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页
学成之后必须到这里的织造坊做工,会发放正式的工作服,每个月还有正式工的工钱,只要你不偷奸耍滑,这会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好工作。
只是前期准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银钱。光请来负责教习的织女们姜子延就花了大价钱,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上了年纪的师傅们,给的待遇更是丰厚。
折腾了一个多月,纺织厂总算是准备妥当了。老师傅们也把多根纱的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招学徒了。
不过在这准备期间,有几家佃户上门说种子的事,姜子延这才想起来到了该种庄稼的时候了。
于是赶紧吩咐小钟采购种子,要买那些品质好的,然后再让佃户们来领。
佃户们隔了三天领到了种子,十分高兴。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好歹种子全都发放到位了。
冬季种棉花的地界居多,等棉花收成的时候,就能为织造纺供应新鲜的棉花,用来织布做衣服。
现在第一批今天的棉花还没下来,姜子延只能先向农户们收购多余的棉花。
一斤棉花五百文进行收购,和市面上的收购价差不多,而且是大量收购,就是有多少就要多少。
种棉花的并不多,家家户户的棉花,除了自己用来做些棉衣棉被,剩下的几乎全都卖给镇上收棉花的了。
而且卖到镇上所收的价格极低,但转过头来,别人要去买棉花时,价格就很高。
所以乡底下一般谁家需要棉花了就去种棉花的那家问问,如果有多余的棉花就可以买一些。
姜子延这次没让人到村子里去宣传收棉花的事情,而是让人在水泥厂说了一下,水泥厂现在做工的工人很多,跟他们说了之后,让他们回家跟乡里乡亲们说,更加省事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在水泥厂里做工的村民们回到家,逢人便问家里有没有多的棉花,开水泥厂的东家说要收棉花,一斤按五百文收购。
不过虽然一斤五百文文价格很高,但要的都是去过籽晒干的干净棉花,十斤棉花有一大袋,足够做好几床被褥。
家里还有棉花囤着没有卖掉的这次就沾了光,卖到镇上也才一斤四百文,卖到水泥厂一斤能多赚一百文,这差价相当大。
黑风村,村头的老王家。
老王的大儿子王石头就在水泥厂做工,每个月工钱就有一两多银子,而且中午还管饭。王石头心里对这个水泥厂十分有感情,谁要是敢说水泥厂一点不好他就跟谁急,是水泥厂妥妥的忠实员工。
水泥厂现在也不是那么好进的,人员已经趋于饱和之下就不再招工了。现在那些当时只怀疑态度,没有报名前去的,心里都后悔死了。
每每听见谁家说有人在水泥厂做工,王石头就与有荣焉。
这次水泥厂的管家说了,东家要收购棉花,他晚上回到家,赶紧跟自个儿爹说了这事。
奈何他们家种的棉花极少,采摘下来也仅仅只够一家人做棉被,做棉衣的,省的再花钱买了。
王石头的爹抽了口旱烟,蹲在门沿上忍不住问道:“石头,你说你们东家明年还收棉花吗?”
王石头扭头看向他爹,挑完最后一桶水,说道:“这个俺也不知道,管家没说,反正现在是在收。”
想了想,他又问道:“咋了爹,应该不会是想今年冬麦不种了改种棉花吧?”
他爹缓缓吐出一口烟圈,道:“明天我去趟你妹妹那,看她家还有没有多余的棉花,那个时候趁着人家高价收棉,赶紧让她卖了去。”
王石头的妹妹去年嫁到了另外一个村,和他们这个村中间隔了一个村子,并不算很远,只是路不太好走。
王石头一听,说道:“不用,爹,你不用专门跑一趟,二妹,那个村也有人在我们那干活的,这消息肯定都回家说去了。”
老王头点点头,“你说的也对,你妹妹那肯定也知道了。”
“爹,您先别着急,等俺明天去水泥厂上工了,再打听打听,看看东家要收棉花时想干啥,要是明年还收,咱们也多种点棉花。”
“对,石头,你明个去问仔细些,这马上就要种冬麦了,得抓紧时间弄明白。”
“爹,这个俺知道,这冬麦您先别着急种,等俺明天问清楚了再说。”
老王头对于种麦这个事儿并不那么执着,家里这几亩地种的麦够吃就行了,每年剩下的麦全都卖成银钱存起来。
他们家不是佃户,田地都是自己的,所以对于多留些麦子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相反,如果只种春麦的话,光春麦的收成就够一家吃的了。那么就可以把冬麦种成棉花,如今,棉花的收购价格这么高,老王头十分心动。
第二天王石头早早就去水泥厂上工了,在车间工作了大半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了饭点,大家都去食堂用饭了。
食堂里的饭都是大锅饭,面饼子加大锅菜,很少给人吃米,不过量很足,管饱。每个人用饭的碗筷都是自带的,吃完后自己洗碗然后收起来第二天用。
王石头拿着自己的碗筷麻利的去打了饭回来,这次没跟他以那些车间的工友们一块吃,而是凑到了跟管事走的近的那几个人身边。
今天的饭菜里有几片荤腥,王石头很会看人情办事,他将碗里仅有的那几个肉片挑出来给旁边的一个大哥。
--
只是前期准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银钱。光请来负责教习的织女们姜子延就花了大价钱,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上了年纪的师傅们,给的待遇更是丰厚。
折腾了一个多月,纺织厂总算是准备妥当了。老师傅们也把多根纱的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招学徒了。
不过在这准备期间,有几家佃户上门说种子的事,姜子延这才想起来到了该种庄稼的时候了。
于是赶紧吩咐小钟采购种子,要买那些品质好的,然后再让佃户们来领。
佃户们隔了三天领到了种子,十分高兴。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好歹种子全都发放到位了。
冬季种棉花的地界居多,等棉花收成的时候,就能为织造纺供应新鲜的棉花,用来织布做衣服。
现在第一批今天的棉花还没下来,姜子延只能先向农户们收购多余的棉花。
一斤棉花五百文进行收购,和市面上的收购价差不多,而且是大量收购,就是有多少就要多少。
种棉花的并不多,家家户户的棉花,除了自己用来做些棉衣棉被,剩下的几乎全都卖给镇上收棉花的了。
而且卖到镇上所收的价格极低,但转过头来,别人要去买棉花时,价格就很高。
所以乡底下一般谁家需要棉花了就去种棉花的那家问问,如果有多余的棉花就可以买一些。
姜子延这次没让人到村子里去宣传收棉花的事情,而是让人在水泥厂说了一下,水泥厂现在做工的工人很多,跟他们说了之后,让他们回家跟乡里乡亲们说,更加省事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在水泥厂里做工的村民们回到家,逢人便问家里有没有多的棉花,开水泥厂的东家说要收棉花,一斤按五百文收购。
不过虽然一斤五百文文价格很高,但要的都是去过籽晒干的干净棉花,十斤棉花有一大袋,足够做好几床被褥。
家里还有棉花囤着没有卖掉的这次就沾了光,卖到镇上也才一斤四百文,卖到水泥厂一斤能多赚一百文,这差价相当大。
黑风村,村头的老王家。
老王的大儿子王石头就在水泥厂做工,每个月工钱就有一两多银子,而且中午还管饭。王石头心里对这个水泥厂十分有感情,谁要是敢说水泥厂一点不好他就跟谁急,是水泥厂妥妥的忠实员工。
水泥厂现在也不是那么好进的,人员已经趋于饱和之下就不再招工了。现在那些当时只怀疑态度,没有报名前去的,心里都后悔死了。
每每听见谁家说有人在水泥厂做工,王石头就与有荣焉。
这次水泥厂的管家说了,东家要收购棉花,他晚上回到家,赶紧跟自个儿爹说了这事。
奈何他们家种的棉花极少,采摘下来也仅仅只够一家人做棉被,做棉衣的,省的再花钱买了。
王石头的爹抽了口旱烟,蹲在门沿上忍不住问道:“石头,你说你们东家明年还收棉花吗?”
王石头扭头看向他爹,挑完最后一桶水,说道:“这个俺也不知道,管家没说,反正现在是在收。”
想了想,他又问道:“咋了爹,应该不会是想今年冬麦不种了改种棉花吧?”
他爹缓缓吐出一口烟圈,道:“明天我去趟你妹妹那,看她家还有没有多余的棉花,那个时候趁着人家高价收棉,赶紧让她卖了去。”
王石头的妹妹去年嫁到了另外一个村,和他们这个村中间隔了一个村子,并不算很远,只是路不太好走。
王石头一听,说道:“不用,爹,你不用专门跑一趟,二妹,那个村也有人在我们那干活的,这消息肯定都回家说去了。”
老王头点点头,“你说的也对,你妹妹那肯定也知道了。”
“爹,您先别着急,等俺明天去水泥厂上工了,再打听打听,看看东家要收棉花时想干啥,要是明年还收,咱们也多种点棉花。”
“对,石头,你明个去问仔细些,这马上就要种冬麦了,得抓紧时间弄明白。”
“爹,这个俺知道,这冬麦您先别着急种,等俺明天问清楚了再说。”
老王头对于种麦这个事儿并不那么执着,家里这几亩地种的麦够吃就行了,每年剩下的麦全都卖成银钱存起来。
他们家不是佃户,田地都是自己的,所以对于多留些麦子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相反,如果只种春麦的话,光春麦的收成就够一家吃的了。那么就可以把冬麦种成棉花,如今,棉花的收购价格这么高,老王头十分心动。
第二天王石头早早就去水泥厂上工了,在车间工作了大半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了饭点,大家都去食堂用饭了。
食堂里的饭都是大锅饭,面饼子加大锅菜,很少给人吃米,不过量很足,管饱。每个人用饭的碗筷都是自带的,吃完后自己洗碗然后收起来第二天用。
王石头拿着自己的碗筷麻利的去打了饭回来,这次没跟他以那些车间的工友们一块吃,而是凑到了跟管事走的近的那几个人身边。
今天的饭菜里有几片荤腥,王石头很会看人情办事,他将碗里仅有的那几个肉片挑出来给旁边的一个大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