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用过早膳,慕大人告诉她皇上已经派遣安徽巡抚靳辅前来治理水患,而且同意她参与大坝修建一事,但还是要按照流程,写出具体的水利施工项目方案呈上去。
自己那话竟然起了作用,芷珠心里惊喜,看来以后要多在康熙面前提一提。
她自然是配合,招投标这些都是必须的,又向慕大人打听了解靳辅的来历,慕大人对他赞不绝口,靳辅年龄尚不满四十,却被皇上交予一省行政之事务,对于治水有独到的见解,还有相当丰富的治水经验,其才干可见一斑。
芷珠点了点头,看来两人能相处愉快,她就怕那种什么都不懂还喜欢指手画脚的上司。
最后慕大人又拿出一沓册子,芷珠接过翻了翻,正是她留给康熙那卷书的誊抄版。
“册子里的东西真让本官大开眼界,不知何人竟有如此才能,想到这种办法,如果那水泥之物真能做出来并推广使用,大坝一定坚不可摧。虽然我朝也有类似的石灰,但看完这册子,本官才明白还是有缺点。”慕大人激动的对芷珠道。
“这个东西虽描述作用甚大,还是要试验过才能正式使用。”她拿出的方法是两百多年后英国某建筑工人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材料,按三比一配合混用,在立窑内烧制成熟料,再磨细制成的水泥,虽然知道这方法可行,但她还没试过。
“小友言之有理,只是这石灰石为何物?”慕大人点点头,捋了捋胡须又问芷珠。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凡石灰,经火......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这里的石就是石灰石。”
“那不就是石灰岩磺?”
“对,就是这种原料。”芷珠又用现代的化学理论,结合现在的石灰窑烧制给他解释了石灰的硬化机理,
在中国古代石灰不仅可以作为粘合砖石的材料,而且生石灰用水消化后,多加水可消化成消石灰浆,浆水可以粉刷外墙,大量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中。
等慕大人引荐芷珠认识靳辅时,两人想法一拍即合,靳辅赞他少年英才之际,又告诉她此次水患如此之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黄河。
原来“靖康之变”后,南宋朝廷凭借长江天堑地理优势获得了短暂的安全,阻拦了金兵的攻击,却还想重新制造新的“天堑”再次阻挠金兵,所以故意破坏过河南的黄河堤坝防御。
然而黄河走向本来是从河南向东北方向去往渤海,这一番折腾竟然导致黄河转而往南,取道皖北,流往黄海去。
黄河南下和淮河相撞,两河相遇,就像芷珠开始猜的那样,终酿成令人心痛的洪涝灾害。
芷珠又给他说了自己的打算,她打算将洪泽湖修成蓄水池,再在上游选个地址修成大坝。
靳辅没有否认他的想法,只侧重说了明朝有一位水利学家潘季驯,他治理黄河的方法。
芷珠也很佩服这人的高明策略,但还是疑惑:“如果我们也用这个方法,这万一如这次水患,倒灌回去又如何?”
“这正是你刚提出方法的隐患之处,本官之前路过一庵堂遇见了一位小友,此人才学过人,水利书籍读了不知几凡,我与他甚是投契,请他当了我的幕僚,你们两人可要互相协助。”又招来身边随从去请陈璜几人。
这人走进来向慕靳两位大人行礼,芷珠见他举止不凡听他独得之见,看他所著《河防摘要》,内容不拘泥前人所著,更有创新,不得不承认,是比她原先想得要高明很多。
“只是这河底淤沙如何治理?”慕大人一直默默听他们商讨,他也对此有研究,立刻明白其中关键点,只要想到黄河水里的泥沙会导致淮河中下游地段的河床升高,最终成为“悬河”,一到汛期会非常危险,他就不寒而栗。
几人听到这话默默不言,显然也知道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芷珠想了想指着地图上几处地峡说:“一咱们可以在这些地方修建水库,保留沙石放水而去,第二可以种草种树用来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我考察过黄河支流里的沙土,透水性不高,不能用来建筑工程,到是种番薯用再好不过。只是这番操作作用不大,且怕是只对上游产生效果,所以我们只能把目标放在加固黄河岸坝上,再依次多修建几个大坝,不论灌溉防水都有利处。”
“在大坝上多设置几道闸门,利用水量及上下游水位差,将泥沙从泄水口冲出去。”
几人点头,陈璜听他言,心有启发:“如此一来每开闸放水,水流速增加,也让河底不再那么容易沉积泥沙了。”
芷珠点头,提到水库就想到现代著名的水电站,水库具有蓄泄水调节水的功能,如果能利用水库发电就好了。
只是这时间跨度太长,劳民伤财,不知道康熙国库能支援多少,还是要借助富绅之手才行。
看来自己不仅要试验出水泥的真实性,实地详细勘测绘出图纸验校模拟,还要督促康熙多赚钱,实在任重道远。
......
见众人商讨一番有了结果,慕大人拍了拍肚子,大手一挥:“水患已停,后续治理也有了初步策略,咱们先去用膳吧。”
商讨一天,大家也疲惫,吃喝完毕各自离去,芷珠和他们约好时间去勘察他们定好的几处适合修建大坝的位置,便回了庙宇。
今天是个晴天,头顶星空银河闪闪发光,芷珠带着系统走在上山的路上,听它叽喳。
--
自己那话竟然起了作用,芷珠心里惊喜,看来以后要多在康熙面前提一提。
她自然是配合,招投标这些都是必须的,又向慕大人打听了解靳辅的来历,慕大人对他赞不绝口,靳辅年龄尚不满四十,却被皇上交予一省行政之事务,对于治水有独到的见解,还有相当丰富的治水经验,其才干可见一斑。
芷珠点了点头,看来两人能相处愉快,她就怕那种什么都不懂还喜欢指手画脚的上司。
最后慕大人又拿出一沓册子,芷珠接过翻了翻,正是她留给康熙那卷书的誊抄版。
“册子里的东西真让本官大开眼界,不知何人竟有如此才能,想到这种办法,如果那水泥之物真能做出来并推广使用,大坝一定坚不可摧。虽然我朝也有类似的石灰,但看完这册子,本官才明白还是有缺点。”慕大人激动的对芷珠道。
“这个东西虽描述作用甚大,还是要试验过才能正式使用。”她拿出的方法是两百多年后英国某建筑工人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材料,按三比一配合混用,在立窑内烧制成熟料,再磨细制成的水泥,虽然知道这方法可行,但她还没试过。
“小友言之有理,只是这石灰石为何物?”慕大人点点头,捋了捋胡须又问芷珠。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凡石灰,经火......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这里的石就是石灰石。”
“那不就是石灰岩磺?”
“对,就是这种原料。”芷珠又用现代的化学理论,结合现在的石灰窑烧制给他解释了石灰的硬化机理,
在中国古代石灰不仅可以作为粘合砖石的材料,而且生石灰用水消化后,多加水可消化成消石灰浆,浆水可以粉刷外墙,大量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中。
等慕大人引荐芷珠认识靳辅时,两人想法一拍即合,靳辅赞他少年英才之际,又告诉她此次水患如此之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黄河。
原来“靖康之变”后,南宋朝廷凭借长江天堑地理优势获得了短暂的安全,阻拦了金兵的攻击,却还想重新制造新的“天堑”再次阻挠金兵,所以故意破坏过河南的黄河堤坝防御。
然而黄河走向本来是从河南向东北方向去往渤海,这一番折腾竟然导致黄河转而往南,取道皖北,流往黄海去。
黄河南下和淮河相撞,两河相遇,就像芷珠开始猜的那样,终酿成令人心痛的洪涝灾害。
芷珠又给他说了自己的打算,她打算将洪泽湖修成蓄水池,再在上游选个地址修成大坝。
靳辅没有否认他的想法,只侧重说了明朝有一位水利学家潘季驯,他治理黄河的方法。
芷珠也很佩服这人的高明策略,但还是疑惑:“如果我们也用这个方法,这万一如这次水患,倒灌回去又如何?”
“这正是你刚提出方法的隐患之处,本官之前路过一庵堂遇见了一位小友,此人才学过人,水利书籍读了不知几凡,我与他甚是投契,请他当了我的幕僚,你们两人可要互相协助。”又招来身边随从去请陈璜几人。
这人走进来向慕靳两位大人行礼,芷珠见他举止不凡听他独得之见,看他所著《河防摘要》,内容不拘泥前人所著,更有创新,不得不承认,是比她原先想得要高明很多。
“只是这河底淤沙如何治理?”慕大人一直默默听他们商讨,他也对此有研究,立刻明白其中关键点,只要想到黄河水里的泥沙会导致淮河中下游地段的河床升高,最终成为“悬河”,一到汛期会非常危险,他就不寒而栗。
几人听到这话默默不言,显然也知道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芷珠想了想指着地图上几处地峡说:“一咱们可以在这些地方修建水库,保留沙石放水而去,第二可以种草种树用来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我考察过黄河支流里的沙土,透水性不高,不能用来建筑工程,到是种番薯用再好不过。只是这番操作作用不大,且怕是只对上游产生效果,所以我们只能把目标放在加固黄河岸坝上,再依次多修建几个大坝,不论灌溉防水都有利处。”
“在大坝上多设置几道闸门,利用水量及上下游水位差,将泥沙从泄水口冲出去。”
几人点头,陈璜听他言,心有启发:“如此一来每开闸放水,水流速增加,也让河底不再那么容易沉积泥沙了。”
芷珠点头,提到水库就想到现代著名的水电站,水库具有蓄泄水调节水的功能,如果能利用水库发电就好了。
只是这时间跨度太长,劳民伤财,不知道康熙国库能支援多少,还是要借助富绅之手才行。
看来自己不仅要试验出水泥的真实性,实地详细勘测绘出图纸验校模拟,还要督促康熙多赚钱,实在任重道远。
......
见众人商讨一番有了结果,慕大人拍了拍肚子,大手一挥:“水患已停,后续治理也有了初步策略,咱们先去用膳吧。”
商讨一天,大家也疲惫,吃喝完毕各自离去,芷珠和他们约好时间去勘察他们定好的几处适合修建大坝的位置,便回了庙宇。
今天是个晴天,头顶星空银河闪闪发光,芷珠带着系统走在上山的路上,听它叽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