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要泄露圣恩令内容。三来,注意言语之间,不要煽动民众聚/集闹/事。
尤其是,各家大娘子小娘子,绝不能像上次冲/击开封府一样,跑去门下省哄/闹。切记,切记。”
恒娘心下惕然,严肃地点头答应。
阿蒙见她应承下来,知她必定会小心,略微轻松,笑问:“这是针对女婴钱米所条款。女学这边,你打算有什么作为?”
恒娘也松了口气,在那张蟹体字上指指点点,“女学之事,我打算在周婆言上设置话题,让大家都来讨论讨论,女子该不该入学?又该如何入学?”
看着阿蒙,抿嘴笑道:“朝廷不是广开言路吗?这也是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阿蒙想了想,凝眉道:“恒娘,你刚才也说了,大娘们似乎对朝政之事不怎么感兴趣。我担心,你这个话题,只怕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毕竟,学习一道,并非人人视为乐途。”
她说得委婉,恒娘却明白她的言下之意。
男子读书,可以考进士,做大官,这是人人眼热的前途。可是女子学这个来,有什么用?
贫民女子,自古以来没什么识字机会。这些大娘们,她们的母亲,她们的母亲的母亲,都不曾识字,就这样懵懵懂懂活过来。
她们能有多少意愿让女儿去学习?便如翠姐儿、兰姐儿这样,同样的年龄,去帮人做工,可以赚钱补贴家用。
若是学男子耗在学堂里,岂不是生生多一张不事生产、只知吃放的口子?
恒娘想了良久,脸上慢慢浮现笑容:“我有办法了。”
第70章 共襄盛举
麦秸巷中。
当初恒娘租下的半爿门面已经扩大成一整间。破布帘子也换成两板齐齐整整的对开木门, 门口挂着一幅光泽可鉴的楠木门匾,上书秀逸不羁五个大字:“周婆言报社”,落款蒙顶客。
正是阿蒙所赠。
匾额亮堂, 字体鎏金, 看着很有气派。就是匾额周身缠着厚实铁链,别致得紧,有趣得紧。过往之人,都忍不住要驻足观赏一番。
当初海月送来之时, 恒娘十分高兴,即刻亲身上阵,挽起袖子,搭了梯/子, 噔噔噔爬上去,与老宣一左一右, 亲手挂好。
正摇头晃脑地欣赏着, 就见老宣感叹:“这楠木不便宜呀, 嗅其味,扣其声, 似是香楠木。恒娘, 你这副匾额,抵十年房租。”
恒娘差点从梯/子上栽下去。
此后日夜悬心,深怕被识货的贼偷了去。虽然阿蒙听了笑得眼泪都出来, 连连安慰她不用担心, 被偷了她再送一块就是。
恒娘到底安不下心来, 隔日请了铁匠, 狠狠地拉了几根铁链子层层裹住,又在下方打进去几根拇指粗的铁钉, 牢牢固定在墙壁上。
确保贼人除非把整面墙壁扛走,否则绝无得手可能,才总算心中安定,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
后世之人对这匾额颇感兴趣,乃至于有了许多省部级课题,专为研究其来历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半学者致力于考究这「蒙顶客」的来历。其人不见于史,不知是什么身份,神秘扑朔。
更有八卦者,言之凿凿地宣称,蒙顶客乃是急公好义的男子侠客,与女子解放者薛恒娘乃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两人虽然情比金坚,奈何受困于礼教压迫,只能相忘于江湖。
以此为主题,各大平台制作了许多缠绵悱恻、催人泪下的影视作品。
另一半学者则从器物入手,探究这铁链与铁钉的意象。
最后得出公认的结论:此二者,都是象征封建特权对女子的重重压迫,三颗巨钉,暗示君权、父权、夫权三座大山。重重铁链,暗示无所不在,压得人够不过气来的礼教规矩。
不得不说,虽然这结论与事实相去甚远,却又似乎很有道理,比恒娘只是怕贼人惦记的初衷有道理多了。
恒娘今日来得正好,宣永胜正与三娘、九妹一起,围着一张四方杉木桌子,吃午饭呢。桌上有一大碗臊子面,也有一盘炊饼,一大碗白菜汤。
见她来,九妹放下筷子,一抹嘴,哧溜转身,去一边的柜子里,摸出一套碗筷,跑回来替恒娘摆上,亲亲热热叫:“恒娘姐姐,快来吃饭。”
三娘摸摸她头,柔声夸她:“九妹懂礼,真是好孩子。”
九妹笑得眼睛眯起,脑袋还特地在三娘手心里蹭一蹭,这才心满意足,低下头扒面。
恒娘本是一团高兴,在九妹对面坐下,抬眼看到这一幕,想起兰姐儿,鼻子蓦然一酸,差点落下泪来。
连忙低下头去,摸了个炊饼慢慢啃着。
宣永胜也啃着炊饼,问她:“今日怎么这会儿过来?”
这段时间,翠姐儿病着,恒娘白日忙着收洗衣服的事,连阿蒙那里的学习都暂时停了。
麦秸巷这边,更是要到傍晚才能来打一头,也就是检查检查,看有无纰漏。
好在宣永胜是老手,三娘又是细致的人,两人搭档,倒还没出过什么乱子。
恒娘收拾好心情,开口说道:“我打算在《周婆言》上,做一个重金征答的活动。”
宣永胜和三娘都停了筷子,一脸懵懂地听她细说:“题目就叫做,女子入学之利弊及具体办法研究。”
正抱着碗,稀里呼噜喝着面汤的九妹耳朵一动,放下碗,眼睛里放出光彩:“恒娘姐姐,你是说女子也可以上学堂?”
--
尤其是,各家大娘子小娘子,绝不能像上次冲/击开封府一样,跑去门下省哄/闹。切记,切记。”
恒娘心下惕然,严肃地点头答应。
阿蒙见她应承下来,知她必定会小心,略微轻松,笑问:“这是针对女婴钱米所条款。女学这边,你打算有什么作为?”
恒娘也松了口气,在那张蟹体字上指指点点,“女学之事,我打算在周婆言上设置话题,让大家都来讨论讨论,女子该不该入学?又该如何入学?”
看着阿蒙,抿嘴笑道:“朝廷不是广开言路吗?这也是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阿蒙想了想,凝眉道:“恒娘,你刚才也说了,大娘们似乎对朝政之事不怎么感兴趣。我担心,你这个话题,只怕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毕竟,学习一道,并非人人视为乐途。”
她说得委婉,恒娘却明白她的言下之意。
男子读书,可以考进士,做大官,这是人人眼热的前途。可是女子学这个来,有什么用?
贫民女子,自古以来没什么识字机会。这些大娘们,她们的母亲,她们的母亲的母亲,都不曾识字,就这样懵懵懂懂活过来。
她们能有多少意愿让女儿去学习?便如翠姐儿、兰姐儿这样,同样的年龄,去帮人做工,可以赚钱补贴家用。
若是学男子耗在学堂里,岂不是生生多一张不事生产、只知吃放的口子?
恒娘想了良久,脸上慢慢浮现笑容:“我有办法了。”
第70章 共襄盛举
麦秸巷中。
当初恒娘租下的半爿门面已经扩大成一整间。破布帘子也换成两板齐齐整整的对开木门, 门口挂着一幅光泽可鉴的楠木门匾,上书秀逸不羁五个大字:“周婆言报社”,落款蒙顶客。
正是阿蒙所赠。
匾额亮堂, 字体鎏金, 看着很有气派。就是匾额周身缠着厚实铁链,别致得紧,有趣得紧。过往之人,都忍不住要驻足观赏一番。
当初海月送来之时, 恒娘十分高兴,即刻亲身上阵,挽起袖子,搭了梯/子, 噔噔噔爬上去,与老宣一左一右, 亲手挂好。
正摇头晃脑地欣赏着, 就见老宣感叹:“这楠木不便宜呀, 嗅其味,扣其声, 似是香楠木。恒娘, 你这副匾额,抵十年房租。”
恒娘差点从梯/子上栽下去。
此后日夜悬心,深怕被识货的贼偷了去。虽然阿蒙听了笑得眼泪都出来, 连连安慰她不用担心, 被偷了她再送一块就是。
恒娘到底安不下心来, 隔日请了铁匠, 狠狠地拉了几根铁链子层层裹住,又在下方打进去几根拇指粗的铁钉, 牢牢固定在墙壁上。
确保贼人除非把整面墙壁扛走,否则绝无得手可能,才总算心中安定,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
后世之人对这匾额颇感兴趣,乃至于有了许多省部级课题,专为研究其来历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半学者致力于考究这「蒙顶客」的来历。其人不见于史,不知是什么身份,神秘扑朔。
更有八卦者,言之凿凿地宣称,蒙顶客乃是急公好义的男子侠客,与女子解放者薛恒娘乃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两人虽然情比金坚,奈何受困于礼教压迫,只能相忘于江湖。
以此为主题,各大平台制作了许多缠绵悱恻、催人泪下的影视作品。
另一半学者则从器物入手,探究这铁链与铁钉的意象。
最后得出公认的结论:此二者,都是象征封建特权对女子的重重压迫,三颗巨钉,暗示君权、父权、夫权三座大山。重重铁链,暗示无所不在,压得人够不过气来的礼教规矩。
不得不说,虽然这结论与事实相去甚远,却又似乎很有道理,比恒娘只是怕贼人惦记的初衷有道理多了。
恒娘今日来得正好,宣永胜正与三娘、九妹一起,围着一张四方杉木桌子,吃午饭呢。桌上有一大碗臊子面,也有一盘炊饼,一大碗白菜汤。
见她来,九妹放下筷子,一抹嘴,哧溜转身,去一边的柜子里,摸出一套碗筷,跑回来替恒娘摆上,亲亲热热叫:“恒娘姐姐,快来吃饭。”
三娘摸摸她头,柔声夸她:“九妹懂礼,真是好孩子。”
九妹笑得眼睛眯起,脑袋还特地在三娘手心里蹭一蹭,这才心满意足,低下头扒面。
恒娘本是一团高兴,在九妹对面坐下,抬眼看到这一幕,想起兰姐儿,鼻子蓦然一酸,差点落下泪来。
连忙低下头去,摸了个炊饼慢慢啃着。
宣永胜也啃着炊饼,问她:“今日怎么这会儿过来?”
这段时间,翠姐儿病着,恒娘白日忙着收洗衣服的事,连阿蒙那里的学习都暂时停了。
麦秸巷这边,更是要到傍晚才能来打一头,也就是检查检查,看有无纰漏。
好在宣永胜是老手,三娘又是细致的人,两人搭档,倒还没出过什么乱子。
恒娘收拾好心情,开口说道:“我打算在《周婆言》上,做一个重金征答的活动。”
宣永胜和三娘都停了筷子,一脸懵懂地听她细说:“题目就叫做,女子入学之利弊及具体办法研究。”
正抱着碗,稀里呼噜喝着面汤的九妹耳朵一动,放下碗,眼睛里放出光彩:“恒娘姐姐,你是说女子也可以上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