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朔此时方十分认真地打量眼前这个与他年岁相当的寒门郎君来。
他有今日之地位,一靠自身本事,二靠家族势力,而郗翰之不然,因出身贫寒,能得使君之位,能掌北府兵权,靠的都是比常人更甚百倍的艰辛努力。
如此,他轻笑道:“郗使君出入豫州不过两月,便能先胜燕人,亦令袁某佩服。”
郗翰之道:“不过小胜,不足挂齿。”说着,又扫一眼阶下一众淮南郡中官吏,道,“只是我才来,便失了几位内史与县官,着实可惜,眼下正拟了几位可接任的,才呈报朝中,袁使君可要一观?”
他知袁朔先前本有吞并豫州之心,如今他借着袁义丘一事,将其根植于豫州的数人都一一铲除,俨然是要令其明白,此计已是行不通了。
袁朔自也明白,遂摇头道:“此乃郗使君治所之事,非我这荆州刺史可置喙的。”
郗翰之抿唇微笑,举杯饮酒,明知袁朔此刻正等他主动提此番邀其前来的目的,却不再多言。
厅中惨状已被收拾妥当,恢复如初,本退下的乐师舞者重新入内,一时丝竹飘飘,衣袂翻飞,仿佛一切无恙。
座中众人紧绷的心神这才渐渐回复,再度饮食攀谈,观赏歌舞。
一片嘈杂之声中,众人渐至微醺,方才的异样气氛也淡了不少。
袁朔见众人已心神松弛,遂趁势避开旁人探听,道:“郗使君此番邀我前来,只怕并非仅为淮南内史一事吧?”
郗翰之微笑,轻声道:“袁使君果然是明白人。不错,我邀袁使君前来,实则是因当日至安丰时,曾听闻一事。”
他先前命人送往江陵的书信中,只提及捉了袁义丘一事的详细经过,对袁义丘提及崔大司马之事,则只一笔带过,语焉不详,然以袁朔之为人,定早已猜到。
果然,袁朔闻言,稍收敛笑意,侧目肃然道:“可是与六年前之事有关?”
厅中仍是一派和乐气氛,觥筹交错间,众人各自攀谈,鲜少将目光望向上座二人。
郗翰之道:“当年崔公于我,如师如父,未至我能报其恩情时,便不幸逝世,实在可惜可叹。如今我更娶了崔家女郎,崔公于我,便是岳丈,与之相关的一丝一毫,我自都得查清。”
袁朔未语,望着阶下舞姬的身姿,微微出神,好半晌,忽然道:“崔夫人如今一切可好?”
郗翰之举杯的手一顿,眸光微闪,道:“内子一切安好,多谢袁使君挂念。”
说罢,他略一沉吟:“袁使君与内子,可是旧识?”
只听袁朔忽而朗笑,举目望向屋外,目中盛了怀想,道:“我年少时,也曾在建康居住过几年,亡父亦曾是崔公挚交,那时与夫人见过数面,略有些印象。”
郗翰之这才想起,建康世家大族间,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身为士族子弟,袁朔见过阿绮,本是常事。
只是,想到当年的袁朔是世家子中顶尖者,而阿绮更是贵女中的翘楚,他心中莫名有些不悦。
却听袁朔道:“当日郗使君与夫人成婚时,某已在荆州,未能亲观二位婚仪,今日特补上一份薄礼,方才来时,已命人送给夫人,想来她已经见到了。”
说罢,他不欲多留,已然起身,冲众人略一拱手,便施施然离去,竟是丝毫未再提当年之事。
……
寝房中,阿绮正秉烛而坐,望着案上之物出神。
今日府中有宴,上宾乃袁朔,她是知晓的。
若她与郗翰之夫妻情感笃定,定会趁宴上,亲往厅中去,以安抚士族官员之心。
然如今的情势,她自不会如此。
是以晡时方过,她便趁着暑气渐退,先沐浴梳洗,欲在窗边读书,等着消息传来。
谁知,才自浴房中出来,便有仆从捧着一小巧漆盒前来,奉上道:“夫人,方才袁使君入府,命将此物作礼,赠夫人一观。”
阿绮心中诧异,料袁朔此举定有深意,遂伸手接过,捧入内室。
然打开一看,漆盒中所盛之物,却是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缣帛。
那缣帛陈旧泛黄,其上字迹透过布料隐约可见,当是多年前的书信。
她心中一动,忙取出展开。
只见信上所书只寥寥数句:
“袁氏已反,冲为真弟,不堪信赖,当除之。”
阿绮从头至尾,仔细读了数遍,只觉大骇。
那信中所写,当是指六年前,时为荆州刺史的袁真谋逆,其弟袁冲逃不脱干系,当将其除掉。
这些本不足为奇。
可那信中字迹,不论过了多少年,她总不会认错,正是出自已故的父亲崔恪峤!
她父亲生前虽将心血皆倾注北伐一事上,于书画上却也颇有造诣,尤以一手行书,得当世名家赞叹不已。
其笔法外拓又婉约,广采众长,遒劲秀挺,自成一体,备受推崇。
阿绮自小与父亲异地而居,心中想念时,只能捧着父亲亲笔书信,反复细读,对父亲的笔迹自然再熟悉不过。
照此信中所言,当年袁真起兵后,是她父亲先对袁冲起了疑心,欲除之以绝后患。
可她分明记得,当年人人皆道,是袁冲自己心中恐慌,临阵倒戈,而她父亲却因多年交情,从无怀疑。
以父亲光明磊落,坦荡纯善的为人,当也不会如此猜疑……
--
他有今日之地位,一靠自身本事,二靠家族势力,而郗翰之不然,因出身贫寒,能得使君之位,能掌北府兵权,靠的都是比常人更甚百倍的艰辛努力。
如此,他轻笑道:“郗使君出入豫州不过两月,便能先胜燕人,亦令袁某佩服。”
郗翰之道:“不过小胜,不足挂齿。”说着,又扫一眼阶下一众淮南郡中官吏,道,“只是我才来,便失了几位内史与县官,着实可惜,眼下正拟了几位可接任的,才呈报朝中,袁使君可要一观?”
他知袁朔先前本有吞并豫州之心,如今他借着袁义丘一事,将其根植于豫州的数人都一一铲除,俨然是要令其明白,此计已是行不通了。
袁朔自也明白,遂摇头道:“此乃郗使君治所之事,非我这荆州刺史可置喙的。”
郗翰之抿唇微笑,举杯饮酒,明知袁朔此刻正等他主动提此番邀其前来的目的,却不再多言。
厅中惨状已被收拾妥当,恢复如初,本退下的乐师舞者重新入内,一时丝竹飘飘,衣袂翻飞,仿佛一切无恙。
座中众人紧绷的心神这才渐渐回复,再度饮食攀谈,观赏歌舞。
一片嘈杂之声中,众人渐至微醺,方才的异样气氛也淡了不少。
袁朔见众人已心神松弛,遂趁势避开旁人探听,道:“郗使君此番邀我前来,只怕并非仅为淮南内史一事吧?”
郗翰之微笑,轻声道:“袁使君果然是明白人。不错,我邀袁使君前来,实则是因当日至安丰时,曾听闻一事。”
他先前命人送往江陵的书信中,只提及捉了袁义丘一事的详细经过,对袁义丘提及崔大司马之事,则只一笔带过,语焉不详,然以袁朔之为人,定早已猜到。
果然,袁朔闻言,稍收敛笑意,侧目肃然道:“可是与六年前之事有关?”
厅中仍是一派和乐气氛,觥筹交错间,众人各自攀谈,鲜少将目光望向上座二人。
郗翰之道:“当年崔公于我,如师如父,未至我能报其恩情时,便不幸逝世,实在可惜可叹。如今我更娶了崔家女郎,崔公于我,便是岳丈,与之相关的一丝一毫,我自都得查清。”
袁朔未语,望着阶下舞姬的身姿,微微出神,好半晌,忽然道:“崔夫人如今一切可好?”
郗翰之举杯的手一顿,眸光微闪,道:“内子一切安好,多谢袁使君挂念。”
说罢,他略一沉吟:“袁使君与内子,可是旧识?”
只听袁朔忽而朗笑,举目望向屋外,目中盛了怀想,道:“我年少时,也曾在建康居住过几年,亡父亦曾是崔公挚交,那时与夫人见过数面,略有些印象。”
郗翰之这才想起,建康世家大族间,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身为士族子弟,袁朔见过阿绮,本是常事。
只是,想到当年的袁朔是世家子中顶尖者,而阿绮更是贵女中的翘楚,他心中莫名有些不悦。
却听袁朔道:“当日郗使君与夫人成婚时,某已在荆州,未能亲观二位婚仪,今日特补上一份薄礼,方才来时,已命人送给夫人,想来她已经见到了。”
说罢,他不欲多留,已然起身,冲众人略一拱手,便施施然离去,竟是丝毫未再提当年之事。
……
寝房中,阿绮正秉烛而坐,望着案上之物出神。
今日府中有宴,上宾乃袁朔,她是知晓的。
若她与郗翰之夫妻情感笃定,定会趁宴上,亲往厅中去,以安抚士族官员之心。
然如今的情势,她自不会如此。
是以晡时方过,她便趁着暑气渐退,先沐浴梳洗,欲在窗边读书,等着消息传来。
谁知,才自浴房中出来,便有仆从捧着一小巧漆盒前来,奉上道:“夫人,方才袁使君入府,命将此物作礼,赠夫人一观。”
阿绮心中诧异,料袁朔此举定有深意,遂伸手接过,捧入内室。
然打开一看,漆盒中所盛之物,却是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缣帛。
那缣帛陈旧泛黄,其上字迹透过布料隐约可见,当是多年前的书信。
她心中一动,忙取出展开。
只见信上所书只寥寥数句:
“袁氏已反,冲为真弟,不堪信赖,当除之。”
阿绮从头至尾,仔细读了数遍,只觉大骇。
那信中所写,当是指六年前,时为荆州刺史的袁真谋逆,其弟袁冲逃不脱干系,当将其除掉。
这些本不足为奇。
可那信中字迹,不论过了多少年,她总不会认错,正是出自已故的父亲崔恪峤!
她父亲生前虽将心血皆倾注北伐一事上,于书画上却也颇有造诣,尤以一手行书,得当世名家赞叹不已。
其笔法外拓又婉约,广采众长,遒劲秀挺,自成一体,备受推崇。
阿绮自小与父亲异地而居,心中想念时,只能捧着父亲亲笔书信,反复细读,对父亲的笔迹自然再熟悉不过。
照此信中所言,当年袁真起兵后,是她父亲先对袁冲起了疑心,欲除之以绝后患。
可她分明记得,当年人人皆道,是袁冲自己心中恐慌,临阵倒戈,而她父亲却因多年交情,从无怀疑。
以父亲光明磊落,坦荡纯善的为人,当也不会如此猜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