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宪只是个侍卫,本不敢过问王爷家事,眼下打起仗来没那么多繁文规矩,他才敢来问问。王阳关瞥了他一眼,坦然道:“你方才说的是妾室,我要娶她做的是妻子,如何能一样?”
孙宪虽然有时不着调,但是头脑还算聪明,一下子就听明白了王爷这意思,不禁感叹他的用心。
“那小的怎么听说,上次您中毒的事,是她干的?”孙宪小心翼翼地问出心中的疑问,“小的还听说,她被您罚了杖责?”
王阳关的眼神顿时从柔和变得严厉,盯着孙宪,像要将他看出个洞来似的。
这样逼人的目光,七尺男儿也受不住。孙宪害怕地缩了缩,正要往要退,就听见他问:“你们都听说了?”
“这……不敢瞒王爷,这样的大事,京城都传遍了。”孙宪瞪大眼睛,竟看见王阳关眼里有了一丝杀气,吓得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小的只是听说啊,王爷您内院的事,小的怎么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王阳关才收回他刀子般的目光,眸中的痛意才一浮现便暗了下去,扬了扬下巴:“你起来吧。”
孙宪不敢起来,低声道:“难道外面说的都不是真的么?”
此事关乎皇帝,王阳关想为暮雪辩解,却陷在君臣之义里,便只道:“外界传闻多有不实,你们不要相信。此事到此为止,旁的就不要再问了。”
说罢一抚额,有些累了,但是眼下还有些部署事宜要安排,挥了挥手:“你且回去休息,免得到时值班时没有精神。”
孙宪领命退下后,他一边看地图,一边研究兵法,却止不住地想起她来。走时太过匆忙,连也她好好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本来再过几天,他就应该履约,八抬大轿将她迎娶回王府的。谁知人间之事,风云变幻如此莫测。大齐到了存亡之时,匹夫有责,何况是他呢。
此番战事,不是今朝守住了城就能结束的。守住城只是开始,北方还有那么多失地,当时失去容易,要想再夺回来可就难了。
蓦然想起,那年在江南,暮雪带他去清源山谷,当时东方佑就断言,大齐之祸就在北方鞑靼。他还特意研究了防微杜渐之策,可惜二皇子一临朝,就把他的心血都毁了。
王阳关已托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请东方佑,也不知他老人家还肯不肯出关来助。
此时军中约有七八位主要与事的大臣,都是他的老部下,其中二人是武将出身。他拿不准主意的,要请几人一同相商,心里才算有底。
京城里许多人已经南逃避难去了,平日里最热闹的长安街和护城河现在也没什么人影儿,百姓们人心惶惶,门也不敢出了。
暮雪为了让年氏放心,一大早便进宫去打探最新的消息。皇帝的病塌前,皇后,德馨公主和一众宫女太监正守着。
“民女暮雪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暮雪行礼如仪。
皇帝很虚弱,仅抬了抬手示意她起身。德馨公主与暮雪一向交好,此时亲自扶她起来,急道:“暮雪姐姐,皇兄病得这样厉害,听说你懂医术,有没有什么法子?”
皇后摇了摇头,苦笑道:“暮雪再厉害,也是沈钟调教出来的,连沈钟都医不好的病症,暮雪能有什么法子?你就别为难她了。”
暮雪点头认同,她的医术的确不及沈钟,沈钟要是医不得,她多半儿也医不得。
德馨却道:“哥哥都这样了,死马当成活马医,何不就试试呢?”
原本这是极不吉利的话,在御前这么说可构成死罪,恐怕也就德馨敢这样讲了。皇后正要怪罪,皇帝却开了尊口:“叫她试试吧。”
暮雪屈膝应了,上前为他请脉,又查看了他的舌苔,眼睛,望闻问切一番后,心下明白他这已是不治之症,病入膏肓,恐怕就算是神仙再世,也没什么起死回生的好法子了。
皇帝见到她的表情,便顿然什么都明白了,摇了摇头,声音苍老得如同七八十岁的老人:“罢了,罢了,朕早就该知道的。”
暮雪大着胆子看向皇帝,大病中的他已经没了身为帝王的威严,唯剩下患者的痛苦与无奈。不知是不是因为是在看一个气数要绝了的人的缘故,她第一次有想同他说话的欲望。他是她的兄长,与她有同一个父亲,同一条血脉。
或许因为在病中,皇帝柔和了许多,特别是对暮雪,想到她的丈夫正在替自己守城,把对王阳关的愧疚都转到了她身上。
他开口问:“阳关的父母可都还好?”
“劳圣上记挂,都好。”暮雪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圣上最近是不是吃了许多大补之物?”
皇后替皇帝回答了:“可不是么,太医们都没有法子,上次叫沈钟来,他也没有良方,只好用了人参鹿茸来撑着了。”
暮雪闻言皱眉,摇了摇头,思忖道:“这不可,一味地进补恐怕只会闹得越发的虚,倒不如用温和温补的方子,慢慢养着,若能熬得过去,还能多持久些日子。”
给王阳关下毒的事,她心里是怨皇帝的,因此才不愿意入宫相认。但是她晓得,皇帝那副毒剂并不致死,只是想借此夺了王阳关的权。
更何况,现下太子被废,三皇子软弱,若是皇帝真的驾崩了,二皇子要是即了位,事态只会越发的糟糕。皇帝在,总会念着王阳关的好,皇帝要是不在了,新帝能不能容下王阳关这个权臣,还很难说。
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她希望皇帝尽可能地活久一些,才会给出真心的建议。
皇帝对自己的身子有所了解,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这些日子吃了许多金贵的进补之物,病非但未好,身子还觉得阵阵虚热。
不禁对暮雪有了几分愧意,他一挥手:“你们都下去,朕有话要同暮雪讲。”
孙宪虽然有时不着调,但是头脑还算聪明,一下子就听明白了王爷这意思,不禁感叹他的用心。
“那小的怎么听说,上次您中毒的事,是她干的?”孙宪小心翼翼地问出心中的疑问,“小的还听说,她被您罚了杖责?”
王阳关的眼神顿时从柔和变得严厉,盯着孙宪,像要将他看出个洞来似的。
这样逼人的目光,七尺男儿也受不住。孙宪害怕地缩了缩,正要往要退,就听见他问:“你们都听说了?”
“这……不敢瞒王爷,这样的大事,京城都传遍了。”孙宪瞪大眼睛,竟看见王阳关眼里有了一丝杀气,吓得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小的只是听说啊,王爷您内院的事,小的怎么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王阳关才收回他刀子般的目光,眸中的痛意才一浮现便暗了下去,扬了扬下巴:“你起来吧。”
孙宪不敢起来,低声道:“难道外面说的都不是真的么?”
此事关乎皇帝,王阳关想为暮雪辩解,却陷在君臣之义里,便只道:“外界传闻多有不实,你们不要相信。此事到此为止,旁的就不要再问了。”
说罢一抚额,有些累了,但是眼下还有些部署事宜要安排,挥了挥手:“你且回去休息,免得到时值班时没有精神。”
孙宪领命退下后,他一边看地图,一边研究兵法,却止不住地想起她来。走时太过匆忙,连也她好好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本来再过几天,他就应该履约,八抬大轿将她迎娶回王府的。谁知人间之事,风云变幻如此莫测。大齐到了存亡之时,匹夫有责,何况是他呢。
此番战事,不是今朝守住了城就能结束的。守住城只是开始,北方还有那么多失地,当时失去容易,要想再夺回来可就难了。
蓦然想起,那年在江南,暮雪带他去清源山谷,当时东方佑就断言,大齐之祸就在北方鞑靼。他还特意研究了防微杜渐之策,可惜二皇子一临朝,就把他的心血都毁了。
王阳关已托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请东方佑,也不知他老人家还肯不肯出关来助。
此时军中约有七八位主要与事的大臣,都是他的老部下,其中二人是武将出身。他拿不准主意的,要请几人一同相商,心里才算有底。
京城里许多人已经南逃避难去了,平日里最热闹的长安街和护城河现在也没什么人影儿,百姓们人心惶惶,门也不敢出了。
暮雪为了让年氏放心,一大早便进宫去打探最新的消息。皇帝的病塌前,皇后,德馨公主和一众宫女太监正守着。
“民女暮雪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暮雪行礼如仪。
皇帝很虚弱,仅抬了抬手示意她起身。德馨公主与暮雪一向交好,此时亲自扶她起来,急道:“暮雪姐姐,皇兄病得这样厉害,听说你懂医术,有没有什么法子?”
皇后摇了摇头,苦笑道:“暮雪再厉害,也是沈钟调教出来的,连沈钟都医不好的病症,暮雪能有什么法子?你就别为难她了。”
暮雪点头认同,她的医术的确不及沈钟,沈钟要是医不得,她多半儿也医不得。
德馨却道:“哥哥都这样了,死马当成活马医,何不就试试呢?”
原本这是极不吉利的话,在御前这么说可构成死罪,恐怕也就德馨敢这样讲了。皇后正要怪罪,皇帝却开了尊口:“叫她试试吧。”
暮雪屈膝应了,上前为他请脉,又查看了他的舌苔,眼睛,望闻问切一番后,心下明白他这已是不治之症,病入膏肓,恐怕就算是神仙再世,也没什么起死回生的好法子了。
皇帝见到她的表情,便顿然什么都明白了,摇了摇头,声音苍老得如同七八十岁的老人:“罢了,罢了,朕早就该知道的。”
暮雪大着胆子看向皇帝,大病中的他已经没了身为帝王的威严,唯剩下患者的痛苦与无奈。不知是不是因为是在看一个气数要绝了的人的缘故,她第一次有想同他说话的欲望。他是她的兄长,与她有同一个父亲,同一条血脉。
或许因为在病中,皇帝柔和了许多,特别是对暮雪,想到她的丈夫正在替自己守城,把对王阳关的愧疚都转到了她身上。
他开口问:“阳关的父母可都还好?”
“劳圣上记挂,都好。”暮雪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圣上最近是不是吃了许多大补之物?”
皇后替皇帝回答了:“可不是么,太医们都没有法子,上次叫沈钟来,他也没有良方,只好用了人参鹿茸来撑着了。”
暮雪闻言皱眉,摇了摇头,思忖道:“这不可,一味地进补恐怕只会闹得越发的虚,倒不如用温和温补的方子,慢慢养着,若能熬得过去,还能多持久些日子。”
给王阳关下毒的事,她心里是怨皇帝的,因此才不愿意入宫相认。但是她晓得,皇帝那副毒剂并不致死,只是想借此夺了王阳关的权。
更何况,现下太子被废,三皇子软弱,若是皇帝真的驾崩了,二皇子要是即了位,事态只会越发的糟糕。皇帝在,总会念着王阳关的好,皇帝要是不在了,新帝能不能容下王阳关这个权臣,还很难说。
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她希望皇帝尽可能地活久一些,才会给出真心的建议。
皇帝对自己的身子有所了解,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这些日子吃了许多金贵的进补之物,病非但未好,身子还觉得阵阵虚热。
不禁对暮雪有了几分愧意,他一挥手:“你们都下去,朕有话要同暮雪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