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从无父子,何况兄弟?
“搞半天,你针对戌菱,是因为她破坏的是你给的命数?”可离少说有几分无语。
“我讨厌不守信用的人!”朔光说,“更讨厌让我不守信用的人!”
“呵!”可离翻了个白眼:“你这是徇私!枉法!以权!谋私!”
朔光耸肩,不置可否。
她们不插手,事情就变得单纯了许多。
孟挽之被丢弃在孟府,只能与戌菱汇合,而戌菱把朔光可离当成了皇上的人,以为皇上要杀她,也不敢贸然再去挑拨。成予那边复杂一些,他固然怨恨皇上和孟挽之联手对付他,可这两人,一个是他的兄长,一个是他的爱人,他狠不下心去恨,却又撤不下心防去原谅,他于一夕之间被两个最亲近的人背叛,却又不能当真不管不顾以彼之道还彼之身。
如果事情一直这么持续,倒也能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并没有保持太久,就在几日后,戌菱从为她牵线搭桥的朝臣处得知,皇上不曾对她有忌惮,也不曾派人来杀她,于是戌菱将计就计,将她遭刺杀的事栽赃给成予,还特意强调,成予有意让刺客伪装成皇上的人,目的就是要让皇上众叛亲离,失去所有盟友。
对于此番说辞,皇上未有表态,甚至于信与没信都很难说,总归戌菱一命于他并不重要,他待戌菱本也只是利用,因此他随便找了理由搪塞,过后他一个人时,与伺候的公公说,他觉得自己错了。公公问他哪里错了。皇上说:“华岩山上,朕不该对他出手!”
公公弓着身,劝他:“郑成侯功高震主,皇上小惩大诫,皇上无错!”
皇上负着手,望着窗外:“若只是朕,尚且好说,可偏偏,还有一个孟挽之!”
有两只小鸟在窗前飞过,皇上又说:“你说他在知道真相的时候,该多难过?”
皇上心中是有成予的,所以上次他与戌菱说“够了”,是真准备到此为止,或者至少,短时间内到此为止,然正如孟挽之所说,戌菱一心要成予死,又如何能任之由之?在她察觉出皇上于心不忍以后,不知又用了什么法子,让京都外数城忽然涌现出一股力量,它蛰伏于百姓之中,却分明是朝京城而来,大有一种兵临城下、随时逼宫的架势。
皇上身为帝王,焉能蒙此大辱?满朝上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人马,且不露痕迹将他们集聚京城的,唯有郑成侯一人。消息传回皇宫,根本不需要戌菱说什么,皇上已厘清其中关节,将这祸端全怪责到成予身上。
皇上召戌菱进宫,问她可有什么法子解郑成侯此急。
戌菱献了许多计,诸如策划兵变栽赃成予,或派他去险境设伏截杀,又或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皇上自身来一场苦肉计,污他弑君夺位,令他从此再无翻身可能。皇上将这些法子全否了,戌菱问他哪里不妥,皇上说:“朕不要他的命,朕只要他的兵!”
戌菱道:“郑成侯权倾天下,恐怕难得只断其翼,却不伤人!”
皇上说:“若是要取他性命,朕有一百种方法,用不着你!”
戌菱想了一想,说:“或者,可以试试从鹰爪兵入手!”
皇上示意她说。戌菱说:“皇上尚为皇子时,郑成侯为助皇上成事,曾养过一队亲兵,命之为鹰爪,而今,鹰爪兵日益做大,已遍及全国,皇上虽有心管控,却无力插手,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甚至可以与朝廷军队抗衡,而最令皇上头疼的,是他们只效忠郑成侯,郑成侯不发话,纵是皇命,他们都敢抗!”
皇上眸色微沉,说:“这些朕都知道,说点朕不知道的!”
戌菱道:“郑成侯之所以能号令鹰爪兵,是因四年前那场浩劫里,他与那队亲兵有过过命的交情,他们敬他,所以效忠他,可如今,鹰爪兵派系庞杂,中低层士兵对他根本没什么感情,郑成侯要完全把控鹰爪兵,单凭情义已经不够了,所以他制作了个信物。鹰爪兵人人皆知,信物出,军令到,其效用形同虎符!”
“知道那信物是什么么?”皇上问。
“暂时不知!”戌菱说。
“信物的事……也是孟挽之探知的?”
“当然!”
皇上沉默了一阵,朔光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不过朔光帮着分析了下,倘若成予大权主要来源于鹰爪兵,那么皇上只要拿到信物,或者想法子让成予交出信物,郑成侯之危便可迎刃而解,且只要皇上愿意,事情过去以后,成予可以全身而退。
只不过,难点在于,这么重要的东西,成予不会轻易交出来,皇上也没有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得到。
“你既然提出此事,想来,是已有了主意?”皇上问。
“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让孟挽之潜伏于郑成侯身边,寻机将信物取来!”戌菱说。
“不行!”皇上严词拒绝,“郑成侯的事,不能再牵扯孟挽之了!”
戌菱想了一想,又说:“既不能牵扯孟挽之,就只能采取迂回之法了!”
“怎么个迂回法?”
“定他谋逆罪,逼他交信物!”
皇宫有一宗庙,庙中供奉着皇族先祖,从始皇帝至今,已陆陆续续供了百人,他们全都曾是晋国帝王。因此,晋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宗庙重地,凡携兵器入者,视同谋反。所以戌菱的法子,是将成予引入宗庙,只要他进宗庙时手握兵器,皇上就能以谋逆之罪擒他,届时他为保命,必定会亲手奉上信物。
--
“搞半天,你针对戌菱,是因为她破坏的是你给的命数?”可离少说有几分无语。
“我讨厌不守信用的人!”朔光说,“更讨厌让我不守信用的人!”
“呵!”可离翻了个白眼:“你这是徇私!枉法!以权!谋私!”
朔光耸肩,不置可否。
她们不插手,事情就变得单纯了许多。
孟挽之被丢弃在孟府,只能与戌菱汇合,而戌菱把朔光可离当成了皇上的人,以为皇上要杀她,也不敢贸然再去挑拨。成予那边复杂一些,他固然怨恨皇上和孟挽之联手对付他,可这两人,一个是他的兄长,一个是他的爱人,他狠不下心去恨,却又撤不下心防去原谅,他于一夕之间被两个最亲近的人背叛,却又不能当真不管不顾以彼之道还彼之身。
如果事情一直这么持续,倒也能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并没有保持太久,就在几日后,戌菱从为她牵线搭桥的朝臣处得知,皇上不曾对她有忌惮,也不曾派人来杀她,于是戌菱将计就计,将她遭刺杀的事栽赃给成予,还特意强调,成予有意让刺客伪装成皇上的人,目的就是要让皇上众叛亲离,失去所有盟友。
对于此番说辞,皇上未有表态,甚至于信与没信都很难说,总归戌菱一命于他并不重要,他待戌菱本也只是利用,因此他随便找了理由搪塞,过后他一个人时,与伺候的公公说,他觉得自己错了。公公问他哪里错了。皇上说:“华岩山上,朕不该对他出手!”
公公弓着身,劝他:“郑成侯功高震主,皇上小惩大诫,皇上无错!”
皇上负着手,望着窗外:“若只是朕,尚且好说,可偏偏,还有一个孟挽之!”
有两只小鸟在窗前飞过,皇上又说:“你说他在知道真相的时候,该多难过?”
皇上心中是有成予的,所以上次他与戌菱说“够了”,是真准备到此为止,或者至少,短时间内到此为止,然正如孟挽之所说,戌菱一心要成予死,又如何能任之由之?在她察觉出皇上于心不忍以后,不知又用了什么法子,让京都外数城忽然涌现出一股力量,它蛰伏于百姓之中,却分明是朝京城而来,大有一种兵临城下、随时逼宫的架势。
皇上身为帝王,焉能蒙此大辱?满朝上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人马,且不露痕迹将他们集聚京城的,唯有郑成侯一人。消息传回皇宫,根本不需要戌菱说什么,皇上已厘清其中关节,将这祸端全怪责到成予身上。
皇上召戌菱进宫,问她可有什么法子解郑成侯此急。
戌菱献了许多计,诸如策划兵变栽赃成予,或派他去险境设伏截杀,又或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皇上自身来一场苦肉计,污他弑君夺位,令他从此再无翻身可能。皇上将这些法子全否了,戌菱问他哪里不妥,皇上说:“朕不要他的命,朕只要他的兵!”
戌菱道:“郑成侯权倾天下,恐怕难得只断其翼,却不伤人!”
皇上说:“若是要取他性命,朕有一百种方法,用不着你!”
戌菱想了一想,说:“或者,可以试试从鹰爪兵入手!”
皇上示意她说。戌菱说:“皇上尚为皇子时,郑成侯为助皇上成事,曾养过一队亲兵,命之为鹰爪,而今,鹰爪兵日益做大,已遍及全国,皇上虽有心管控,却无力插手,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甚至可以与朝廷军队抗衡,而最令皇上头疼的,是他们只效忠郑成侯,郑成侯不发话,纵是皇命,他们都敢抗!”
皇上眸色微沉,说:“这些朕都知道,说点朕不知道的!”
戌菱道:“郑成侯之所以能号令鹰爪兵,是因四年前那场浩劫里,他与那队亲兵有过过命的交情,他们敬他,所以效忠他,可如今,鹰爪兵派系庞杂,中低层士兵对他根本没什么感情,郑成侯要完全把控鹰爪兵,单凭情义已经不够了,所以他制作了个信物。鹰爪兵人人皆知,信物出,军令到,其效用形同虎符!”
“知道那信物是什么么?”皇上问。
“暂时不知!”戌菱说。
“信物的事……也是孟挽之探知的?”
“当然!”
皇上沉默了一阵,朔光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不过朔光帮着分析了下,倘若成予大权主要来源于鹰爪兵,那么皇上只要拿到信物,或者想法子让成予交出信物,郑成侯之危便可迎刃而解,且只要皇上愿意,事情过去以后,成予可以全身而退。
只不过,难点在于,这么重要的东西,成予不会轻易交出来,皇上也没有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得到。
“你既然提出此事,想来,是已有了主意?”皇上问。
“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让孟挽之潜伏于郑成侯身边,寻机将信物取来!”戌菱说。
“不行!”皇上严词拒绝,“郑成侯的事,不能再牵扯孟挽之了!”
戌菱想了一想,又说:“既不能牵扯孟挽之,就只能采取迂回之法了!”
“怎么个迂回法?”
“定他谋逆罪,逼他交信物!”
皇宫有一宗庙,庙中供奉着皇族先祖,从始皇帝至今,已陆陆续续供了百人,他们全都曾是晋国帝王。因此,晋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宗庙重地,凡携兵器入者,视同谋反。所以戌菱的法子,是将成予引入宗庙,只要他进宗庙时手握兵器,皇上就能以谋逆之罪擒他,届时他为保命,必定会亲手奉上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