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城上之战
这日是个大晴天,正是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
被优先调来的六团,全部部署到了潼关城上,而就在胡九彰随着大队上城时,后续赶来的十几个团,也已经有条不紊的在城墙之下集结起来。
这样的集结,整个潼关上下的官兵,不知演练过多少遍。如今,就算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在统一的号令下,都能做到井然有序的列队集结,各个军团间前后分明,再没有之前各自成群、三五搭伴的现象。
胡九彰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百余唐军,就守在关上最靠近城墙的一侧的外围。站在不远处的,是他的新校尉江坦。再往中间看,则是指挥这三个团作战的陇右都尉。几位一早上城的将军坐镇中央,再加上将军们各自的亲兵和往来穿梭的通传兵,潼关城墙上已然人满为患。
潼关关隘依山而建,西高东低的走向。关上视野十分开阔,远远的,胡九彰就见到山道上,叛军的大队人马被越来越窄的山道强行分隔成了横列不过百余人的长阵,但尽管队列狭长,这一次,叛军前来攻城的人数,却着实不少。
那长阵一望望不到头,就是肉眼这么乍一看,映入眼帘的便已经有千人以上的规模。胡九彰条件反射的咽了口吐沫,一时间,竟连腿疼都难以顾及了。
“这是咱们团第一次出战,待会儿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千万别慌。要注意听指挥,注意同队之间的配合。别慌,只要不慌,咱们都能活。”
胡九彰一只手摸到腰间刀柄上,目光紧锁着山道上越来越近的叛军大队,对这身边的兵低声嘱咐着。
相似的场景,他在北疆经历过很多次,且在北疆,敌人可都是马背上长起来的塞外蛮族,人高马大,凶恶异常。但在北疆时,看着敌人渐渐逼近,胡九彰不觉得紧张。反倒是在这儿,他居然也好像新兵一般,心里莫名的发慌。
“喏!但是……胡旅帅,这次叛军派来的人,是不是有点多?”
站在胡九彰身边的兵小声说着,眼睛还是不是往两边扫,去看身旁战友的反应。
“管他人少还是人多,咱们该杀的都得杀。你们就记住一件事,冷静下来,别慌。”
胡九彰说着,又狠握了两下刀柄。
无论今日会发生什么情况,不能慌。
不过片刻功夫,走在最前面的敌军,已经进入了城上唐军的射程外围。潼关城头上战鼓轰鸣,唐军这边,人手配备一把弓,三十只箭。随着战鼓号令,胡九彰已然带着全旅兵士架好了手中弯弓,只听那鼓声的忽而急促的一下,城头上,万箭齐发。
耳边箭矢轰鸣而过,一下下尖厉如刀,刺激着胡九彰的神经。他手心已然在不知不觉间渗出了点点汗滴。发射,抽箭,再上弓。听鼓声——
曾做过不下百遍的动作,这时已然成了他唯一的定心丸,让他逐渐安定下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战中。
显然,城下叛军对于唐军的这一出攻势,早有准备。箭雨当头落下时,叛军的盾牌也都纷纷举过头顶,不再贸然前进。
这一波箭雨,并没叫叛军减员几许,反倒平白送出了几百支箭矢。唐军连射两轮,便不再上弓。
唐军箭雨渐息,城下叛军也收了盾牌。而在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竟露出几辆抛石车和一连几列的弓兵阵来。唐军的弓只是射程百米有余的普通弓箭。而叛军前列弓弩手配备的,却是需要两人协同才能拉满的百斤强弓。那弓比人还高,盾兵举盾的功夫,他们就已经原地拉满了弓,只待唐军这边,箭雨一息,便直对着潼关城头扑射而来。
“快隐蔽!快隐蔽!”
到了这种需要应变的时候,城上指挥应变的任务,便交到了如胡九彰一般的下级军官身上。
霎时间城头上叫喊声此起彼伏。
胡九彰喊出这话时,他身子已经躲到了城墙下。那动作根本就是下意识的,不需要思考。再加上他人本就站在最外围的城墙边上,只要侧身那么一贴,便能将自己完全罩在城墙坚实的石壁之后。可他身边的那一百个兵,却没有这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胡九彰叫喊过后,那十几个跟他一同靠在城墙边上的兵,倒是手忙脚乱的贴着墙垛俯下身来,可那些没贴着墙边,就反应不过来了。
“胡旅帅!”
“贴墙隐蔽!快过来!都贴墙隐蔽!”
胡九彰又连喊了几声,他眼看着那巨箭从自己头顶飞驰而过,有的钉到了关上的石壁上,但更多的,则是直奔着城头密集的人群,呼啸而去。
伴随着那巨箭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城上开始传出哀嚎。
“有人中箭!有人中箭了!”
“贴墙隐蔽!快给他让地方!”胡九彰几乎是一阵狂吼。他管辖的区域内,有三根巨箭接连钉下,而随着箭矢落地,血腥味儿已然弥散开了。
不幸被射中的士兵,整个人直接被箭矢贯穿,钉到了地上。新兵们显然被这场面吓坏了,有的只是抱头伏到了地面上,纵然身边的人如何叫喊,却仍一动不动的,已然吓呆了。
但好在敌人的这种强弓,数量不多,却上弓速度也慢,只等着敌人这一波远射结束,不用战鼓的统一号令,胡九彰已经从藏身处起身,架起来弓箭就是一顿远射。
“引弓!快引弓!把他们压下去!”
--
这日是个大晴天,正是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
被优先调来的六团,全部部署到了潼关城上,而就在胡九彰随着大队上城时,后续赶来的十几个团,也已经有条不紊的在城墙之下集结起来。
这样的集结,整个潼关上下的官兵,不知演练过多少遍。如今,就算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在统一的号令下,都能做到井然有序的列队集结,各个军团间前后分明,再没有之前各自成群、三五搭伴的现象。
胡九彰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百余唐军,就守在关上最靠近城墙的一侧的外围。站在不远处的,是他的新校尉江坦。再往中间看,则是指挥这三个团作战的陇右都尉。几位一早上城的将军坐镇中央,再加上将军们各自的亲兵和往来穿梭的通传兵,潼关城墙上已然人满为患。
潼关关隘依山而建,西高东低的走向。关上视野十分开阔,远远的,胡九彰就见到山道上,叛军的大队人马被越来越窄的山道强行分隔成了横列不过百余人的长阵,但尽管队列狭长,这一次,叛军前来攻城的人数,却着实不少。
那长阵一望望不到头,就是肉眼这么乍一看,映入眼帘的便已经有千人以上的规模。胡九彰条件反射的咽了口吐沫,一时间,竟连腿疼都难以顾及了。
“这是咱们团第一次出战,待会儿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千万别慌。要注意听指挥,注意同队之间的配合。别慌,只要不慌,咱们都能活。”
胡九彰一只手摸到腰间刀柄上,目光紧锁着山道上越来越近的叛军大队,对这身边的兵低声嘱咐着。
相似的场景,他在北疆经历过很多次,且在北疆,敌人可都是马背上长起来的塞外蛮族,人高马大,凶恶异常。但在北疆时,看着敌人渐渐逼近,胡九彰不觉得紧张。反倒是在这儿,他居然也好像新兵一般,心里莫名的发慌。
“喏!但是……胡旅帅,这次叛军派来的人,是不是有点多?”
站在胡九彰身边的兵小声说着,眼睛还是不是往两边扫,去看身旁战友的反应。
“管他人少还是人多,咱们该杀的都得杀。你们就记住一件事,冷静下来,别慌。”
胡九彰说着,又狠握了两下刀柄。
无论今日会发生什么情况,不能慌。
不过片刻功夫,走在最前面的敌军,已经进入了城上唐军的射程外围。潼关城头上战鼓轰鸣,唐军这边,人手配备一把弓,三十只箭。随着战鼓号令,胡九彰已然带着全旅兵士架好了手中弯弓,只听那鼓声的忽而急促的一下,城头上,万箭齐发。
耳边箭矢轰鸣而过,一下下尖厉如刀,刺激着胡九彰的神经。他手心已然在不知不觉间渗出了点点汗滴。发射,抽箭,再上弓。听鼓声——
曾做过不下百遍的动作,这时已然成了他唯一的定心丸,让他逐渐安定下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战中。
显然,城下叛军对于唐军的这一出攻势,早有准备。箭雨当头落下时,叛军的盾牌也都纷纷举过头顶,不再贸然前进。
这一波箭雨,并没叫叛军减员几许,反倒平白送出了几百支箭矢。唐军连射两轮,便不再上弓。
唐军箭雨渐息,城下叛军也收了盾牌。而在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竟露出几辆抛石车和一连几列的弓兵阵来。唐军的弓只是射程百米有余的普通弓箭。而叛军前列弓弩手配备的,却是需要两人协同才能拉满的百斤强弓。那弓比人还高,盾兵举盾的功夫,他们就已经原地拉满了弓,只待唐军这边,箭雨一息,便直对着潼关城头扑射而来。
“快隐蔽!快隐蔽!”
到了这种需要应变的时候,城上指挥应变的任务,便交到了如胡九彰一般的下级军官身上。
霎时间城头上叫喊声此起彼伏。
胡九彰喊出这话时,他身子已经躲到了城墙下。那动作根本就是下意识的,不需要思考。再加上他人本就站在最外围的城墙边上,只要侧身那么一贴,便能将自己完全罩在城墙坚实的石壁之后。可他身边的那一百个兵,却没有这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胡九彰叫喊过后,那十几个跟他一同靠在城墙边上的兵,倒是手忙脚乱的贴着墙垛俯下身来,可那些没贴着墙边,就反应不过来了。
“胡旅帅!”
“贴墙隐蔽!快过来!都贴墙隐蔽!”
胡九彰又连喊了几声,他眼看着那巨箭从自己头顶飞驰而过,有的钉到了关上的石壁上,但更多的,则是直奔着城头密集的人群,呼啸而去。
伴随着那巨箭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城上开始传出哀嚎。
“有人中箭!有人中箭了!”
“贴墙隐蔽!快给他让地方!”胡九彰几乎是一阵狂吼。他管辖的区域内,有三根巨箭接连钉下,而随着箭矢落地,血腥味儿已然弥散开了。
不幸被射中的士兵,整个人直接被箭矢贯穿,钉到了地上。新兵们显然被这场面吓坏了,有的只是抱头伏到了地面上,纵然身边的人如何叫喊,却仍一动不动的,已然吓呆了。
但好在敌人的这种强弓,数量不多,却上弓速度也慢,只等着敌人这一波远射结束,不用战鼓的统一号令,胡九彰已经从藏身处起身,架起来弓箭就是一顿远射。
“引弓!快引弓!把他们压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