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算你们倒霉
看到可恨的日本鬼子,豪不留情的把他们都抓了起来。
月黑风高夜,晚上九点多钟,正是行动的好机会,今天也就是今天了,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也就不再客气,今天就是你们这群混蛋倒霉的日子到了,赵小七是一不做二不休,升到千米高空,神念笼罩内的敌人,一个也不能放过,一夜之间整个城市里的日本鬼子全都成了俘虏。
等赵小七挖出最后一个鬼子时,已经是清晨三点多钟。就好像设计好了似的,天刚刚蒙蒙亮,我军竟然奇迹般的来到了这里。没用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整个城市。可是,更为不解的是搜遍了整个角落也没有找到一个鬼子,这个现象让我们的指挥官有些不解。再看日本人曾经用过的指挥部里,所有的文件和军用物资都安好无损的放在那里。
赵小七恐怕他们乱了方寸,赶紧来到指挥部门前开口说道;
“我有鬼子的情报。”
“你是干什么的?”
“我想见你们的首长。”
“首长正在忙着呢,有什么事和我说吧。”
“我知道鬼子都藏在那里。”
“你等着,我们我去给你通报。”
几位领导听说有了敌人的消息,高兴的说道;
“赶紧让他进来。”
“万一是敌人的奸细怎么办?这个人可是面生的很。”
“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我们岂不是错过了机会?你赶紧叫一辆车,多带几个人,跟着他去看看。”
“是。”
大约过了一个钟头的时间,几个警卫就回来了。
“报告首长,在城外的深凹处都是敌人,最少也有七八万人,都在那里睡觉呢,好像是吃了安眠药,叫不醒他们。”
这时,又有几路侦察兵慌慌张张跑了回来,情报完全一致,几位领导知道这回不会有错了,赶紧派人前去包抄,没到中午,就把鬼子全部抓了起来。
再说赵小七,他已经在地图上找到了自己家乡的位置。地图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自己家乡的村名,至今还在使用。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按着年限推算,自己的爷爷,可能是十几岁的年纪。赵小七悄悄落到山沟之内。这个地方可是自己常来的地方,在这里种过地,拔过苗,除过草,上过肥。
赵小七信步走下山坡,正好走过来一位老人,赵小七急忙走上前去问道;
“老大爷,你知道赵广信家里住在哪里吗?”
老人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说道;
“你是赵家什么亲戚?赵天喜家的那个小子,大名可能叫赵广信,你去看看吧,他家在村西头第三户人家。”
赵小七一听对方说出了自己太爷的名字,知道已经找到了老家。连忙说声谢谢,飞步向自己家跑去。这里也有过战争,可是没有伤到多少百姓,自己的太爷曾经参加过抗日救联,上过战场,自从八路军从这里把鬼子打了出去,这里还算是太平无事。
赵小七来到自己家门口,有些感慨,房子太旧了,不是现在住的那个地方,听爷爷说在五八年才搬过去的。
正在赵小七回想家史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赵小七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少年背着书包走了过来,真像爷爷,现实生活中的他还在活着,虽然已经八十高龄,但是此时却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赵小七上前问道;
“你是赵广信吗?”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叫啥?”
“我是你远方家族,我是从关里来的,来看看搬到这里的族亲。”
“你也姓赵?”
“对啊,论辈分我还得给你叫爷爷呢。”
“你快拉倒吧,你比我大那么多。”
“你别看我比你大,辈份可不大,到什么时候你也是我的长辈,这可是原则问题,是吧爷爷?”
“你别叫了,你再管我叫爷爷,我就不理你了。”
“这个称呼的事可不能看年龄有多大,爷爷就是爷爷,孙子到什么时候都是孙子。”
赵小七平时就爱跟爷爷开个玩笑,知道爷爷的性格,好逗的天性一下子冲上了心头,十年没有见到亲人,虽然时间不算太久。可是,那也是十年啊,不见亲人的滋味,是什么感觉,今天看到的,虽然是少年时代,那可是真实生活中的爷爷,爷爷少年时期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
赵小七一口一个爷爷的叫着,这可折磨了爷爷。他哪里知道眼前站着的,的确就是自己的亲孙子,羞得他转身就跑进了院子。
不一会,从院里走出位中年人,从面目上看也就四十来岁,这位可能是太爷,模样和爷爷有些相似,赶紧上前叫道;
“太爷在上,请受孙儿一拜。”
“你真的姓赵?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从河间府宁静县大赵家庄来的。”
“还真是我们的老家,你到我们这里有什么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是来找我们祖先所有后裔的,调查调查都分布在哪里。”
“那你知道家谱吗?”
“知道,不瞒你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整理家谱。我在咱们家族中,辈分小,占小字,你占天字辈,所以我管你叫太爷一点都不错,我还年轻,有的地方做的不知深浅,请太爷谅解。”
“没关系,走遍天下,一笔写不出俩赵来,别在这里说话了,快进屋里坐坐吧。”
“多谢太爷。”
赵小七跟着太爷就往院里走去。对于这个院套。赵小七可没有见过,他所熟悉的是搬家以后的环境。这里低矮的院墙和简陋的房屋,典型的就是古老的建筑,伸手就能摸着房顶,室内的摆设,极其简单。如此艰苦的日子,太爷还要坚持让爷爷去读书,这不得不说明,太爷爷当时该有多大的付出。等到了自己的父亲阶段,政局又有了变化,也是父亲没有那么高的天赋,不得已才当了农民,一直到改革开放,才认识到了知识重要,这也就有了赵小七后来的求学历程。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看到可恨的日本鬼子,豪不留情的把他们都抓了起来。
月黑风高夜,晚上九点多钟,正是行动的好机会,今天也就是今天了,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也就不再客气,今天就是你们这群混蛋倒霉的日子到了,赵小七是一不做二不休,升到千米高空,神念笼罩内的敌人,一个也不能放过,一夜之间整个城市里的日本鬼子全都成了俘虏。
等赵小七挖出最后一个鬼子时,已经是清晨三点多钟。就好像设计好了似的,天刚刚蒙蒙亮,我军竟然奇迹般的来到了这里。没用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整个城市。可是,更为不解的是搜遍了整个角落也没有找到一个鬼子,这个现象让我们的指挥官有些不解。再看日本人曾经用过的指挥部里,所有的文件和军用物资都安好无损的放在那里。
赵小七恐怕他们乱了方寸,赶紧来到指挥部门前开口说道;
“我有鬼子的情报。”
“你是干什么的?”
“我想见你们的首长。”
“首长正在忙着呢,有什么事和我说吧。”
“我知道鬼子都藏在那里。”
“你等着,我们我去给你通报。”
几位领导听说有了敌人的消息,高兴的说道;
“赶紧让他进来。”
“万一是敌人的奸细怎么办?这个人可是面生的很。”
“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我们岂不是错过了机会?你赶紧叫一辆车,多带几个人,跟着他去看看。”
“是。”
大约过了一个钟头的时间,几个警卫就回来了。
“报告首长,在城外的深凹处都是敌人,最少也有七八万人,都在那里睡觉呢,好像是吃了安眠药,叫不醒他们。”
这时,又有几路侦察兵慌慌张张跑了回来,情报完全一致,几位领导知道这回不会有错了,赶紧派人前去包抄,没到中午,就把鬼子全部抓了起来。
再说赵小七,他已经在地图上找到了自己家乡的位置。地图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自己家乡的村名,至今还在使用。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按着年限推算,自己的爷爷,可能是十几岁的年纪。赵小七悄悄落到山沟之内。这个地方可是自己常来的地方,在这里种过地,拔过苗,除过草,上过肥。
赵小七信步走下山坡,正好走过来一位老人,赵小七急忙走上前去问道;
“老大爷,你知道赵广信家里住在哪里吗?”
老人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说道;
“你是赵家什么亲戚?赵天喜家的那个小子,大名可能叫赵广信,你去看看吧,他家在村西头第三户人家。”
赵小七一听对方说出了自己太爷的名字,知道已经找到了老家。连忙说声谢谢,飞步向自己家跑去。这里也有过战争,可是没有伤到多少百姓,自己的太爷曾经参加过抗日救联,上过战场,自从八路军从这里把鬼子打了出去,这里还算是太平无事。
赵小七来到自己家门口,有些感慨,房子太旧了,不是现在住的那个地方,听爷爷说在五八年才搬过去的。
正在赵小七回想家史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赵小七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少年背着书包走了过来,真像爷爷,现实生活中的他还在活着,虽然已经八十高龄,但是此时却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赵小七上前问道;
“你是赵广信吗?”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叫啥?”
“我是你远方家族,我是从关里来的,来看看搬到这里的族亲。”
“你也姓赵?”
“对啊,论辈分我还得给你叫爷爷呢。”
“你快拉倒吧,你比我大那么多。”
“你别看我比你大,辈份可不大,到什么时候你也是我的长辈,这可是原则问题,是吧爷爷?”
“你别叫了,你再管我叫爷爷,我就不理你了。”
“这个称呼的事可不能看年龄有多大,爷爷就是爷爷,孙子到什么时候都是孙子。”
赵小七平时就爱跟爷爷开个玩笑,知道爷爷的性格,好逗的天性一下子冲上了心头,十年没有见到亲人,虽然时间不算太久。可是,那也是十年啊,不见亲人的滋味,是什么感觉,今天看到的,虽然是少年时代,那可是真实生活中的爷爷,爷爷少年时期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
赵小七一口一个爷爷的叫着,这可折磨了爷爷。他哪里知道眼前站着的,的确就是自己的亲孙子,羞得他转身就跑进了院子。
不一会,从院里走出位中年人,从面目上看也就四十来岁,这位可能是太爷,模样和爷爷有些相似,赶紧上前叫道;
“太爷在上,请受孙儿一拜。”
“你真的姓赵?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从河间府宁静县大赵家庄来的。”
“还真是我们的老家,你到我们这里有什么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是来找我们祖先所有后裔的,调查调查都分布在哪里。”
“那你知道家谱吗?”
“知道,不瞒你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整理家谱。我在咱们家族中,辈分小,占小字,你占天字辈,所以我管你叫太爷一点都不错,我还年轻,有的地方做的不知深浅,请太爷谅解。”
“没关系,走遍天下,一笔写不出俩赵来,别在这里说话了,快进屋里坐坐吧。”
“多谢太爷。”
赵小七跟着太爷就往院里走去。对于这个院套。赵小七可没有见过,他所熟悉的是搬家以后的环境。这里低矮的院墙和简陋的房屋,典型的就是古老的建筑,伸手就能摸着房顶,室内的摆设,极其简单。如此艰苦的日子,太爷还要坚持让爷爷去读书,这不得不说明,太爷爷当时该有多大的付出。等到了自己的父亲阶段,政局又有了变化,也是父亲没有那么高的天赋,不得已才当了农民,一直到改革开放,才认识到了知识重要,这也就有了赵小七后来的求学历程。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