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
“就是朝廷里的那些。”那人恨铁不成钢道,“你没看见马鞍上那么大的一个‘姚’字吗?”
“姚……”
当今世上,能挂一个姚字的,除了太尉姚玉春,便别无他人。
“姚玉春……”那人提及便觉胆寒,忍不住想起之前阻拦马队的青年,道,“也不知那少侠是谁,敢下姚玉春的面子。”
“不知道。不过看面相有些熟……”
那人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这人是不是之前在折梅宴上以一敌百的鹤归?”
“鹤归不是死了吗?”
驿站中的人叽叽喳喳,一人一句,却也十分热闹。哪知这句话一说,靠左在窗边的一个中年男子便抬起头来。
众人看见他背后用铁链拴着一把沟壑纵横的宽剑。
宽剑的主人勾起嘴角,微微一讪:“鹤归可活得好好的。”
……
鹤归原先本想绕过这个处处是人的驿站,哪知却刚好碰上这种事。
早在离开梅岭时,鹤归已不再佩戴那副自欺欺人的面具,他以真面目示人,便可时刻警醒自己,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
只是方才看见孩童遇险,脑子还没转过来,人已经冲上去了。
鹤归懊恼地叹了口气。
手中的剑是在一个铁匠那里买的,鹤归看中了它轻巧灵动的剑身,便买了下来,但没来得及取名。
眼下银色的剑身上沾满了血,鹤归绕到城外,找了一条溪流将它洗净后,才慢慢地折返回去。
数月之前,他离开梅岭,回了洞庭一趟。
和光派一些安好,正值冬日,鹤归被留下看了一场千里成冰的景象后,才带着行囊来到了鸢都。
说到底,洞庭救了他,却也不是他真正的家。
即便霍元洲视他如亲,他也不能常年叨扰,况且,还是带着鹤归的身份。
近几个月来,鹤归不再刻意去压制体内的真气,但兴许是这十多年来成了惯性,他依然无法感受到体内真气的流动。
方才砍断马蹄的那一下,至今仍让他觉得气血翻涌。
他抬手擦了擦嘴角,果然看见了一抹殷红。
他无所顾忌,随手将指尖上的血掸去,走进了一条偏僻的小路。
记忆中鸢都外的村庄依旧是炊烟如许,那座低矮的小山坡外,坐落着许多错落有致的房屋,其中一间,就是鹤归曾经的家。
春日和煦,鸟雀飞鸣。
鹤归循着记忆找到一户农家,站在围栏之外时,却突然有些踟蹰不前。
正此时,陈旧的木门被推开。
一个身穿褐布衣,长布靴的老妇,端着一盘桑叶走了出来。她身形佝偻,银发满头,一阶一阶地下了阶梯,停在鹤归面前。
起初她还未有任何反应,只是怔愣着看见鹤归颇为干净的着装,直到她视线往上,落在了鹤归的脸上。
鹤归喊:“娘。”
妇人手中的簸箕应声落地。
屋内很大,比幼时大得多。估计是在鹤归走后,又扩大了一层地基。前屋是迎客招待之地,后屋约莫住着他们数目庞大的一家人。
鹤归并不落座,视线一转,没看见其他人。
徐妇有些局促,只觉这满目尘灰的地方与鹤归身上的穿戴格格不入。她搓着双手,在衣衫上抹了好几下,才后知后觉得给鹤归倒了一杯茶。
按理说,民间父母之礼,即便久出未归,也应当是后辈给长辈敬茶。
可大概是徐妇脸上的尴尬太过,鹤归仿似毫无芥蒂地接过了茶,一饮而尽。
入口只涩不甘,和关不渡喝的那茶天壤之别。
徐妇明里暗里端详着鹤归的神色,许久之后,才敢轻声问道:“九儿,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言语间,好像以为鹤归回来是寻仇似的。
“我回来看看。”鹤归面无表情地说,“怎么没看见爹和兄长们?”
“他们下田去了。”徐妇站在鹤归对面,畏畏缩缩地说,“春来,买的秧苗再不下地,就要霉了。”
鹤归轻轻“嗯”了一声。
四下安静,徐妇却始终有些不安。
“你走后,家里依旧揭不开锅。”她踱着步子,缓慢地来回走着,“老大第二年就病死了,剩下的几个兄弟,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你的兄长,如今就剩两个了。”
徐妇和他的丈夫,也是鹤归名义上的生父母,在无衣无食之际,仍然固执地繁衍了诸多的后代,到鹤归这里,已是第九个。
吃饭的嘴多了,能分的羹却只有那么点。
在鹤归的记忆里,他生下来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他的母亲,只会徐九儿徐九儿得叫他。
他三四岁便帮着做农活,后来家里实在是难以为继,这两个父母就盘算着把身体最弱的他卖了换粮。
但他没有恨,看着眼前这个垂老的妇人时,只觉得陌生。
倒是徐妇,分明二十年没见,竟然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鹤归。
门前传来动静,一阵脚步声伴随着犬吠,由远及近。
鹤归转过身,便见三个人依次进门而来。他认出走在最前面的那人是他的生父,后面跟着的两个中年男子,应当是他那不甚熟悉的兄长们。
刚下了农田,他们浑身是泥,打头阵的徐父一眼看见鹤归,不悦地问:“这人是谁?”
--
“就是朝廷里的那些。”那人恨铁不成钢道,“你没看见马鞍上那么大的一个‘姚’字吗?”
“姚……”
当今世上,能挂一个姚字的,除了太尉姚玉春,便别无他人。
“姚玉春……”那人提及便觉胆寒,忍不住想起之前阻拦马队的青年,道,“也不知那少侠是谁,敢下姚玉春的面子。”
“不知道。不过看面相有些熟……”
那人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这人是不是之前在折梅宴上以一敌百的鹤归?”
“鹤归不是死了吗?”
驿站中的人叽叽喳喳,一人一句,却也十分热闹。哪知这句话一说,靠左在窗边的一个中年男子便抬起头来。
众人看见他背后用铁链拴着一把沟壑纵横的宽剑。
宽剑的主人勾起嘴角,微微一讪:“鹤归可活得好好的。”
……
鹤归原先本想绕过这个处处是人的驿站,哪知却刚好碰上这种事。
早在离开梅岭时,鹤归已不再佩戴那副自欺欺人的面具,他以真面目示人,便可时刻警醒自己,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
只是方才看见孩童遇险,脑子还没转过来,人已经冲上去了。
鹤归懊恼地叹了口气。
手中的剑是在一个铁匠那里买的,鹤归看中了它轻巧灵动的剑身,便买了下来,但没来得及取名。
眼下银色的剑身上沾满了血,鹤归绕到城外,找了一条溪流将它洗净后,才慢慢地折返回去。
数月之前,他离开梅岭,回了洞庭一趟。
和光派一些安好,正值冬日,鹤归被留下看了一场千里成冰的景象后,才带着行囊来到了鸢都。
说到底,洞庭救了他,却也不是他真正的家。
即便霍元洲视他如亲,他也不能常年叨扰,况且,还是带着鹤归的身份。
近几个月来,鹤归不再刻意去压制体内的真气,但兴许是这十多年来成了惯性,他依然无法感受到体内真气的流动。
方才砍断马蹄的那一下,至今仍让他觉得气血翻涌。
他抬手擦了擦嘴角,果然看见了一抹殷红。
他无所顾忌,随手将指尖上的血掸去,走进了一条偏僻的小路。
记忆中鸢都外的村庄依旧是炊烟如许,那座低矮的小山坡外,坐落着许多错落有致的房屋,其中一间,就是鹤归曾经的家。
春日和煦,鸟雀飞鸣。
鹤归循着记忆找到一户农家,站在围栏之外时,却突然有些踟蹰不前。
正此时,陈旧的木门被推开。
一个身穿褐布衣,长布靴的老妇,端着一盘桑叶走了出来。她身形佝偻,银发满头,一阶一阶地下了阶梯,停在鹤归面前。
起初她还未有任何反应,只是怔愣着看见鹤归颇为干净的着装,直到她视线往上,落在了鹤归的脸上。
鹤归喊:“娘。”
妇人手中的簸箕应声落地。
屋内很大,比幼时大得多。估计是在鹤归走后,又扩大了一层地基。前屋是迎客招待之地,后屋约莫住着他们数目庞大的一家人。
鹤归并不落座,视线一转,没看见其他人。
徐妇有些局促,只觉这满目尘灰的地方与鹤归身上的穿戴格格不入。她搓着双手,在衣衫上抹了好几下,才后知后觉得给鹤归倒了一杯茶。
按理说,民间父母之礼,即便久出未归,也应当是后辈给长辈敬茶。
可大概是徐妇脸上的尴尬太过,鹤归仿似毫无芥蒂地接过了茶,一饮而尽。
入口只涩不甘,和关不渡喝的那茶天壤之别。
徐妇明里暗里端详着鹤归的神色,许久之后,才敢轻声问道:“九儿,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言语间,好像以为鹤归回来是寻仇似的。
“我回来看看。”鹤归面无表情地说,“怎么没看见爹和兄长们?”
“他们下田去了。”徐妇站在鹤归对面,畏畏缩缩地说,“春来,买的秧苗再不下地,就要霉了。”
鹤归轻轻“嗯”了一声。
四下安静,徐妇却始终有些不安。
“你走后,家里依旧揭不开锅。”她踱着步子,缓慢地来回走着,“老大第二年就病死了,剩下的几个兄弟,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你的兄长,如今就剩两个了。”
徐妇和他的丈夫,也是鹤归名义上的生父母,在无衣无食之际,仍然固执地繁衍了诸多的后代,到鹤归这里,已是第九个。
吃饭的嘴多了,能分的羹却只有那么点。
在鹤归的记忆里,他生下来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他的母亲,只会徐九儿徐九儿得叫他。
他三四岁便帮着做农活,后来家里实在是难以为继,这两个父母就盘算着把身体最弱的他卖了换粮。
但他没有恨,看着眼前这个垂老的妇人时,只觉得陌生。
倒是徐妇,分明二十年没见,竟然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鹤归。
门前传来动静,一阵脚步声伴随着犬吠,由远及近。
鹤归转过身,便见三个人依次进门而来。他认出走在最前面的那人是他的生父,后面跟着的两个中年男子,应当是他那不甚熟悉的兄长们。
刚下了农田,他们浑身是泥,打头阵的徐父一眼看见鹤归,不悦地问:“这人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