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南区渐渐开始出现繁荣的商贸,从外地牵进来的人也在这里找到扎根的地方。
而最出名的还是张记布行,张记布行两年之内在东京城一口气开了五家店,每一家店生意都暴好。
主打的对象是平民,所以价格不贵。
张记布行的老板张清远也是一个明白人,朝廷这几年大兴工事,许多人的收入有了保障,吃是第一位,穿自然是第二位。
虽说朝廷自己也开设了秀坊,但毕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被许多商人盯上了。
而张清远能够迅速做大也是有原因的,他把漂亮女儿嫁给了商虞司的员外郎顾永志小妾,在这几年商部释放出来的资源上占了不少便宜。
朝中有人好办事,从户部那里买来的五块地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因为五家店的出货量大,在布料的进货价上也占尽了优势,卖的价格可以说是最低。
最重要的是,他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时不时会被请去喝茶,喝完茶生意突然一落千丈。
张清远是典型的新政下崛起的商人。
就说最新出的《大宋财富报》上评选的大宋富商排行榜,这个张清远以身价00万贯排在了第二十名。
而二十名之前的那些大佬,不是做粮食起家的,就是靠建房修路起来的。
据说张记布坊去年还在南方承包下大量的良田种植棉花,种植桑树,准备在京畿路面扩张。
在张记布坊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一些小的布坊面临着倒闭险境。
李氏布行只是那些快要倒闭的布坊其中的一家,很普通,是一个寡妇经营的,可以唯一不普通的是,这个寡妇长得很漂亮。
然而,人们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李氏布行的一件普通的布衣卖50文钱,而张记布行却只卖40文钱。
这一天,一个样貌普通的男子走进了李氏布行,他并不是来买衣服的。
他走进去的时候,里面正在争吵。
“李秋娥,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话的是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他一脸凶狠的表情。
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少妇,生得肤白貌美,此时却皱着眉头道:“这里是我夫君留下来的商行,我是不会转卖的!”
那男子道:“李秋娥,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我们张家是不会亏了你!”
李月娥不客气道:“张管家,你还是走吧,我这里还要做生意!”
那张管家嘿嘿冷笑道:“做生意?你这里哪还有什么生意,我们可是为了你好,与其守着这亏本的买卖,倒不如卖给我们!我家少公子可是说了,价格可以出到50贯!”
“50贯?那我出500贯!”
那个刚进门的男子悠悠开口道。
张管家微微一怔,看过去,有些惊诧:“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我出500贯!”
张管家突然笑出来:“你疯了吧!这个小布行,你要出500贯!”
李秋娥也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怔怔看着那男子。
这个布行的店面是她夫君生前花了50贯买下来的,现在也算是有些熟客,虽然不能和张记布行比,但平日里也有些熟客,能够养家糊口,也值点钱。
不过,绝对不值500贯!
那人拿出一叠交子道:“李老板,你数数,看是不是五百贯,不够我再出!”
那张管家一看前柜上的钱,眼睛都差点直了。
这500贯,在三年前,可以在这里买十家店铺,即便是现在,也可以买8家店铺。
这个人疯了吗!
张管家面色发白:“你是谁?你是故意要和我们张记布行过不去?”
“没错,我就是打算跟你们张记布行过不去,你回去给你家主人带句话,今年,李氏布行的目标就是让张记布行倒闭。”
张管家气得胡子都歪了:“你敢不敢报上名来!”
“你还没有资格知道我的名字。”
张管家气愤地走了,离开前道:“500贯!这个小破地方500贯!你是疯了!”
李秋娥也觉得这事匪夷所思。
“请李老板与我去见一个人,是那个人要买下李氏布行的。”
“这位官人,恕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这家布行是我夫君留下的,不能卖。”
“李老板误会了,按照大宋新的商法,我家官人只不过是想出钱入股到李氏布行里,实际经营权依然是你的。”
“你家官人为何要买我这小铺呢?”
“李老板去见了就知道了。”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李月娥下了马车,进了永盛山庄。
赵桓正在跟叶崇一起在摆弄一个纺车。
当李秋娥进去的时候,微微一怔,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民女,踏进永盛山庄的那一刻就知道这里的主人地位不一般。
她老老实实站在一边,非常客气礼貌地说道:“小女李秋娥,见过几位官人。”
赵桓从邵成章手里接过一个用温水打湿的毛巾,将手擦干净道:“李秋娥,你总算来了,快上座!”
接下来,又是上茶,又是上点心。
李秋娥心中一百个疑惑,疑惑这男子到底是谁,找她来所为何事,疑惑那个纺车为何与一般的纺车不太一样。
赵桓自我介绍道:“我叫赵亶,我想做布行生意,所以想要找你合作。”
“赵官人言重了,小女的布行只是小本买卖,您应该去找张记布行才是。”
“张记布行靠朝廷起家,背后利益牵扯太深,不适合我。”
“既然赵官人知道张记布行有朝廷做靠山,为何还要做布行生意,这布行生意现在不太好做了。”
赵桓指着那台纺车道:“当然是靠它!”
李秋娥的目光也转移过去,这是一种她从未没有见过的纺车。
一般的纺车只有一个锭,这个纺车却有很多个锭,并且是横躺在地上的。
“这台纺车叫做华兴纺车,它的速度是普通纺车的8倍,且只需要一个人操作。”
李秋娥当场就震惊了,她还是第一次被震惊到。
只有她这种做过布行生意的才知道,八倍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记布行为什么可以买到25文钱一件,它的出货量充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时候,像李氏布行,有买卖也无商品,因为请不起人,李氏布行现在就只有李月娥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织布。
李月娥要织一匹布,前前后后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非常辛苦。
但是,若现在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同样的一匹布,只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
她的出货量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了。
不过张记布行能做大,还有别的原因,因为量足够大,供货商给的价格也低,最主要的是,因为朝廷背景,在运输方面也占尽了优势。
李秋娥站起来,好奇地观察华兴纺车,她对织布很在行,当场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不由得暗暗称奇。
李秋娥忍不住问道:“创造出它的人是何方神圣?”
“是一位高人,我们先不必追问是谁创造的它,有了它,能保证出货量。”
过去因为百姓们都很穷,就算有商品,也不一定买得起,但是最近几年,许多人也都渐渐有了钱,但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其实是跟不上的。
主要还是生产的速度太慢。
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出货量会大大增加。
一旦出货量跟上了,李秋娥就有底气雇佣更多人了,那时候出货量会越来越大。
裁成一件衣服的布料价格是15文,人工10文,一匹布能裁制0件衣服。
以前一个月只能卖十五件衣服,一件卖50文,李秋娥自己亲自动手,无人工费用。
她一个月也就只能转525文钱,还不如在工地上干活,一个月的月钱有2贯。
不过这是她一个人的时候,以前她也是请了人的,只不过后来都被张记布行高价挖走了。
如果是使用这种织布机,她七天就可以织布一匹,七天可以卖出去0件衣服,每件衣服赚5文钱,她七天就可以赚1150文钱!
织布速度加快,她完有底气把价格压下来,去和张记布行抢生意了!
看见李秋娥脸上的表情在不停变化,赵桓就知道她在算账。
作为商人,怎么能不算账呢?
同样,赵桓治国就是以经商那一套在治国,他的账也算的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他这一款织布机,只有赚的,没有赔的。
他之所以找李秋娥,是因为李秋娥很符合他要找的人选。
一、生意人。
二、快要破产了。
三、出身平民。
四、毫无背景。
赵桓之所以要做布行的买卖,是因为衣服是大宋百姓出了粮食以外,第二重要的。
他要在商业上做一个合格的标杆起来,扶持一个大宋富豪。
将这个富豪的致富故事写成传记,广为流传,去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商业之中,去创造财富。
这个富豪要求是最底层的出生,生活已经很艰难。
而李秋娥就非常符合这个人选。
赵桓继续道:“那500贯,只是我们的见面礼,我会再追加500贯,在李氏布行的股份占比中100抽五十一,李氏布行所有经营权皆在你手中,我不过问,每年告诉我财务状况即可。”
“当然,需要任何帮助,随时可以跟我说。”
100抽51,对于现在艰难的李秋娥来说,完是赚的。
她在乎的不是占比,而是李氏布行的招牌,这是她夫君为她留下来的,她必须要让李氏布行存活下来。
“为什么选我?”
“我是一个商人,当今天子登基第六年,大宋商贸空前繁华,粮食那是朝廷管控的民生,制约太多,唯有衣着,有大利可图,而我本人,因为家族事业繁忙,并无闲余时间去经营,所以需要找一个人,我之前也说了,张记布行与朝廷官员瓜葛太深,我不想掺和进去,选你,是最好的选择。”
李秋娥看着赵桓,他能从赵桓眼中看出真诚。
当然,要演出这种真诚,对于已经在朝堂上和大臣们玩了六年的皇帝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赵桓补充道:“我已经在城东南买了一块地,那里作为李氏布行的纺织厂,对了,这种华兴纺车,我们是有专利的,属于他,永盛商社麾下第一科学大师叶崇。”
叶崇憨厚老实笑了笑:“其实都是赵官人的点拨。”
李秋娥又是一怔,这个赵官人,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贵不可言的气质,又非常神秘,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平民妇人,除了一个小铺,什么都没有,对方又能图自己什么呢?
在《李秋娥传》中,那些写书的作者,只会将李秋娥描述成一个吃苦耐劳,遇到生活的磨难,不服输,迎难而上,从最基层创造一个商业神话的传奇女子。
他们并不会提及李秋娥是受到某位权势人物的帮助,这样才会鼓励那些渴望财富的人前赴后继。
将李氏布行抓到手后,赵桓也没有多少其他事要参与进去了。
毕竟华兴纺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就等着大宋纺织业的空前爆发。
出了这么个东西,最睡不着觉的怕是参知政事唐恪了。
毕竟朝廷的品造局这一类的衙门,都是有生产布料、丝绸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朝廷可以依靠大量的人力占据绝对优势,但现在情况似乎不太一样了。
而这一切,目前为止,谁都还没有察觉。
东京城的商业世界,依然处于一种正常的繁华当中,没有人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了。
皇帝回宫后,除了每天跟大臣们议论国事,最近又不知道脑子里那根弦抽了。
他想去植树!
没错,他想去植树!
当他说出这件事的时候,大臣们是一脸懵逼的。
植树?
种植树木?
盛世文武双的皇帝不都爱打猎吗?
怎么这么皇帝要……种树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脑回路不一般,脑子弯转的急,但没想到转的这么急。
大臣当然反对,就像以前反对皇帝乱来一样,但这种反对在一片争吵后,就变成赞同了。
于是,在春风似剪刀一样将柳树裁得千丝万缕的二月,皇帝带着宰相,跑到黄河边去种树了。
按照皇帝给出的那套说辞,黄河之所以发大水,是因为河床太高,河床升高的原因是因为黄河两岸的树和草地都被破坏了。
皇帝作为天子,当为天下人表率。
所以,就带着宰府大臣们来种树了。
宰府大臣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我们堂堂宰府大臣,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来搞这些,皇帝你自己闲你自己来啊,拉上我们是几个意思!
他们心中一边抱怨,嘴里却在高呼陛下圣明!
他们以为皇帝只是心血来潮,很快这事也就过了。
皇帝来做作秀,然后为天下人做个倡导。
但没想到,回去之后的皇帝,还专门弄了一个衙署来做这件事,这个衙署不属于任何府或者院,而是直接向皇帝汇报。
由司法大臣张叔夜认领。
大臣们当然不知道,在接下来,大宋的工业时代一旦到来,对木材的需求是无法想象的。
总不能让东京城变成雾霾之都吧?
总不能让如此美丽的大宋山河,受到严重的破坏吧?
赵桓能想到的就是大量种树,在古代原本植被还很密集的情况下,再密集,再密集,让大宋形成这样的习惯,即便工业时代到来,也不会担心植被缺失,生态平衡被破坏掉。
ps:病来如山倒,今天一整天依然是身无力,没有任何胃口,就喝了一些粥,不过比昨天要多了很多。
各位看在我都病倒还在码字的份上,给个票吧。
而最出名的还是张记布行,张记布行两年之内在东京城一口气开了五家店,每一家店生意都暴好。
主打的对象是平民,所以价格不贵。
张记布行的老板张清远也是一个明白人,朝廷这几年大兴工事,许多人的收入有了保障,吃是第一位,穿自然是第二位。
虽说朝廷自己也开设了秀坊,但毕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被许多商人盯上了。
而张清远能够迅速做大也是有原因的,他把漂亮女儿嫁给了商虞司的员外郎顾永志小妾,在这几年商部释放出来的资源上占了不少便宜。
朝中有人好办事,从户部那里买来的五块地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因为五家店的出货量大,在布料的进货价上也占尽了优势,卖的价格可以说是最低。
最重要的是,他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时不时会被请去喝茶,喝完茶生意突然一落千丈。
张清远是典型的新政下崛起的商人。
就说最新出的《大宋财富报》上评选的大宋富商排行榜,这个张清远以身价00万贯排在了第二十名。
而二十名之前的那些大佬,不是做粮食起家的,就是靠建房修路起来的。
据说张记布坊去年还在南方承包下大量的良田种植棉花,种植桑树,准备在京畿路面扩张。
在张记布坊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一些小的布坊面临着倒闭险境。
李氏布行只是那些快要倒闭的布坊其中的一家,很普通,是一个寡妇经营的,可以唯一不普通的是,这个寡妇长得很漂亮。
然而,人们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李氏布行的一件普通的布衣卖50文钱,而张记布行却只卖40文钱。
这一天,一个样貌普通的男子走进了李氏布行,他并不是来买衣服的。
他走进去的时候,里面正在争吵。
“李秋娥,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话的是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他一脸凶狠的表情。
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少妇,生得肤白貌美,此时却皱着眉头道:“这里是我夫君留下来的商行,我是不会转卖的!”
那男子道:“李秋娥,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我们张家是不会亏了你!”
李月娥不客气道:“张管家,你还是走吧,我这里还要做生意!”
那张管家嘿嘿冷笑道:“做生意?你这里哪还有什么生意,我们可是为了你好,与其守着这亏本的买卖,倒不如卖给我们!我家少公子可是说了,价格可以出到50贯!”
“50贯?那我出500贯!”
那个刚进门的男子悠悠开口道。
张管家微微一怔,看过去,有些惊诧:“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我出500贯!”
张管家突然笑出来:“你疯了吧!这个小布行,你要出500贯!”
李秋娥也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怔怔看着那男子。
这个布行的店面是她夫君生前花了50贯买下来的,现在也算是有些熟客,虽然不能和张记布行比,但平日里也有些熟客,能够养家糊口,也值点钱。
不过,绝对不值500贯!
那人拿出一叠交子道:“李老板,你数数,看是不是五百贯,不够我再出!”
那张管家一看前柜上的钱,眼睛都差点直了。
这500贯,在三年前,可以在这里买十家店铺,即便是现在,也可以买8家店铺。
这个人疯了吗!
张管家面色发白:“你是谁?你是故意要和我们张记布行过不去?”
“没错,我就是打算跟你们张记布行过不去,你回去给你家主人带句话,今年,李氏布行的目标就是让张记布行倒闭。”
张管家气得胡子都歪了:“你敢不敢报上名来!”
“你还没有资格知道我的名字。”
张管家气愤地走了,离开前道:“500贯!这个小破地方500贯!你是疯了!”
李秋娥也觉得这事匪夷所思。
“请李老板与我去见一个人,是那个人要买下李氏布行的。”
“这位官人,恕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这家布行是我夫君留下的,不能卖。”
“李老板误会了,按照大宋新的商法,我家官人只不过是想出钱入股到李氏布行里,实际经营权依然是你的。”
“你家官人为何要买我这小铺呢?”
“李老板去见了就知道了。”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李月娥下了马车,进了永盛山庄。
赵桓正在跟叶崇一起在摆弄一个纺车。
当李秋娥进去的时候,微微一怔,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民女,踏进永盛山庄的那一刻就知道这里的主人地位不一般。
她老老实实站在一边,非常客气礼貌地说道:“小女李秋娥,见过几位官人。”
赵桓从邵成章手里接过一个用温水打湿的毛巾,将手擦干净道:“李秋娥,你总算来了,快上座!”
接下来,又是上茶,又是上点心。
李秋娥心中一百个疑惑,疑惑这男子到底是谁,找她来所为何事,疑惑那个纺车为何与一般的纺车不太一样。
赵桓自我介绍道:“我叫赵亶,我想做布行生意,所以想要找你合作。”
“赵官人言重了,小女的布行只是小本买卖,您应该去找张记布行才是。”
“张记布行靠朝廷起家,背后利益牵扯太深,不适合我。”
“既然赵官人知道张记布行有朝廷做靠山,为何还要做布行生意,这布行生意现在不太好做了。”
赵桓指着那台纺车道:“当然是靠它!”
李秋娥的目光也转移过去,这是一种她从未没有见过的纺车。
一般的纺车只有一个锭,这个纺车却有很多个锭,并且是横躺在地上的。
“这台纺车叫做华兴纺车,它的速度是普通纺车的8倍,且只需要一个人操作。”
李秋娥当场就震惊了,她还是第一次被震惊到。
只有她这种做过布行生意的才知道,八倍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记布行为什么可以买到25文钱一件,它的出货量充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时候,像李氏布行,有买卖也无商品,因为请不起人,李氏布行现在就只有李月娥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织布。
李月娥要织一匹布,前前后后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非常辛苦。
但是,若现在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同样的一匹布,只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
她的出货量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了。
不过张记布行能做大,还有别的原因,因为量足够大,供货商给的价格也低,最主要的是,因为朝廷背景,在运输方面也占尽了优势。
李秋娥站起来,好奇地观察华兴纺车,她对织布很在行,当场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不由得暗暗称奇。
李秋娥忍不住问道:“创造出它的人是何方神圣?”
“是一位高人,我们先不必追问是谁创造的它,有了它,能保证出货量。”
过去因为百姓们都很穷,就算有商品,也不一定买得起,但是最近几年,许多人也都渐渐有了钱,但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其实是跟不上的。
主要还是生产的速度太慢。
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出货量会大大增加。
一旦出货量跟上了,李秋娥就有底气雇佣更多人了,那时候出货量会越来越大。
裁成一件衣服的布料价格是15文,人工10文,一匹布能裁制0件衣服。
以前一个月只能卖十五件衣服,一件卖50文,李秋娥自己亲自动手,无人工费用。
她一个月也就只能转525文钱,还不如在工地上干活,一个月的月钱有2贯。
不过这是她一个人的时候,以前她也是请了人的,只不过后来都被张记布行高价挖走了。
如果是使用这种织布机,她七天就可以织布一匹,七天可以卖出去0件衣服,每件衣服赚5文钱,她七天就可以赚1150文钱!
织布速度加快,她完有底气把价格压下来,去和张记布行抢生意了!
看见李秋娥脸上的表情在不停变化,赵桓就知道她在算账。
作为商人,怎么能不算账呢?
同样,赵桓治国就是以经商那一套在治国,他的账也算的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他这一款织布机,只有赚的,没有赔的。
他之所以找李秋娥,是因为李秋娥很符合他要找的人选。
一、生意人。
二、快要破产了。
三、出身平民。
四、毫无背景。
赵桓之所以要做布行的买卖,是因为衣服是大宋百姓出了粮食以外,第二重要的。
他要在商业上做一个合格的标杆起来,扶持一个大宋富豪。
将这个富豪的致富故事写成传记,广为流传,去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商业之中,去创造财富。
这个富豪要求是最底层的出生,生活已经很艰难。
而李秋娥就非常符合这个人选。
赵桓继续道:“那500贯,只是我们的见面礼,我会再追加500贯,在李氏布行的股份占比中100抽五十一,李氏布行所有经营权皆在你手中,我不过问,每年告诉我财务状况即可。”
“当然,需要任何帮助,随时可以跟我说。”
100抽51,对于现在艰难的李秋娥来说,完是赚的。
她在乎的不是占比,而是李氏布行的招牌,这是她夫君为她留下来的,她必须要让李氏布行存活下来。
“为什么选我?”
“我是一个商人,当今天子登基第六年,大宋商贸空前繁华,粮食那是朝廷管控的民生,制约太多,唯有衣着,有大利可图,而我本人,因为家族事业繁忙,并无闲余时间去经营,所以需要找一个人,我之前也说了,张记布行与朝廷官员瓜葛太深,我不想掺和进去,选你,是最好的选择。”
李秋娥看着赵桓,他能从赵桓眼中看出真诚。
当然,要演出这种真诚,对于已经在朝堂上和大臣们玩了六年的皇帝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赵桓补充道:“我已经在城东南买了一块地,那里作为李氏布行的纺织厂,对了,这种华兴纺车,我们是有专利的,属于他,永盛商社麾下第一科学大师叶崇。”
叶崇憨厚老实笑了笑:“其实都是赵官人的点拨。”
李秋娥又是一怔,这个赵官人,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贵不可言的气质,又非常神秘,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平民妇人,除了一个小铺,什么都没有,对方又能图自己什么呢?
在《李秋娥传》中,那些写书的作者,只会将李秋娥描述成一个吃苦耐劳,遇到生活的磨难,不服输,迎难而上,从最基层创造一个商业神话的传奇女子。
他们并不会提及李秋娥是受到某位权势人物的帮助,这样才会鼓励那些渴望财富的人前赴后继。
将李氏布行抓到手后,赵桓也没有多少其他事要参与进去了。
毕竟华兴纺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就等着大宋纺织业的空前爆发。
出了这么个东西,最睡不着觉的怕是参知政事唐恪了。
毕竟朝廷的品造局这一类的衙门,都是有生产布料、丝绸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朝廷可以依靠大量的人力占据绝对优势,但现在情况似乎不太一样了。
而这一切,目前为止,谁都还没有察觉。
东京城的商业世界,依然处于一种正常的繁华当中,没有人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了。
皇帝回宫后,除了每天跟大臣们议论国事,最近又不知道脑子里那根弦抽了。
他想去植树!
没错,他想去植树!
当他说出这件事的时候,大臣们是一脸懵逼的。
植树?
种植树木?
盛世文武双的皇帝不都爱打猎吗?
怎么这么皇帝要……种树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脑回路不一般,脑子弯转的急,但没想到转的这么急。
大臣当然反对,就像以前反对皇帝乱来一样,但这种反对在一片争吵后,就变成赞同了。
于是,在春风似剪刀一样将柳树裁得千丝万缕的二月,皇帝带着宰相,跑到黄河边去种树了。
按照皇帝给出的那套说辞,黄河之所以发大水,是因为河床太高,河床升高的原因是因为黄河两岸的树和草地都被破坏了。
皇帝作为天子,当为天下人表率。
所以,就带着宰府大臣们来种树了。
宰府大臣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我们堂堂宰府大臣,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来搞这些,皇帝你自己闲你自己来啊,拉上我们是几个意思!
他们心中一边抱怨,嘴里却在高呼陛下圣明!
他们以为皇帝只是心血来潮,很快这事也就过了。
皇帝来做作秀,然后为天下人做个倡导。
但没想到,回去之后的皇帝,还专门弄了一个衙署来做这件事,这个衙署不属于任何府或者院,而是直接向皇帝汇报。
由司法大臣张叔夜认领。
大臣们当然不知道,在接下来,大宋的工业时代一旦到来,对木材的需求是无法想象的。
总不能让东京城变成雾霾之都吧?
总不能让如此美丽的大宋山河,受到严重的破坏吧?
赵桓能想到的就是大量种树,在古代原本植被还很密集的情况下,再密集,再密集,让大宋形成这样的习惯,即便工业时代到来,也不会担心植被缺失,生态平衡被破坏掉。
ps:病来如山倒,今天一整天依然是身无力,没有任何胃口,就喝了一些粥,不过比昨天要多了很多。
各位看在我都病倒还在码字的份上,给个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