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不然硫化时的高温有可能导致胶件变形,为了更好的塑性,只能放在模具里硫化了。”杜仲胶实验小组的组长汇报道。
罗冲顿时以手扶额,用模具来限制胶件走形固然没错,可是这样也就限制了胶件暴露的面积,对于硫化来说无疑是自己增加了障碍。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罗冲没有犹豫,立刻针对定型的问题攻关起来,杜仲胶是特种橡胶,未经硫化时的特性在六十度以下的温度胶件会像塑料一样坚硬,所以最关键的难点是把硫化时的温度降低,这样就能以胶件本身的特性保持形状稳定了。
于是在罗冲的提议下,攻关小组把原来的硫化方式改成了硫化气体熏蒸,通过把加热室和硫化室分开设置的方法,解决了硫化室温度过高的问题,把两个舱室用管道相接,然后中间增加木制空心隔热板。
经过这次的工艺调整之后,在加上反复的实验,攻关小组终于在两天后制作出了合格的密封橡胶件,同时也解决了乙炔气灯的最后一个难点。
一周后,从各个工厂送来的灯具零件就汇总到实验室这里开始组装了。
首先还是盛放电石的灯具壳体,也就是灯具的底座,整体由一毫米厚的厚铁皮冲压制成,接缝处则是用气焊和青铜焊条焊接,加料口也首次运用了螺纹瓶盖技术,把提前加工好的瓶盖直接焊接到壳体的预置开口上。
底座的上面就是一个环形的铁皮水舱,制作方法和下面的电石料斗一样,外观看起来就像是在一个扁罐头上面放了一个面包圈,两部分中间用四个立柱焊接相连,其中一个立柱是空心铁管,同时安装了一个阀门控制向下送水的速度。
灯芯喷嘴部分就在面包圈形的水舱中间,旁边还加装了一个类似燧发枪的燧石打火装置,长卵形的玻璃灯罩正好可以坐在这个凹陷里面,外面再用两道铁丝圈固定,玻璃灯罩的顶部是铁皮制作的通风口,把向上喷发的热气导向了侧面,主要用来防雨防风。
这些全都做好之后,再把整个灯具浸泡在水盆中检测有没有漏气,全部合格之后就可以晾干刷漆了,经过两遍表面刷漆,一个通体墨绿色,安装有透明玻璃灯罩的电石灯就呈现在罗冲的面前。
这个灯的形状很像罗冲前世看到的那种手提煤油灯,只不过燃料换成了更便宜的电石。
拧开底座的盖子,往里面倒满黄豆大小的电石颗粒,然后再往上面的水舱内加满清水,最后拧开供水阀门,随着清水流进底仓的时间越来越长,碳化钙和水的接触反应也越来越激烈,中间的灯芯喷嘴也很快喷出了可燃的乙炔气体。
这个时候把玻璃灯罩通过一个杠杆铁丝抬高,然后拨动里面的燧石打火装置,灯芯出喷发的乙炔气体啪的一声就被点燃了,发出一簇稳定的耀眼白光,然后再将玻璃灯罩恢复原位,就可以通过供水阀门来调节灯芯火苗的大小了。
当电石灯被点燃的那一刻,实验室中的所有人都不禁张大了嘴巴,虽然他们早就听首领讲了无数遍的原理,可是真的见到成品的时刻,还是忍不住为这耀眼的光芒所震撼。
“这灯好亮啊。”
“是啊,可比油灯和蜡烛亮多了,不行了,不能一直盯着看,不然眼睛都要被照瞎了。”
“首领真是太厉害了,居然能想出这样的灯,还有那些造玻璃的也很厉害啊,沙子居然也能做出那么实用又好看的东西。”
“就是不知道这个电石贵不贵啊,要是以后都烧这玩意了,不知道每个月要多少钱。”
“放心吧,电石怎么做的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都是用煤和石灰石烧出来的,顶多比煤贵一点,再说了你又不用这玩意做饭,我都已经算清楚了,就算一家置办五盏这样的灯,一个月下来都烧不了三斤电石,你别忘了,灯这玩意儿每天不就点那俩时辰吗,到睡觉的时候就关了,又不是让你整夜的烧。”
“那要这样的话还真是划算啊,可比烧油灯便宜多了,省下来的油还能给家里的孩子吃,不行,我这个月俸禄下来就先买两盏。”
罗冲听着众人的赞叹,看着眼前的电石灯,也不由的眯起了眼睛,然后赶忙将火焰调小了一点,他知道乙炔的火光会比油灯和蜡烛亮的多,但也没想到会达到刺眼的地步,尤其是乙炔燃烧时的火光还是那种纯白的颜色,肉眼盯上一会儿真的很难受,看来这玩意并不适用于普通照明,拿来当做灯塔的光源倒是非常合适。
不过民用版本肯定也是要改良的,既然火焰的颜色不能改变,那就把玻璃灯罩的颜色改一改好了。
打定了主意,罗冲立刻让人去给玻璃厂送信,让他们接下来生产的灯罩全部改成一种介于黄色和浅棕色之间的颜色,这个配方倒是容易调整,直接将氧化铁结晶的占比调低一点就行了。
民用照明的灯具开发出来之后,罗冲紧接着又研发起了灯塔专用的大型灯具,海航路线已经被游伏打通,而且这家伙正在回部落的路上,但是等到下次游伏再出海的时候,灯塔的建设就要提上日程了,他在家里就是搞后勤的,有人在外面给自己打天下,自己也坚决不能拖他们的后腿。
灯塔这东西罗冲没见过实物,但是他见过不少的视频和照片,而且知道这东西的用途,那就是给船只引航用的,照明什么的,那是扯淡,它的功能更像一个信号发射器,就是远远的告诉你,我在什么地方,这就足够了,如果非要说什么东西和灯塔的功能比较接近,那罗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烽火台,因为烽火台同样是发射信号用的,只不过发射的是告警信号。
简单来说,灯塔最起码要满足两个功能,第一是发光,第二是发声,天气良好的时候只用灯光作为信号就够了,但是一到大雾弥漫的天气,灯塔不仅要发光,还要能不停的鸣笛,给迷失在大雾中的船只提供声音引导。
就以目前汉部落的科技水平而言,满足这两个条件都没什么问题,难就难在没有实际建造经验,所以在真的海岸灯塔建造之前,罗冲打算先在汉部落本部试建一个,拿来练练手刷一下经验,至于灯塔建造的地点,罗冲则是选在了卫山郡。
卫山郡是云志筹建的郡城,地点就设在大湖边,也是目前汉部落本部最大的一个内陆码头,虽然是拿来刷经验的灯塔,但也不能毫无作为,放在卫山郡的码头旁边好歹还能起到些用处,不能花那么多钱全都浪费了。
另外这个内陆灯塔既然实际用处不大,那给它赋予一些文明意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汉部落也发展好几年了,建造的各式建筑数不胜数,但是称得上奇观的建筑却没有一个,灯塔本来就是个稀罕玩意,把它当作奇观来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定了主意,罗冲立刻开始设计起来,首先就是塔身,最少也不能低于二十米,不然这个灯塔建的就没有意义,而真正的海岸灯塔,罗冲是准备最少四十米打底的,最高到六十米也不是不行,要知道竹岛附近的潮水落差非常大,如果灯塔只有二十米高,估计涨潮的时候肯定被淹的就剩一个塔顶了。
确定了塔身的高度,塔身的直径就容易确定了,最起码下盘要稳,不能让那么高的建筑轻易倒塌才是,所以罗冲给卫山郡的灯塔设计的是直径六米的圆形,长径比才三倍多一点,称得上非常稳定了,要知道很多的灯塔看起来都是细高细高的,罗冲这个直径六米,高度才二十米的灯塔看起来也就像个矮胖子。
圆柱形的塔体建造起来没什么难度,汉部落已经有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只要罗冲给出图纸,基本上不需要他亲自指挥,下面的那些工头们就能按图完工。
灯塔的材质选用的是大块青砖,这东西有不少的现货,都是用来盖厂房的建材,拿出来一部分造个灯塔也没什么,罗冲亲自到卫山郡选好了地址,就开始有负责人带头打地基了。
而趁着工匠们建造塔身的时间,罗冲则是领着一票工匠们研发起了专用的灯具。
首先是灯芯的光源,虽然还是用电石产生的乙炔气体作为燃料,但是像手提灯那样的喷嘴灯芯是肯定不行了,那豆大的火苗,想想都知道照不了多远,而罗冲所知的那种老式煤油灯塔,加上聚光透镜的辅助后,其灯光射程都是可以达到五十公里的,所以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灯芯问题。
增加亮度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想办法增大火苗的体积,而且由于电石灯是气体燃料,和各种油灯用的灯芯不同,因此罗冲最先想到的就是热气球上用的火炬,还有燃气灶上的多孔火盘。
这两种设计各有特点,火炬不用多说,一米多高的火焰绝对能满足灯芯的需求了,但是因为出气量太猛的原因,如果质量不过关的话,罗冲又担心爆炸,所以他直接选择了第二种,类似燃气炉的火盘,这东西他接触的多,所以制作起来更有把握。
因为要尽可能的制造出更高的火苗,所以不能直接照搬燃气炉上的平板设计,那个是为了给锅加热均匀用的,和罗冲的需求不一样,所以罗冲选用的倾斜向上的出气管道。
电石舱和水舱不讲,光是上面的灯芯喷嘴就有三百支,每一个喷嘴都有筷子粗细,从里到外一共分了六圈,每一圈的喷嘴都会朝着一个圆形的方向倾斜,当一圈的喷嘴被点着时,所有的火苗都会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均匀的火圈,而且由于气体喷发互相借力的作用,火苗的高度也会比垂直喷射要高上一些,这些都是根据燃气炉上的设计抄来的。
除此之外,每一圈的喷嘴除了按照圆圈的方向倾斜外,还会向着中间的圆心倾斜一定的角度,越是靠外的一圈,向内倾斜的角度就越大,最终当这三百多支喷嘴同时点燃时,就会形成一个直径三十公分,高度超过半米的巨大白色火柱,而这,就是罗冲为灯塔准备的灯芯了。
灯芯外面的玻璃罩子倒是好整,直接用透明玻璃浇注一个大的就行,难的地方不是灯罩,而是聚光用的透镜,不仅要有透镜,你还要让这个透镜围绕灯芯转圈,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远射光柱,不停的扫射周围的海面。
这个倒是也不难,直接做一个能围绕灯芯旋转的架子,然后把透镜装在上面就行了,至于驱动架子旋转的动力,人力肯定不行,用发条什么的也不合适,因为实在太大了。
考虑到将来的灯塔最终是要放在海上使用的,所以罗冲最终决定用风来做驱动透镜旋转的动力,直接在塔顶上搞一个连接透镜支架的风车,通过风车的旋转带动支架旋转,由于汉部落已经有了很多的风力锯木工厂,所以在这方面汉部落也有成熟的经验。
至于透镜,那就没什么好研究的了,直接算好了光线折射的角度,然后预置一个金属模具,再用玻璃浇筑就好了,考虑到透镜支架需要平衡和配重的原因,所以一个灯塔上就放了两个椭圆形的透镜,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射出光柱扫射海面。
有了这些,灯具方面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当然了,如果汉部落能够制作出玻璃镜子的话,那么再把透镜支架上安装两具凹面的聚光镜,那么光束的集中效果就会更好,只可惜罗冲实在不知道怎么给玻璃镀银的工艺,所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摸索,短时间内是不要想镜子了,只能先用凸透镜对付一下。
剩下的鸣笛方面,要考虑的特点就是声音的持续性,而且笛声还要够大,或者说要传播的够远,关于这方面罗冲没什么特殊的见解,他所认识的类似设备也只有蒸汽火车上的汽笛,或者轮船上的汽笛,别的他也没听说过,所以罗冲就直接照搬了一个蒸汽汽笛上去。
虽然蒸汽机汉部落现在造不出来,但是造个汽笛还是挺容易的,尤其是汉部落有了电石,掌握了乙炔气焊这项金属焊接工艺之后,很多以前用手敲不出来的东西,现在都可以通过焊接来完成了。
从开始立项研究,一直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两种发光和发声的大型设备才先后被制作出来,并经过了实测验收,目前只等着塔身完成后,就可以将东西搬上去组装了。
罗冲顿时以手扶额,用模具来限制胶件走形固然没错,可是这样也就限制了胶件暴露的面积,对于硫化来说无疑是自己增加了障碍。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罗冲没有犹豫,立刻针对定型的问题攻关起来,杜仲胶是特种橡胶,未经硫化时的特性在六十度以下的温度胶件会像塑料一样坚硬,所以最关键的难点是把硫化时的温度降低,这样就能以胶件本身的特性保持形状稳定了。
于是在罗冲的提议下,攻关小组把原来的硫化方式改成了硫化气体熏蒸,通过把加热室和硫化室分开设置的方法,解决了硫化室温度过高的问题,把两个舱室用管道相接,然后中间增加木制空心隔热板。
经过这次的工艺调整之后,在加上反复的实验,攻关小组终于在两天后制作出了合格的密封橡胶件,同时也解决了乙炔气灯的最后一个难点。
一周后,从各个工厂送来的灯具零件就汇总到实验室这里开始组装了。
首先还是盛放电石的灯具壳体,也就是灯具的底座,整体由一毫米厚的厚铁皮冲压制成,接缝处则是用气焊和青铜焊条焊接,加料口也首次运用了螺纹瓶盖技术,把提前加工好的瓶盖直接焊接到壳体的预置开口上。
底座的上面就是一个环形的铁皮水舱,制作方法和下面的电石料斗一样,外观看起来就像是在一个扁罐头上面放了一个面包圈,两部分中间用四个立柱焊接相连,其中一个立柱是空心铁管,同时安装了一个阀门控制向下送水的速度。
灯芯喷嘴部分就在面包圈形的水舱中间,旁边还加装了一个类似燧发枪的燧石打火装置,长卵形的玻璃灯罩正好可以坐在这个凹陷里面,外面再用两道铁丝圈固定,玻璃灯罩的顶部是铁皮制作的通风口,把向上喷发的热气导向了侧面,主要用来防雨防风。
这些全都做好之后,再把整个灯具浸泡在水盆中检测有没有漏气,全部合格之后就可以晾干刷漆了,经过两遍表面刷漆,一个通体墨绿色,安装有透明玻璃灯罩的电石灯就呈现在罗冲的面前。
这个灯的形状很像罗冲前世看到的那种手提煤油灯,只不过燃料换成了更便宜的电石。
拧开底座的盖子,往里面倒满黄豆大小的电石颗粒,然后再往上面的水舱内加满清水,最后拧开供水阀门,随着清水流进底仓的时间越来越长,碳化钙和水的接触反应也越来越激烈,中间的灯芯喷嘴也很快喷出了可燃的乙炔气体。
这个时候把玻璃灯罩通过一个杠杆铁丝抬高,然后拨动里面的燧石打火装置,灯芯出喷发的乙炔气体啪的一声就被点燃了,发出一簇稳定的耀眼白光,然后再将玻璃灯罩恢复原位,就可以通过供水阀门来调节灯芯火苗的大小了。
当电石灯被点燃的那一刻,实验室中的所有人都不禁张大了嘴巴,虽然他们早就听首领讲了无数遍的原理,可是真的见到成品的时刻,还是忍不住为这耀眼的光芒所震撼。
“这灯好亮啊。”
“是啊,可比油灯和蜡烛亮多了,不行了,不能一直盯着看,不然眼睛都要被照瞎了。”
“首领真是太厉害了,居然能想出这样的灯,还有那些造玻璃的也很厉害啊,沙子居然也能做出那么实用又好看的东西。”
“就是不知道这个电石贵不贵啊,要是以后都烧这玩意了,不知道每个月要多少钱。”
“放心吧,电石怎么做的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都是用煤和石灰石烧出来的,顶多比煤贵一点,再说了你又不用这玩意做饭,我都已经算清楚了,就算一家置办五盏这样的灯,一个月下来都烧不了三斤电石,你别忘了,灯这玩意儿每天不就点那俩时辰吗,到睡觉的时候就关了,又不是让你整夜的烧。”
“那要这样的话还真是划算啊,可比烧油灯便宜多了,省下来的油还能给家里的孩子吃,不行,我这个月俸禄下来就先买两盏。”
罗冲听着众人的赞叹,看着眼前的电石灯,也不由的眯起了眼睛,然后赶忙将火焰调小了一点,他知道乙炔的火光会比油灯和蜡烛亮的多,但也没想到会达到刺眼的地步,尤其是乙炔燃烧时的火光还是那种纯白的颜色,肉眼盯上一会儿真的很难受,看来这玩意并不适用于普通照明,拿来当做灯塔的光源倒是非常合适。
不过民用版本肯定也是要改良的,既然火焰的颜色不能改变,那就把玻璃灯罩的颜色改一改好了。
打定了主意,罗冲立刻让人去给玻璃厂送信,让他们接下来生产的灯罩全部改成一种介于黄色和浅棕色之间的颜色,这个配方倒是容易调整,直接将氧化铁结晶的占比调低一点就行了。
民用照明的灯具开发出来之后,罗冲紧接着又研发起了灯塔专用的大型灯具,海航路线已经被游伏打通,而且这家伙正在回部落的路上,但是等到下次游伏再出海的时候,灯塔的建设就要提上日程了,他在家里就是搞后勤的,有人在外面给自己打天下,自己也坚决不能拖他们的后腿。
灯塔这东西罗冲没见过实物,但是他见过不少的视频和照片,而且知道这东西的用途,那就是给船只引航用的,照明什么的,那是扯淡,它的功能更像一个信号发射器,就是远远的告诉你,我在什么地方,这就足够了,如果非要说什么东西和灯塔的功能比较接近,那罗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烽火台,因为烽火台同样是发射信号用的,只不过发射的是告警信号。
简单来说,灯塔最起码要满足两个功能,第一是发光,第二是发声,天气良好的时候只用灯光作为信号就够了,但是一到大雾弥漫的天气,灯塔不仅要发光,还要能不停的鸣笛,给迷失在大雾中的船只提供声音引导。
就以目前汉部落的科技水平而言,满足这两个条件都没什么问题,难就难在没有实际建造经验,所以在真的海岸灯塔建造之前,罗冲打算先在汉部落本部试建一个,拿来练练手刷一下经验,至于灯塔建造的地点,罗冲则是选在了卫山郡。
卫山郡是云志筹建的郡城,地点就设在大湖边,也是目前汉部落本部最大的一个内陆码头,虽然是拿来刷经验的灯塔,但也不能毫无作为,放在卫山郡的码头旁边好歹还能起到些用处,不能花那么多钱全都浪费了。
另外这个内陆灯塔既然实际用处不大,那给它赋予一些文明意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汉部落也发展好几年了,建造的各式建筑数不胜数,但是称得上奇观的建筑却没有一个,灯塔本来就是个稀罕玩意,把它当作奇观来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定了主意,罗冲立刻开始设计起来,首先就是塔身,最少也不能低于二十米,不然这个灯塔建的就没有意义,而真正的海岸灯塔,罗冲是准备最少四十米打底的,最高到六十米也不是不行,要知道竹岛附近的潮水落差非常大,如果灯塔只有二十米高,估计涨潮的时候肯定被淹的就剩一个塔顶了。
确定了塔身的高度,塔身的直径就容易确定了,最起码下盘要稳,不能让那么高的建筑轻易倒塌才是,所以罗冲给卫山郡的灯塔设计的是直径六米的圆形,长径比才三倍多一点,称得上非常稳定了,要知道很多的灯塔看起来都是细高细高的,罗冲这个直径六米,高度才二十米的灯塔看起来也就像个矮胖子。
圆柱形的塔体建造起来没什么难度,汉部落已经有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只要罗冲给出图纸,基本上不需要他亲自指挥,下面的那些工头们就能按图完工。
灯塔的材质选用的是大块青砖,这东西有不少的现货,都是用来盖厂房的建材,拿出来一部分造个灯塔也没什么,罗冲亲自到卫山郡选好了地址,就开始有负责人带头打地基了。
而趁着工匠们建造塔身的时间,罗冲则是领着一票工匠们研发起了专用的灯具。
首先是灯芯的光源,虽然还是用电石产生的乙炔气体作为燃料,但是像手提灯那样的喷嘴灯芯是肯定不行了,那豆大的火苗,想想都知道照不了多远,而罗冲所知的那种老式煤油灯塔,加上聚光透镜的辅助后,其灯光射程都是可以达到五十公里的,所以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灯芯问题。
增加亮度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想办法增大火苗的体积,而且由于电石灯是气体燃料,和各种油灯用的灯芯不同,因此罗冲最先想到的就是热气球上用的火炬,还有燃气灶上的多孔火盘。
这两种设计各有特点,火炬不用多说,一米多高的火焰绝对能满足灯芯的需求了,但是因为出气量太猛的原因,如果质量不过关的话,罗冲又担心爆炸,所以他直接选择了第二种,类似燃气炉的火盘,这东西他接触的多,所以制作起来更有把握。
因为要尽可能的制造出更高的火苗,所以不能直接照搬燃气炉上的平板设计,那个是为了给锅加热均匀用的,和罗冲的需求不一样,所以罗冲选用的倾斜向上的出气管道。
电石舱和水舱不讲,光是上面的灯芯喷嘴就有三百支,每一个喷嘴都有筷子粗细,从里到外一共分了六圈,每一圈的喷嘴都会朝着一个圆形的方向倾斜,当一圈的喷嘴被点着时,所有的火苗都会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均匀的火圈,而且由于气体喷发互相借力的作用,火苗的高度也会比垂直喷射要高上一些,这些都是根据燃气炉上的设计抄来的。
除此之外,每一圈的喷嘴除了按照圆圈的方向倾斜外,还会向着中间的圆心倾斜一定的角度,越是靠外的一圈,向内倾斜的角度就越大,最终当这三百多支喷嘴同时点燃时,就会形成一个直径三十公分,高度超过半米的巨大白色火柱,而这,就是罗冲为灯塔准备的灯芯了。
灯芯外面的玻璃罩子倒是好整,直接用透明玻璃浇注一个大的就行,难的地方不是灯罩,而是聚光用的透镜,不仅要有透镜,你还要让这个透镜围绕灯芯转圈,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远射光柱,不停的扫射周围的海面。
这个倒是也不难,直接做一个能围绕灯芯旋转的架子,然后把透镜装在上面就行了,至于驱动架子旋转的动力,人力肯定不行,用发条什么的也不合适,因为实在太大了。
考虑到将来的灯塔最终是要放在海上使用的,所以罗冲最终决定用风来做驱动透镜旋转的动力,直接在塔顶上搞一个连接透镜支架的风车,通过风车的旋转带动支架旋转,由于汉部落已经有了很多的风力锯木工厂,所以在这方面汉部落也有成熟的经验。
至于透镜,那就没什么好研究的了,直接算好了光线折射的角度,然后预置一个金属模具,再用玻璃浇筑就好了,考虑到透镜支架需要平衡和配重的原因,所以一个灯塔上就放了两个椭圆形的透镜,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射出光柱扫射海面。
有了这些,灯具方面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当然了,如果汉部落能够制作出玻璃镜子的话,那么再把透镜支架上安装两具凹面的聚光镜,那么光束的集中效果就会更好,只可惜罗冲实在不知道怎么给玻璃镀银的工艺,所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摸索,短时间内是不要想镜子了,只能先用凸透镜对付一下。
剩下的鸣笛方面,要考虑的特点就是声音的持续性,而且笛声还要够大,或者说要传播的够远,关于这方面罗冲没什么特殊的见解,他所认识的类似设备也只有蒸汽火车上的汽笛,或者轮船上的汽笛,别的他也没听说过,所以罗冲就直接照搬了一个蒸汽汽笛上去。
虽然蒸汽机汉部落现在造不出来,但是造个汽笛还是挺容易的,尤其是汉部落有了电石,掌握了乙炔气焊这项金属焊接工艺之后,很多以前用手敲不出来的东西,现在都可以通过焊接来完成了。
从开始立项研究,一直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两种发光和发声的大型设备才先后被制作出来,并经过了实测验收,目前只等着塔身完成后,就可以将东西搬上去组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