭杆。
他在进驻虎城县的第三天,正在如火如荼地为守城做准备,斥侯来报,博英郡侯带着五万大军,一路轻装简行,已经赶到魏郡郡城,粮食辎重和沿途召聚来的十余万人,大概五天后能到。
沐耀暗道一声,好险!
要是他们见打淮郡郡城容易,也想去打一波魏郡郡城,这会儿估计正在攻城,博英郡侯能直接切进战场抄他们后路,打个围歼。
别看他们有十万人,而博英郡侯只有五万,在打攻城战的时候,大军是分散到四面城墙上的。博英郡侯只需要从离他最近这一面切进去,就能把大军撕出道口子。
这时候城里的人立即会开城门攻出来,来个两面夹击。大军必败。
第81章
赖瑾沿途不断收拢派到各县打豪族的队伍, 派出小股队伍将缴获的金子铜钱布帛等贵重物品拉到淮郡郡城交给萧灼华,粮食则全部随军拉往魏郡的虎城县。
每家豪族都会留有防备灾荒的保命粮,囤得足足的, 即使淮郡豪族看着今年是丰年, 在五月份的时候卖了不少粮给赖瑾,留在仓库的保命粮也一颗没动,如今拉出来, 足够二十万大军吃到明年。
大盛朝地广, 产粮地多,粮食现有人口绰绰有余。百姓过得苦,是因为豪族把粮都收走了,宁肯烂在仓里也不肯分给贱民。在他们看来,给贱民一口能活命粮就足够了。
百姓们交的各项税加起来占比达到七成,最多只能留下三成养活全家老小, 遇到灾年只能靠卖儿卖女卖自己活命, 卖不出去的,常有饿死者。
如今各千总掏空豪族们粮仓, 翻出来的粮食, 多到推车都装不下,只能用挑子挑。
打仗, 不仅是打兵,更是打粮!没粮,那就跟淮郡的守城兵一样, 饿到手脚发软没力气,一天不到就被攻破了。
他们不嫌重, 尽最大限度地运粮, 运不走的就统一存放在县城粮仓, 等着回头调粮来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