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再来说出身,桑家再不济也是有名的耕读之家,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出了好几个进士及第,眼见着就要崛起了。
再加上他们是瑞王妃作主过继到自家的,未来也能继承桑家的遗产,谁不知道瑞王妃有钱,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就足以两兄弟过得很好了。
事实也证明,瑞王妃对他们兄弟是真的好,精心培养,不然他们不会年纪这么小就中举中秀才。
所以不少人把注意打到桑语这里,想要和桑家定下亲事,不过桑语都拒了,还小呢,着什么急啊!
而这事她也从来没和桑诚两人说过,只让他们一心考科举,有时间就出去走走,观察民生。
这几年因为海贸时代的到来,整个大周称得上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变化。
加上西北大片大片的屯田,以及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大周几乎已经没了饿死的百姓,即便是荒年,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和安排。
那些实在贫困的,在家乡活不下去的,都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到各个地方,有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州海南,也有海外孤岛。
但凡你愿意干活,都可以找到一个出路,所以整体上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的。
在这里剧烈的变化下,你不亲自出去走走看看,是很容易遗漏很多信息的,所以桑诚在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接触各行各业的民生中了。
他也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娶什么样的妻子,反正不管娶谁,姐姐做主就好。
然而今天,在林如海解答完他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件事。
马上又是选秀年了,玉儿和你同岁,虽然我已经上书让玉儿不必参加,但为了保险,我决定给玉儿订下一门婚事。你是我的弟子,这两年我也了解了你的品行,同时我也知道你和玉儿虽然时时竞争,却也没伤了情分。而且玉儿的性格我了解,是个好强爱诗文的,她的才华世界少有,要是找一个比她差的,婚后相处中难免伤了和气。但你不一样,你们旗鼓相当,从小是比着长大的,我知道你也不介意玉儿的才华出众,甚至在写诗上超过你。所以我想着,还是你们两人合适,从小青梅竹马长子,情分够,互相也了解。
林如海看他恍恍惚惚,好似回不过神来,当然,结亲是结两姓之好,你回去和王妃商量一下,愿意就上门提亲,不愿意也无妨,你依然是我的弟子。
桑诚点点头,转身要走,突然觉得不对劲,又转回来,嘴张了合,合了张。
你要说什么?林如海面无表情,高深莫测。
师妹,愿意吗?桑诚觉得,这事还是要林黛玉愿意才好,老师莫要强求于她。
林如海的脸上这才露出一抹微笑,抚着胡须道,她没有反对。
实际上,林黛玉听后也是这般惊讶,恍恍惚惚吃完饭,恍恍惚惚离开。
不过之后她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思来,林如海就知道,她心里是愿意的,这才和桑诚提起。
现在看桑诚这反应,和林黛玉如出一辙,不由失笑。
这两个孩子交往过密,时常书信往来,虽是借着他和瑞王妃的名义,信里也只交流学问上的事,但外人知道了,肯定以为他们之间情意深厚。
还没开窍啊!
桑诚听到林黛玉没反对,心里一喜,嘴角不由裂开,对着林如海行了一个端正的大礼,然后忙不迭出去了。
他急切地想要回去,告诉姐姐这个消息,然后让姐姐为他求亲去。
他即使是再不懂,也知道林如海的千金不愁嫁,会选中自己,除了自己是他弟子的缘故,也因为他从小和林黛玉相处,两人有别人没有的情意,林如海是顾虑林黛玉的感受。
走到院门口,桑诚看到从后院过来的林黛玉,脸上一红,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他结结巴巴的道,师,师妹,师傅说,说我们
林黛玉脸也一红,羞恼着扯了下手帕,凶巴巴的道,说什么?莫要胡说,没有什么。
桑诚被这么一打岔,也不好意思再说了,深深行了一礼,师妹以后请多指教!
然后他就跑了。
一点也不庄重,火急火燎地往外跑,就好像后面有洪水猛兽一般。
林黛玉一呆,然后忍不住一跺脚,呆子!
随即她也不好意思起来,脸上火辣辣的,没有再进去书房,直直回了后院。
透过窗户,林如海看到这一幕,不由想起了他和贾敏的初见。
那年定下婚事后,他奉母亲之命去给荣国府送中秋节,当时荣国公贾代善还在,留他在书房说了好一会儿话,等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贾敏,情景就和现在一样。
只可惜,为了给林家诞下子嗣,贾敏熬坏了身子,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了。
只希望这两孩子能白头偕老,年少夫妻老来伴!
马车一路急行,来到瑞王休养的园子,虽然现在瑞王已经痊愈了,但这是一个秘密,谁都不能告诉。
所以一年有大半年,瑞王都躲在园子里,不去上朝,也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但即便是这样,他在朝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不为过。
而且即便在园子里,他也没怎么消停过,一直在筹谋着各种大事。
--
再加上他们是瑞王妃作主过继到自家的,未来也能继承桑家的遗产,谁不知道瑞王妃有钱,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就足以两兄弟过得很好了。
事实也证明,瑞王妃对他们兄弟是真的好,精心培养,不然他们不会年纪这么小就中举中秀才。
所以不少人把注意打到桑语这里,想要和桑家定下亲事,不过桑语都拒了,还小呢,着什么急啊!
而这事她也从来没和桑诚两人说过,只让他们一心考科举,有时间就出去走走,观察民生。
这几年因为海贸时代的到来,整个大周称得上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变化。
加上西北大片大片的屯田,以及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大周几乎已经没了饿死的百姓,即便是荒年,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和安排。
那些实在贫困的,在家乡活不下去的,都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到各个地方,有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州海南,也有海外孤岛。
但凡你愿意干活,都可以找到一个出路,所以整体上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的。
在这里剧烈的变化下,你不亲自出去走走看看,是很容易遗漏很多信息的,所以桑诚在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接触各行各业的民生中了。
他也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娶什么样的妻子,反正不管娶谁,姐姐做主就好。
然而今天,在林如海解答完他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件事。
马上又是选秀年了,玉儿和你同岁,虽然我已经上书让玉儿不必参加,但为了保险,我决定给玉儿订下一门婚事。你是我的弟子,这两年我也了解了你的品行,同时我也知道你和玉儿虽然时时竞争,却也没伤了情分。而且玉儿的性格我了解,是个好强爱诗文的,她的才华世界少有,要是找一个比她差的,婚后相处中难免伤了和气。但你不一样,你们旗鼓相当,从小是比着长大的,我知道你也不介意玉儿的才华出众,甚至在写诗上超过你。所以我想着,还是你们两人合适,从小青梅竹马长子,情分够,互相也了解。
林如海看他恍恍惚惚,好似回不过神来,当然,结亲是结两姓之好,你回去和王妃商量一下,愿意就上门提亲,不愿意也无妨,你依然是我的弟子。
桑诚点点头,转身要走,突然觉得不对劲,又转回来,嘴张了合,合了张。
你要说什么?林如海面无表情,高深莫测。
师妹,愿意吗?桑诚觉得,这事还是要林黛玉愿意才好,老师莫要强求于她。
林如海的脸上这才露出一抹微笑,抚着胡须道,她没有反对。
实际上,林黛玉听后也是这般惊讶,恍恍惚惚吃完饭,恍恍惚惚离开。
不过之后她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思来,林如海就知道,她心里是愿意的,这才和桑诚提起。
现在看桑诚这反应,和林黛玉如出一辙,不由失笑。
这两个孩子交往过密,时常书信往来,虽是借着他和瑞王妃的名义,信里也只交流学问上的事,但外人知道了,肯定以为他们之间情意深厚。
还没开窍啊!
桑诚听到林黛玉没反对,心里一喜,嘴角不由裂开,对着林如海行了一个端正的大礼,然后忙不迭出去了。
他急切地想要回去,告诉姐姐这个消息,然后让姐姐为他求亲去。
他即使是再不懂,也知道林如海的千金不愁嫁,会选中自己,除了自己是他弟子的缘故,也因为他从小和林黛玉相处,两人有别人没有的情意,林如海是顾虑林黛玉的感受。
走到院门口,桑诚看到从后院过来的林黛玉,脸上一红,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他结结巴巴的道,师,师妹,师傅说,说我们
林黛玉脸也一红,羞恼着扯了下手帕,凶巴巴的道,说什么?莫要胡说,没有什么。
桑诚被这么一打岔,也不好意思再说了,深深行了一礼,师妹以后请多指教!
然后他就跑了。
一点也不庄重,火急火燎地往外跑,就好像后面有洪水猛兽一般。
林黛玉一呆,然后忍不住一跺脚,呆子!
随即她也不好意思起来,脸上火辣辣的,没有再进去书房,直直回了后院。
透过窗户,林如海看到这一幕,不由想起了他和贾敏的初见。
那年定下婚事后,他奉母亲之命去给荣国府送中秋节,当时荣国公贾代善还在,留他在书房说了好一会儿话,等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贾敏,情景就和现在一样。
只可惜,为了给林家诞下子嗣,贾敏熬坏了身子,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了。
只希望这两孩子能白头偕老,年少夫妻老来伴!
马车一路急行,来到瑞王休养的园子,虽然现在瑞王已经痊愈了,但这是一个秘密,谁都不能告诉。
所以一年有大半年,瑞王都躲在园子里,不去上朝,也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但即便是这样,他在朝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不为过。
而且即便在园子里,他也没怎么消停过,一直在筹谋着各种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