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页
要是用后世的话说交州这里怕不是官员黑洞哦。
当然有人也距离骆时行跟程敬微的例子,不过有人立刻说这俩孩子过去的时候没有官身,也就是说这地方风水跟当官的不太相容。
同理可证李游道等人也是如此,他们没事儿是因为被流放过去并且现在也没有官身啊。
洛阳那边流传出这个说法之后几位大佬的家人都在写信让他们别担任州府的官员,之前他们还觉得骆时行让李游道等人连个职位都没有白白干活的时候还颇有微词。
这些人都是家族中的佼佼者,他们跑去治理一州已经很委屈了,结果现在连个品级都没有。
如今看来,还是没品级好,要不然容易出事啊!
当然这些信暂时还在路上,所以李游道等人完全不知道京中流传的消息。
现在就如同之前派刺使没人想去一样,如今派巡察使也没人想来了。
这种封建迷信说法骆时行是不信的,但他不信没用啊,京里很相信,而且这接二连三的有官员死在半路或者死在交州,还品级都不低,他就算想要辩驳都没有说服力。
李游道听了这个理由之后都忍不住反思了一下,他们交州是不是真的有点邪门?
反正在大家担心他的时候,他却已经心思都在交州,立场也站在交州这里。
所以这个想法也不过是在他脑中一闪而过,很快他就回过神来问道:那之前的巡察使
骆时行沉默半晌说道:很可能那个巡察使真的是吐蕃派来的。
一旁的程敬微忽然开口说道:也可能是蒙舍诏或者邆睒诏。
他们交州的敌人不多,也就跟这两个地方关系不太好而已。
虽然他们站在大唐一边把吐蕃当成心腹大患,但实际上吐蕃还真未必看得上小小的交州,可能在吐蕃的眼里,西域甚至是陇右都比交州有价值和存在感。
实在不行还有蜀中天险,只要拿下这几个地方,吐蕃进攻大唐如入无人之境。
交州并不能给大唐带来什么保护,所以说无人在意是真的。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值得吐蕃专门派人过来冒充巡察使,要知道这件事情是非常危险的,万一被发现一点不对的地方可能就会引起两国的交战。
哪怕现在大家都知道吐蕃跟大唐的关系紧张,一个火星子就能点燃,但只要这个火星不出现,就不可能真的打起来。
骆时行在听了程敬微的话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可是那块石板写的是吐蕃文啊。
程敬微反问道:不然他们要用什么文字呢?
骆时行这时候才想起来,蒙舍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要么用汉字记载,要么用吐蕃文,现在的情况就是六诏大部分已经暗中偏向吐蕃,而且可能也是为了防止被发现,所以用吐蕃文来传递信息倒是顺理成章。
李游道有些奇怪:太平公主都没有告诉你那块石板上写的是什么吗?
当初骆时行可是将石板也送到了京中。
骆时行摇了摇头:没写,只是说找人去破译了,我回头再给公主写一封信,看看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他都有些可惜自己当时太瞻前顾后,要是直接把人给留下来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程敬微似乎知道了他的想法,安慰他说道:当初的决定是大家一起做的,跟你没关系,而且在不知道巡察使是冒充之前,我们的做法也是最稳妥的。
如果巡察使不是冒充的,那么他可能勾结吐蕃的事情还是需要让朝廷去查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证据送上去。
骆时行一听表情舒缓了许多,的确,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后悔也没用。
他转头就跑到书房给朝廷写了奏疏,本来他还想解释一下为什么给太平公主写信。
倒是程敬微说道:这倒也不必特地解释,跟公主往来的官员那么多,再加上之前公主又帮了我们不少,你跟她有书信往来是正常的,若是郑重解释反而有些欲盖弥彰。
骆时行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干脆不解释,只是在写完之后确定没什么疏漏才将奏疏送了出去。
而此时朝廷也已经知道了有人冒充巡察使的事情,吏部当场就震惊了,这件事情往小了说是被钻了空子,往大了说就是他们安排有误被对方利用啊。
当然最主要的是吏部的官员还要担心会被以周兴为首的酷吏集团抓到把柄,到时候可能会让他们生不如死。
于是这次他们也不在暗地里不满太平公主插手政事了,还很感激太平公主跟交州一直有书信往来,要不然交州那边真的当巡察使是朝廷派来的,这误会要多长时间才能解除?
当然也有人觉得骆时行小题大做,若是他不告诉太平公主,这件事情也不会被爆出来。
只是这种想法也不过是在暗地里想一想,连说出口都不敢。
这件事情原本不是大事,或者说是不值得让武曌知晓,但是太平公主知道了也就等同于上官婉儿知道了,上官婉儿知道武曌自然也就知道了。
武曌听说之后表情冰冷问道:那块石板上确定是吐蕃文?
太平公主点头说道:女儿已经找人在破解,应当是没错,只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
当然有人也距离骆时行跟程敬微的例子,不过有人立刻说这俩孩子过去的时候没有官身,也就是说这地方风水跟当官的不太相容。
同理可证李游道等人也是如此,他们没事儿是因为被流放过去并且现在也没有官身啊。
洛阳那边流传出这个说法之后几位大佬的家人都在写信让他们别担任州府的官员,之前他们还觉得骆时行让李游道等人连个职位都没有白白干活的时候还颇有微词。
这些人都是家族中的佼佼者,他们跑去治理一州已经很委屈了,结果现在连个品级都没有。
如今看来,还是没品级好,要不然容易出事啊!
当然这些信暂时还在路上,所以李游道等人完全不知道京中流传的消息。
现在就如同之前派刺使没人想去一样,如今派巡察使也没人想来了。
这种封建迷信说法骆时行是不信的,但他不信没用啊,京里很相信,而且这接二连三的有官员死在半路或者死在交州,还品级都不低,他就算想要辩驳都没有说服力。
李游道听了这个理由之后都忍不住反思了一下,他们交州是不是真的有点邪门?
反正在大家担心他的时候,他却已经心思都在交州,立场也站在交州这里。
所以这个想法也不过是在他脑中一闪而过,很快他就回过神来问道:那之前的巡察使
骆时行沉默半晌说道:很可能那个巡察使真的是吐蕃派来的。
一旁的程敬微忽然开口说道:也可能是蒙舍诏或者邆睒诏。
他们交州的敌人不多,也就跟这两个地方关系不太好而已。
虽然他们站在大唐一边把吐蕃当成心腹大患,但实际上吐蕃还真未必看得上小小的交州,可能在吐蕃的眼里,西域甚至是陇右都比交州有价值和存在感。
实在不行还有蜀中天险,只要拿下这几个地方,吐蕃进攻大唐如入无人之境。
交州并不能给大唐带来什么保护,所以说无人在意是真的。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值得吐蕃专门派人过来冒充巡察使,要知道这件事情是非常危险的,万一被发现一点不对的地方可能就会引起两国的交战。
哪怕现在大家都知道吐蕃跟大唐的关系紧张,一个火星子就能点燃,但只要这个火星不出现,就不可能真的打起来。
骆时行在听了程敬微的话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可是那块石板写的是吐蕃文啊。
程敬微反问道:不然他们要用什么文字呢?
骆时行这时候才想起来,蒙舍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要么用汉字记载,要么用吐蕃文,现在的情况就是六诏大部分已经暗中偏向吐蕃,而且可能也是为了防止被发现,所以用吐蕃文来传递信息倒是顺理成章。
李游道有些奇怪:太平公主都没有告诉你那块石板上写的是什么吗?
当初骆时行可是将石板也送到了京中。
骆时行摇了摇头:没写,只是说找人去破译了,我回头再给公主写一封信,看看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他都有些可惜自己当时太瞻前顾后,要是直接把人给留下来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程敬微似乎知道了他的想法,安慰他说道:当初的决定是大家一起做的,跟你没关系,而且在不知道巡察使是冒充之前,我们的做法也是最稳妥的。
如果巡察使不是冒充的,那么他可能勾结吐蕃的事情还是需要让朝廷去查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证据送上去。
骆时行一听表情舒缓了许多,的确,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后悔也没用。
他转头就跑到书房给朝廷写了奏疏,本来他还想解释一下为什么给太平公主写信。
倒是程敬微说道:这倒也不必特地解释,跟公主往来的官员那么多,再加上之前公主又帮了我们不少,你跟她有书信往来是正常的,若是郑重解释反而有些欲盖弥彰。
骆时行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干脆不解释,只是在写完之后确定没什么疏漏才将奏疏送了出去。
而此时朝廷也已经知道了有人冒充巡察使的事情,吏部当场就震惊了,这件事情往小了说是被钻了空子,往大了说就是他们安排有误被对方利用啊。
当然最主要的是吏部的官员还要担心会被以周兴为首的酷吏集团抓到把柄,到时候可能会让他们生不如死。
于是这次他们也不在暗地里不满太平公主插手政事了,还很感激太平公主跟交州一直有书信往来,要不然交州那边真的当巡察使是朝廷派来的,这误会要多长时间才能解除?
当然也有人觉得骆时行小题大做,若是他不告诉太平公主,这件事情也不会被爆出来。
只是这种想法也不过是在暗地里想一想,连说出口都不敢。
这件事情原本不是大事,或者说是不值得让武曌知晓,但是太平公主知道了也就等同于上官婉儿知道了,上官婉儿知道武曌自然也就知道了。
武曌听说之后表情冰冷问道:那块石板上确定是吐蕃文?
太平公主点头说道:女儿已经找人在破解,应当是没错,只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