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脚步尚未踏出,却又听一阵惊呼。
“夫人坠塔了——”
碧空之下,浓烟滚滚,仿如黑云。
塔尖一抹纤细身影,自窗中一跃而下,黑发素衣,裙裾染火,正迎风坠落。
☆、和离
“阿绮!”
郗翰之一声惊呼, 浑身冷汗,急喘不已, 猛然睁眸, 自榻上惊坐而起。
屋中香烟缭绕, 屋外日光明媚, 俨然仍是夏日的午后。
原来又是一场前世异梦。
他想起方才梦中望着阿绮一跃而下时, 仿如万箭穿心般的疼痛与悔恨, 仍是一阵心悸。
上一世, 他醒悟时已太晚,饶是后来一心想补偿,却早已将她伤得体无完肤,只能眼睁睁望着她那样惨烈地结束生命。
这一世,他好容易有机会重来,欲以后半生弥补之。
可不知为何, 今日听闻她往宁州去后, 便始终有些不安, 仿佛她这一去,便不会再归来。
到此刻, 心中那一阵不好的预感,已隐隐到了顶峰。
他抹了把额角冷汗, 忍着心口隐痛, 几乎有些冲动,想即刻便更衣出去,不顾一切地将她追回来。
恰在此时, 门外传来几声敲门声:“使君,夫人命人送了信回来。”
“进来。”
那人得了允许,便推门而入,手中捧着完整封口的竹筒,恭敬奉至桌案上。
郗翰之垂眸望着案上之物,眉心又是一阵跳动,心底的缺口仿佛也更大了些,一时竟不敢伸去拆开阅览。
她将嫁妆带走了半数,如今才走不过数日,便命人送信回来,实在有些反常。
他深吸一口气,先命那人退下,瞪眼望着那竹筒许久,方伸手将封在其中的柔软缣帛取出,缓缓摊开在眼前。
信上的字迹仍是那般娟灵秀逸,令人阅之便觉如观涓涓细流,清澈柔美,又沁人心脾。
然其中所写,却令他的一颗跳动不安的心登时凉了大半——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郎君相离之后,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信后更附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是汉时乐府诗歌,素来是女子赠给即将诀别的负心郎君的。
郗翰之呆在原地,垂头怔怔望了许久,来来回回,一字一句默念数遍,才终于明白,他收到的,竟是一封和离之书!
那一个个乌黑娟秀的字迹映在眼前,仿佛化作利箭,密密麻麻射入他心窝,令他剧痛难当。
她果然是走了。
趁着他以为二人已将过往误会解开,放松警惕时,她毫无征兆地将他抛下,独自离去了。
他只觉胸口一阵窒息闷痛,下意识单手捂额,阖眼缓缓仰躺至身后榻上,无力而痛苦。
原来,这些时日里,她对他的那一点温柔与顺从,统统都是假的,她下定决心要离他而去,自她想起前尘往事那一日起,便从未改变。
他无声苦笑。
从前的他,意气之下,不查真相,便赠她休书,令她往后的日子,都落入重重黑暗深渊。
如今的他,得她一纸和离书,大约也算咎由自取了。
他只觉如被人兜头浇下一盆冰水,彻骨的寒冷令他痛苦不已。
当年独留姑孰的她,是否也如他此刻一般,失望与苦涩交织,仿佛沉入水中,难以呼吸?
他眼前渐渐浮现出这些时日以来,二人一同相处的情景。
亲密厮磨,相互依偎也罢,一同散步,都弄汤饼也罢,她都是笑着的。
他分明再未在她眼中见过先前常有的鄙夷与冷漠,偶尔更能见她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情。
她待他,应当已没了从前的怨恨之意,却为何仍执意要离他远去?
他再三表明余生弥补之意,为何她始终不愿给他机会?
痛苦之余,他心底的困惑也渐渐累计,越发难以消解。
他再度深深喘息,自榻上一跃而起,匆匆更衣,将那和离书收入袖中,出屋大步而去。
刘澍恩随侍在外,正要来唤,一见他出来,忙跟上前,问:“使君,军中的布置都已好了,咱们何时出发?”
郗翰之脚步未停,闻言道:“吩咐下去,命敬道仍时刻紧盯鄱阳与江陵二地的情况,若有异动,随时来报。至于军中,”他略思忖一瞬,“仍照先前咱们的安排,五万人先往鄱阳去,其余留在寿春,待半月后,往江陵去。”
刘澍恩一一应下,才去吩咐了近侍,又见他直奔马厩,俨然是要出去,心中一惊,忙问:“使君这是要往哪儿去?”
郗翰之已到了马厩边,接过身旁仆从递来的常备干粮与水囊,正牵着马往外去。
闻言他脚步一顿,面色沉了沉,哑声道:“我得先去见她。”
刘澍恩愣住,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口中的“她”指的到底是何人,见他已牵马而出,只得急忙跟上。
--
“夫人坠塔了——”
碧空之下,浓烟滚滚,仿如黑云。
塔尖一抹纤细身影,自窗中一跃而下,黑发素衣,裙裾染火,正迎风坠落。
☆、和离
“阿绮!”
郗翰之一声惊呼, 浑身冷汗,急喘不已, 猛然睁眸, 自榻上惊坐而起。
屋中香烟缭绕, 屋外日光明媚, 俨然仍是夏日的午后。
原来又是一场前世异梦。
他想起方才梦中望着阿绮一跃而下时, 仿如万箭穿心般的疼痛与悔恨, 仍是一阵心悸。
上一世, 他醒悟时已太晚,饶是后来一心想补偿,却早已将她伤得体无完肤,只能眼睁睁望着她那样惨烈地结束生命。
这一世,他好容易有机会重来,欲以后半生弥补之。
可不知为何, 今日听闻她往宁州去后, 便始终有些不安, 仿佛她这一去,便不会再归来。
到此刻, 心中那一阵不好的预感,已隐隐到了顶峰。
他抹了把额角冷汗, 忍着心口隐痛, 几乎有些冲动,想即刻便更衣出去,不顾一切地将她追回来。
恰在此时, 门外传来几声敲门声:“使君,夫人命人送了信回来。”
“进来。”
那人得了允许,便推门而入,手中捧着完整封口的竹筒,恭敬奉至桌案上。
郗翰之垂眸望着案上之物,眉心又是一阵跳动,心底的缺口仿佛也更大了些,一时竟不敢伸去拆开阅览。
她将嫁妆带走了半数,如今才走不过数日,便命人送信回来,实在有些反常。
他深吸一口气,先命那人退下,瞪眼望着那竹筒许久,方伸手将封在其中的柔软缣帛取出,缓缓摊开在眼前。
信上的字迹仍是那般娟灵秀逸,令人阅之便觉如观涓涓细流,清澈柔美,又沁人心脾。
然其中所写,却令他的一颗跳动不安的心登时凉了大半——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郎君相离之后,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信后更附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是汉时乐府诗歌,素来是女子赠给即将诀别的负心郎君的。
郗翰之呆在原地,垂头怔怔望了许久,来来回回,一字一句默念数遍,才终于明白,他收到的,竟是一封和离之书!
那一个个乌黑娟秀的字迹映在眼前,仿佛化作利箭,密密麻麻射入他心窝,令他剧痛难当。
她果然是走了。
趁着他以为二人已将过往误会解开,放松警惕时,她毫无征兆地将他抛下,独自离去了。
他只觉胸口一阵窒息闷痛,下意识单手捂额,阖眼缓缓仰躺至身后榻上,无力而痛苦。
原来,这些时日里,她对他的那一点温柔与顺从,统统都是假的,她下定决心要离他而去,自她想起前尘往事那一日起,便从未改变。
他无声苦笑。
从前的他,意气之下,不查真相,便赠她休书,令她往后的日子,都落入重重黑暗深渊。
如今的他,得她一纸和离书,大约也算咎由自取了。
他只觉如被人兜头浇下一盆冰水,彻骨的寒冷令他痛苦不已。
当年独留姑孰的她,是否也如他此刻一般,失望与苦涩交织,仿佛沉入水中,难以呼吸?
他眼前渐渐浮现出这些时日以来,二人一同相处的情景。
亲密厮磨,相互依偎也罢,一同散步,都弄汤饼也罢,她都是笑着的。
他分明再未在她眼中见过先前常有的鄙夷与冷漠,偶尔更能见她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情。
她待他,应当已没了从前的怨恨之意,却为何仍执意要离他远去?
他再三表明余生弥补之意,为何她始终不愿给他机会?
痛苦之余,他心底的困惑也渐渐累计,越发难以消解。
他再度深深喘息,自榻上一跃而起,匆匆更衣,将那和离书收入袖中,出屋大步而去。
刘澍恩随侍在外,正要来唤,一见他出来,忙跟上前,问:“使君,军中的布置都已好了,咱们何时出发?”
郗翰之脚步未停,闻言道:“吩咐下去,命敬道仍时刻紧盯鄱阳与江陵二地的情况,若有异动,随时来报。至于军中,”他略思忖一瞬,“仍照先前咱们的安排,五万人先往鄱阳去,其余留在寿春,待半月后,往江陵去。”
刘澍恩一一应下,才去吩咐了近侍,又见他直奔马厩,俨然是要出去,心中一惊,忙问:“使君这是要往哪儿去?”
郗翰之已到了马厩边,接过身旁仆从递来的常备干粮与水囊,正牵着马往外去。
闻言他脚步一顿,面色沉了沉,哑声道:“我得先去见她。”
刘澍恩愣住,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口中的“她”指的到底是何人,见他已牵马而出,只得急忙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