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这香丸对她有些效果。
柳嬷嬷连忙进了屋,不一会儿,就捧了小盒子出来,拿给了小厮。
虞老夫人交代道:“镇心理气丸镇心定神,这心里安稳了,病也能安心养了,便每日早上给你家老祖宗焚一丸。”
小厮连忙接过,磕头道谢:“小的,先替老祖宗谢过老夫人。”
待送走了小厮,虞老夫人转头吩咐青袖:“去窕玉院,将这消息告诉窈窈一声,免得她也想着这事。”
人都牵扯进来了,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也要说一声才好。
虞幼窈得知宋明昭转危为安,只淡淡问了宋老夫人身体如何,便没说旁的。
到了第二日,远在山东的殷怀玺,收到了小表妹的信。
一打开信,殷怀玺就笑了,漆墨附于纸上,纯黑柔亮,清润无比,与之前的笔墨颇些不同,却是用了他送的红丝砚泛墨。
殷怀玺靠在轮椅上,一页一页地看信。
当看到虞幼窈在信中写到,镇国侯府世子宋明昭,无故吐血,昏迷三日不醒,镇国侯夫人上虞府求了麝药香丸,她与虞老夫一起去了镇国侯府救治宋明昭。
殷怀玺倏然就想到!
沐佛节那日,小姑娘一身素锦裙子,与宋明昭一起站在厢房门口,微风肆卷,两人的衣角相触,竟有一种难言的缱绻。
至今想来,依然觉得刺眼至极。
这会儿,乍然在小姑娘的笔墨之下,看到了那个名字,仿佛有一种,属于他和虞幼窈的世界,乍然被另一个男人闯入。
有种被冒犯了领地的感觉。
殷怀玺抿了唇,盯了信纸上“宋世子”三个字半晌,还是觉得不能容忍,拿了小改刀,将信上关于宋明昭的一段尽数刮洗。
笺纸质地较厚一些,他在刮洗的过程中,也是特别小心,字迹刮洗干净之后,虽然能瞧出痕迹,却也没有损坏纸张。
殷怀玺看着信纸上两行空白处,虽然觉得不顺眼,但也不刺眼了。
于是,拿着信继续看。
好在后面,虞幼窈没再提及宋明昭。
只说红丝砚如何好,自己如何喜欢,提了山东的果物,如何丰美,平阴玫瑰做得口脂,如何色纯正,脂光艳……
最后:“金秋八月,菊相争放,虽不能与君共赏月之团圆,愿与之共婵娟!”
殷怀玺心情倏然变得惆怅,将信纸一页一页地堆放整齐,放回了信封里,拿过了摆在桌子上的包裹。
包裹打开,一块块油纸包裹的月饼,令他连呼吸也顿住了!
殷怀玺挑了一个“福”纹月饼,是用他最喜欢的八珍糕做得月饼样,略带一些清苦药味的八珍糕,化在嘴里,不知为何竟觉得分外的甜,这甜不知不觉就渗进了心里头,便觉得心中滋味甚甜甚美。
殷怀玺心中因为“宋明昭”产生的那一点不悦,顿时消散了。
他收起了月饼,又打开了樟木盒子,目光不由一顿!
盒子里满满都是抄写的经文,殷怀玺拿出来瞧了,是《法华经》,是祈福功德的经文,想来是费了不少时间与心思,才抄了这么一盒子。
六千功德在则,偌福泽绵长,百灾尽散。
便在这时,朱公公提了一只四季平安灯进屋:“殷将军,再过几日就是中秋节,常宁伯亲手扎了一盏四季平安灯,让奴才给您送来,瞧个乐子。”
四季平安灯做得简单,红彤彤的四面绢纱上,绘了梅、兰、竹、菊四季景,交晖相映,角檐上坠了红色的流苏。
这灯做得倒是十分精巧,只是品味……
第442章 殷主将好
朱公公低头瞧了一眼,昧了良心说了一句:“红彤彤倒也喜气!”
殷怀玺接过了平安灯,面不改色道:“大俗即大雅,没想到常宁伯还有这手艺。”
一边说着,他心中一动,便观察起手中的四季平安灯来。
便是上头的梅兰竹菊四季景,再高雅,也掩盖不了这灯笼“清新脱俗”的俗气,但过节嘛,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殷怀玺无谓这些。
从前在幽州时,他就没少结交一些三教九流,在他看来,一个人但凡有过人之处,就值得高看一眼。
因此也不嫌弃这灯笼,品味实在一言难尽。
常宁伯人粗,心不粗,这灯笼瞧着俗气,但手艺是真好,做工也是十分细致。
殷怀玺把玩着灯笼,淡声道:“出去走一走。”
朱公公连忙上前推了轮椅,出了营帐,
偌大的营地里,一排排军帐,井然有序,这会儿天气正热,战士们没在训练,聚在搭建的顶棚下面聊天说话。
殷怀玺大老远就听到了,混在一干战士里的常宁伯,正扯着大嗓,扯牛皮:“老子扎花灯的手艺,那可是祖传的,我们家祖上,就靠着这手艺,养活了我们家几代人,后来老子就靠这手艺哄了个媳妇回家。”
接着就有战士好奇地问:“你家有这样好的手艺,怎就进了军营讨了饭吃?”
哪个不是家里人多,日子过不下去了,才进了军营里。
说起这个,常宁伯就有一肚子的话:“这不是我媳妇儿他爹,是军里的百户长吗?他瞧不起我小身板,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我,我那时候年少气盛,就搁下狠话,一定要投军混出个人样,把他女儿弄到手!”
--
柳嬷嬷连忙进了屋,不一会儿,就捧了小盒子出来,拿给了小厮。
虞老夫人交代道:“镇心理气丸镇心定神,这心里安稳了,病也能安心养了,便每日早上给你家老祖宗焚一丸。”
小厮连忙接过,磕头道谢:“小的,先替老祖宗谢过老夫人。”
待送走了小厮,虞老夫人转头吩咐青袖:“去窕玉院,将这消息告诉窈窈一声,免得她也想着这事。”
人都牵扯进来了,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也要说一声才好。
虞幼窈得知宋明昭转危为安,只淡淡问了宋老夫人身体如何,便没说旁的。
到了第二日,远在山东的殷怀玺,收到了小表妹的信。
一打开信,殷怀玺就笑了,漆墨附于纸上,纯黑柔亮,清润无比,与之前的笔墨颇些不同,却是用了他送的红丝砚泛墨。
殷怀玺靠在轮椅上,一页一页地看信。
当看到虞幼窈在信中写到,镇国侯府世子宋明昭,无故吐血,昏迷三日不醒,镇国侯夫人上虞府求了麝药香丸,她与虞老夫一起去了镇国侯府救治宋明昭。
殷怀玺倏然就想到!
沐佛节那日,小姑娘一身素锦裙子,与宋明昭一起站在厢房门口,微风肆卷,两人的衣角相触,竟有一种难言的缱绻。
至今想来,依然觉得刺眼至极。
这会儿,乍然在小姑娘的笔墨之下,看到了那个名字,仿佛有一种,属于他和虞幼窈的世界,乍然被另一个男人闯入。
有种被冒犯了领地的感觉。
殷怀玺抿了唇,盯了信纸上“宋世子”三个字半晌,还是觉得不能容忍,拿了小改刀,将信上关于宋明昭的一段尽数刮洗。
笺纸质地较厚一些,他在刮洗的过程中,也是特别小心,字迹刮洗干净之后,虽然能瞧出痕迹,却也没有损坏纸张。
殷怀玺看着信纸上两行空白处,虽然觉得不顺眼,但也不刺眼了。
于是,拿着信继续看。
好在后面,虞幼窈没再提及宋明昭。
只说红丝砚如何好,自己如何喜欢,提了山东的果物,如何丰美,平阴玫瑰做得口脂,如何色纯正,脂光艳……
最后:“金秋八月,菊相争放,虽不能与君共赏月之团圆,愿与之共婵娟!”
殷怀玺心情倏然变得惆怅,将信纸一页一页地堆放整齐,放回了信封里,拿过了摆在桌子上的包裹。
包裹打开,一块块油纸包裹的月饼,令他连呼吸也顿住了!
殷怀玺挑了一个“福”纹月饼,是用他最喜欢的八珍糕做得月饼样,略带一些清苦药味的八珍糕,化在嘴里,不知为何竟觉得分外的甜,这甜不知不觉就渗进了心里头,便觉得心中滋味甚甜甚美。
殷怀玺心中因为“宋明昭”产生的那一点不悦,顿时消散了。
他收起了月饼,又打开了樟木盒子,目光不由一顿!
盒子里满满都是抄写的经文,殷怀玺拿出来瞧了,是《法华经》,是祈福功德的经文,想来是费了不少时间与心思,才抄了这么一盒子。
六千功德在则,偌福泽绵长,百灾尽散。
便在这时,朱公公提了一只四季平安灯进屋:“殷将军,再过几日就是中秋节,常宁伯亲手扎了一盏四季平安灯,让奴才给您送来,瞧个乐子。”
四季平安灯做得简单,红彤彤的四面绢纱上,绘了梅、兰、竹、菊四季景,交晖相映,角檐上坠了红色的流苏。
这灯做得倒是十分精巧,只是品味……
第442章 殷主将好
朱公公低头瞧了一眼,昧了良心说了一句:“红彤彤倒也喜气!”
殷怀玺接过了平安灯,面不改色道:“大俗即大雅,没想到常宁伯还有这手艺。”
一边说着,他心中一动,便观察起手中的四季平安灯来。
便是上头的梅兰竹菊四季景,再高雅,也掩盖不了这灯笼“清新脱俗”的俗气,但过节嘛,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殷怀玺无谓这些。
从前在幽州时,他就没少结交一些三教九流,在他看来,一个人但凡有过人之处,就值得高看一眼。
因此也不嫌弃这灯笼,品味实在一言难尽。
常宁伯人粗,心不粗,这灯笼瞧着俗气,但手艺是真好,做工也是十分细致。
殷怀玺把玩着灯笼,淡声道:“出去走一走。”
朱公公连忙上前推了轮椅,出了营帐,
偌大的营地里,一排排军帐,井然有序,这会儿天气正热,战士们没在训练,聚在搭建的顶棚下面聊天说话。
殷怀玺大老远就听到了,混在一干战士里的常宁伯,正扯着大嗓,扯牛皮:“老子扎花灯的手艺,那可是祖传的,我们家祖上,就靠着这手艺,养活了我们家几代人,后来老子就靠这手艺哄了个媳妇回家。”
接着就有战士好奇地问:“你家有这样好的手艺,怎就进了军营讨了饭吃?”
哪个不是家里人多,日子过不下去了,才进了军营里。
说起这个,常宁伯就有一肚子的话:“这不是我媳妇儿他爹,是军里的百户长吗?他瞧不起我小身板,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我,我那时候年少气盛,就搁下狠话,一定要投军混出个人样,把他女儿弄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