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焕凤目灼灼,一字一顿道:“听皇兄的意思,就算不知母后究竟所图为何,也该有些猜测了。”
“……我当真不知。”夜雪权无奈道,“她的很多想法,我至今都无法理解,想来这世上也无人可以真正明白她的理想,所以她不会让任何人继承她的遗志。但她始终是我们的母后,她不会加害你我,更不会为祸重央。只此一点,你要信她,也要信我。”
他慢慢伸出一只手,指尖被青玉酒盏沁得微微发凉,摸到夜雪焕手背上,安抚一般轻轻拍了拍,“若说她真有遗愿,那便是希望你此生无所束缚,凭心而活。”
夜雪焕默然。
当年他因为春猎之事恼恨楚后,太学府结业后又赴北境驻军,与她鲜有交流。她对此也似乎毫不在意,弥留之际甚至一道口谕把他拦在了寝殿之外。
他在大寒之夜的风雪里跪到了天亮,最后见到的只有一张冰冷僵硬的遗容。
他至今也说不清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悲是怒还是恨,终究母子一场,她是要无情到何种地步,才会连一句遗言都不屑留给他?
夜雪权说他执念太深,他无法否认;尤其在逐渐能够理解她之后,才更加羞愧于自己当年的幼稚愚蠢。那些恼恨都慢慢变成了悔意,虽然从未说出口,却终究成了他心底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楚后连一句遗言也不留给他,连最后一面也不让他见,逼迫先帝不限制于他,都是因为不想给他任何束缚,不让任何人的意志左右他的未来。
他如今的确是在凭自己的心意而活,无人能够束缚于他,除了楚后自己——这个“遗愿”反而成了最大的束缚,让他执念难破,眼中所见的一切都仿佛留有她的痕迹,即便明白她不大可能在死后还掌控着局势,却仍忍不住战战兢兢,拿出十二分的警惕来对待与她有关的一切。
能成为楚缃绮的儿子,他自觉有幸;但她的血脉同时也成了他需要背负一生的枷锁,永远也摆脱不去。
——又或者说,不光是他,还有许多人一生都要被笼罩在名为“楚缃绮”的阴影之下。
“我身有残疾,虽不甘于坐吃等死,却也注定只能限于朝堂之上,而你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
夜雪权收回手,复又端起自己的酒盏,笑得意味深长,“容采,母后对我唯一的嘱托……就是成全你。”
第94章 蛰牙(下)
夜雪焕生于云端,楚后薨后跌落谷底,再凭一己之力重回巅峰,起落之间早已看遍炎凉,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没有人可以单纯地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就连他和蓝祈之间也从未说过不求回报。
楚后要夜雪权“成全”他,又如何可能只提要求而不给利益,何况他虽然说得诚恳,却总有着一股子嘲讽的意味。
庆化历可说是重央立朝以来争储最激烈的一朝,但夜雪权却一直能立于争端之外,自幼年起就是如此,都是仰仗了楚后的庇护。
当年他初入太学府时,挑选的伴读本是陈国公幼子袁鸿展,但此子嚣张跋扈,入学第一天就当众侮骂夜雪权是睁眼瞎,被太傅斥责后仍不悔改,当日就被楚后召入宫中,亲自掌了两个耳光,押去尚宫局,让女史调教礼仪,三日后才让陈国公夫人赵氏进宫领人。
赵氏的娘家是众所周知的刘家一脉,而陈国公府则一直是保皇派,并无站队,但见先帝性懦,外戚坐大,立场颇有动摇,娶赵氏女,有意交好刘家。
大皇子与二皇子生辰只差三个月,同年入太学府,赵氏满心希望袁鸿展能当上夜雪渊的伴读,陈国公府与刘家的这条线就算是牵上了;然而刘家并未选择立场不坚定的陈国公府,袁鸿展伴读是当上了,却伴了个母家无势的残疾皇子,日后的前途基本也不用谈了。
赵氏本就怀疑是楚后从中作梗,心怀怨怼;袁鸿展受母亲影响,打心眼里看不起夜雪权,这才有了太学府的风波。
稚童愚妇又岂知楚后厉害,不仅袁鸿展不肯认错,赵氏也阴阳怪气,避重就轻数落了儿子两句,就开始狡辩说他不过是童言无忌,含沙射影地反咬楚后借题发挥、公报私仇,恼怒陈国公府结交刘家而非楚家,为二皇子撑腰是假,打压陈国公府才是真,言辞之间满是恶意。
楚后半句也不反驳,直接一道谕旨发到礼部,斥陈国公夫人教子无方,心无敬畏、目无尊卑,皇后驾前仍不知悔改,有失公亲之礼、诰命之德,褫夺其诰命封号,拘于家中闭门思过,三年之内不得外出。其子骄纵无端,根基不正,逐出太学府,终生不得入仕。
这惩罚简直重得离谱,但本就是袁鸿展侮辱皇子在先,上赶着给人送把柄,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也无人敢说理求情。
陈国公自知一着棋错,有楚后在,往后十余年怕都是楚家独占鳌头,但眼下再巴结也已经晚了。公府不可能要一个没有前途的嫡子,无奈之下也只得壮士断腕,一封休书将赵氏赶回原籍,不再与赵家往来。楚后又亲自下旨,扶其侧室王氏为正妻,王氏之子袁鸿安入太学府,为二皇子伴读。
袁鸿安本是庶出,并无资格入太学府,平白一个大馅饼砸到脑袋上,成了公府嫡子、皇子伴读,自然明白是拜谁所赐,所以十分识趣乖觉,伴读期间尽心尽力,不仅将夜雪权照顾周全,自己也屡得太傅赞赏,结业之后一直仕途平坦,如今已官拜大理寺少卿,虽然为人低调,却也是朝中年轻一辈的翘楚了。
--
“……我当真不知。”夜雪权无奈道,“她的很多想法,我至今都无法理解,想来这世上也无人可以真正明白她的理想,所以她不会让任何人继承她的遗志。但她始终是我们的母后,她不会加害你我,更不会为祸重央。只此一点,你要信她,也要信我。”
他慢慢伸出一只手,指尖被青玉酒盏沁得微微发凉,摸到夜雪焕手背上,安抚一般轻轻拍了拍,“若说她真有遗愿,那便是希望你此生无所束缚,凭心而活。”
夜雪焕默然。
当年他因为春猎之事恼恨楚后,太学府结业后又赴北境驻军,与她鲜有交流。她对此也似乎毫不在意,弥留之际甚至一道口谕把他拦在了寝殿之外。
他在大寒之夜的风雪里跪到了天亮,最后见到的只有一张冰冷僵硬的遗容。
他至今也说不清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悲是怒还是恨,终究母子一场,她是要无情到何种地步,才会连一句遗言都不屑留给他?
夜雪权说他执念太深,他无法否认;尤其在逐渐能够理解她之后,才更加羞愧于自己当年的幼稚愚蠢。那些恼恨都慢慢变成了悔意,虽然从未说出口,却终究成了他心底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楚后连一句遗言也不留给他,连最后一面也不让他见,逼迫先帝不限制于他,都是因为不想给他任何束缚,不让任何人的意志左右他的未来。
他如今的确是在凭自己的心意而活,无人能够束缚于他,除了楚后自己——这个“遗愿”反而成了最大的束缚,让他执念难破,眼中所见的一切都仿佛留有她的痕迹,即便明白她不大可能在死后还掌控着局势,却仍忍不住战战兢兢,拿出十二分的警惕来对待与她有关的一切。
能成为楚缃绮的儿子,他自觉有幸;但她的血脉同时也成了他需要背负一生的枷锁,永远也摆脱不去。
——又或者说,不光是他,还有许多人一生都要被笼罩在名为“楚缃绮”的阴影之下。
“我身有残疾,虽不甘于坐吃等死,却也注定只能限于朝堂之上,而你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
夜雪权收回手,复又端起自己的酒盏,笑得意味深长,“容采,母后对我唯一的嘱托……就是成全你。”
第94章 蛰牙(下)
夜雪焕生于云端,楚后薨后跌落谷底,再凭一己之力重回巅峰,起落之间早已看遍炎凉,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没有人可以单纯地为另一个人无私奉献,就连他和蓝祈之间也从未说过不求回报。
楚后要夜雪权“成全”他,又如何可能只提要求而不给利益,何况他虽然说得诚恳,却总有着一股子嘲讽的意味。
庆化历可说是重央立朝以来争储最激烈的一朝,但夜雪权却一直能立于争端之外,自幼年起就是如此,都是仰仗了楚后的庇护。
当年他初入太学府时,挑选的伴读本是陈国公幼子袁鸿展,但此子嚣张跋扈,入学第一天就当众侮骂夜雪权是睁眼瞎,被太傅斥责后仍不悔改,当日就被楚后召入宫中,亲自掌了两个耳光,押去尚宫局,让女史调教礼仪,三日后才让陈国公夫人赵氏进宫领人。
赵氏的娘家是众所周知的刘家一脉,而陈国公府则一直是保皇派,并无站队,但见先帝性懦,外戚坐大,立场颇有动摇,娶赵氏女,有意交好刘家。
大皇子与二皇子生辰只差三个月,同年入太学府,赵氏满心希望袁鸿展能当上夜雪渊的伴读,陈国公府与刘家的这条线就算是牵上了;然而刘家并未选择立场不坚定的陈国公府,袁鸿展伴读是当上了,却伴了个母家无势的残疾皇子,日后的前途基本也不用谈了。
赵氏本就怀疑是楚后从中作梗,心怀怨怼;袁鸿展受母亲影响,打心眼里看不起夜雪权,这才有了太学府的风波。
稚童愚妇又岂知楚后厉害,不仅袁鸿展不肯认错,赵氏也阴阳怪气,避重就轻数落了儿子两句,就开始狡辩说他不过是童言无忌,含沙射影地反咬楚后借题发挥、公报私仇,恼怒陈国公府结交刘家而非楚家,为二皇子撑腰是假,打压陈国公府才是真,言辞之间满是恶意。
楚后半句也不反驳,直接一道谕旨发到礼部,斥陈国公夫人教子无方,心无敬畏、目无尊卑,皇后驾前仍不知悔改,有失公亲之礼、诰命之德,褫夺其诰命封号,拘于家中闭门思过,三年之内不得外出。其子骄纵无端,根基不正,逐出太学府,终生不得入仕。
这惩罚简直重得离谱,但本就是袁鸿展侮辱皇子在先,上赶着给人送把柄,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也无人敢说理求情。
陈国公自知一着棋错,有楚后在,往后十余年怕都是楚家独占鳌头,但眼下再巴结也已经晚了。公府不可能要一个没有前途的嫡子,无奈之下也只得壮士断腕,一封休书将赵氏赶回原籍,不再与赵家往来。楚后又亲自下旨,扶其侧室王氏为正妻,王氏之子袁鸿安入太学府,为二皇子伴读。
袁鸿安本是庶出,并无资格入太学府,平白一个大馅饼砸到脑袋上,成了公府嫡子、皇子伴读,自然明白是拜谁所赐,所以十分识趣乖觉,伴读期间尽心尽力,不仅将夜雪权照顾周全,自己也屡得太傅赞赏,结业之后一直仕途平坦,如今已官拜大理寺少卿,虽然为人低调,却也是朝中年轻一辈的翘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