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不愧是专业学文保的硕士生,对这些历史上记载的东西那是了若指掌,信手拈来。
刘老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小赵继续说下去。
小赵继续说道:“至于第二枚大齐通宝,就是那枚堪称传奇的‘四眼大齐’了。1920年前后我国钱币收藏研究之风复兴,1926年南方泉币收藏爱好者,自发创办古泉学社,创办期刊《古泉》杂志,泉学兴盛之风就此开始。学社创立的前一年,1925年4月2日戴葆庭与朱克壮在赣省鄱阳得‘四眼大齐’,风格与第一枚缺角大齐同范,风格一致,为开门见山大珍品,足可撼动泉坛。‘戴君得此摩挲未久即归藏钱名家张叔驯氏’,也就是很快便转手卖给了当时财力宏富、藏泉冠绝世界的钱币大王张叔驯,他就是古泉学社的发起者,时有“南张北方巴蜀罗”中“南张”之誉,张先生得此“四眼大齐”之后,藏之密室,从不示人,更是因而自号‘齐斋’,足见张先生对此古泉的是多么的喜爱了。”
听到小赵说起这个,杨靖的记忆中也不由的想起了有关于这个钱币大王张叔驯的一些资料。
张叔驯先生生于湖.州南.浔张氏家族,这个家族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豪门望族,世代收藏宏富,在华夏近现代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张叔驯可以说是华夏钱币收藏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币收藏研究之风可谓极盛一时,“南张北方”鼎立于泉届,后方若(方药雨)泉币藏品全部归沪海陈仁涛,后部分藏品归于张叔驯,自此之后南北所见珍泉大多流入其手中,那个时代,无论是藏品、财力,还是泉识、魄力,都可谓“称霸泉坛”,得到了泉届同仁的敬佩。
张先生的藏品也是令人感叹,珍品无数,孤品如云。据说战国齐六字刀币,他竟然收藏16枚之多。此“四眼大齐”珍泉归于张叔驯可能也是一个必然,“齐斋”和“四眼大齐”一并声喝泉坛,既成就了张先生的名气,同时也铸造了大齐通宝“传奇古泉名珍”的名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齐通宝在古泉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就是因为张叔驯张先生;同样,张先生能够成为钱币大王,也与这枚传奇的“四眼大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边小赵接着说道:“其实有关于这枚‘四眼大齐’,还有一个错误的说法。世人都认为戴葆庭先生得到的这枚‘四眼大齐’是从一个踢毽子的孩童那里买来的,因为那个孩童用这枚‘四眼大齐’做毽子,因此才从上面钻了四个眼,这就是‘四眼大齐’上那四个眼的来历,但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戴葆庭先生在得到‘四眼大齐’十年后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大齐通宝则系于四月二日下午得于某杂货摊商人之手。’,由此可见,这枚‘四眼大齐’并不是从踢毽子的孩子手里买来的。从文中“得于某杂货商人、泉钻以小眼四个、归诸原串中”等信息中,可猜此泉应是泉届一大“漏”。此泉得来不久便以五百大洋归于张叔驯先生,五百块大洋在当时大约可以折合成四万斤大米,是一个一般家庭的两三年的开销,但这何尝不是‘漏’,甚至可谓是‘泉界第一大漏’,只是这种‘漏’只会眷顾那些勤奋刻苦的有心之人,比如说戴葆庭先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因抗战爆发,张叔驯先生旅居美国,‘四眼大齐’也作为他最喜欢的珍泉之一被带到美国。张叔驯先生后来因病早逝,此钱去向也就没了音讯,泉界大多数人认为此泉已同‘缺角大齐’一样丢失了,成了永远的遗憾。”
“至于第三枚大齐通宝,名字叫做‘蓝锈大齐’,是被誉为当今第一古泉收藏家的新加坡人陈光杨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不知名的渠道高价购得的,一直到本世纪初才公诸于世。这就是第三枚大齐通宝。老师,我说完了。”
刘老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小赵啊,你说的不错,很不错,不过里面还是有两个错误。”
一听这个,小赵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尴尬起来。
不过刘老并没有理会弟子的尴尬,而是直接指出了小赵刚才所说的那两个错误。
“第一,张叔驯先生的那枚‘四眼大齐’并没有失踪,也不是因为张叔驯先生的病逝而遗失。事实上,在张叔驯之子张南琛与著名作家宋路霞合著的《张静江张石铭家族》一书中,首次披露此钱的真正去向,证实了‘四眼大齐’未丢失,而是存于美国的戴吉涛基金会。在该书‘神秘的大齐通宝’一节中首次刊登了‘四眼大齐’的照片,弥补了史缺。他还告诉人们,193八年张叔驯先生全家因曰本侵华而去美国,当时未能带走藏品,让亲属代管。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沪海取走2000枚钱币藏品,其中就有‘四眼大齐’。这些藏品直到张叔驯先生在194八年去世后的若干年,他的夫人徐氏才将这批古钱卖给了美国当时大藏家戴吉涛,戴先生去世后,他的巨额遗产和藏品组成了‘戴吉涛基金会’,‘四眼大齐’便存于这个基金会。”
“虽然这枚‘四眼大齐’一直没有被展出过,但这枚古泉现在确实是在戴吉涛基金会中保存,这件事也再次诠释了大齐通宝与戴姓之间的缘分。”
“至于第二个错误,那就是大齐通宝现在发现的真品不是三枚,而是四枚。大约在十年前,一枚名为‘绿锈大齐’的大齐通宝再次现世,而且已经被证明为真品,也不同于之前出现过的任何一款大齐通宝,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为出世的第四枚真品大齐通宝。”
“据说此钱与‘蓝锈大齐’出土地点相近,于一处唐宋遗址,罐装窖藏几十斤,其中包括唐、五代、宋等朝代钱币,北宋钱和开元居多,无北宋末期及南宋钱。另据介绍此地曾出土过乾封泉宝、咸通玄宝、乾亨通宝、广政通宝等珍品,可推断此批钱应为北宋时期窖藏。这应该是我国钱币学和货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着两枚‘大齐通宝’实物真品的出土和发现,让大家对‘大齐通宝’钱的存在予以肯定,对‘大齐通宝’的研究和认识,也不只停留在两张残缺拓片,而真正意义上走向了实物研究。”
顿了顿,刘老看着手里这枚新鲜出炉的大齐通宝微笑着说道:“如果算上这一枚的话,现在世上已经出现了五枚大齐通宝了。小赵啊,基础知识还要打牢啊!你的灵性是不错的,但还是有些毛糙,你需要继续沉下性子来好好的磨练磨练,多看、多问、多上手,不要听到风就是雨,这样你才能在这一行中走的更远!”
“是,老师,我记住了!”小赵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那好,咱们这里还有三十四枚没有处理过的古泉,我也不知道被覆盖在铜锈下面的是什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和蔡所长刚才仅仅是刷出了两枚古泉,就找到了这枚大齐通宝和一枚大夏真兴,都是特珍啊!所以,孩子们,我给你们一个练手的机会,你们两人一组,一组负责四枚古泉,把它们清理出来吧!”
这几个学生立刻就兴奋的欢呼起来。
这种机会可真是极其难得啊......
刘老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小赵继续说下去。
小赵继续说道:“至于第二枚大齐通宝,就是那枚堪称传奇的‘四眼大齐’了。1920年前后我国钱币收藏研究之风复兴,1926年南方泉币收藏爱好者,自发创办古泉学社,创办期刊《古泉》杂志,泉学兴盛之风就此开始。学社创立的前一年,1925年4月2日戴葆庭与朱克壮在赣省鄱阳得‘四眼大齐’,风格与第一枚缺角大齐同范,风格一致,为开门见山大珍品,足可撼动泉坛。‘戴君得此摩挲未久即归藏钱名家张叔驯氏’,也就是很快便转手卖给了当时财力宏富、藏泉冠绝世界的钱币大王张叔驯,他就是古泉学社的发起者,时有“南张北方巴蜀罗”中“南张”之誉,张先生得此“四眼大齐”之后,藏之密室,从不示人,更是因而自号‘齐斋’,足见张先生对此古泉的是多么的喜爱了。”
听到小赵说起这个,杨靖的记忆中也不由的想起了有关于这个钱币大王张叔驯的一些资料。
张叔驯先生生于湖.州南.浔张氏家族,这个家族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豪门望族,世代收藏宏富,在华夏近现代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张叔驯可以说是华夏钱币收藏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币收藏研究之风可谓极盛一时,“南张北方”鼎立于泉届,后方若(方药雨)泉币藏品全部归沪海陈仁涛,后部分藏品归于张叔驯,自此之后南北所见珍泉大多流入其手中,那个时代,无论是藏品、财力,还是泉识、魄力,都可谓“称霸泉坛”,得到了泉届同仁的敬佩。
张先生的藏品也是令人感叹,珍品无数,孤品如云。据说战国齐六字刀币,他竟然收藏16枚之多。此“四眼大齐”珍泉归于张叔驯可能也是一个必然,“齐斋”和“四眼大齐”一并声喝泉坛,既成就了张先生的名气,同时也铸造了大齐通宝“传奇古泉名珍”的名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齐通宝在古泉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就是因为张叔驯张先生;同样,张先生能够成为钱币大王,也与这枚传奇的“四眼大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边小赵接着说道:“其实有关于这枚‘四眼大齐’,还有一个错误的说法。世人都认为戴葆庭先生得到的这枚‘四眼大齐’是从一个踢毽子的孩童那里买来的,因为那个孩童用这枚‘四眼大齐’做毽子,因此才从上面钻了四个眼,这就是‘四眼大齐’上那四个眼的来历,但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戴葆庭先生在得到‘四眼大齐’十年后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大齐通宝则系于四月二日下午得于某杂货摊商人之手。’,由此可见,这枚‘四眼大齐’并不是从踢毽子的孩子手里买来的。从文中“得于某杂货商人、泉钻以小眼四个、归诸原串中”等信息中,可猜此泉应是泉届一大“漏”。此泉得来不久便以五百大洋归于张叔驯先生,五百块大洋在当时大约可以折合成四万斤大米,是一个一般家庭的两三年的开销,但这何尝不是‘漏’,甚至可谓是‘泉界第一大漏’,只是这种‘漏’只会眷顾那些勤奋刻苦的有心之人,比如说戴葆庭先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因抗战爆发,张叔驯先生旅居美国,‘四眼大齐’也作为他最喜欢的珍泉之一被带到美国。张叔驯先生后来因病早逝,此钱去向也就没了音讯,泉界大多数人认为此泉已同‘缺角大齐’一样丢失了,成了永远的遗憾。”
“至于第三枚大齐通宝,名字叫做‘蓝锈大齐’,是被誉为当今第一古泉收藏家的新加坡人陈光杨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不知名的渠道高价购得的,一直到本世纪初才公诸于世。这就是第三枚大齐通宝。老师,我说完了。”
刘老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小赵啊,你说的不错,很不错,不过里面还是有两个错误。”
一听这个,小赵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尴尬起来。
不过刘老并没有理会弟子的尴尬,而是直接指出了小赵刚才所说的那两个错误。
“第一,张叔驯先生的那枚‘四眼大齐’并没有失踪,也不是因为张叔驯先生的病逝而遗失。事实上,在张叔驯之子张南琛与著名作家宋路霞合著的《张静江张石铭家族》一书中,首次披露此钱的真正去向,证实了‘四眼大齐’未丢失,而是存于美国的戴吉涛基金会。在该书‘神秘的大齐通宝’一节中首次刊登了‘四眼大齐’的照片,弥补了史缺。他还告诉人们,193八年张叔驯先生全家因曰本侵华而去美国,当时未能带走藏品,让亲属代管。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沪海取走2000枚钱币藏品,其中就有‘四眼大齐’。这些藏品直到张叔驯先生在194八年去世后的若干年,他的夫人徐氏才将这批古钱卖给了美国当时大藏家戴吉涛,戴先生去世后,他的巨额遗产和藏品组成了‘戴吉涛基金会’,‘四眼大齐’便存于这个基金会。”
“虽然这枚‘四眼大齐’一直没有被展出过,但这枚古泉现在确实是在戴吉涛基金会中保存,这件事也再次诠释了大齐通宝与戴姓之间的缘分。”
“至于第二个错误,那就是大齐通宝现在发现的真品不是三枚,而是四枚。大约在十年前,一枚名为‘绿锈大齐’的大齐通宝再次现世,而且已经被证明为真品,也不同于之前出现过的任何一款大齐通宝,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为出世的第四枚真品大齐通宝。”
“据说此钱与‘蓝锈大齐’出土地点相近,于一处唐宋遗址,罐装窖藏几十斤,其中包括唐、五代、宋等朝代钱币,北宋钱和开元居多,无北宋末期及南宋钱。另据介绍此地曾出土过乾封泉宝、咸通玄宝、乾亨通宝、广政通宝等珍品,可推断此批钱应为北宋时期窖藏。这应该是我国钱币学和货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着两枚‘大齐通宝’实物真品的出土和发现,让大家对‘大齐通宝’钱的存在予以肯定,对‘大齐通宝’的研究和认识,也不只停留在两张残缺拓片,而真正意义上走向了实物研究。”
顿了顿,刘老看着手里这枚新鲜出炉的大齐通宝微笑着说道:“如果算上这一枚的话,现在世上已经出现了五枚大齐通宝了。小赵啊,基础知识还要打牢啊!你的灵性是不错的,但还是有些毛糙,你需要继续沉下性子来好好的磨练磨练,多看、多问、多上手,不要听到风就是雨,这样你才能在这一行中走的更远!”
“是,老师,我记住了!”小赵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那好,咱们这里还有三十四枚没有处理过的古泉,我也不知道被覆盖在铜锈下面的是什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和蔡所长刚才仅仅是刷出了两枚古泉,就找到了这枚大齐通宝和一枚大夏真兴,都是特珍啊!所以,孩子们,我给你们一个练手的机会,你们两人一组,一组负责四枚古泉,把它们清理出来吧!”
这几个学生立刻就兴奋的欢呼起来。
这种机会可真是极其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