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羞涩地偷觑对面的远夏和郁行一,细若蚊呐地叫了一声:“舅舅。”
远夏和郁行一忙答应下来,从身上口袋里摸了摸,郁行一将自己带的钢笔给了木拉提,说:“舅舅不知道你们,也没准备礼物,这支钢笔是舅舅常用的,还用它考上了研究生。你应该写钢笔字了吧,这个送给你,希望你能好好学习。索娜尔的礼物我没准备,到时候我再去给你买个,你想要什么?”
木拉提看着妈妈,得到首肯后,欢天喜地双手接过钢笔,这笔真漂亮,只有来视察的学区领导才有这么好的钢笔。
远夏倒是带了糖果,但他没打算用个当见面礼,他打算给孩子一人一百块钱红包,不过当着外人的面,他没拿出来。
闲聊中,远夏和郁行一发现了一件令他们吃惊的事,特力克比郁知文小了九岁,也就是说,他只比郁行一大了一岁。
郁行一看着郁知文:“姐,姐夫比你小那么多?”
郁知文红了脸:“我当时也没往那方面想,就想有个地方落脚,靠着给牧民的牛羊看病也能养活自己。特力克那时候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跟着我学汉话,学汉字,学兽医。他是哈萨克族,想学这些,我当然愿意教。朝夕相处,就有了感情,后来就在一起了。”
事情当然没有她说的这么简单,特力克主动追求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姐姐和老师。
郁知文一开始当然没同意,但架不住小伙子心诚,又讨她喜欢,过了好几年,到郁知文年近三十时,他们才终于走到一起。
远夏心想,这算不算养成?乍一看起来,大学毕业的郁知文和没上过学的牧民特力克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事实上,特力克也许就是无意间被郁知文培养成了她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他们两个能走到一起。
远夏和郁行一互相对视一眼,他们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将姐姐劝回内地去。
第88章 劝说
吃过午饭,向导要回家了,远夏和郁行一去送行,到山坡下的时候,远夏掏出一百块钱递给向导:“谢谢大叔带我们找到了姐姐,万分感谢!这是你的辛苦费。”
原本说好是五十块钱酬劳的,向导大叔看见一百块钱,怎么都不肯收。
远夏和郁行一劝说了许久,才肯收下,心满意足地走了,内心的感受是:内地人真有钱,出手也大方。
郁行一看着向导的背影,说:“钱应该我给的。”
远夏斜睨他:“咱家谁当家?”
郁行一说:“你。”
远夏得意地笑:“那就是了,钱自然也是我给。再说郁老师,你才多少钱啊,你的工资还要养家,大头都在我这里呢。”
郁行一笑:“好吧。”
远夏说:“你说咱们能把姐姐劝回去吗?”
郁行一皱起眉头:“关键是我姐夫愿不愿意跟着回去。你说他愿意吗?”
远夏摇头:“难说。”这个年头的新疆还是封闭闭塞的,人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抗拒,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呢,离开需要极大的胆识和魄力。
郁行一叹气:“可是我真的不想让姐姐再住在这里了,太偏远了,要见一面实在太难了。”
远夏说:“也许可以从孩子着手,劝姐姐回去,她肯定不会希望孩子留在这里。这边的教育比内地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入学率低得惊人,更别提教学质量了,姐姐的学校就她一个老师,身兼数职。”
郁行一点头:“嗯,这是个突破口,我们找个机会试试。”
两人回到毡房,郁知文在收拾房间,特力克已经不见了,两个孩子在外面的羊圈里喂一匹小马,看见舅舅回来了,又跑了过来。
索娜尔是个活泼的小姑娘,她仰着头,问他们:“你们都是我妈妈的弟弟吗?”孩子们的普通话比他们爸爸好很多。
郁行一说:“我是。远夏舅舅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你们也要叫他舅舅。”
“木拉提,索娜尔,进来,舅舅给你们糖吃。”远夏进了毡房,打开自己的行李,从里面翻出一包大白兔奶糖和一包酥糖。
两个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糖果,抱着糖,笑得掉牙的黑洞都能看见:“谢谢舅舅。妈妈,好漂亮的糖,上面还有一只兔子!”
郁知文说:“这么老远,你还买这个过来,太辛苦了。”
郁行一斜睨他:“我怎么不知道你的背包里还装了糖果。”
远夏笑着说:“我就想姐姐在这里这么多年没回去,肯定结婚生孩子了,不得带点糖果给孩子吃?”
郁行一竖起大拇指:“还是你想得周到。”
郁知文说:“谢谢你,小远。”
远夏又从口袋里摸出两张一百块的钞票,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张:“这个给你们拿着上学。”
郁知文看着孩子手里的老人头,觉得很意外,她是第一次见到新版的人民币。
木拉提和索娜尔看着母亲:“妈妈,这是什么?上面写着100。”
郁知文拿过去仔细看了一下,抬眼看着远夏:“这是人民币?面值100的?”
远夏点头:“对,这是最新版的人民币,第四套,今年四月份发行的。”
郁知文沉默许久,才将手里的钱还给远夏:“这太多了,我们不能收。”
远夏说:“姐姐,拿着吧,我这么千里迢迢来一趟,以后怕是也很难再来了。这钱你留着给小外甥上学用。”
--
远夏和郁行一忙答应下来,从身上口袋里摸了摸,郁行一将自己带的钢笔给了木拉提,说:“舅舅不知道你们,也没准备礼物,这支钢笔是舅舅常用的,还用它考上了研究生。你应该写钢笔字了吧,这个送给你,希望你能好好学习。索娜尔的礼物我没准备,到时候我再去给你买个,你想要什么?”
木拉提看着妈妈,得到首肯后,欢天喜地双手接过钢笔,这笔真漂亮,只有来视察的学区领导才有这么好的钢笔。
远夏倒是带了糖果,但他没打算用个当见面礼,他打算给孩子一人一百块钱红包,不过当着外人的面,他没拿出来。
闲聊中,远夏和郁行一发现了一件令他们吃惊的事,特力克比郁知文小了九岁,也就是说,他只比郁行一大了一岁。
郁行一看着郁知文:“姐,姐夫比你小那么多?”
郁知文红了脸:“我当时也没往那方面想,就想有个地方落脚,靠着给牧民的牛羊看病也能养活自己。特力克那时候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跟着我学汉话,学汉字,学兽医。他是哈萨克族,想学这些,我当然愿意教。朝夕相处,就有了感情,后来就在一起了。”
事情当然没有她说的这么简单,特力克主动追求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姐姐和老师。
郁知文一开始当然没同意,但架不住小伙子心诚,又讨她喜欢,过了好几年,到郁知文年近三十时,他们才终于走到一起。
远夏心想,这算不算养成?乍一看起来,大学毕业的郁知文和没上过学的牧民特力克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事实上,特力克也许就是无意间被郁知文培养成了她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他们两个能走到一起。
远夏和郁行一互相对视一眼,他们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将姐姐劝回内地去。
第88章 劝说
吃过午饭,向导要回家了,远夏和郁行一去送行,到山坡下的时候,远夏掏出一百块钱递给向导:“谢谢大叔带我们找到了姐姐,万分感谢!这是你的辛苦费。”
原本说好是五十块钱酬劳的,向导大叔看见一百块钱,怎么都不肯收。
远夏和郁行一劝说了许久,才肯收下,心满意足地走了,内心的感受是:内地人真有钱,出手也大方。
郁行一看着向导的背影,说:“钱应该我给的。”
远夏斜睨他:“咱家谁当家?”
郁行一说:“你。”
远夏得意地笑:“那就是了,钱自然也是我给。再说郁老师,你才多少钱啊,你的工资还要养家,大头都在我这里呢。”
郁行一笑:“好吧。”
远夏说:“你说咱们能把姐姐劝回去吗?”
郁行一皱起眉头:“关键是我姐夫愿不愿意跟着回去。你说他愿意吗?”
远夏摇头:“难说。”这个年头的新疆还是封闭闭塞的,人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抗拒,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呢,离开需要极大的胆识和魄力。
郁行一叹气:“可是我真的不想让姐姐再住在这里了,太偏远了,要见一面实在太难了。”
远夏说:“也许可以从孩子着手,劝姐姐回去,她肯定不会希望孩子留在这里。这边的教育比内地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入学率低得惊人,更别提教学质量了,姐姐的学校就她一个老师,身兼数职。”
郁行一点头:“嗯,这是个突破口,我们找个机会试试。”
两人回到毡房,郁知文在收拾房间,特力克已经不见了,两个孩子在外面的羊圈里喂一匹小马,看见舅舅回来了,又跑了过来。
索娜尔是个活泼的小姑娘,她仰着头,问他们:“你们都是我妈妈的弟弟吗?”孩子们的普通话比他们爸爸好很多。
郁行一说:“我是。远夏舅舅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你们也要叫他舅舅。”
“木拉提,索娜尔,进来,舅舅给你们糖吃。”远夏进了毡房,打开自己的行李,从里面翻出一包大白兔奶糖和一包酥糖。
两个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糖果,抱着糖,笑得掉牙的黑洞都能看见:“谢谢舅舅。妈妈,好漂亮的糖,上面还有一只兔子!”
郁知文说:“这么老远,你还买这个过来,太辛苦了。”
郁行一斜睨他:“我怎么不知道你的背包里还装了糖果。”
远夏笑着说:“我就想姐姐在这里这么多年没回去,肯定结婚生孩子了,不得带点糖果给孩子吃?”
郁行一竖起大拇指:“还是你想得周到。”
郁知文说:“谢谢你,小远。”
远夏又从口袋里摸出两张一百块的钞票,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张:“这个给你们拿着上学。”
郁知文看着孩子手里的老人头,觉得很意外,她是第一次见到新版的人民币。
木拉提和索娜尔看着母亲:“妈妈,这是什么?上面写着100。”
郁知文拿过去仔细看了一下,抬眼看着远夏:“这是人民币?面值100的?”
远夏点头:“对,这是最新版的人民币,第四套,今年四月份发行的。”
郁知文沉默许久,才将手里的钱还给远夏:“这太多了,我们不能收。”
远夏说:“姐姐,拿着吧,我这么千里迢迢来一趟,以后怕是也很难再来了。这钱你留着给小外甥上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