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
也因为曾经的世子长期的形象便是沉默优柔,很容易就让人忘记,他是亲自领兵破城的皇帝。
于是一个御史率直陈言顾寒崧对顾安三人被判处极刑实在太过,直斥他冷酷狭隘,公报私仇,无容人之量。
数人听后深以为然,纷纷支持,请求新帝善待太上皇。
顾寒崧闻言眼皮一抬,心平气和地问道:“你们对朕还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此番通通说了吧。”
有一位小御史鼓足勇气向前一步道:“大魏史上从未有过身体残缺的帝王!陛下您缺失一根手指,于大魏形象而言实在有碍瞻观,恳请陛下做一枚假指,以后接见他国使臣时,莫要让人看了笑话!”
“朕倒不知,堂堂大魏的形象,竟然要系与朕的小小断指上,你倒是过分抬举了这断指。”
顾寒崧一字一句道:“朕以为,国之形象可体现在大魏的渊源历史中,在大魏整体的军事与政治实力上,以及在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省中,或者在百姓和乐融融的市井生活中,难道如此的方方面面你们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克己奉公,才有闲心来挑剔朕微不足道的一根断指?”
那御史哑口无言,负手半晌也说不出话:“臣……臣……”
“而魏安帝与其子顾宜修曾经十恶不赦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把大魏形象踩在脚底,你们却要为他们求情?要求朕善待他们?若朕当真如此,更是对不起在他们手下枉死的士兵百姓!枉为一国君主!”
他话音一转,疑惑而震怒道:“莫非……你们皆是顾安余党,企图步他后尘,害国害民?!”
这一句话说的就太严重了,方才反对他的众臣意识到不对,皆惊道:“不!微臣不敢!”
而后纷纷匍匐在地,七嘴八舌地请求宽恕。
可顾寒崧只扫了他们一眼,举起手来打了个手势,一众待时而动的禁军迅速涌入,直接将方才叫嚣得最欢畅的那名御史当堂斩首!
那些附和之人想要逃,却也都难逃一死,一时间血染朝堂,顾寒崧却平静至极。
片刻后,他露出和善的微笑,缓缓道:“爱卿们,对于太上皇的处置,你们还有任何意见么?”
捡回一条命的众人亲眼见到了年轻的魏明帝说一不二的铁腕,纷纷禁了声。
没办法,现在军权仍在他手上,谁有军权谁就是话事主。
不日,顾安与顾宜修被重兵押往刑场,围观民众异常之多。
他们人人都携带了许多臭鸡蛋和烂菜叶,随时准备群起而攻之——魏安帝在位时,皇家声誉与在下水道没有区别。
刑场宽阔,四周皆立了巨大的墨色石碑,上面刻着三个令人发省的字:“后悔迟!”
然而对于这对穷凶极恶的父子而言,他们绝对不会为做过的恶事而感到后悔与愧疚,只会遗憾当初没有斩尽杀绝而导致了如今的失败。
同样是极刑,顾安的车裂之刑结束得比较快,被五马分尸后他彻底消亡,拖在马身后的头颅早就紧闭了双眼,显而易见他在经历一系列震怒、逃避与焦虑后,死亡前最后的情绪定格在了绝望。
而顾宜修则死得比较坎坷,毕竟凌迟之刑是一门技术活儿,刽子手得让他在喘着气儿的情况下被千刀万剐,他昏昏醒醒,身体与灵魂分分合合,想要呼喊却毫无力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成为一幅挂着的骨架。
所以他三日后最终断气的时刻,双眼仍怒目圆睁,似乎仍在不屈地抗争着。
刑场的不远处,停着一辆灰扑扑的马车,非常不起眼。
而马车里,则端坐着曾经的皇后谢氏。她的手脚皆断,再也无法动弹,被人固定好一个姿势望向窗外,正正好地望向刑场上被刮成碎片的,她的儿子。
谢氏恨不得代儿子受这非人的罪。
她的眼泪汩汩而流,嘴里的软布却让她无法出声,整个人只能在恸哭中死去活来。
崩溃到精神恍惚之时,谢氏终于后知后觉地想到顾烟杪的话……原来亲眼看着至亲惨死竟是这种感觉,她明白了,她真的明白了。
可明白了又如何呢?没有人会原谅她曾作过的恶,不会再有任何重来的机会。
终究是应了那句,后悔迟!
第一百零四章
不知为何,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风清河边的树木皆起了雾凇,树梢仿若绽放层层银花,唯美浪漫得好似画卷。
在将顾安父子判处极刑后, 顾寒崧又毫不手软地将其余党抄家赐死, 无一幸免,仅仅只剩大皇子的踪迹仍在追查中。
而此之后, 顾寒崧不再凌厉杀伐,处事也逐渐低调起来。
他将军队打散重编, 令玄晖领黑铁骑回北地,张家父子领顾家军回了南川,继续戍边,而玄烛则留在京城统领禁军。
毕竟大魏刚经历过天灾与战乱,百废待兴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
近几月颁布的国令, 大多是利国利民的建设有关, 特别是受尽煎熬的北地与宴平, 新皇特批了许多惠民政策做重建,让这两座被血泪浸泡已久的边境小城重获生机。
不论如何, 国家正在慢慢走上正轨。
唯一值得一提的大事,就是南安大长公主的册封礼。
魏明帝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最宝贝的就是这个亲妹妹, 册封礼举办得非常隆重。
--
于是一个御史率直陈言顾寒崧对顾安三人被判处极刑实在太过,直斥他冷酷狭隘,公报私仇,无容人之量。
数人听后深以为然,纷纷支持,请求新帝善待太上皇。
顾寒崧闻言眼皮一抬,心平气和地问道:“你们对朕还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此番通通说了吧。”
有一位小御史鼓足勇气向前一步道:“大魏史上从未有过身体残缺的帝王!陛下您缺失一根手指,于大魏形象而言实在有碍瞻观,恳请陛下做一枚假指,以后接见他国使臣时,莫要让人看了笑话!”
“朕倒不知,堂堂大魏的形象,竟然要系与朕的小小断指上,你倒是过分抬举了这断指。”
顾寒崧一字一句道:“朕以为,国之形象可体现在大魏的渊源历史中,在大魏整体的军事与政治实力上,以及在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省中,或者在百姓和乐融融的市井生活中,难道如此的方方面面你们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克己奉公,才有闲心来挑剔朕微不足道的一根断指?”
那御史哑口无言,负手半晌也说不出话:“臣……臣……”
“而魏安帝与其子顾宜修曾经十恶不赦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把大魏形象踩在脚底,你们却要为他们求情?要求朕善待他们?若朕当真如此,更是对不起在他们手下枉死的士兵百姓!枉为一国君主!”
他话音一转,疑惑而震怒道:“莫非……你们皆是顾安余党,企图步他后尘,害国害民?!”
这一句话说的就太严重了,方才反对他的众臣意识到不对,皆惊道:“不!微臣不敢!”
而后纷纷匍匐在地,七嘴八舌地请求宽恕。
可顾寒崧只扫了他们一眼,举起手来打了个手势,一众待时而动的禁军迅速涌入,直接将方才叫嚣得最欢畅的那名御史当堂斩首!
那些附和之人想要逃,却也都难逃一死,一时间血染朝堂,顾寒崧却平静至极。
片刻后,他露出和善的微笑,缓缓道:“爱卿们,对于太上皇的处置,你们还有任何意见么?”
捡回一条命的众人亲眼见到了年轻的魏明帝说一不二的铁腕,纷纷禁了声。
没办法,现在军权仍在他手上,谁有军权谁就是话事主。
不日,顾安与顾宜修被重兵押往刑场,围观民众异常之多。
他们人人都携带了许多臭鸡蛋和烂菜叶,随时准备群起而攻之——魏安帝在位时,皇家声誉与在下水道没有区别。
刑场宽阔,四周皆立了巨大的墨色石碑,上面刻着三个令人发省的字:“后悔迟!”
然而对于这对穷凶极恶的父子而言,他们绝对不会为做过的恶事而感到后悔与愧疚,只会遗憾当初没有斩尽杀绝而导致了如今的失败。
同样是极刑,顾安的车裂之刑结束得比较快,被五马分尸后他彻底消亡,拖在马身后的头颅早就紧闭了双眼,显而易见他在经历一系列震怒、逃避与焦虑后,死亡前最后的情绪定格在了绝望。
而顾宜修则死得比较坎坷,毕竟凌迟之刑是一门技术活儿,刽子手得让他在喘着气儿的情况下被千刀万剐,他昏昏醒醒,身体与灵魂分分合合,想要呼喊却毫无力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成为一幅挂着的骨架。
所以他三日后最终断气的时刻,双眼仍怒目圆睁,似乎仍在不屈地抗争着。
刑场的不远处,停着一辆灰扑扑的马车,非常不起眼。
而马车里,则端坐着曾经的皇后谢氏。她的手脚皆断,再也无法动弹,被人固定好一个姿势望向窗外,正正好地望向刑场上被刮成碎片的,她的儿子。
谢氏恨不得代儿子受这非人的罪。
她的眼泪汩汩而流,嘴里的软布却让她无法出声,整个人只能在恸哭中死去活来。
崩溃到精神恍惚之时,谢氏终于后知后觉地想到顾烟杪的话……原来亲眼看着至亲惨死竟是这种感觉,她明白了,她真的明白了。
可明白了又如何呢?没有人会原谅她曾作过的恶,不会再有任何重来的机会。
终究是应了那句,后悔迟!
第一百零四章
不知为何,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风清河边的树木皆起了雾凇,树梢仿若绽放层层银花,唯美浪漫得好似画卷。
在将顾安父子判处极刑后, 顾寒崧又毫不手软地将其余党抄家赐死, 无一幸免,仅仅只剩大皇子的踪迹仍在追查中。
而此之后, 顾寒崧不再凌厉杀伐,处事也逐渐低调起来。
他将军队打散重编, 令玄晖领黑铁骑回北地,张家父子领顾家军回了南川,继续戍边,而玄烛则留在京城统领禁军。
毕竟大魏刚经历过天灾与战乱,百废待兴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
近几月颁布的国令, 大多是利国利民的建设有关, 特别是受尽煎熬的北地与宴平, 新皇特批了许多惠民政策做重建,让这两座被血泪浸泡已久的边境小城重获生机。
不论如何, 国家正在慢慢走上正轨。
唯一值得一提的大事,就是南安大长公主的册封礼。
魏明帝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最宝贝的就是这个亲妹妹, 册封礼举办得非常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