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第一次见面
    这七天年假,对于高原来说真的太短暂了!还没咂摸出个味儿来,就已经到了初五。
    母亲和大妈趁清早,给高原摘了满满一行李箱的新鲜黄瓜,大伯也开着公司的面包车,准备接高原离开了。
    简单收拾了衣物和行李后,高原便踏进了车里。待他探头朝窗外看去时,母亲、大妈和父亲,就那么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望着自己。
    有时候高原甚至想,留在村里也挺好,当个农民又能怎样呢?至少能天天陪着亲人,不至于受这离别之苦。
    可人的命运一旦发生了转变,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了。他成了有出息的文化人,再住回村里就不合适了,单是村民的议论就受不了。况且他还有唐佩,有重用他的领导,这些都是高原难以割舍的羁绊,他早已不属于自己了。
    直到出了村,高原才长舒一口气说:大伯,您跟港口那边联系了?
    献忠一边开车一边点头笑说:昨晚就联系好了,涛江说上午10点半,刚好有一趟船,你坐那班过去就行。
    接着高原就没再深问,只是和大伯一起,聊着家乡的一些事。
    只是车子快开到黄龙镇的时候,高原却看到不远处,竟然有工人在修铁路。于是他好奇道:大伯,咱黄龙县也要通火车了?
    献忠乐呵呵地说:是货运的火车,从黄龙镇修到龙矿镇,再从龙矿延伸到市区那边儿。我听涛海提过这事儿,是江临市领导和涛江的公司联合筹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运输方便、降低成本。
    原来是这样啊,高原不禁暗自叹息,这孙涛江还真有本事,既能接触上唐佩父亲那样的大领导,还能跟江临市的领导合作;这黄龙县的大能人,还真不是吹嘘出来的。
    越是靠近黄龙湾,高原就越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高中毕业那年,他还跟大江一起,来这里玩儿过几次,周围还都是一片海滩。
    可现在不一样了,海岸边竟然建起了很多商铺,已经有了繁华的雏形;再远处就是黄龙港,港口被一堆堆四角锥的水泥石头围了起来,硕大的海湾内,甚至还能清晰地看到货船出入。
    港口的办公楼是新建的,楼前是广阔的停车场。已经开始通航了,尽管还没出年关,但办公楼里却人影匆匆,忙得不可开交。
    献忠打完电话后,直接带高原去了三楼。那是高原第一次见孙涛江,很瘦弱的一个人,岁数可能还没有大伯大,但白头发却要比大伯多一些。
    他戴着一副很普通的眼镜,但眼睛却格外有神,在阳光的反射下,甚至都能看到光亮。
    献忠哥,怎么来这么早?孙涛江赶紧起身,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说:这还不到九点,没吃早饭吧?!
    在家里简单吃了两口,涛江,你小子可以,比你堂哥有出息多了。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过年打电话的时候,说话还吞吞吐吐的。王献忠跟孙涛江说话,竟然没有一丁点拘谨。
    孙涛江则手脚麻利地泡上茶,又十分干练地坐到沙发上说:快别提了,年前在南方炒股票,赔了个底儿朝天,过年也没好意思回来,还管我借了三万块钱周转。
    献忠无奈地笑道:涛海这个人啊,天天就琢磨怎么赚快钱,越来越不着四六了!倒是你,没想着让涛海过来帮忙?
    孙涛江提了提袖子,十分认真地说:他不太好意思回来,觉得愧对家乡。毕竟当年渔网的事件,黄龙岛上的渔民都恨透他了。由着他去吧,凭他的脑子,踏踏实实干个买卖还是可以的。
    说完,孙涛江这才抬头问:哦对了,这就是你侄子小原吧?!现在搁北海工作?
    高原赶紧坐直身子说:孙叔叔您好,我在中海集团的北海分部工作。
    行,咱黄龙县出个人才不容易啊,得好好干,不能给家乡丢脸。孙涛江深吸一口气,又赶紧给献忠倒起了茶水。
    高原却看懵了!这孙涛江现在可是了不起的人物,怎么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听他说话,只是感觉语速很快,但快而不乱,特别干脆。
    倒是献忠见怪不怪道:以前你去外地念书的时候,总搭我的顺风车;今天我侄子回单位,也得搭你的顺风船了。
    孙涛江当即笑道:献忠哥,当年多亏你呀,要不是你总开车送我,还私下里资助我,我那大学估计都读不下来。
    嗨,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还提他干嘛?谁让你那不争气的堂哥,跟我是把兄弟呢?再说你小子当年,确实有股子韧劲儿,我觉得你能学出来。献忠摆着手笑道。
    原来大伯和孙涛江之间,还有这些故事啊;难怪孙涛江见了大伯,能这么客气。
    两人有来有往聊着以前的事,高原就止不住地打量孙涛江。其实真没什么特别的,和正常人一样嘛,他甚至还没有唐佩的爸爸有派头,长相也没有多出众。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却十分有吸引力。因为他说话办事特别麻利,而且脑子反应极快,大伯刚抛出一个话题,他就能很稳地接住,并能说出很多你想听的信息,让你感到极度的舒适。
    临近九点半的时候,他手下的员工给送来了盒饭;饭菜没有多奢华,但有荤有素,简单有营养。
    --

章节目录


山河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阿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刀并收藏山河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