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页
她的公告写的非常诚恳, 有网友发现茶楼的账号后, 表示会找机会去尝鲜。
想要趁机直播的网红没抢到票, 到处造谣茶楼不放票,是因为曲目太难听。
元锦把他们的评论都截图、录屏保存下来,决定等茶楼的生意稳定下来, 再处理这些人。
晚上7点,买了票来看戏的网友和附近的市民,准时过来听戏。
茶楼重新装修后,对天井和两侧的厢房都做了不小的调整。天井内的盆栽移走增加了桌位, 厢房的窗户改成雕花的木窗,开窗能看到戏台,关着窗能听到戏台上唱词。
乐器的音量她也特意调整过,选了一个最适宜的分贝值。
为保证冬天听戏不冷,天井和前台那做了个可以闭合的月门,夏天开着冬天换上绣着戏曲脸谱的隔音帘。
随着客人越来越多,茶楼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陈姐她们唱了很多年戏,在工地唱过,在广场唱过,观众最多也就一百来个人。
第一天就遇到茶楼满座的情况,大家又紧张又忐忑,生怕唱不好砸了茶楼的招牌。
一张票15块钱,一晚两百张票就是三千块钱,她们自己分这些钱团长一分都不要。就算她们一个月只唱十场,一个人也能分好几千块,比去打零工强多了。
不光是票钱团长不要,每个月还会给她们做早餐卖早餐的工资钱,每个人六千块,还帮她们交社保。
团长还说,这只是开始。
等她们名气大了,一场演出能到一万块以上。
陈姐算是见过很多世面的人,也是最早跟这孟湘云一起唱戏,排解心中烦闷的剧团成员。看到茶楼如此热闹的景象,也不免有些怯场。
她都紧张,其他人更紧张,大家都站着等她发话。
“紧张了?”元锦走进后台见她们都站着,禁不住笑,“不用紧张,平时怎么练的就怎么唱,很多观众是来看热闹的,都没听过吕剧。”
“万一有人懂呢?”陈姐心里还是没底。
她们不算正规戏班子,个个都是半路学唱戏。一开始是为了排解心里的苦闷,学的久了,孟湘云说组个剧团接点活赚零花钱。大家一合计,觉得可行就干了。
在小地方还好,大家看个热闹,唱一场大家能分个几十块。
后来孟湘云生病,大家想着她如果不在剧团也就散了,就一起跟着来京市。
混了一年多,这还是她们头一回正儿八经的上台唱戏。
“有人懂也没关系,我说了我们是业余剧团,唱的没有专业老师好。”元锦走过去帮她调整头面,安抚道,“这是你自己的故事,你不是一直很想跟女儿说,你没有不要她是没法要吗,今晚就是很好的机会。”
陈姐一听,顿时就不怕了,“我会唱好今晚这场戏,同志们,我们不能认命。”
“对,不认命。”大姐们气势十足。
元锦弯了弯眉眼,提醒她们做好准备上场,先离开后台。
陈姐是被丈夫家暴到差点失聪,实在太害怕才跑的。女儿跟奶奶生活,倒是没有被打过,只是每次给女儿打电话女儿都不爱接,惹急了就拉黑她。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主动给她发消息。
今晚的这场戏,唱的就是陈姐的亲身经历,不过主要唱她离开家后的快乐生活,名叫《半梦》。
她第一次尝试写这样的戏,不清楚以前又没写过。医生说她头部摔伤的地方,有可能会导致失忆,最好每年都定时复查。
陈姐她们很喜欢这个戏,每次唱都特别开心。
7点30分,今晚的戏正式开场。
元锦走到离戏台稍远地方,看陈姐她们出场开唱。整个戏台或者说舞台的设计,都是她自己来,不同的地方戏,舞台的布置也不同。
可以说,光是舞台设计就值得来看热闹的网友,研究半天。
每场戏演员退场后,灯光和背景都会变化成符合曲目需要的样子,整个控制室里两个人就能完成操作。
今晚的两百张票都来了人,倒是一点都不吵。
点心的分量都不大,定价也便宜,5块钱一盘。
每张桌面上至少有三四种点心,还有干果、瓜子这些,茶水免费供应。茶楼提供的中档茶叶,有红茶、绿茶、花茶、水果茶,上之前会询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
考虑到今晚来的客人,大部分都是来看热闹的网友,每张桌子上还有曲目详解。
听个意思,再结合详解,应该都能理解台上的演员,在唱什么故事。
元锦看了一会,见陈姐他们唱的很稳,放心坐到另外几个剧团的团长那一桌。
他们几个今晚过来看情况,其他剧团的戏按天排下去,曲目自己准备。跟陈姐她们比起来,这几个剧团要专业的一点,毕竟能去戏园子里暖场。
她一坐下,另外几位团长都下意识地从戏台上收了目光,静静看她。
“先听戏,一会结束了聊。”元锦微笑端起茶杯,“喝茶。”
几位团长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曲目单上的第一出戏唱完,观众送上掌声,舞台也随之开始现场变样。
这一幕不止惊呆了几位团长,来看戏的观众也大呼惊奇。
“这个舞台有点意思。”越剧团团长小声问元锦,“柳团长,你这是找谁设计的舞台,戏精彩,舞台也藏着乾坤。”
--
想要趁机直播的网红没抢到票, 到处造谣茶楼不放票,是因为曲目太难听。
元锦把他们的评论都截图、录屏保存下来,决定等茶楼的生意稳定下来, 再处理这些人。
晚上7点,买了票来看戏的网友和附近的市民,准时过来听戏。
茶楼重新装修后,对天井和两侧的厢房都做了不小的调整。天井内的盆栽移走增加了桌位, 厢房的窗户改成雕花的木窗,开窗能看到戏台,关着窗能听到戏台上唱词。
乐器的音量她也特意调整过,选了一个最适宜的分贝值。
为保证冬天听戏不冷,天井和前台那做了个可以闭合的月门,夏天开着冬天换上绣着戏曲脸谱的隔音帘。
随着客人越来越多,茶楼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陈姐她们唱了很多年戏,在工地唱过,在广场唱过,观众最多也就一百来个人。
第一天就遇到茶楼满座的情况,大家又紧张又忐忑,生怕唱不好砸了茶楼的招牌。
一张票15块钱,一晚两百张票就是三千块钱,她们自己分这些钱团长一分都不要。就算她们一个月只唱十场,一个人也能分好几千块,比去打零工强多了。
不光是票钱团长不要,每个月还会给她们做早餐卖早餐的工资钱,每个人六千块,还帮她们交社保。
团长还说,这只是开始。
等她们名气大了,一场演出能到一万块以上。
陈姐算是见过很多世面的人,也是最早跟这孟湘云一起唱戏,排解心中烦闷的剧团成员。看到茶楼如此热闹的景象,也不免有些怯场。
她都紧张,其他人更紧张,大家都站着等她发话。
“紧张了?”元锦走进后台见她们都站着,禁不住笑,“不用紧张,平时怎么练的就怎么唱,很多观众是来看热闹的,都没听过吕剧。”
“万一有人懂呢?”陈姐心里还是没底。
她们不算正规戏班子,个个都是半路学唱戏。一开始是为了排解心里的苦闷,学的久了,孟湘云说组个剧团接点活赚零花钱。大家一合计,觉得可行就干了。
在小地方还好,大家看个热闹,唱一场大家能分个几十块。
后来孟湘云生病,大家想着她如果不在剧团也就散了,就一起跟着来京市。
混了一年多,这还是她们头一回正儿八经的上台唱戏。
“有人懂也没关系,我说了我们是业余剧团,唱的没有专业老师好。”元锦走过去帮她调整头面,安抚道,“这是你自己的故事,你不是一直很想跟女儿说,你没有不要她是没法要吗,今晚就是很好的机会。”
陈姐一听,顿时就不怕了,“我会唱好今晚这场戏,同志们,我们不能认命。”
“对,不认命。”大姐们气势十足。
元锦弯了弯眉眼,提醒她们做好准备上场,先离开后台。
陈姐是被丈夫家暴到差点失聪,实在太害怕才跑的。女儿跟奶奶生活,倒是没有被打过,只是每次给女儿打电话女儿都不爱接,惹急了就拉黑她。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主动给她发消息。
今晚的这场戏,唱的就是陈姐的亲身经历,不过主要唱她离开家后的快乐生活,名叫《半梦》。
她第一次尝试写这样的戏,不清楚以前又没写过。医生说她头部摔伤的地方,有可能会导致失忆,最好每年都定时复查。
陈姐她们很喜欢这个戏,每次唱都特别开心。
7点30分,今晚的戏正式开场。
元锦走到离戏台稍远地方,看陈姐她们出场开唱。整个戏台或者说舞台的设计,都是她自己来,不同的地方戏,舞台的布置也不同。
可以说,光是舞台设计就值得来看热闹的网友,研究半天。
每场戏演员退场后,灯光和背景都会变化成符合曲目需要的样子,整个控制室里两个人就能完成操作。
今晚的两百张票都来了人,倒是一点都不吵。
点心的分量都不大,定价也便宜,5块钱一盘。
每张桌面上至少有三四种点心,还有干果、瓜子这些,茶水免费供应。茶楼提供的中档茶叶,有红茶、绿茶、花茶、水果茶,上之前会询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
考虑到今晚来的客人,大部分都是来看热闹的网友,每张桌子上还有曲目详解。
听个意思,再结合详解,应该都能理解台上的演员,在唱什么故事。
元锦看了一会,见陈姐他们唱的很稳,放心坐到另外几个剧团的团长那一桌。
他们几个今晚过来看情况,其他剧团的戏按天排下去,曲目自己准备。跟陈姐她们比起来,这几个剧团要专业的一点,毕竟能去戏园子里暖场。
她一坐下,另外几位团长都下意识地从戏台上收了目光,静静看她。
“先听戏,一会结束了聊。”元锦微笑端起茶杯,“喝茶。”
几位团长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曲目单上的第一出戏唱完,观众送上掌声,舞台也随之开始现场变样。
这一幕不止惊呆了几位团长,来看戏的观众也大呼惊奇。
“这个舞台有点意思。”越剧团团长小声问元锦,“柳团长,你这是找谁设计的舞台,戏精彩,舞台也藏着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