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仓库大约有篮球场大小,但有用的东西并不多,很明显主人跑路前对里面进行过清理。弟兄们只在员工宿舍找到百来斤粮食,再有就是蚊帐、肥皂之类的日用品。
些许小玩意明显满足不了大家的胃口,赵诚索性下令对城内所有无主的房屋仓库做全面搜索,防止有什么“军需物资”被日军所利用。
理由光明正大,而且还有大把的缅甸卢比对前主人们进行补偿,弟兄们破门抄家时一脸的坦然。
那些钞票都是从当地英国准备银行里捡来的,缅甸丢失在即,银行的人没心情带着废纸跑路,所以扔了一地。可是弟兄们却不这么认为,在大英帝国宣布缅甸卢比作废之前,钞票就是钞票!
缅甸有句谚语,华人会做生意,格拉(缅甸人对印度人的称呼,kalar)能攒家底。这话半对半错,缅甸的华人确实是靠着各种小生意发的家,碾米、榨糖、开小饭馆、倒腾木材,挣的钱多半是血汗钱。印度人的发家史则不那么光彩,他们在英国主子的手下官为吏,起家时多半占了“政策性优势”。除去传统的生意,强取豪夺、放高利贷也是重要的赚钱手段,近百年下来,城内乡间绝大部分土地、作坊、商店几乎尽在印度人的手上。
英国人败的实在太快,那些英国和印度来的移民只能带走现金和细软,但是大宗的货物却不得不留了下来。
城内城外,随处都可以听到弟兄们的欢声笑语。碾米店、榨油坊、商店、烤烟工厂、仓库,凡是有物资囤积的地方全在门口做了标记,车队在火车站卸完伤号能大搬家。
“糖四千九百斤,豆油九千斤,大米七十万斤,香烟、雨伞、蚊帐、胶底鞋、火柴、雨披和肥皂之类的,大概能装七八车。此外还有没人认领的缅牛一百九十头,山羊六百来只!”豹子和老虎很快便报来了账目,数目上肯定有些出入,但是足以让赵诚弄明白自己的家底是个什么状况。
难怪日本人都喜欢四处打劫呢,这东西来的是快,赵诚感慨的一塌糊涂。有这批物资作为补充,英多那边的部队也能松口气,特别是大批的日用品,虽然没有粮食金贵,但是对士气的提升极大。看着弟兄们不断补充着行囊,老赵也拿了两条香烟塞进自己的背包里,去利多的路程可不近,多备一点精神食粮总是没错的。
一路紧赶慢赶,车队总算到了,甚至比之前预计的时间要早半个钟头。把伤兵们安顿到火车上,然后所有好胳膊好腿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往卡车上装物资。
东西太多,超载是无疑的,不过没人在乎,现在多装一斤米,说不定半道上就能全一条性命下来。其实带什么、不带什么,连赵诚心里都没有底,在老林子里撤退远比打仗复杂,更要命的是几万人一起行动,要准备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说句不好听的,恐怕**序列里就没人能干好这份活。
傍晚时分,物资总算装妥当了。望着南返的车队撤退越开越远,赵诚总算松了口气。根据总部发来的最新战报称,杰沙一线已经岌岌可危。虽然守军退回伊瓦洛底江西岸时炸毁了江上的大桥,可是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如果日军全力进攻,杰沙失陷的时间不会比日军用于架桥的时间长上多少。
为了替主力西行争取更多的时间,廖耀湘已经命令步兵两营附炮兵一连向杰沙增援,总部的几辆装甲车也一并派了过去。饶是如此,至多明天下午,英多驻军就会和日军交手。
倒计时开始了,各种麻烦事纷至而来。自家的事情自不消说,有宪兵盯着,纵是有什么人敢眦毛也会被一巴掌给抽趴下。讨厌的是英国人那边,听说日军离英多只有半天的路程,这帮二货立刻与远征军分道扬镳,带着一大票英国难民奔了甘包达。
英军主力十天前已经西撤印度,与总部一起北上的多是后勤部队,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过一个步兵营和英多几座仓库的守备队,而在他们撤退路线上,第33师团布置的阻击部队至少在一个大队以上。虽然日军不得不将兵力分散配置于平梨铺、庞宾、霍马林等地,但要说英军能一路杀过钦敦江,还真没人敢相信。
总部对这帮子英国盟友相当恼火,见到人家去意已决,上上下下连个出来送行的人都没有,所有人都自顾自的忙着自己的事情。英国人带走了大量的物资,可是丢下来的更多,不趁机踅么点能用的家当,恐怕以后哭都找不到坟头……
日军越逼越近,到处人心惶惶!但是赵诚他们还是在城里休整了一个晚上才出发。他盘算过,即使英多那边不设防,日本也得两天以后才能赶到甘贡,不睡个好觉实在对不起前线的将士。
现在总部补给充足,自己这个管后勤的去了也派不上多大用场。赵诚随即下达了新的命令:“向西进山,走小路超到队伍前头去,然后在夏都赛建立收容站!”
老大发了话,弟兄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当兵的么,吃粮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服从。再说,一看地图就能知道,如果这会南下和总部汇合,大家至少得多走小二百里的冤枉路。有这个闲工夫,不如早点到地头歇会呢!
出城向西,只半天便到了公路的尽头,所谓道路,不过是当地人用脚踩出来的一条条土路。不过大家都在滇西丛林里讨过生活,倒也不觉着辛苦。
赵诚没有骑马,背着背包,和弟兄们一起在用双腿丈量着大地。这会所有的牛马都驮着物资,连羊的身上都是一样,他自然不会为了贪图安逸占用宝贵的运力。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特殊化的话,大概就是老赵一直走在队伍中央,不用和其他人轮流去前头砍树开路。
第一天,队伍走了七十里。但是站在高处向东望去,依旧能隐约看见甘贡城里的灯火!
些许小玩意明显满足不了大家的胃口,赵诚索性下令对城内所有无主的房屋仓库做全面搜索,防止有什么“军需物资”被日军所利用。
理由光明正大,而且还有大把的缅甸卢比对前主人们进行补偿,弟兄们破门抄家时一脸的坦然。
那些钞票都是从当地英国准备银行里捡来的,缅甸丢失在即,银行的人没心情带着废纸跑路,所以扔了一地。可是弟兄们却不这么认为,在大英帝国宣布缅甸卢比作废之前,钞票就是钞票!
缅甸有句谚语,华人会做生意,格拉(缅甸人对印度人的称呼,kalar)能攒家底。这话半对半错,缅甸的华人确实是靠着各种小生意发的家,碾米、榨糖、开小饭馆、倒腾木材,挣的钱多半是血汗钱。印度人的发家史则不那么光彩,他们在英国主子的手下官为吏,起家时多半占了“政策性优势”。除去传统的生意,强取豪夺、放高利贷也是重要的赚钱手段,近百年下来,城内乡间绝大部分土地、作坊、商店几乎尽在印度人的手上。
英国人败的实在太快,那些英国和印度来的移民只能带走现金和细软,但是大宗的货物却不得不留了下来。
城内城外,随处都可以听到弟兄们的欢声笑语。碾米店、榨油坊、商店、烤烟工厂、仓库,凡是有物资囤积的地方全在门口做了标记,车队在火车站卸完伤号能大搬家。
“糖四千九百斤,豆油九千斤,大米七十万斤,香烟、雨伞、蚊帐、胶底鞋、火柴、雨披和肥皂之类的,大概能装七八车。此外还有没人认领的缅牛一百九十头,山羊六百来只!”豹子和老虎很快便报来了账目,数目上肯定有些出入,但是足以让赵诚弄明白自己的家底是个什么状况。
难怪日本人都喜欢四处打劫呢,这东西来的是快,赵诚感慨的一塌糊涂。有这批物资作为补充,英多那边的部队也能松口气,特别是大批的日用品,虽然没有粮食金贵,但是对士气的提升极大。看着弟兄们不断补充着行囊,老赵也拿了两条香烟塞进自己的背包里,去利多的路程可不近,多备一点精神食粮总是没错的。
一路紧赶慢赶,车队总算到了,甚至比之前预计的时间要早半个钟头。把伤兵们安顿到火车上,然后所有好胳膊好腿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往卡车上装物资。
东西太多,超载是无疑的,不过没人在乎,现在多装一斤米,说不定半道上就能全一条性命下来。其实带什么、不带什么,连赵诚心里都没有底,在老林子里撤退远比打仗复杂,更要命的是几万人一起行动,要准备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说句不好听的,恐怕**序列里就没人能干好这份活。
傍晚时分,物资总算装妥当了。望着南返的车队撤退越开越远,赵诚总算松了口气。根据总部发来的最新战报称,杰沙一线已经岌岌可危。虽然守军退回伊瓦洛底江西岸时炸毁了江上的大桥,可是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如果日军全力进攻,杰沙失陷的时间不会比日军用于架桥的时间长上多少。
为了替主力西行争取更多的时间,廖耀湘已经命令步兵两营附炮兵一连向杰沙增援,总部的几辆装甲车也一并派了过去。饶是如此,至多明天下午,英多驻军就会和日军交手。
倒计时开始了,各种麻烦事纷至而来。自家的事情自不消说,有宪兵盯着,纵是有什么人敢眦毛也会被一巴掌给抽趴下。讨厌的是英国人那边,听说日军离英多只有半天的路程,这帮二货立刻与远征军分道扬镳,带着一大票英国难民奔了甘包达。
英军主力十天前已经西撤印度,与总部一起北上的多是后勤部队,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过一个步兵营和英多几座仓库的守备队,而在他们撤退路线上,第33师团布置的阻击部队至少在一个大队以上。虽然日军不得不将兵力分散配置于平梨铺、庞宾、霍马林等地,但要说英军能一路杀过钦敦江,还真没人敢相信。
总部对这帮子英国盟友相当恼火,见到人家去意已决,上上下下连个出来送行的人都没有,所有人都自顾自的忙着自己的事情。英国人带走了大量的物资,可是丢下来的更多,不趁机踅么点能用的家当,恐怕以后哭都找不到坟头……
日军越逼越近,到处人心惶惶!但是赵诚他们还是在城里休整了一个晚上才出发。他盘算过,即使英多那边不设防,日本也得两天以后才能赶到甘贡,不睡个好觉实在对不起前线的将士。
现在总部补给充足,自己这个管后勤的去了也派不上多大用场。赵诚随即下达了新的命令:“向西进山,走小路超到队伍前头去,然后在夏都赛建立收容站!”
老大发了话,弟兄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当兵的么,吃粮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服从。再说,一看地图就能知道,如果这会南下和总部汇合,大家至少得多走小二百里的冤枉路。有这个闲工夫,不如早点到地头歇会呢!
出城向西,只半天便到了公路的尽头,所谓道路,不过是当地人用脚踩出来的一条条土路。不过大家都在滇西丛林里讨过生活,倒也不觉着辛苦。
赵诚没有骑马,背着背包,和弟兄们一起在用双腿丈量着大地。这会所有的牛马都驮着物资,连羊的身上都是一样,他自然不会为了贪图安逸占用宝贵的运力。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特殊化的话,大概就是老赵一直走在队伍中央,不用和其他人轮流去前头砍树开路。
第一天,队伍走了七十里。但是站在高处向东望去,依旧能隐约看见甘贡城里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