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祭什么呢?
祭神的部落一般都有图腾之类的东西,他们或把图腾刻画在石头上,或者直接画在身上,脸上,或者刻画在木头上,做成类似图腾柱之类的东西,而汉部落是没有图腾的,所以罗冲只能祭祀别的东西了,那就是——祭旗。
是的,罗冲想出来的精神寄托的东西就是旗帜,现代的国家都有国旗,汉部落虽然还不是国家,但是也要搞一个。
当然,旗子上面是不会写“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
咳咳,汉部落的旗子上面就只有一个字,“漢”。
汉部落现在没有布匹,做旗子也只能用兽皮,好在汉部落现在不缺兽皮,做一张旗子的材料还是有的。
罗冲挑选了一张完整的大角鹿的皮,上面的毛已经被刮去了,按照最大面积裁成一个长方形,上面的字体是用煮熟的骨头缝上去的,歪歪扭扭的组成一个“漢”字。
至于为什么用骨头,很简单,因为没有别的玩意。
虽然现在罗冲能烧出来松烟墨,但是直接用墨汁写的话,估计一场雨过后,字就没了,别的染料罗冲暂时也没开发出来,思来想去还是用骨头的好,而且煮过的骨头能够防腐。
用骨头缝在兽皮上做成的旗帜当然不可能横着飘起来,所以这个旗子罗冲做的是竖版的,一个竖条形的旗帜,上沿打上几个洞,再用棍子穿起来,就像窗帘那样,再找跟旗杆挂起来就ok了。
旗杆的位置被罗冲定在城址的中心城区,那里本来就不是居住区,想想以后弄个小广场,上面插个旗杆也没什么问题。
旗杆的材料也是用的杉木,无他,长的直而已,粗细也合适,华夏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用这玩意儿当电线杆呢。
精神寄托是有了,仪式当然也要搞一搞,这么正经的严肃的事情,没有仪式感怎么行,可偏偏汉部落就没有谁懂这个。
汉部落人还少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信仰,也从来没有过祭祀的活动,大家都在摸索,只有罗冲见过的东西多一些。
搞仪式当然需要礼器之类的东西了,什么钟,鼎,号,鼓之类的,钟鼎就不用想了,那玩意儿做起来太费劲,不仅消耗大量的金属材料,还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罗冲只想做个鼓。
鼓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好东西,只需要一些木头,两张兽皮就可以做成,而且这东西敲起来声音贼大,震慑人心,很容易让人们引起共鸣,团结意识。
平常就算不举行祭祀的时候也很有用处,比如报警,遇到敌人进攻可以敲鼓预警,也可以傍晚敲鼓叫大家回来吃饭,甚至还可以用在军事上训练队列或者阵形,总之它的实际用途很大,而且容易制作。
做鼓先要做一个没有底子的扁桶,由罗冲亲自设计,计算圆周率算尺寸,再让木豚和木桶两个人锯一些中间宽,两端略窄的橡木板,用这些木板围成一个圆桶。
固定的材料是两个扁铜圈,直接用汉部落目前剩余的铜料浇铸而成,附带的又做一些铜钉,汉部落的金属储备也彻底告罄。
把木板围成一个圈,先围上一个铜箍固定,再往木板上淋上水放在火上烤制定型,木桶的另一端用湿麻绳不断绞紧,然后把另一个铜箍套上去,再把两个铜箍砸紧就行了。
鼓的两面用了两张野牛皮,用铜钉把牛皮紧紧的绷在鼓的两端,再用鱼鳔胶把接缝处粘牢。
至此,一个直径一米二的牛皮大鼓就完成了,往那一立,比小孩还高,咳咳,祭祀的东西嘛,当然要大一点。
跟着罗冲忙活的木豚,瘸子和木桶,他们都不知道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汉部落的族人们也很好奇,还有调皮的孩子跑过来拍了拍,结果发出咚咚的响声,把那孩子吓了一跳。
“首领,你说的这个‘鼓’是干什么用的,怎么敲起来声音这么响。”瘸子听到了鼓面发出的声音也是吓了一跳,直接出声问了出来。
“哈哈,这东西就是用来敲的,不过不是用手敲,最好是用木锤。对了,木豚,我让你做的那两个鼓锤你做好了吗。”罗冲笑着介绍了一下,又追问鼓锤的进展。
“马上就好,我已经做好了,现在正打磨呢,要不然有木刺,会扎手。”
“嗯,你打磨仔细一点,不用着急,要是敲鼓的时候把牛皮扎烂了可就敲不响了。”
“嗯,我知道。”木豚一边干活,一边应声回答,手里拿着两根鼓锤,打磨一会就停下来,用手心抚摸着,感觉哪里还不够光滑,然后继续打磨。
春季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整天,都说春雨贵如油,这的春雨倒是便宜的很,没完没了。
交给女人们缝制的旗帜做好了,用一根木棍串了起来;大力也带着男人们在罗冲标记的位置把旗杆竖了起来,旗杆的顶端装了一个木质的滑轮,是由罗冲亲自做的,滑轮上穿了一根很长的麻绳用来升旗。
木桶带着四个男孩打造安放牛皮鼓的架子,现在也已经做好了,暂时放在围墙里面。
一直到吃晚饭前,木豚的鼓锤也终于完工,罗冲检查了一下,没啥问题,最后在锤头上包上两块蛇皮,齐活,只等天气放晴,祭祀就可以开始了。
春季的第二天,伴随着东方第一缕阳光的照射,天空终于云开雾散了,露出雨后湛蓝的天空,和一道连接天地的七彩长虹。
等到吃过早饭,罗冲领着自己的对象(一对大象),带着汉部落全体族人,上到年迈的长老,下到吃奶的孩子,全都来到了被定为城址的荒地。
高耸的旗杆下,一个青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整齐的摆着长矛,弓箭,一条大鱼,一个牛头,和剩下的20多斤稻谷。
长老和罗冲站在高台下主持祭祀仪式,侧面的木架上安放着那面牛皮大鼓,光着膀子的大力手持两柄鼓锤站立一旁,200多汉部落的族人们整齐的排成方阵站在高台的前面,目光都注视着罗冲。
“祭祀开始,鸣鼓,升旗。”
伴随着罗冲的一声大喊,大力开始卖力的敲动大鼓。
咚...咚...咚...咚...
震慑人心的鼓声响彻旷野,伴随着鼓点的节奏,七个男人组成的队列整齐的从人群中向旗杆走来。
走在最前面的大树挺着一杆青铜长矛;身后跟着背负箭壶,手拿长弓的兽牙和独耳。
羽毛,石头,木豚,木桶四人分别抓着大“漢”旗帜的一角,一手持铜矛,一手把旗帜高高的举过头顶,一行七人的队列踏着鼓点向旗杆走来。
~
~
~
~
~
感谢亲爱的书友们给卿书的打赏支持,以下是今天的打赏名单。
书友“夏文兮辞”
书友“碧野悠云”
书友“司徒空冥”
书友“唬老虎的小男孩”
书友“琉璃木菅”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卿书的投喂(手动滑稽)
也谢谢各位投推荐票的书友们,今天是《原始》发书以来推荐票最多的一天,150多票啊,我的天,这是你们送给我最好的元宵节礼物。
最后卿书也在这里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希望你们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谢谢大家支持,别忘了明天的推荐票哦!!!
祭神的部落一般都有图腾之类的东西,他们或把图腾刻画在石头上,或者直接画在身上,脸上,或者刻画在木头上,做成类似图腾柱之类的东西,而汉部落是没有图腾的,所以罗冲只能祭祀别的东西了,那就是——祭旗。
是的,罗冲想出来的精神寄托的东西就是旗帜,现代的国家都有国旗,汉部落虽然还不是国家,但是也要搞一个。
当然,旗子上面是不会写“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
咳咳,汉部落的旗子上面就只有一个字,“漢”。
汉部落现在没有布匹,做旗子也只能用兽皮,好在汉部落现在不缺兽皮,做一张旗子的材料还是有的。
罗冲挑选了一张完整的大角鹿的皮,上面的毛已经被刮去了,按照最大面积裁成一个长方形,上面的字体是用煮熟的骨头缝上去的,歪歪扭扭的组成一个“漢”字。
至于为什么用骨头,很简单,因为没有别的玩意。
虽然现在罗冲能烧出来松烟墨,但是直接用墨汁写的话,估计一场雨过后,字就没了,别的染料罗冲暂时也没开发出来,思来想去还是用骨头的好,而且煮过的骨头能够防腐。
用骨头缝在兽皮上做成的旗帜当然不可能横着飘起来,所以这个旗子罗冲做的是竖版的,一个竖条形的旗帜,上沿打上几个洞,再用棍子穿起来,就像窗帘那样,再找跟旗杆挂起来就ok了。
旗杆的位置被罗冲定在城址的中心城区,那里本来就不是居住区,想想以后弄个小广场,上面插个旗杆也没什么问题。
旗杆的材料也是用的杉木,无他,长的直而已,粗细也合适,华夏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用这玩意儿当电线杆呢。
精神寄托是有了,仪式当然也要搞一搞,这么正经的严肃的事情,没有仪式感怎么行,可偏偏汉部落就没有谁懂这个。
汉部落人还少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信仰,也从来没有过祭祀的活动,大家都在摸索,只有罗冲见过的东西多一些。
搞仪式当然需要礼器之类的东西了,什么钟,鼎,号,鼓之类的,钟鼎就不用想了,那玩意儿做起来太费劲,不仅消耗大量的金属材料,还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罗冲只想做个鼓。
鼓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好东西,只需要一些木头,两张兽皮就可以做成,而且这东西敲起来声音贼大,震慑人心,很容易让人们引起共鸣,团结意识。
平常就算不举行祭祀的时候也很有用处,比如报警,遇到敌人进攻可以敲鼓预警,也可以傍晚敲鼓叫大家回来吃饭,甚至还可以用在军事上训练队列或者阵形,总之它的实际用途很大,而且容易制作。
做鼓先要做一个没有底子的扁桶,由罗冲亲自设计,计算圆周率算尺寸,再让木豚和木桶两个人锯一些中间宽,两端略窄的橡木板,用这些木板围成一个圆桶。
固定的材料是两个扁铜圈,直接用汉部落目前剩余的铜料浇铸而成,附带的又做一些铜钉,汉部落的金属储备也彻底告罄。
把木板围成一个圈,先围上一个铜箍固定,再往木板上淋上水放在火上烤制定型,木桶的另一端用湿麻绳不断绞紧,然后把另一个铜箍套上去,再把两个铜箍砸紧就行了。
鼓的两面用了两张野牛皮,用铜钉把牛皮紧紧的绷在鼓的两端,再用鱼鳔胶把接缝处粘牢。
至此,一个直径一米二的牛皮大鼓就完成了,往那一立,比小孩还高,咳咳,祭祀的东西嘛,当然要大一点。
跟着罗冲忙活的木豚,瘸子和木桶,他们都不知道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汉部落的族人们也很好奇,还有调皮的孩子跑过来拍了拍,结果发出咚咚的响声,把那孩子吓了一跳。
“首领,你说的这个‘鼓’是干什么用的,怎么敲起来声音这么响。”瘸子听到了鼓面发出的声音也是吓了一跳,直接出声问了出来。
“哈哈,这东西就是用来敲的,不过不是用手敲,最好是用木锤。对了,木豚,我让你做的那两个鼓锤你做好了吗。”罗冲笑着介绍了一下,又追问鼓锤的进展。
“马上就好,我已经做好了,现在正打磨呢,要不然有木刺,会扎手。”
“嗯,你打磨仔细一点,不用着急,要是敲鼓的时候把牛皮扎烂了可就敲不响了。”
“嗯,我知道。”木豚一边干活,一边应声回答,手里拿着两根鼓锤,打磨一会就停下来,用手心抚摸着,感觉哪里还不够光滑,然后继续打磨。
春季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整天,都说春雨贵如油,这的春雨倒是便宜的很,没完没了。
交给女人们缝制的旗帜做好了,用一根木棍串了起来;大力也带着男人们在罗冲标记的位置把旗杆竖了起来,旗杆的顶端装了一个木质的滑轮,是由罗冲亲自做的,滑轮上穿了一根很长的麻绳用来升旗。
木桶带着四个男孩打造安放牛皮鼓的架子,现在也已经做好了,暂时放在围墙里面。
一直到吃晚饭前,木豚的鼓锤也终于完工,罗冲检查了一下,没啥问题,最后在锤头上包上两块蛇皮,齐活,只等天气放晴,祭祀就可以开始了。
春季的第二天,伴随着东方第一缕阳光的照射,天空终于云开雾散了,露出雨后湛蓝的天空,和一道连接天地的七彩长虹。
等到吃过早饭,罗冲领着自己的对象(一对大象),带着汉部落全体族人,上到年迈的长老,下到吃奶的孩子,全都来到了被定为城址的荒地。
高耸的旗杆下,一个青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整齐的摆着长矛,弓箭,一条大鱼,一个牛头,和剩下的20多斤稻谷。
长老和罗冲站在高台下主持祭祀仪式,侧面的木架上安放着那面牛皮大鼓,光着膀子的大力手持两柄鼓锤站立一旁,200多汉部落的族人们整齐的排成方阵站在高台的前面,目光都注视着罗冲。
“祭祀开始,鸣鼓,升旗。”
伴随着罗冲的一声大喊,大力开始卖力的敲动大鼓。
咚...咚...咚...咚...
震慑人心的鼓声响彻旷野,伴随着鼓点的节奏,七个男人组成的队列整齐的从人群中向旗杆走来。
走在最前面的大树挺着一杆青铜长矛;身后跟着背负箭壶,手拿长弓的兽牙和独耳。
羽毛,石头,木豚,木桶四人分别抓着大“漢”旗帜的一角,一手持铜矛,一手把旗帜高高的举过头顶,一行七人的队列踏着鼓点向旗杆走来。
~
~
~
~
~
感谢亲爱的书友们给卿书的打赏支持,以下是今天的打赏名单。
书友“夏文兮辞”
书友“碧野悠云”
书友“司徒空冥”
书友“唬老虎的小男孩”
书友“琉璃木菅”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卿书的投喂(手动滑稽)
也谢谢各位投推荐票的书友们,今天是《原始》发书以来推荐票最多的一天,150多票啊,我的天,这是你们送给我最好的元宵节礼物。
最后卿书也在这里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希望你们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谢谢大家支持,别忘了明天的推荐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