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页
这是闻争鸣第一次听乔微如此深刻的分析救国会内部的弊端,也是闻争鸣第一次听下去。之前乔微也浅显地讲过救国会的一些弊端,只可惜闻争鸣当初听不下去,乔微也就点到为止。
如今闻争鸣听得下去了,救国会也让他彻底失望了。
“什么难处,不过是一开始就错了!”闻争鸣发出感叹,摇了摇头。
乔微听到这话倒是有些诧异,她没想到一向对救国会如此有感情的闻争鸣在看待问题上能够一阵见血。
是的,救国会从一开始的路线就错了。孟先生一开始指望着各地共和,相应政府的号召,结果各地的军阀一不听调二不听宣,对号令置若罔闻,之后又出现廖勇锐逼着孟先生让位,自己建立北方政府,两方政府对立,救国会此刻又幻想着用军阀打军阀,直到沈英锐和霍辉一开始的平城之战中凭借闻争鸣为间谍,救国会才获得喘息的空间,之后建立去军校,培养自己的势力。
只可惜孟先生这么一段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中,为了保住救国会和政府的地位,在经济和政治上过分依赖于各地的世家豪族,以及手下的小军阀。
从一开始孟先生和救国会选择依靠这些军阀和世家豪族,才有了如今的困境。
所以,就像闻争鸣所说所有的难处是因为从一开始就错了。
见闻争鸣能相通,乔微就没有在此事上继续废话,不过看着闻争鸣在看清后一下子泄了气,有些心死如灰的样子,乔微倒也能接受,毕竟让一个有志青年接受自己的信仰是错的,这件事有些太残忍,就算再坚强的人也需要时间缓和。
“三舅舅,如今你既然已经失望,行到死路就该及时掉头才是。”乔微对着闻争鸣劝道。
“掉头?”闻争鸣苦笑道:“我又能掉头去何处?去投靠马冯二人还是霍辉又或者是兵败的沈英锐,还是奉系的军阀?”这些军阀还不如救国会呢?何苦来哉?
乔微知道之前军阀众多但为国为民的政党却很少,闻争鸣同样也对军阀无感,所以才会选择这其中立意和志向远大的救国会,这些也更为符合闻争鸣的一腔报国热心。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唯一能让华国人感受到希望的就是孟先生和救国会,闻争鸣对此如此信仰和报以期望也是由此而来,但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民国的思想和文化已经发产生了变化,在她和众多人的一起努力下,民国已然不同,虽然还没有形成更有影响力的政党,但是乔微相信就在不久后一定可以有这样一个政党存在。
“三舅舅呆在救国会的固有印象中太久了,如今的外面的情况已然和民国初期的情况截然不同。”乔微对着闻争鸣劝道:“正好这几日几大学校学生还有工人以及京市周围的农民都在抗议霍辉卖官之事,三舅舅可以走出去看一看,看看现在的民国和当初的民国有什么不同,我倒是觉得如今的民国更加充满生机。”
闻争鸣看着乔微充满期盼和肯定的眼神,愣了愣,虽然有些心灰意冷,但他还是决定出去看一看,毕竟闻争鸣心中的报国之心并没有改变,他只是对救国会失望了而已。
“好,我会出去看一看。”闻争鸣最终点头同意。
他觉得从他认识外甥女至今,乔微似乎还没有看错过什么。就像当初乔微对霍辉和沈英锐战争的把控,对廖勇锐称帝的预测和结局,以及最重要的就是乔微始终对救国会保留意见,以前他对乔微最后一点还是有些不解的,直到今日他才知道他这个外甥女确实识人审势都极为精准,这世上怕是没几个能比得上了。
有人说乔微是天生的科学天才,但是要他说,乔微不仅是科学天才更是政治天才。
他曾经问过乔微,她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当时乔微说是教育救国,科教兴国,但她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何对方还要掺和进那些学生运动中去,说起来基本上很少有学习理科的科研人才参与到各种运动中,只有文科的教授们才会鼓动学生对政府抗议。
有这个疑问,闻争鸣就对着乔微问了出来。
乔微听后只是笑了笑,答道:“我先是一个华国人,之后才是一个教育学者,最后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所以我为了华国的未来担忧,为华国探寻一下救国之路不是应该的吗?”
“我只是引导者,而且我的引导很成功,在之后我的学生们会自发走出真正的救国之路。”乔微自信道:“我会在之后专心教育和科研,因为华国不止需要思想和制度的改变更需要先进的技术革新,我相信无论是哪一项,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闻争鸣虽然对乔微的自信感有些不懂,但是听后也难免有些振奋。
接下来几日闻争鸣确实去看了学生的游行,一开始是学生他们站在政府门前高声呐喊,要求出兵严惩“卖国贼霍辉”,之后从学生扩展到工人,听着这一声声激情昂扬的呼喊和一段段振奋人心的演讲,闻争鸣被救国会这几年磨平的心又起了波澜,他只觉得自己年轻时久违的豪情又重新被唤醒,他只觉得自己又充满了活力和希望,重回十几年前的那个满腔激情的少年时光。
乔微见到闻争鸣振奋起来,心中高兴。接下来学生运动带给政府的压力,以及工人罢工的压力让政府无法适从,这种运动从京市到江城到全国各地,全国百姓都在呼喊着严惩卖国贼,再加上国外媒体的舆论下,以马冯二人和孟先生救国会为首的军阀只能选择妥协,在游行抗议一个月后,他们终于举起“抓捕卖国贼霍辉”的旗号联合对霍辉开战。
--
如今闻争鸣听得下去了,救国会也让他彻底失望了。
“什么难处,不过是一开始就错了!”闻争鸣发出感叹,摇了摇头。
乔微听到这话倒是有些诧异,她没想到一向对救国会如此有感情的闻争鸣在看待问题上能够一阵见血。
是的,救国会从一开始的路线就错了。孟先生一开始指望着各地共和,相应政府的号召,结果各地的军阀一不听调二不听宣,对号令置若罔闻,之后又出现廖勇锐逼着孟先生让位,自己建立北方政府,两方政府对立,救国会此刻又幻想着用军阀打军阀,直到沈英锐和霍辉一开始的平城之战中凭借闻争鸣为间谍,救国会才获得喘息的空间,之后建立去军校,培养自己的势力。
只可惜孟先生这么一段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中,为了保住救国会和政府的地位,在经济和政治上过分依赖于各地的世家豪族,以及手下的小军阀。
从一开始孟先生和救国会选择依靠这些军阀和世家豪族,才有了如今的困境。
所以,就像闻争鸣所说所有的难处是因为从一开始就错了。
见闻争鸣能相通,乔微就没有在此事上继续废话,不过看着闻争鸣在看清后一下子泄了气,有些心死如灰的样子,乔微倒也能接受,毕竟让一个有志青年接受自己的信仰是错的,这件事有些太残忍,就算再坚强的人也需要时间缓和。
“三舅舅,如今你既然已经失望,行到死路就该及时掉头才是。”乔微对着闻争鸣劝道。
“掉头?”闻争鸣苦笑道:“我又能掉头去何处?去投靠马冯二人还是霍辉又或者是兵败的沈英锐,还是奉系的军阀?”这些军阀还不如救国会呢?何苦来哉?
乔微知道之前军阀众多但为国为民的政党却很少,闻争鸣同样也对军阀无感,所以才会选择这其中立意和志向远大的救国会,这些也更为符合闻争鸣的一腔报国热心。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唯一能让华国人感受到希望的就是孟先生和救国会,闻争鸣对此如此信仰和报以期望也是由此而来,但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民国的思想和文化已经发产生了变化,在她和众多人的一起努力下,民国已然不同,虽然还没有形成更有影响力的政党,但是乔微相信就在不久后一定可以有这样一个政党存在。
“三舅舅呆在救国会的固有印象中太久了,如今的外面的情况已然和民国初期的情况截然不同。”乔微对着闻争鸣劝道:“正好这几日几大学校学生还有工人以及京市周围的农民都在抗议霍辉卖官之事,三舅舅可以走出去看一看,看看现在的民国和当初的民国有什么不同,我倒是觉得如今的民国更加充满生机。”
闻争鸣看着乔微充满期盼和肯定的眼神,愣了愣,虽然有些心灰意冷,但他还是决定出去看一看,毕竟闻争鸣心中的报国之心并没有改变,他只是对救国会失望了而已。
“好,我会出去看一看。”闻争鸣最终点头同意。
他觉得从他认识外甥女至今,乔微似乎还没有看错过什么。就像当初乔微对霍辉和沈英锐战争的把控,对廖勇锐称帝的预测和结局,以及最重要的就是乔微始终对救国会保留意见,以前他对乔微最后一点还是有些不解的,直到今日他才知道他这个外甥女确实识人审势都极为精准,这世上怕是没几个能比得上了。
有人说乔微是天生的科学天才,但是要他说,乔微不仅是科学天才更是政治天才。
他曾经问过乔微,她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当时乔微说是教育救国,科教兴国,但她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何对方还要掺和进那些学生运动中去,说起来基本上很少有学习理科的科研人才参与到各种运动中,只有文科的教授们才会鼓动学生对政府抗议。
有这个疑问,闻争鸣就对着乔微问了出来。
乔微听后只是笑了笑,答道:“我先是一个华国人,之后才是一个教育学者,最后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所以我为了华国的未来担忧,为华国探寻一下救国之路不是应该的吗?”
“我只是引导者,而且我的引导很成功,在之后我的学生们会自发走出真正的救国之路。”乔微自信道:“我会在之后专心教育和科研,因为华国不止需要思想和制度的改变更需要先进的技术革新,我相信无论是哪一项,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闻争鸣虽然对乔微的自信感有些不懂,但是听后也难免有些振奋。
接下来几日闻争鸣确实去看了学生的游行,一开始是学生他们站在政府门前高声呐喊,要求出兵严惩“卖国贼霍辉”,之后从学生扩展到工人,听着这一声声激情昂扬的呼喊和一段段振奋人心的演讲,闻争鸣被救国会这几年磨平的心又起了波澜,他只觉得自己年轻时久违的豪情又重新被唤醒,他只觉得自己又充满了活力和希望,重回十几年前的那个满腔激情的少年时光。
乔微见到闻争鸣振奋起来,心中高兴。接下来学生运动带给政府的压力,以及工人罢工的压力让政府无法适从,这种运动从京市到江城到全国各地,全国百姓都在呼喊着严惩卖国贼,再加上国外媒体的舆论下,以马冯二人和孟先生救国会为首的军阀只能选择妥协,在游行抗议一个月后,他们终于举起“抓捕卖国贼霍辉”的旗号联合对霍辉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