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学会认字说话就是不一样,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妹。”
王满满被妈妈和姐姐训哭了好几回。
她就不愿意看见骆听雨了。
骆听雨现在都开始藏拙了,她还跟姥娘说,在外头尽量别夸她,再让人家以为咱显摆。
她也拿王满满举例子,跟姥娘道:“你看,王满满现在都不跟我玩了,就是因为她妈妈总夸我,夸完我就训斥她……”
邢爱燕笑得不行,但是一琢磨,觉得小外孙女说得又在理,所以现在骆听雨在家里看书,她在外头的时候,胡同里的邻居问‘小九没出来啊’,她就说‘在家看电视’或者‘在家听收音机’呢。
董慧推着车子跟邢爱燕和许秀芝她婆婆打招呼。
寒暄了两句‘你干啥去了’‘我去买了点粗盐’之后,董慧说起赵来娣的事:“说是关进了那个地方叫…叫啥来着,你看我这脑子,啥少年啥管教所还是…反正就是专门关十四五这个年纪犯了罪的孩子。”
又感叹:“那几个丢了的孩子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找回来。”
“最好关她一辈子。”许秀芝她婆婆不忿地道,“看着挺好个孩子,结果不学好!”
赵来娣在胡同里长大,对周边环境熟悉,知道胡同里有几个孩子,也清楚他们平常都爱在哪片区域玩。
利用这个带着人贩子过来抢孩子,现在胡同里的人一提她就少不了骂两句。
董慧也忍不住骂了两句脏话,最后又道:“听说她很配合,加上她年龄小,反正具体咱也不懂的这个,听说才判了五年。”
“五年太轻了。”邢爱燕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不忿地道,“放她出来干啥?继续当祸害啊!”
可不忿归不忿,他们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那几个同伙有的判了十年,有的是无期,这样也不解恨,都恨不能将他们千刀万剐了才好。
至于丢了的孩子,警方顺着线索追过去了,至今还没有消息传来。
邢爱燕几个念了好几声弥陀佛,都挺揪心。
至于杨芳,胡同里的人是不清楚他们住哪儿,听说换好几个地方了,要么房东知道她家那些事以后把他们撵走,要不就是宿舍区那家孩子没找回来的上门打砸,成过街老鼠了。
赵建业的工作是保住了,但调了个岗位,烧锅炉去了。
两口子现在也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赵建业埋怨杨芳平日里太苛责闺女,非打即骂,要不然也不能让女儿心生怨恨做出这种事来。
又怨她出馊主意丢了村里的院子……
当然,就算没丢,也没脸回去住了,黄井山他娘没的时候他还回去吊唁,结果…人家现在想弄死他的心都有。
杨芳则也开始算旧账,嫌他回到家啥也不管,油瓶倒了都不扶……
这些胡同里的人没再去关心,倒是在三月中旬,有消息传过来,说找回来两个孩子,还解救了一名被拐妇女。
一个是二棉厂宿舍那边的,一个良陈北面某个公社的村子里的。
赵磊还没有音讯。
解救的妇女不是省城这边的,是新东省偏西边的某个县上的。
邢爱燕听说的晚,他们跟文霞带着俩孩子一起回老家了。
中间文霞抽空回来过几次,待个一两天,帮着婆婆忙活忙活,接着再回去。
骆常庆也忙,他得盯着穗城那边的服装厂,抽空飞回来一趟,带回来大批的货,趁着晚上拉回家里,全摞到了南屋里。
成大发没想到骆常庆这么疯狂,比他还疯狂,每款两万件在交货之后,又各加购了两万件。
那钱跟不要钱似的往里投。
货全压着!
成大发成了那个跟着骆常庆投资的人了。
他都心惊胆战的,替骆常庆担心太多了卖不完。
也吃惊骆常庆的大手笔。
倒是家里的服装厂快把骆常庆奉为财神爷了。
成大发还担心骆常庆以后越过他去直接跟家里亲戚合作,但骆常庆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他很相得中成大发的眼光。
这批衣服就是,如果没有成大发磨破嘴皮似的游说,厂里不会提前生产。
所以,以后还是会继续合作。
今天的骆常庆也在石安村,房子封顶,一家人都得回来。
村里盖房子有‘上梁’的习俗,楼房就是封顶的时候举行仪式。
廖春华提前好几天就去给文霞发电报,说这么重要的环节千万得回来。
邢爱燕和文喜粮也觉得这是大事,都得回来。
把店里安排好,让丁丽莲几个看着,一家人提前赶回来忙活,准备上供的东西之类的。
村里超过一半的人跑来看。
村里第一座三层小楼啊。
不少西头的孩子都跑了过来,围在边上看热闹。
村里人有羡慕的,有嫉妒的。
羡慕的盼着自家日子哪天也能跟人家骆常庆家一样,不说起三层楼,盖个小二层也行啊。
嫉妒的则跟旁边的嘀咕:“这要是政策突然一变,他家可就行了,第一个就得斗他们家,甭叫他们嘚瑟。”
旁边的人也不愿意听这话,‘啧’了一声道:“人家啥时候嘚瑟了?过年的时候你没从人家手里买鱼啊?没买人家的炒货啊?没觉得省劲啊?你说你这个人真是…说的啥话!”
--
王满满被妈妈和姐姐训哭了好几回。
她就不愿意看见骆听雨了。
骆听雨现在都开始藏拙了,她还跟姥娘说,在外头尽量别夸她,再让人家以为咱显摆。
她也拿王满满举例子,跟姥娘道:“你看,王满满现在都不跟我玩了,就是因为她妈妈总夸我,夸完我就训斥她……”
邢爱燕笑得不行,但是一琢磨,觉得小外孙女说得又在理,所以现在骆听雨在家里看书,她在外头的时候,胡同里的邻居问‘小九没出来啊’,她就说‘在家看电视’或者‘在家听收音机’呢。
董慧推着车子跟邢爱燕和许秀芝她婆婆打招呼。
寒暄了两句‘你干啥去了’‘我去买了点粗盐’之后,董慧说起赵来娣的事:“说是关进了那个地方叫…叫啥来着,你看我这脑子,啥少年啥管教所还是…反正就是专门关十四五这个年纪犯了罪的孩子。”
又感叹:“那几个丢了的孩子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找回来。”
“最好关她一辈子。”许秀芝她婆婆不忿地道,“看着挺好个孩子,结果不学好!”
赵来娣在胡同里长大,对周边环境熟悉,知道胡同里有几个孩子,也清楚他们平常都爱在哪片区域玩。
利用这个带着人贩子过来抢孩子,现在胡同里的人一提她就少不了骂两句。
董慧也忍不住骂了两句脏话,最后又道:“听说她很配合,加上她年龄小,反正具体咱也不懂的这个,听说才判了五年。”
“五年太轻了。”邢爱燕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不忿地道,“放她出来干啥?继续当祸害啊!”
可不忿归不忿,他们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那几个同伙有的判了十年,有的是无期,这样也不解恨,都恨不能将他们千刀万剐了才好。
至于丢了的孩子,警方顺着线索追过去了,至今还没有消息传来。
邢爱燕几个念了好几声弥陀佛,都挺揪心。
至于杨芳,胡同里的人是不清楚他们住哪儿,听说换好几个地方了,要么房东知道她家那些事以后把他们撵走,要不就是宿舍区那家孩子没找回来的上门打砸,成过街老鼠了。
赵建业的工作是保住了,但调了个岗位,烧锅炉去了。
两口子现在也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赵建业埋怨杨芳平日里太苛责闺女,非打即骂,要不然也不能让女儿心生怨恨做出这种事来。
又怨她出馊主意丢了村里的院子……
当然,就算没丢,也没脸回去住了,黄井山他娘没的时候他还回去吊唁,结果…人家现在想弄死他的心都有。
杨芳则也开始算旧账,嫌他回到家啥也不管,油瓶倒了都不扶……
这些胡同里的人没再去关心,倒是在三月中旬,有消息传过来,说找回来两个孩子,还解救了一名被拐妇女。
一个是二棉厂宿舍那边的,一个良陈北面某个公社的村子里的。
赵磊还没有音讯。
解救的妇女不是省城这边的,是新东省偏西边的某个县上的。
邢爱燕听说的晚,他们跟文霞带着俩孩子一起回老家了。
中间文霞抽空回来过几次,待个一两天,帮着婆婆忙活忙活,接着再回去。
骆常庆也忙,他得盯着穗城那边的服装厂,抽空飞回来一趟,带回来大批的货,趁着晚上拉回家里,全摞到了南屋里。
成大发没想到骆常庆这么疯狂,比他还疯狂,每款两万件在交货之后,又各加购了两万件。
那钱跟不要钱似的往里投。
货全压着!
成大发成了那个跟着骆常庆投资的人了。
他都心惊胆战的,替骆常庆担心太多了卖不完。
也吃惊骆常庆的大手笔。
倒是家里的服装厂快把骆常庆奉为财神爷了。
成大发还担心骆常庆以后越过他去直接跟家里亲戚合作,但骆常庆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他很相得中成大发的眼光。
这批衣服就是,如果没有成大发磨破嘴皮似的游说,厂里不会提前生产。
所以,以后还是会继续合作。
今天的骆常庆也在石安村,房子封顶,一家人都得回来。
村里盖房子有‘上梁’的习俗,楼房就是封顶的时候举行仪式。
廖春华提前好几天就去给文霞发电报,说这么重要的环节千万得回来。
邢爱燕和文喜粮也觉得这是大事,都得回来。
把店里安排好,让丁丽莲几个看着,一家人提前赶回来忙活,准备上供的东西之类的。
村里超过一半的人跑来看。
村里第一座三层小楼啊。
不少西头的孩子都跑了过来,围在边上看热闹。
村里人有羡慕的,有嫉妒的。
羡慕的盼着自家日子哪天也能跟人家骆常庆家一样,不说起三层楼,盖个小二层也行啊。
嫉妒的则跟旁边的嘀咕:“这要是政策突然一变,他家可就行了,第一个就得斗他们家,甭叫他们嘚瑟。”
旁边的人也不愿意听这话,‘啧’了一声道:“人家啥时候嘚瑟了?过年的时候你没从人家手里买鱼啊?没买人家的炒货啊?没觉得省劲啊?你说你这个人真是…说的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