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萧奕城这边的行动自然是十分顺利的,他这次和萧将军之所以回京城,其实也是因为他们之前把匈奴给打跑了,打怕了。就像是萧将军之前预料的,匈奴这一次之后至少十年都是不敢再侵犯南阳国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效忠的皇帝会在背后给他捅一刀子,直接把丹阳城的地图和守备泄露给了匈奴,而他那时候又不在边关,这才给了匈奴可乘之机。
而这一次萧将军虽然不愿意回来,但现在既然已经到了边关了,那万事便也由不得他做主了。
再者萧奕城想要夺回丹阳城,这件事跟萧将军的理念其实并不冲突。特别是他这次来到边关听到自己手底下的将领们说起自己不在的那段时间,在丹阳城发生的那场惨烈的战斗之后。萧将军也终于不再提起要回京城之类的话了。
萧奕城也不管萧将军是真的想通了还是故意装出来给自己看的。总归对方现在的本领他还用的上,便点了自己手底下几个年轻的将领,让这几人看着萧将军上了战场,防止对方逃跑的同时,让这几人尽量在萧将军手底下多学一些行军打战的知识。
夺回丹阳城的过程自然是顺利的,匈奴之前本就被萧将军打的萎靡不振,现在脑子有问题的皇帝陛下派来的使臣又被孙富给扣留住了,没人再给他们通风报信了,攻城的人又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死对头萧将军,匈奴负隅顽抗了一天之后才最终还是弃城逃跑了。
丹阳城这个要塞城市又重新回到了萧奕城手里。
解决了后顾之忧,萧奕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自己应该如何名正言顺的出兵了。
不过这点倒也不难,毕竟他手上还握着当今皇帝的把柄,那个姓秦的监军自己那个从皇宫里出来的太监。
“他们还真是不要脸,明明我们是被他们逼的不得已才逃出了京城,结果现在他们却是在整个南阳国里宣扬是我们背叛了国家背叛了百姓,他们还真好意思说出口。”
临安城城主府正厅内,萧奕城坐在首位上看着从京城送来的信件,萧姑父则是满脸怒容的站在他面前咒骂着皇帝以及京城里那些睁眼瞎的文臣。
“一个为了自己的私心就出卖自己国家,诬陷自己手底下将领的皇帝,也亏他还有脸活在这世上。还想诛我九族?呵呵等我到时候打进京城,头一个要做的就是砍下他的头颅来为之前在丹阳城枉死的弟兄们赔罪。”
“也幸好你之前去找我的时候我信了你,把跟咱们家能扯上关系的人基本都带出来了,现在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想迁怒,也找不到可以迁怒的对象。”
萧姑父以前觉得自己在京城没什么亲戚总是办事困难,但是今日他却觉得这孤家寡人也有孤家寡人的好处,至少他和妻子一家想跑的时候随时便可以带着一家人跑,而不用去担心自己的逃跑会不会给跟他们有亲戚关系的其他人带去灾难。
萧奕城倒是挺心平气和的:“不急,让他们先高兴几天,他们现在把这事宣传的越大,到时候我们澄清的时候能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而对方现在竟然能想出这个主意,萧奕城不得不承认京城里这些人长久以来待在温柔富贵窝里,还真的是把自己的脑子给待坏了。
不,也许对方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只不过是萧将军以往表现出来的良善让他们判断失误罢了。
他们以为人言可畏,只要让所有人都误会萧将军叛了国,那么萧将军就会像以往那样亲自跑去京城负荆请罪。
这其实倒也算不得他们多想,毕竟按照萧将军的性子,对方还真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但是现在边关做主的人可是萧奕城,萧奕城可不是那种会因为百姓们人云亦云的几句话就自己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的人。
而在京城那些人不遗余力的宣传下,萧将军勾结匈奴背叛南阳国的消息也是彻底传遍了整个南阳国。
就连边关这几十万军队里面,也不乏有那来自于京城的奸细在士兵中传播着谣言。
但是比起那些被人稍作引导便误以为萧将军真的与匈奴勾结的普通百姓来,边关这些士兵们很明显更加信任的是萧将军而不是皇帝。
毕竟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让一个带领着他们打跑了匈奴的将领,自己打自己的脸又跑去跟匈奴勾结在一起。
对方真想要背叛南阳国,难道不应该在他们之前同匈奴交战那时候动手吗?那样不是更容易达成他的目的吗?
所以,对于这个谣言,大部分士兵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而萧奕城也并没有让这个谣言存活多久,在那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被人送到他手里之后,他便让人把皇帝动的一切手脚都宣传了出去。
那名姓秦的监军以及宫中太监的证词,他也是让人抄写多分,送到了南阳国各地去。
这份证词有理有据,甚至连皇帝当时吩咐这两人联系匈奴那边时说的话都被这两人给一一复述了出来。
再加上萧姑父等人对对方“叛国皇帝”这个名头的宣传,此事很快便在南阳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叛国”这罪名可以说是南阳国律法里面最严苛的一个罪名了,普通人只要敢犯这个罪,那基本都是诛九族的下场。民众们对于这种会背叛自己国家的也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效忠的皇帝会在背后给他捅一刀子,直接把丹阳城的地图和守备泄露给了匈奴,而他那时候又不在边关,这才给了匈奴可乘之机。
而这一次萧将军虽然不愿意回来,但现在既然已经到了边关了,那万事便也由不得他做主了。
再者萧奕城想要夺回丹阳城,这件事跟萧将军的理念其实并不冲突。特别是他这次来到边关听到自己手底下的将领们说起自己不在的那段时间,在丹阳城发生的那场惨烈的战斗之后。萧将军也终于不再提起要回京城之类的话了。
萧奕城也不管萧将军是真的想通了还是故意装出来给自己看的。总归对方现在的本领他还用的上,便点了自己手底下几个年轻的将领,让这几人看着萧将军上了战场,防止对方逃跑的同时,让这几人尽量在萧将军手底下多学一些行军打战的知识。
夺回丹阳城的过程自然是顺利的,匈奴之前本就被萧将军打的萎靡不振,现在脑子有问题的皇帝陛下派来的使臣又被孙富给扣留住了,没人再给他们通风报信了,攻城的人又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死对头萧将军,匈奴负隅顽抗了一天之后才最终还是弃城逃跑了。
丹阳城这个要塞城市又重新回到了萧奕城手里。
解决了后顾之忧,萧奕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自己应该如何名正言顺的出兵了。
不过这点倒也不难,毕竟他手上还握着当今皇帝的把柄,那个姓秦的监军自己那个从皇宫里出来的太监。
“他们还真是不要脸,明明我们是被他们逼的不得已才逃出了京城,结果现在他们却是在整个南阳国里宣扬是我们背叛了国家背叛了百姓,他们还真好意思说出口。”
临安城城主府正厅内,萧奕城坐在首位上看着从京城送来的信件,萧姑父则是满脸怒容的站在他面前咒骂着皇帝以及京城里那些睁眼瞎的文臣。
“一个为了自己的私心就出卖自己国家,诬陷自己手底下将领的皇帝,也亏他还有脸活在这世上。还想诛我九族?呵呵等我到时候打进京城,头一个要做的就是砍下他的头颅来为之前在丹阳城枉死的弟兄们赔罪。”
“也幸好你之前去找我的时候我信了你,把跟咱们家能扯上关系的人基本都带出来了,现在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想迁怒,也找不到可以迁怒的对象。”
萧姑父以前觉得自己在京城没什么亲戚总是办事困难,但是今日他却觉得这孤家寡人也有孤家寡人的好处,至少他和妻子一家想跑的时候随时便可以带着一家人跑,而不用去担心自己的逃跑会不会给跟他们有亲戚关系的其他人带去灾难。
萧奕城倒是挺心平气和的:“不急,让他们先高兴几天,他们现在把这事宣传的越大,到时候我们澄清的时候能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而对方现在竟然能想出这个主意,萧奕城不得不承认京城里这些人长久以来待在温柔富贵窝里,还真的是把自己的脑子给待坏了。
不,也许对方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只不过是萧将军以往表现出来的良善让他们判断失误罢了。
他们以为人言可畏,只要让所有人都误会萧将军叛了国,那么萧将军就会像以往那样亲自跑去京城负荆请罪。
这其实倒也算不得他们多想,毕竟按照萧将军的性子,对方还真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但是现在边关做主的人可是萧奕城,萧奕城可不是那种会因为百姓们人云亦云的几句话就自己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的人。
而在京城那些人不遗余力的宣传下,萧将军勾结匈奴背叛南阳国的消息也是彻底传遍了整个南阳国。
就连边关这几十万军队里面,也不乏有那来自于京城的奸细在士兵中传播着谣言。
但是比起那些被人稍作引导便误以为萧将军真的与匈奴勾结的普通百姓来,边关这些士兵们很明显更加信任的是萧将军而不是皇帝。
毕竟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让一个带领着他们打跑了匈奴的将领,自己打自己的脸又跑去跟匈奴勾结在一起。
对方真想要背叛南阳国,难道不应该在他们之前同匈奴交战那时候动手吗?那样不是更容易达成他的目的吗?
所以,对于这个谣言,大部分士兵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而萧奕城也并没有让这个谣言存活多久,在那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被人送到他手里之后,他便让人把皇帝动的一切手脚都宣传了出去。
那名姓秦的监军以及宫中太监的证词,他也是让人抄写多分,送到了南阳国各地去。
这份证词有理有据,甚至连皇帝当时吩咐这两人联系匈奴那边时说的话都被这两人给一一复述了出来。
再加上萧姑父等人对对方“叛国皇帝”这个名头的宣传,此事很快便在南阳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叛国”这罪名可以说是南阳国律法里面最严苛的一个罪名了,普通人只要敢犯这个罪,那基本都是诛九族的下场。民众们对于这种会背叛自己国家的也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