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庸脂粉我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
宁祯扬不自觉停住脚步,目光从黄绿相间的紫藤移到海棠式样的格棂花窗。
女先儿们还没结束,里头有人哼了一声,文婉玉便叫停下来,笑问:“怎得妙真,你不喜么?那换一曲?”满房里的丫鬟婆子们哎唷可惜,直说这弹词好听。
那苏氏继续哼道,“婉玉,你听听,这张生分明是个登徒子,偷瞧了崔莺莺不过一眼,连崔莺莺的性情姓名都全然不知,就中意人家了,若说不是见色起意谁能信?难怪崔莺莺后来遭了秋扇见弃之遇,控诉张生‘始乱之,终弃之’!越说越来气,这张生贪花好色,还多疑凉薄,着实可恶!”
里头有丫鬟好奇,“苏安人,这《西厢记》的崔莺莺什么时候被抛弃了?奴婢听了无数遍,也没听过这结局,莫不是苏安人胡诌来蒙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吧。”
宁禄但觉有理,附和点头,却听宁祯扬冷哼一声,“对《会真记》《西厢记》都甚是熟悉,难怪言行轻佻,移了性情。”
*
苏妙真被文婉玉的贴身丫鬟环儿一问,当即也来了劲头,要卖弄卖弄一下学问,便笑道:“你们不知,这《西厢记》脱胎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会真记》里头的张生得了崔莺莺的清白后,就借口出发长安一去不返,可称得上是始乱终弃。这故事说是元稹的亲身经历而改——
他这人颇为投机取巧,攀附韦丛,《旧唐书·元稹传》记载说‘他稹性锋锐,见事风生。’而连他的好友白乐天也隐晦批评他说,‘次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可见此人品行——那真实的莺莺小姐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后世的文人们不喜这唐传奇的结局,就陆续做改,现时咱们听的这《西厢记》乃是元末王实甫所作……”看向文婉玉,“婉玉,我说的对也不对?”
文婉玉笑道,“不错,妙真,你嫁人后连学问长进了,历史渊源都考究得一清二楚,让人佩服……”
苏妙真沾沾自喜一笑。心道前世这故事称得上人尽皆知,她还修了历史,自然早就知道。不过是碍着这地方礼教森严,没出阁的姑娘一概不可能看过这种戏目,她才从不在外人面前骂这张生。
然而又听环儿问,“奴婢更不明白了,那这怎么不叫《会莺记》,偏叫《会真记》?”苏妙真登时一愣。也有些忘记了,便看向文婉玉。
文婉玉笑道:“一来,在唐代诗文传奇里,‘真’多指美貌女子,会真便是遇美之意。元稹这是想说那崔莺莺是个绝色女子,才以此为题。”文婉玉待要继续说,因想起另一层含义乃是用以形容风流妖艳的女道士,便觉不能下言,笑道:“是了,就这意思……”
环儿长长地哦了一声,豁然大悟,苏妙真也跟着受教点头,忽见地环儿看着她笑道:“会真便是遇美啊……那奴婢明白了,是不是就像苏安人的名讳这样。”说着再三把苏妙真打量过,啧啧道:“果是仙子一般,这唐人的心思还挺巧的……”
嘴里大声念叨,“会真,遇美……唐人说得有道理。”
苏妙真当即乐了。抓过环儿的手笑道:“虽我爹爹取名时想的是另一层含义,可环儿你也太会说话,嘴上却似抹了蜜一般。”
房内人正都哄堂笑着,忽地帘外传来一声音:“世子到。”文婉玉连忙起身,“是宁禄。”
苏妙真也跟着连忙起身,待要找地儿避开,被文婉玉拉住道:“你已经是出嫁的妇人了,又是上门的客,哪里需要避讳——更别说按礼也得厮见道声节好,我见了顾主事也是一般,你可别走……”
苏妙真略一思索,果是这个理,又想看看文婉玉与宁祯扬的夫妻情形,便立定脚步,看向来人。
只见身后跟了一无须面白下人宁祯扬进得门来。她略看一眼,见宁祯扬依旧俊逸,不由在心中腹诽:看着人模人样,却是滥情薄情之辈。因宁祯扬身份尊贵,又有男女之分,她再不情愿,也只能行礼,当下低头屈膝,做足礼数:“顾苏氏见过世子,世子万福。”
宁祯扬听她出声,握紧手中泥金绘金芙蓉折扇,瞥眼去看。
这苏氏已然挽了鬓发,换做出嫁妇人打扮。她穿了一身柳黄通袖杞菊延年交领杭绢短衫,暗绿织金窄襕潞绸马面裙上绽开大朵大朵的红菊,鬓上簪钗不多,身上环佩亦少,裙边明珠纹丝不动。这一身虽是简单,但却应景,更从简单中显出这苏氏的娇美明艳。
宁祯扬想起环儿之语,不紧不慢地点头,“免礼。”
第118章
苏妙真听他不慌不忙地才叫起,余光又看见文婉玉面上的为难和房内众人垂下的脑袋,心知宁祯扬这会儿的举止多是他不悦的表现。
其实何止宁祯扬不悦,她见了这吴王世子也只觉得烦心。然而不同的是宁祯扬身为世子,可以将这种心绪略略表露,她却不能。苏妙真强行挤出来个笑,起身道:“多谢世子。”话一说完,她即刻悄无声息地后退一步,敛色垂眸。
而宁祯扬那边,他待要屈尊和这苏氏寒暄几句,因见她甚是安静地立在人群之外,是个收了笑意的模样。心中不禁冷嗤一声:这苏氏惯会讨人喜欢,也是个叽叽喳喳爱说笑的性子,如今却在他面前罕言寡语,连个样子都不肯做,对他自是打心底的不敬。
--
宁祯扬不自觉停住脚步,目光从黄绿相间的紫藤移到海棠式样的格棂花窗。
女先儿们还没结束,里头有人哼了一声,文婉玉便叫停下来,笑问:“怎得妙真,你不喜么?那换一曲?”满房里的丫鬟婆子们哎唷可惜,直说这弹词好听。
那苏氏继续哼道,“婉玉,你听听,这张生分明是个登徒子,偷瞧了崔莺莺不过一眼,连崔莺莺的性情姓名都全然不知,就中意人家了,若说不是见色起意谁能信?难怪崔莺莺后来遭了秋扇见弃之遇,控诉张生‘始乱之,终弃之’!越说越来气,这张生贪花好色,还多疑凉薄,着实可恶!”
里头有丫鬟好奇,“苏安人,这《西厢记》的崔莺莺什么时候被抛弃了?奴婢听了无数遍,也没听过这结局,莫不是苏安人胡诌来蒙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吧。”
宁禄但觉有理,附和点头,却听宁祯扬冷哼一声,“对《会真记》《西厢记》都甚是熟悉,难怪言行轻佻,移了性情。”
*
苏妙真被文婉玉的贴身丫鬟环儿一问,当即也来了劲头,要卖弄卖弄一下学问,便笑道:“你们不知,这《西厢记》脱胎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会真记》里头的张生得了崔莺莺的清白后,就借口出发长安一去不返,可称得上是始乱终弃。这故事说是元稹的亲身经历而改——
他这人颇为投机取巧,攀附韦丛,《旧唐书·元稹传》记载说‘他稹性锋锐,见事风生。’而连他的好友白乐天也隐晦批评他说,‘次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可见此人品行——那真实的莺莺小姐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后世的文人们不喜这唐传奇的结局,就陆续做改,现时咱们听的这《西厢记》乃是元末王实甫所作……”看向文婉玉,“婉玉,我说的对也不对?”
文婉玉笑道,“不错,妙真,你嫁人后连学问长进了,历史渊源都考究得一清二楚,让人佩服……”
苏妙真沾沾自喜一笑。心道前世这故事称得上人尽皆知,她还修了历史,自然早就知道。不过是碍着这地方礼教森严,没出阁的姑娘一概不可能看过这种戏目,她才从不在外人面前骂这张生。
然而又听环儿问,“奴婢更不明白了,那这怎么不叫《会莺记》,偏叫《会真记》?”苏妙真登时一愣。也有些忘记了,便看向文婉玉。
文婉玉笑道:“一来,在唐代诗文传奇里,‘真’多指美貌女子,会真便是遇美之意。元稹这是想说那崔莺莺是个绝色女子,才以此为题。”文婉玉待要继续说,因想起另一层含义乃是用以形容风流妖艳的女道士,便觉不能下言,笑道:“是了,就这意思……”
环儿长长地哦了一声,豁然大悟,苏妙真也跟着受教点头,忽见地环儿看着她笑道:“会真便是遇美啊……那奴婢明白了,是不是就像苏安人的名讳这样。”说着再三把苏妙真打量过,啧啧道:“果是仙子一般,这唐人的心思还挺巧的……”
嘴里大声念叨,“会真,遇美……唐人说得有道理。”
苏妙真当即乐了。抓过环儿的手笑道:“虽我爹爹取名时想的是另一层含义,可环儿你也太会说话,嘴上却似抹了蜜一般。”
房内人正都哄堂笑着,忽地帘外传来一声音:“世子到。”文婉玉连忙起身,“是宁禄。”
苏妙真也跟着连忙起身,待要找地儿避开,被文婉玉拉住道:“你已经是出嫁的妇人了,又是上门的客,哪里需要避讳——更别说按礼也得厮见道声节好,我见了顾主事也是一般,你可别走……”
苏妙真略一思索,果是这个理,又想看看文婉玉与宁祯扬的夫妻情形,便立定脚步,看向来人。
只见身后跟了一无须面白下人宁祯扬进得门来。她略看一眼,见宁祯扬依旧俊逸,不由在心中腹诽:看着人模人样,却是滥情薄情之辈。因宁祯扬身份尊贵,又有男女之分,她再不情愿,也只能行礼,当下低头屈膝,做足礼数:“顾苏氏见过世子,世子万福。”
宁祯扬听她出声,握紧手中泥金绘金芙蓉折扇,瞥眼去看。
这苏氏已然挽了鬓发,换做出嫁妇人打扮。她穿了一身柳黄通袖杞菊延年交领杭绢短衫,暗绿织金窄襕潞绸马面裙上绽开大朵大朵的红菊,鬓上簪钗不多,身上环佩亦少,裙边明珠纹丝不动。这一身虽是简单,但却应景,更从简单中显出这苏氏的娇美明艳。
宁祯扬想起环儿之语,不紧不慢地点头,“免礼。”
第118章
苏妙真听他不慌不忙地才叫起,余光又看见文婉玉面上的为难和房内众人垂下的脑袋,心知宁祯扬这会儿的举止多是他不悦的表现。
其实何止宁祯扬不悦,她见了这吴王世子也只觉得烦心。然而不同的是宁祯扬身为世子,可以将这种心绪略略表露,她却不能。苏妙真强行挤出来个笑,起身道:“多谢世子。”话一说完,她即刻悄无声息地后退一步,敛色垂眸。
而宁祯扬那边,他待要屈尊和这苏氏寒暄几句,因见她甚是安静地立在人群之外,是个收了笑意的模样。心中不禁冷嗤一声:这苏氏惯会讨人喜欢,也是个叽叽喳喳爱说笑的性子,如今却在他面前罕言寡语,连个样子都不肯做,对他自是打心底的不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