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穿白衣,挂白绫。
太子府上下死寂一片,朝臣上门送行祭奠,抬棺起灵,玉明熙一手操办了李乘风的葬礼,不施粉黛的脸上挂满泪痕,可她不敢松懈,李澈与长孙怡比他更要悲伤,她要替太子哥哥支撑下去。
宫里没有传出消息,待太子的棺木下葬皇陵后,玉明熙悄悄进宫求见圣上。
走进御书房,坐在书案前的皇帝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憔悴,只是眼神难掩悲伤之色,皇帝从奏折中抬起头来看她,轻叹一口气。
“乘风的葬礼是你操办的?”
玉明熙慌忙跪下,“是,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若有逾矩,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深呼吸后身子靠在椅背上舒展开来,“因为这病,他母后早亡,他也受了二十多年的苦,如今……算是解脱了。”话中竟有几分释然之感,与前世的悲痛欲绝截然相反。
玉明熙隐隐觉得不对劲,她只改变了赵洵和裴英的人生,为什么李乘风的死和皇帝的反应都与前世不同。究竟是哪里变了?
“朕听人说,你在户部声望很高?就连尚书也得看你的眼色行事?”皇帝话锋一转,狐狸的眼神看向玉明熙。
“臣惶恐!”玉明熙心脏一紧,伏低了身子让自己的姿态显得更卑微,“臣一介女流,能得到陛下的赏识为百姓做事已经是三生有幸,怎会仗势欺人,自毁名声,还请陛下明察。”
君王的猜忌对臣子而言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随时随地会要了她的命。
玉明熙承认自己在户部是积累了不少名望,可她对尚书从来是毕恭毕敬,从未起过争执,怎会有人诬陷她。
皇帝冷冷道,“你爹娘在战场上丢了性命,不是为了让你在这儿做高官享厚禄,日后本分些,别再让朕听到旁人说你不务正业。”
“是,臣谨遵圣意。”
玉明熙双目凝视地面,觉得面前的人十分陌生,帝王心术她不明白,大概知道是有人在背后编排她,这话甚至都传到了陛下耳朵里。
她在明敌在暗,该收敛锋芒。
从宫中出来,玉明熙的脸色明显不好,小燕轻声问了,却被玉明熙警示不要多说。
四公主出嫁、太子下葬、皇帝的敲打,一系列的事砸下来让她忙到头脚倒悬,从宫里出来回到府中,玉明熙看着落了雪的院子被园丁打理的细致美丽,无心欣赏。
明明府中有那么多人住着,她却觉得十分空荡,没有人与她在饭桌上闲聊,没有人听她的悲伤委屈,独自在书房对账到深夜,却被皇帝敲打。
她走到卧房里,翻出裴英一年来给她写的信,只有三封,问候她身体可好。
屋里烧着暖暖的炭盆,玉明熙突然觉得自己孤家寡人分外凄凉。太子哥哥没了,陛下对她生了疑心,反而是被她当做工具利用的裴英在关心她。
他真傻。
少女轻伏在桌案上,手指轻捻薄薄的信纸,看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少年亲笔写下的书信。他写的字还是那么难看。玉明熙能想象到少年握着笔写信时的模样,思索良久却只落笔几字,笨拙可爱。
想到这里,玉明熙轻轻抚上脖颈处淡淡的疤痕,想起年少时怀中抱着的男孩,心底涌起一股淡淡的思念。
如果他在这里就好了。
可是他不在,只有她一个人面对世事无常的变故。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玉明熙二十岁生日宴办得很低调,没有收到皇帝的赏赐,也没敢邀请官员,更不敢让林枫眠来趟她这趟浑水,只与长孙怡和李澈外出简单吃了一顿。
自从太子去后,皇帝就像犯了疑心病一般,对底下的大臣格外苛刻。玉明熙兢兢业业做事,受不了这压力,便从户部接了一份随军押送粮草的差事,暂时离了京城。
君心难测,仕途难走,李乘风当年劝诫她的话,她如今才切身体会到。
——
春末入夏之际,草原上放眼望去一片碧绿,还有闲散的牛羊点缀其中。靠近边界的一处山林地中,平北军驻扎在此。
平坦的空地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军帐后的阴影中,有个瘦小的身影躲在草丛里,手里握着一只鸽子,正竭力往鸽腿上绑东西。
“你在干什么?”
身后传来的声音吓了永福一跳,他赶忙把鸽子藏到身后,“少爷,我没干什么,您不是在练兵吗?”
“拿出来。”裴英向他伸出手,眼神凌厉,身上的盔甲泛着寒光。
永福犹豫片刻,将鸽子拿到身前,“我正要给郡主传信呢,少爷您别误会。”
“传信是常柏的事。”裴英打量着他手上的鸽子,因为慌乱而缠成一团的线,眼中神色阴沉下来,拇指推开了剑鞘,拔出剑来对准了永福的脖子,“这不是姐姐养的鸽子,你在为谁办事。”
刀刃离他的脖子只有半寸,永福说话都磕巴起来,“少爷,我对您忠心耿耿,这真的是误会……”
剑锋划破喉咙,永福痛苦的捂着脖子倒下去,手上的鸽子在地上扑腾几下,被裴英一脚踩断了脖子,鲜血流了一地。
常柏听到声响赶过来,看到永福的死相心下一惊,站直了身子恭敬问道:“将军,这要如何处理?”
“扔到山那头喂野鹰。”裴英擦干剑上的血迹,将地上小小一张密信拾起,上头只写了“一切安好”几个字。
--
太子府上下死寂一片,朝臣上门送行祭奠,抬棺起灵,玉明熙一手操办了李乘风的葬礼,不施粉黛的脸上挂满泪痕,可她不敢松懈,李澈与长孙怡比他更要悲伤,她要替太子哥哥支撑下去。
宫里没有传出消息,待太子的棺木下葬皇陵后,玉明熙悄悄进宫求见圣上。
走进御书房,坐在书案前的皇帝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憔悴,只是眼神难掩悲伤之色,皇帝从奏折中抬起头来看她,轻叹一口气。
“乘风的葬礼是你操办的?”
玉明熙慌忙跪下,“是,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若有逾矩,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深呼吸后身子靠在椅背上舒展开来,“因为这病,他母后早亡,他也受了二十多年的苦,如今……算是解脱了。”话中竟有几分释然之感,与前世的悲痛欲绝截然相反。
玉明熙隐隐觉得不对劲,她只改变了赵洵和裴英的人生,为什么李乘风的死和皇帝的反应都与前世不同。究竟是哪里变了?
“朕听人说,你在户部声望很高?就连尚书也得看你的眼色行事?”皇帝话锋一转,狐狸的眼神看向玉明熙。
“臣惶恐!”玉明熙心脏一紧,伏低了身子让自己的姿态显得更卑微,“臣一介女流,能得到陛下的赏识为百姓做事已经是三生有幸,怎会仗势欺人,自毁名声,还请陛下明察。”
君王的猜忌对臣子而言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随时随地会要了她的命。
玉明熙承认自己在户部是积累了不少名望,可她对尚书从来是毕恭毕敬,从未起过争执,怎会有人诬陷她。
皇帝冷冷道,“你爹娘在战场上丢了性命,不是为了让你在这儿做高官享厚禄,日后本分些,别再让朕听到旁人说你不务正业。”
“是,臣谨遵圣意。”
玉明熙双目凝视地面,觉得面前的人十分陌生,帝王心术她不明白,大概知道是有人在背后编排她,这话甚至都传到了陛下耳朵里。
她在明敌在暗,该收敛锋芒。
从宫中出来,玉明熙的脸色明显不好,小燕轻声问了,却被玉明熙警示不要多说。
四公主出嫁、太子下葬、皇帝的敲打,一系列的事砸下来让她忙到头脚倒悬,从宫里出来回到府中,玉明熙看着落了雪的院子被园丁打理的细致美丽,无心欣赏。
明明府中有那么多人住着,她却觉得十分空荡,没有人与她在饭桌上闲聊,没有人听她的悲伤委屈,独自在书房对账到深夜,却被皇帝敲打。
她走到卧房里,翻出裴英一年来给她写的信,只有三封,问候她身体可好。
屋里烧着暖暖的炭盆,玉明熙突然觉得自己孤家寡人分外凄凉。太子哥哥没了,陛下对她生了疑心,反而是被她当做工具利用的裴英在关心她。
他真傻。
少女轻伏在桌案上,手指轻捻薄薄的信纸,看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少年亲笔写下的书信。他写的字还是那么难看。玉明熙能想象到少年握着笔写信时的模样,思索良久却只落笔几字,笨拙可爱。
想到这里,玉明熙轻轻抚上脖颈处淡淡的疤痕,想起年少时怀中抱着的男孩,心底涌起一股淡淡的思念。
如果他在这里就好了。
可是他不在,只有她一个人面对世事无常的变故。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玉明熙二十岁生日宴办得很低调,没有收到皇帝的赏赐,也没敢邀请官员,更不敢让林枫眠来趟她这趟浑水,只与长孙怡和李澈外出简单吃了一顿。
自从太子去后,皇帝就像犯了疑心病一般,对底下的大臣格外苛刻。玉明熙兢兢业业做事,受不了这压力,便从户部接了一份随军押送粮草的差事,暂时离了京城。
君心难测,仕途难走,李乘风当年劝诫她的话,她如今才切身体会到。
——
春末入夏之际,草原上放眼望去一片碧绿,还有闲散的牛羊点缀其中。靠近边界的一处山林地中,平北军驻扎在此。
平坦的空地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军帐后的阴影中,有个瘦小的身影躲在草丛里,手里握着一只鸽子,正竭力往鸽腿上绑东西。
“你在干什么?”
身后传来的声音吓了永福一跳,他赶忙把鸽子藏到身后,“少爷,我没干什么,您不是在练兵吗?”
“拿出来。”裴英向他伸出手,眼神凌厉,身上的盔甲泛着寒光。
永福犹豫片刻,将鸽子拿到身前,“我正要给郡主传信呢,少爷您别误会。”
“传信是常柏的事。”裴英打量着他手上的鸽子,因为慌乱而缠成一团的线,眼中神色阴沉下来,拇指推开了剑鞘,拔出剑来对准了永福的脖子,“这不是姐姐养的鸽子,你在为谁办事。”
刀刃离他的脖子只有半寸,永福说话都磕巴起来,“少爷,我对您忠心耿耿,这真的是误会……”
剑锋划破喉咙,永福痛苦的捂着脖子倒下去,手上的鸽子在地上扑腾几下,被裴英一脚踩断了脖子,鲜血流了一地。
常柏听到声响赶过来,看到永福的死相心下一惊,站直了身子恭敬问道:“将军,这要如何处理?”
“扔到山那头喂野鹰。”裴英擦干剑上的血迹,将地上小小一张密信拾起,上头只写了“一切安好”几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