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如西安韩氏这般,想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一己私利,藐视朝纲,挑衅天家威严,祸乱社稷之人,西安韩氏就是下场。
“眼下顺利推广国策,安置灾民,缓解旱情,安稳社稷,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一切的关键,都系小窈儿一身,恩封重赏小窈儿,也是为了稳定,北境的局势,所有阻挠者,无一例外,都是和朝廷做对。”
朝臣们只要不傻,就不会在这個时候跳出来,反对太后娘娘的决定。
否则一旦被打成了“韩党”,那就是万劫不复。
谢巡也道:“去年浙江水患,灾民们虽然得到了来自朝廷及民间组织的赈济,但赈济也只是一时,被淹过的土地沙质多,没一年半载,几乎没法种粮食,可小窈儿命人在浙江受灾的地区,推广番薯种植,受了灾的老百姓,就是靠种番薯,种出了他们下半年的口粮,浙江水患的阴影,也因着番薯的高产,胞腹随之散去。”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还没有如番薯这样贱活,高产又胞腹的农作物。
这也是朝廷为什么重视番薯推广种植的原因。
同时,国库空虚,朝廷无力赈灾,但几千万老百姓的死活不能不管,否则民怨四起,暴乱、起义频发。
朝廷派军平乱,庞大的军费哪里来?
不平乱,大周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在这个节骨眼上,韶懿郡主和武穆王能站出来,不仅全了朝廷的体面与威严,也给几千万灾民一条活路。
保皇一派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小窈儿。
也是为什么,小窈儿能靠着试种番薯,获得这样大的体面。
“小窈儿是禀了大义,才来了辽东,却险些遭了西安韩氏的陷害,是真正受了天大的委屈,西安韩氏的案子,闹得天下皆知,悠悠众口之下,朝廷不可能当做没有发生过,肯定是要恩恤安抚,不然就赏点东西,实在说不过去。”
这是于情于理,站在社稷的立场上,赏罚分明。
谁敢反对?
谢老太太轻叹一声:“虽然小窈儿加封了长郡主,只是想着宫里各样的算计,便也觉得如鲠在喉,却不知道,这无上尊荣的背后,到底还隐藏了多少心术诡谲,想想都觉得心惊。”
虞幼窈深以为然。
谢老爷子蹙了一下眉:“自古以来,天家的好处哪是白得的?现在得了多少,将来少不得要受其驱使,为其肝脑涂地,早前小窈儿一个县主的封号,就掏弄了大半的家当。”
一家人瞧了桌案上,明黄刺眼的绣凤圣旨,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屋里气氛,也有些凝重了。
明明在外人看来的无上尊荣,却没人觉得高兴。
这时,虞幼窈笑了一下:“远得不说,将来自有缘法,就目前看来,我被封了长郡主,却是一件好事,想来不日之后,消息一经传出,北境那些仍然心存侥幸的士绅们,恐怕也坐不住了。”
士绅掣肘藩王,是朝廷有意牵制藩王,以免藩王拥兵自重,功高震主。
士绅有恃无恐。
可眼下要压制士绅的,是如今主理朝政的太后娘娘,代表的也是朝廷的意思。
士绅们的保护伞荡然无存。
“倒韩”一事,就更顺理成章。
谢老太爷瞧了一眼,摆在一旁的赏赐:“太后娘娘的赏赐,都是难得的贡品,可大抵还是围绕着,小窈儿的衣食住行,其中还掺杂了不少珍贵香料和药材,是知道辽东一带苦寒,特意命人准备的。”
可见还是有心。
只是这份心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但至少在不损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是会护小窈儿一二的。
虞幼窈也发现了这一点。
接着,谢老太爷又瞧了,摆在另一边的赏赐:“皇后娘娘的赏赐,大多都是华而不实,尽极珍稀、鲜见,罕有,随便拿一样,都是难得的珍宝,”话说到此处,他语气略一停顿,又郑重了一些:“【拉拢】之意很明显,你心里要有个掂量。”
在说到拉拢这两个字时,他语气有些复杂,透了一股不寻常的意味。
第935章 四皇子妃
想来,这边宫里的赏赐才送到小窈儿手中,那边京里已然传遍了。
加封、赏赐这种事,向来都遮掩不住,否则皇家又如何向世人表达,朝廷赏罚分明,威上慑下?
可皇后娘娘超乎寻常的重赏、厚赐, 才是耐人寻味。
连他都察觉了,这其中的意味深长。
旁人又如何察觉不出?
只怕这赏赐一收,小窈儿和皇后娘娘之间,再也牵扯不断了。
可皇后娘娘明面上,与太后娘娘同气连枝,可其中还夹杂了一个四皇子,眼下争储愈演愈烈,四皇子决不可能独善其身,是好相与的吗?
谢老太爷心中忧虑。
虞幼窈心下微凛,淡声道:“皇后娘娘既然赏了,我便收下就是,横竖她也越不过太后娘娘去,她贵为皇后,翊坤宫又开了宫门,身为一国之母,对有功的内眷进行嘉赏本属应当。”
她几次封诰,皇后娘娘封宫不出,一直没有什么表示,如今翊坤宫开了宫门,皇后娘娘肯定要加倍表示,以彰显自己母仪天下的风范。
皇后娘娘乃天下女子之典范,以德行统辖内外命妇,恩赏有功的内眷,也是为了彰显自己母仪天下。
--
“眼下顺利推广国策,安置灾民,缓解旱情,安稳社稷,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一切的关键,都系小窈儿一身,恩封重赏小窈儿,也是为了稳定,北境的局势,所有阻挠者,无一例外,都是和朝廷做对。”
朝臣们只要不傻,就不会在这個时候跳出来,反对太后娘娘的决定。
否则一旦被打成了“韩党”,那就是万劫不复。
谢巡也道:“去年浙江水患,灾民们虽然得到了来自朝廷及民间组织的赈济,但赈济也只是一时,被淹过的土地沙质多,没一年半载,几乎没法种粮食,可小窈儿命人在浙江受灾的地区,推广番薯种植,受了灾的老百姓,就是靠种番薯,种出了他们下半年的口粮,浙江水患的阴影,也因着番薯的高产,胞腹随之散去。”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还没有如番薯这样贱活,高产又胞腹的农作物。
这也是朝廷为什么重视番薯推广种植的原因。
同时,国库空虚,朝廷无力赈灾,但几千万老百姓的死活不能不管,否则民怨四起,暴乱、起义频发。
朝廷派军平乱,庞大的军费哪里来?
不平乱,大周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在这个节骨眼上,韶懿郡主和武穆王能站出来,不仅全了朝廷的体面与威严,也给几千万灾民一条活路。
保皇一派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小窈儿。
也是为什么,小窈儿能靠着试种番薯,获得这样大的体面。
“小窈儿是禀了大义,才来了辽东,却险些遭了西安韩氏的陷害,是真正受了天大的委屈,西安韩氏的案子,闹得天下皆知,悠悠众口之下,朝廷不可能当做没有发生过,肯定是要恩恤安抚,不然就赏点东西,实在说不过去。”
这是于情于理,站在社稷的立场上,赏罚分明。
谁敢反对?
谢老太太轻叹一声:“虽然小窈儿加封了长郡主,只是想着宫里各样的算计,便也觉得如鲠在喉,却不知道,这无上尊荣的背后,到底还隐藏了多少心术诡谲,想想都觉得心惊。”
虞幼窈深以为然。
谢老爷子蹙了一下眉:“自古以来,天家的好处哪是白得的?现在得了多少,将来少不得要受其驱使,为其肝脑涂地,早前小窈儿一个县主的封号,就掏弄了大半的家当。”
一家人瞧了桌案上,明黄刺眼的绣凤圣旨,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屋里气氛,也有些凝重了。
明明在外人看来的无上尊荣,却没人觉得高兴。
这时,虞幼窈笑了一下:“远得不说,将来自有缘法,就目前看来,我被封了长郡主,却是一件好事,想来不日之后,消息一经传出,北境那些仍然心存侥幸的士绅们,恐怕也坐不住了。”
士绅掣肘藩王,是朝廷有意牵制藩王,以免藩王拥兵自重,功高震主。
士绅有恃无恐。
可眼下要压制士绅的,是如今主理朝政的太后娘娘,代表的也是朝廷的意思。
士绅们的保护伞荡然无存。
“倒韩”一事,就更顺理成章。
谢老太爷瞧了一眼,摆在一旁的赏赐:“太后娘娘的赏赐,都是难得的贡品,可大抵还是围绕着,小窈儿的衣食住行,其中还掺杂了不少珍贵香料和药材,是知道辽东一带苦寒,特意命人准备的。”
可见还是有心。
只是这份心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但至少在不损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是会护小窈儿一二的。
虞幼窈也发现了这一点。
接着,谢老太爷又瞧了,摆在另一边的赏赐:“皇后娘娘的赏赐,大多都是华而不实,尽极珍稀、鲜见,罕有,随便拿一样,都是难得的珍宝,”话说到此处,他语气略一停顿,又郑重了一些:“【拉拢】之意很明显,你心里要有个掂量。”
在说到拉拢这两个字时,他语气有些复杂,透了一股不寻常的意味。
第935章 四皇子妃
想来,这边宫里的赏赐才送到小窈儿手中,那边京里已然传遍了。
加封、赏赐这种事,向来都遮掩不住,否则皇家又如何向世人表达,朝廷赏罚分明,威上慑下?
可皇后娘娘超乎寻常的重赏、厚赐, 才是耐人寻味。
连他都察觉了,这其中的意味深长。
旁人又如何察觉不出?
只怕这赏赐一收,小窈儿和皇后娘娘之间,再也牵扯不断了。
可皇后娘娘明面上,与太后娘娘同气连枝,可其中还夹杂了一个四皇子,眼下争储愈演愈烈,四皇子决不可能独善其身,是好相与的吗?
谢老太爷心中忧虑。
虞幼窈心下微凛,淡声道:“皇后娘娘既然赏了,我便收下就是,横竖她也越不过太后娘娘去,她贵为皇后,翊坤宫又开了宫门,身为一国之母,对有功的内眷进行嘉赏本属应当。”
她几次封诰,皇后娘娘封宫不出,一直没有什么表示,如今翊坤宫开了宫门,皇后娘娘肯定要加倍表示,以彰显自己母仪天下的风范。
皇后娘娘乃天下女子之典范,以德行统辖内外命妇,恩赏有功的内眷,也是为了彰显自己母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