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数十年,大周数位皇帝秉承先祖遗训,对官员尤其文臣多有优待。
科举录取的人数不断增加,加上恩荫为官的人数,整个官僚队伍已经膨胀了十倍有余。
这些膨胀的官员可不是钟相般光风霁月的君子,养廉银不仅没有让贪污腐败消弭,反而越发猖狂。
尤其先帝文治武功平庸,越发看重名声,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自然不能亏待“忠臣”和“近臣”。
老臣倚老卖老,侵占民田,贪赃枉法,骄奢淫逸。
近臣更是依仗先帝恩宠,横行汴梁。
谏官上言,先帝也不过训斥,毫无威慑。
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朝廷的风气败坏。
这也是叶敛为何懒得和先帝旧臣纠缠,烂到根上,直接丢掉就好。
既是要改革漕运,触碰这些人的利益,叶敛也不怕做绝。
从上到下好好查一查。
他可没有先帝的“好脾气”。
第45章 不靠谱的借口
临近年关,科院接到了一个大单子。
继火器生产之后,宫中又有了新要求。
“海船?”袁崇皱眉,“陛下要做承重二万石(1000吨)的海船做什么?”
二万石,一艘船上至少能载千人。
圣上造这等巨轮,还是海船,袁崇想不明白干什么用。
这种海船,圣上开口就是六十艘。
六十艘,一次都能运送十万军队。
打下一个小国家都够了。
一艘船造价都至少在一万两白银,六十艘就要六十万两。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吕博一惊,抚着心脏问道,“这船真能造出来?”
他答应圣上的时候,可没想真做出来。
大周现在的船舶,多数承重不过千石,从千到万,就这么容易?
但吕博清楚袁崇的性子,若没有把握,他不会这么说。
“有困难。”袁崇也不是神,不可能一蹴而就。
吕博连忙问道,“袁大人何意?”
科院难不成真要接下圣上的任务。
“若陛下已有完整图纸,在九月之前建成不成问题。”袁崇考虑到哪位神奇的老师,不认为圣上无端要造船。
既是早有准备,图纸完备,交由科院打造,效率自然是高。
毕竟大周幅员辽阔,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若没有,全凭科院的力量,设计制造完成,那就有困难了。
现在距来年九月,也不过八到九个月。
袁崇不是自负的人,若让他全权负责海船的设计建设,从头开始,时间来不及。
“图纸?”
吕博觉得自己的疑问格外多。
袁崇就在这,圣上哪里来的图纸?
圣上还有另外的精通工事奇技的人才不成。
袁崇一脸理所应当,“圣上认识一位墨家的前辈,心思精巧,学识渊博。”
“海船一事,这位前辈若出手,自然不在话下。”
能制造出火铳火器的图纸,这本事不下于墨家的祖师爷。
不是出自墨家还能出自哪里。
袁崇显然忘记了“墨家”是自己推测的结果,将“大师”前面多加了一个臆想的形容词。
谣言就这么产生了。
一旁的姜师傅闻言也停下手上的动作。
墨家前辈投靠了圣上。
“门中还有其他人出世了?”姜师傅浮起一个问号。
师父不是说不准在外用墨家的名头,全靠实力说话。
他兢兢业业瞒着,就混到一个工部的小官。
“墨家前辈”是哪来的,这么厉害,直接干到皇帝面前了。
姜师傅不自觉竖起耳朵。
袁崇似乎为吕院长的诧异感到疑惑,“吕大人不知道这位前辈?”
吕博/姜师傅:你也没告诉我啊。
“陛下从未提起过向我这位墨家前辈。”吕博苦笑道。
袁崇干巴巴地说道,“陛下说前辈不喜交际,吕大人放心,我也没见过。”
吕博:……真是谢谢你的安慰。
话说他有什么可放心的。
有这么一位大师“助纣为虐”,圣上岂不是要“变本加厉”。
刚刚和戎狄打完,就要造海船征东夷。
没错,叶敛找的理由就是不靠谱的东征。
东征高丽,海陆并进包抄,因此要建海船海军。
多么正当的理由。
钟相匆匆而来,一脸无奈问道,“陛下造海船不是为了海运?”怎么又和高丽扯上关系。
东夷不似戎狄,野性未消。
相反大周建朝以来,高丽一直安安分分地当大周的附属国,两国少有纠纷。
这么一个安分的小国,陛下动他干嘛。
真是闲的才要招惹三国,不怕被三国围攻啊。
叶敛淡定的将手中笔放下,扬眉道,“船舶自然是为了海运。”
但那不是不能明说。
船还没造出来就大大咧咧的告诉他们:我要改漕运为海运,你们要倒霉了。
那不是傻么。
先不提船能不能造出来,小人暗中使绊子,弄不死人也烦死了。
叶敛的计划是,以出征高丽的名义,将海船造出来。
造出来怎么用就是他的事了。
“军队出征,为了保证将士的安全,海船下海实验是必须的。”叶敛慢条斯理地规划处一条路线。
--
科举录取的人数不断增加,加上恩荫为官的人数,整个官僚队伍已经膨胀了十倍有余。
这些膨胀的官员可不是钟相般光风霁月的君子,养廉银不仅没有让贪污腐败消弭,反而越发猖狂。
尤其先帝文治武功平庸,越发看重名声,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自然不能亏待“忠臣”和“近臣”。
老臣倚老卖老,侵占民田,贪赃枉法,骄奢淫逸。
近臣更是依仗先帝恩宠,横行汴梁。
谏官上言,先帝也不过训斥,毫无威慑。
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朝廷的风气败坏。
这也是叶敛为何懒得和先帝旧臣纠缠,烂到根上,直接丢掉就好。
既是要改革漕运,触碰这些人的利益,叶敛也不怕做绝。
从上到下好好查一查。
他可没有先帝的“好脾气”。
第45章 不靠谱的借口
临近年关,科院接到了一个大单子。
继火器生产之后,宫中又有了新要求。
“海船?”袁崇皱眉,“陛下要做承重二万石(1000吨)的海船做什么?”
二万石,一艘船上至少能载千人。
圣上造这等巨轮,还是海船,袁崇想不明白干什么用。
这种海船,圣上开口就是六十艘。
六十艘,一次都能运送十万军队。
打下一个小国家都够了。
一艘船造价都至少在一万两白银,六十艘就要六十万两。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吕博一惊,抚着心脏问道,“这船真能造出来?”
他答应圣上的时候,可没想真做出来。
大周现在的船舶,多数承重不过千石,从千到万,就这么容易?
但吕博清楚袁崇的性子,若没有把握,他不会这么说。
“有困难。”袁崇也不是神,不可能一蹴而就。
吕博连忙问道,“袁大人何意?”
科院难不成真要接下圣上的任务。
“若陛下已有完整图纸,在九月之前建成不成问题。”袁崇考虑到哪位神奇的老师,不认为圣上无端要造船。
既是早有准备,图纸完备,交由科院打造,效率自然是高。
毕竟大周幅员辽阔,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若没有,全凭科院的力量,设计制造完成,那就有困难了。
现在距来年九月,也不过八到九个月。
袁崇不是自负的人,若让他全权负责海船的设计建设,从头开始,时间来不及。
“图纸?”
吕博觉得自己的疑问格外多。
袁崇就在这,圣上哪里来的图纸?
圣上还有另外的精通工事奇技的人才不成。
袁崇一脸理所应当,“圣上认识一位墨家的前辈,心思精巧,学识渊博。”
“海船一事,这位前辈若出手,自然不在话下。”
能制造出火铳火器的图纸,这本事不下于墨家的祖师爷。
不是出自墨家还能出自哪里。
袁崇显然忘记了“墨家”是自己推测的结果,将“大师”前面多加了一个臆想的形容词。
谣言就这么产生了。
一旁的姜师傅闻言也停下手上的动作。
墨家前辈投靠了圣上。
“门中还有其他人出世了?”姜师傅浮起一个问号。
师父不是说不准在外用墨家的名头,全靠实力说话。
他兢兢业业瞒着,就混到一个工部的小官。
“墨家前辈”是哪来的,这么厉害,直接干到皇帝面前了。
姜师傅不自觉竖起耳朵。
袁崇似乎为吕院长的诧异感到疑惑,“吕大人不知道这位前辈?”
吕博/姜师傅:你也没告诉我啊。
“陛下从未提起过向我这位墨家前辈。”吕博苦笑道。
袁崇干巴巴地说道,“陛下说前辈不喜交际,吕大人放心,我也没见过。”
吕博:……真是谢谢你的安慰。
话说他有什么可放心的。
有这么一位大师“助纣为虐”,圣上岂不是要“变本加厉”。
刚刚和戎狄打完,就要造海船征东夷。
没错,叶敛找的理由就是不靠谱的东征。
东征高丽,海陆并进包抄,因此要建海船海军。
多么正当的理由。
钟相匆匆而来,一脸无奈问道,“陛下造海船不是为了海运?”怎么又和高丽扯上关系。
东夷不似戎狄,野性未消。
相反大周建朝以来,高丽一直安安分分地当大周的附属国,两国少有纠纷。
这么一个安分的小国,陛下动他干嘛。
真是闲的才要招惹三国,不怕被三国围攻啊。
叶敛淡定的将手中笔放下,扬眉道,“船舶自然是为了海运。”
但那不是不能明说。
船还没造出来就大大咧咧的告诉他们:我要改漕运为海运,你们要倒霉了。
那不是傻么。
先不提船能不能造出来,小人暗中使绊子,弄不死人也烦死了。
叶敛的计划是,以出征高丽的名义,将海船造出来。
造出来怎么用就是他的事了。
“军队出征,为了保证将士的安全,海船下海实验是必须的。”叶敛慢条斯理地规划处一条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