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闻言,有些好笑道:“你现在却也毫无变化。”
元簪笔只好道:“臣在太皇太后面前失仪,请太皇太后降罪。”
太皇太后有点厌烦地摆摆手。
阳光照在这个老人头上华贵的珠翠上,美丽得令人心惊。
太皇太后道:“你与皇家也算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你的身份,他日太子若是登基,位极人臣哀家不敢许诺,但至少也会荣宠不衰。”
元簪笔当然知道太皇太后不会无缘无故找他,但没想到是因为太子。
她久居深宫,早早不问国事,今日若非事态紧急,她也不会出面。
无论是谁当皇帝,太皇太后的身份不会变,她依然是整个魏国最尊贵的女人,因此在元簪笔心中,她没有必要为了太子找他。
元簪笔谨慎道:“臣自会忠君。”
但君是谁,元簪笔可不知道。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哀家原以为你为人雅正,可看造就,原来也是见风使舵的小人。”
元簪笔眨了眨眼睛,对于太皇太后毫不客气的评价他只想问,到底太皇太后为什么会觉得他为人雅正?
青年人不说话,指望着她的模样很有几分纯良,连太皇太后这样的人都忍不住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了,她以袖掩口咳嗽了两声,道:“哀家第一次听说你,是因为长宁。长宁告诉哀家,前朝出了个傻子,为救罪臣的儿子,连前程和命都不要了。”她望向元簪笔的脸,“谁人也无法预料后来事,可见你当年对这罪臣之子还有几分真心,为何现在却背道而驰,冰炭不投了?”
她口中的罪臣之子自然是乔郁。
不知是不是元簪笔的错觉,好像不管是谁,总喜欢拿他和乔郁的关系大做文章。
“并未背道而驰。”元簪笔道。
太皇太后嗤笑,“你与乔郁还不算背道而驰,还是要爱家说,是水火不容?”
这个评价,元簪笔就更不明白了。
他与乔郁……水火不容?
太皇太后继续道:“哀家虽然在后宫,对前朝的事情却也有所耳闻,乔郁极得陛下喜欢,”她话锋一转,“然而圣心难测,他行事又狠辣决绝,不给自己留条后路,你清楚吗?”
元簪笔只觉此刻的对话处处透露着诡异。
譬如,为何太皇太后关心他与乔郁的关系,再譬如,太皇太后为何这样关心乔郁?
“乔相心有成算,且圣心极隆,请太皇太后宽心。”
太皇太后冷冷道:“你明明事事知晓,却还要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来敷衍哀家。”
明明早知乔郁会不得善终,却不出一言阻止,只冷眼旁观。
可见,确实同乔郁关系早就不同以往。
这便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元簪笔微顿,道:“臣不敢敷衍。”
太皇太后目光落在他脸上,对方神情中有几分诚惶诚恐,只是在太皇太后看来,作伪的成分居多。
从他口中,太皇太后什么想听的都听不见,从他脸上,太皇太后什么想看的都看不见。
“今日之事,到底事关太子,乔郁做事太狠,太不知轻重,”太皇太后冷声说,元簪笔听得满头雾水,就算太皇太后想训话,也应该是对着想害她亲曾孙的乔郁,而不是一直仿佛站在岸上干干净净的元簪笔,“你说你与乔郁关系不曾疏远,他可有告诉过你此事?”还没等元簪笔回答,她便道:“不管你知不知道,你自然是要回答不知道的。”
元簪笔:“……”
连他这样几乎没什么好奇心的人,都忍不住好奇太皇太后到底要他来这做什么了。
太皇太后字字仿佛都在不忿乔郁对太子所做之事,可又满口的乔郁,让元簪笔甚至要以为,太子只是个幌子,太皇太后更关注的是乔郁。
恕他不够聪明,猜不出太皇太后的用意。
“乔郁若是再我行我素,陛下百年之后,定然为新帝所不容,”太皇太后道:“再生事端,唯有死路一条。今日他与太子种种,不过致使朝中内耗罢了,太子是太子,”她语调中没什么波动,皇族的骄傲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也永远都是太子。”
太子虽然心软懦弱,但在太皇太后心中好歹比三皇子强些,乔郁要是想扶植三皇子上位就太没有脑子了。以三皇子的性格,乔郁必死无疑。
元簪笔道:“是,臣领命。”
在太皇太后眼中,她的子孙都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条死路,她心中焦虑悲哀,不能明言。
元簪笔对乔郁几分真心几分假意太皇太后不知道,但太皇太后只能想到他去劝告乔郁。
太皇太后道:“哀家累了,你下去吧。”
元簪笔起身下拜告辞。
太皇太后突然道:“乔郁的腿是在静室断的?”
元簪笔道:“是。”
太皇太后一时无言,道:“去吧。”
她靠在椅子上,目光放空地看着庭院中的景致。
她十四岁入宫,十六岁诞下皇嗣,十七岁就做了皇后,历经多少明枪暗箭,多少算计筹谋,还不到四十岁,皇帝驾崩,她儿子和一帮兄弟厮杀,成了下一个皇帝。
她的丈夫一生未立太子,几个儿子便为这个位置你死我活地斗了近十年,新皇怕了,早早立了太子。
太子是她最喜欢的孙子,小四是她爱重的孩子。
--
元簪笔只好道:“臣在太皇太后面前失仪,请太皇太后降罪。”
太皇太后有点厌烦地摆摆手。
阳光照在这个老人头上华贵的珠翠上,美丽得令人心惊。
太皇太后道:“你与皇家也算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你的身份,他日太子若是登基,位极人臣哀家不敢许诺,但至少也会荣宠不衰。”
元簪笔当然知道太皇太后不会无缘无故找他,但没想到是因为太子。
她久居深宫,早早不问国事,今日若非事态紧急,她也不会出面。
无论是谁当皇帝,太皇太后的身份不会变,她依然是整个魏国最尊贵的女人,因此在元簪笔心中,她没有必要为了太子找他。
元簪笔谨慎道:“臣自会忠君。”
但君是谁,元簪笔可不知道。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哀家原以为你为人雅正,可看造就,原来也是见风使舵的小人。”
元簪笔眨了眨眼睛,对于太皇太后毫不客气的评价他只想问,到底太皇太后为什么会觉得他为人雅正?
青年人不说话,指望着她的模样很有几分纯良,连太皇太后这样的人都忍不住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了,她以袖掩口咳嗽了两声,道:“哀家第一次听说你,是因为长宁。长宁告诉哀家,前朝出了个傻子,为救罪臣的儿子,连前程和命都不要了。”她望向元簪笔的脸,“谁人也无法预料后来事,可见你当年对这罪臣之子还有几分真心,为何现在却背道而驰,冰炭不投了?”
她口中的罪臣之子自然是乔郁。
不知是不是元簪笔的错觉,好像不管是谁,总喜欢拿他和乔郁的关系大做文章。
“并未背道而驰。”元簪笔道。
太皇太后嗤笑,“你与乔郁还不算背道而驰,还是要爱家说,是水火不容?”
这个评价,元簪笔就更不明白了。
他与乔郁……水火不容?
太皇太后继续道:“哀家虽然在后宫,对前朝的事情却也有所耳闻,乔郁极得陛下喜欢,”她话锋一转,“然而圣心难测,他行事又狠辣决绝,不给自己留条后路,你清楚吗?”
元簪笔只觉此刻的对话处处透露着诡异。
譬如,为何太皇太后关心他与乔郁的关系,再譬如,太皇太后为何这样关心乔郁?
“乔相心有成算,且圣心极隆,请太皇太后宽心。”
太皇太后冷冷道:“你明明事事知晓,却还要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来敷衍哀家。”
明明早知乔郁会不得善终,却不出一言阻止,只冷眼旁观。
可见,确实同乔郁关系早就不同以往。
这便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元簪笔微顿,道:“臣不敢敷衍。”
太皇太后目光落在他脸上,对方神情中有几分诚惶诚恐,只是在太皇太后看来,作伪的成分居多。
从他口中,太皇太后什么想听的都听不见,从他脸上,太皇太后什么想看的都看不见。
“今日之事,到底事关太子,乔郁做事太狠,太不知轻重,”太皇太后冷声说,元簪笔听得满头雾水,就算太皇太后想训话,也应该是对着想害她亲曾孙的乔郁,而不是一直仿佛站在岸上干干净净的元簪笔,“你说你与乔郁关系不曾疏远,他可有告诉过你此事?”还没等元簪笔回答,她便道:“不管你知不知道,你自然是要回答不知道的。”
元簪笔:“……”
连他这样几乎没什么好奇心的人,都忍不住好奇太皇太后到底要他来这做什么了。
太皇太后字字仿佛都在不忿乔郁对太子所做之事,可又满口的乔郁,让元簪笔甚至要以为,太子只是个幌子,太皇太后更关注的是乔郁。
恕他不够聪明,猜不出太皇太后的用意。
“乔郁若是再我行我素,陛下百年之后,定然为新帝所不容,”太皇太后道:“再生事端,唯有死路一条。今日他与太子种种,不过致使朝中内耗罢了,太子是太子,”她语调中没什么波动,皇族的骄傲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也永远都是太子。”
太子虽然心软懦弱,但在太皇太后心中好歹比三皇子强些,乔郁要是想扶植三皇子上位就太没有脑子了。以三皇子的性格,乔郁必死无疑。
元簪笔道:“是,臣领命。”
在太皇太后眼中,她的子孙都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条死路,她心中焦虑悲哀,不能明言。
元簪笔对乔郁几分真心几分假意太皇太后不知道,但太皇太后只能想到他去劝告乔郁。
太皇太后道:“哀家累了,你下去吧。”
元簪笔起身下拜告辞。
太皇太后突然道:“乔郁的腿是在静室断的?”
元簪笔道:“是。”
太皇太后一时无言,道:“去吧。”
她靠在椅子上,目光放空地看着庭院中的景致。
她十四岁入宫,十六岁诞下皇嗣,十七岁就做了皇后,历经多少明枪暗箭,多少算计筹谋,还不到四十岁,皇帝驾崩,她儿子和一帮兄弟厮杀,成了下一个皇帝。
她的丈夫一生未立太子,几个儿子便为这个位置你死我活地斗了近十年,新皇怕了,早早立了太子。
太子是她最喜欢的孙子,小四是她爱重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