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姐一心为潘大哥守节,是我跪着恳求,她才不得不与我成亲。”沈静握着赵衡的手,慢慢说道,“圣上宿疾在身,仍苦心孤诣为殿下铺路。不必殿下去恨,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怕也是撑不过今年去了。”
“……至于我。”
沈静顿了顿,转头看看赵衡,轻声道:“我从未有过半分半毫,后悔与殿下这一段情。”
“我只怪人生之事无常,牵挂又太多。”沈静顿了一顿,又慢慢说着,“刚知道殿下要娶亲那些日子,我也时常觉得心里苦闷,每到夜间,便辗转不能成眠……可是若细想想,倘若我不是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倘若如今我的父母亲仍然健在,怕也是要看着我娶妻生子,过寻常日子,才会放心的。”
“如今朝局不稳,外有强敌换伺,圣上疾病缠身,两位皇子年纪幼小。所以圣上对殿下期盼甚多。殿下将来肩上挑着的担子,不止有圣上,皇子,和殿下自己。还有天地君民,社稷百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殿下以后……万不可再如此任性妄为了。”
“你说的是。”
赵衡默然许久,握紧了沈静的手,然后松开,站起身来:“……你说的是。孤该回去了。”
他起身走到门口,却又停住,站了片刻,回过头看着沈静苦笑道:“以后那么长的日子,也不知道没了妙安,孤能从何处去寻一点慰藉?”
沈静缓缓起身,迎着他的目光,低声道:“此生不能许君以情,唯有报之以义……无论身在何方,我会尽我绵薄之力,为殿下分忧。”
二月十二,沈静新婚毕。一回到翰林院,便与于之静、吕蒙一齐接到吏部文书,因年初事务繁忙,将三人破格拔擢入礼部、工部任主事,为从六品。
三人与学士方炜道了别,各自收拾,分别赴任了。
这事说大不算大,说小却也不小。
如此一来,同榜进士中,沈静三人便在升迁上先快了一步。
沈静却对于之静与吕蒙二人有所歉意。
赵度要将他拔入工部,这是早就告诉了他的,他也不敢反驳。可是如今,众人虽然没有明说,却都暗道圣上向来对沈静加以青眼,于之静和吕蒙这是沾了沈静的光了。
因为他的缘故,竟连两人都要遭受非议了。
只是眼下,他也顾不得二人处境,因为工部这里,他一过来,便先遭人为难了一番。
沈静一入工部,卓大江便点名要他同领江南治水事务,并说此事已经禀告过了尚书苗申俭。
沈静自然从命。
可是江南治水是大事,更是若干人两眼巴巴盯着的“肥差”。卓大江力排众议,对沈静这破格的重用,却引起了卓大江手下几位员外郎的眼红不满。
次日沈静正事到任,尚书苗申俭与卓大江将沈静事情一说,转身便走了,只留下堂上几个员外郎和主事。
旁人倒还好些,其中一名叫做杨誉的,向来性子耿直,又无忌口,当着众人的面便对沈静开口讽刺道:
“沈探花高才。去江南跑了一趟,待了三四个月,写了篇文章,资格便越过我们这些勤勤恳恳劳作五六年的老家伙了。若再待个二年,豫王殿下出言保举,怕不是要官居二三品了?到时平步青云,可别忘了咱们这些垫脚石才好。”
这话一出,本来众人都要散了,却都纷纷驻足,有装作劝说圆场,跟着一起附和嘲讽的,也有站在一旁心中窃喜看笑话的。一众人中,只有周云之与沈静熟悉,只是他看看沈静,又看看杨誉,一副为难的样子,也不敢为沈静说话。
众目睽睽之下,沈静却没有半分气恼,上前对杨誉拱手行礼:“杨大人教导的是。沈静才疏学浅,年纪也轻。初来工部,日后还要仰赖诸位多多指点才是。”
“教导?沈探花文章差点就誉满天下了,我们哪里敢?”杨誉嗤笑一声,“真是俗话说的,做得好不如说得好。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出了力,怕是到时候还要求沈探花耍耍笔杆子,为我们美言几句呢。哪里就指点的了你了?”
沈静依旧平心静气:“杨大人言过了。沈静来这里,并非是为了写文章,是为了跟着诸位大人,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的。因此来工部之前,也曾研读过几部营造、水工的书籍簿册,若是——”
还未等他说完,杨誉便哼了一声,将他打断:“读了几部书,便觉得自己是踏踏实实做事了?沈探花,不是我故意为难你。水工的事,不知你懂得几分几毫?丈量河湖深浅,堤坝河岸修建多长,需得土方几多,石方几多,民夫几多,这些可都是要实打实干过才知道的!都照沈探花这法子,到时候发了洪水,咱们也别修堤坝了,都站在那里哇啦哇啦背书,便能把洪水退回去了!”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杨誉也跟着笑了两声,得意瞥了沈静几眼,便转身跟着众人扬长而去。
只留下周云之,待众人走远了,亦步亦趋跟在沈静后头,低声歉意道:“对不住,也没有开口为你说话……”
沈静摇头笑道:“杨大人说的有道理。”
周云之安慰他道,“杨员外今天过分了,我也没有想到他会当众让你难堪……其实他这人,唉,还是有几分才学的,只是脾气不好,为人又有些自大。江南治水这事,听说他曾几次向尚书大人和卓侍郎请缨,想接这差事,谁成想卓大人相中了你,想必他是有些恼羞成怒了……你不必太在意的,日久见人心,时候长了,他们就知道你的真才实学了。”
--
“大姐一心为潘大哥守节,是我跪着恳求,她才不得不与我成亲。”沈静握着赵衡的手,慢慢说道,“圣上宿疾在身,仍苦心孤诣为殿下铺路。不必殿下去恨,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怕也是撑不过今年去了。”
“……至于我。”
沈静顿了顿,转头看看赵衡,轻声道:“我从未有过半分半毫,后悔与殿下这一段情。”
“我只怪人生之事无常,牵挂又太多。”沈静顿了一顿,又慢慢说着,“刚知道殿下要娶亲那些日子,我也时常觉得心里苦闷,每到夜间,便辗转不能成眠……可是若细想想,倘若我不是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倘若如今我的父母亲仍然健在,怕也是要看着我娶妻生子,过寻常日子,才会放心的。”
“如今朝局不稳,外有强敌换伺,圣上疾病缠身,两位皇子年纪幼小。所以圣上对殿下期盼甚多。殿下将来肩上挑着的担子,不止有圣上,皇子,和殿下自己。还有天地君民,社稷百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殿下以后……万不可再如此任性妄为了。”
“你说的是。”
赵衡默然许久,握紧了沈静的手,然后松开,站起身来:“……你说的是。孤该回去了。”
他起身走到门口,却又停住,站了片刻,回过头看着沈静苦笑道:“以后那么长的日子,也不知道没了妙安,孤能从何处去寻一点慰藉?”
沈静缓缓起身,迎着他的目光,低声道:“此生不能许君以情,唯有报之以义……无论身在何方,我会尽我绵薄之力,为殿下分忧。”
二月十二,沈静新婚毕。一回到翰林院,便与于之静、吕蒙一齐接到吏部文书,因年初事务繁忙,将三人破格拔擢入礼部、工部任主事,为从六品。
三人与学士方炜道了别,各自收拾,分别赴任了。
这事说大不算大,说小却也不小。
如此一来,同榜进士中,沈静三人便在升迁上先快了一步。
沈静却对于之静与吕蒙二人有所歉意。
赵度要将他拔入工部,这是早就告诉了他的,他也不敢反驳。可是如今,众人虽然没有明说,却都暗道圣上向来对沈静加以青眼,于之静和吕蒙这是沾了沈静的光了。
因为他的缘故,竟连两人都要遭受非议了。
只是眼下,他也顾不得二人处境,因为工部这里,他一过来,便先遭人为难了一番。
沈静一入工部,卓大江便点名要他同领江南治水事务,并说此事已经禀告过了尚书苗申俭。
沈静自然从命。
可是江南治水是大事,更是若干人两眼巴巴盯着的“肥差”。卓大江力排众议,对沈静这破格的重用,却引起了卓大江手下几位员外郎的眼红不满。
次日沈静正事到任,尚书苗申俭与卓大江将沈静事情一说,转身便走了,只留下堂上几个员外郎和主事。
旁人倒还好些,其中一名叫做杨誉的,向来性子耿直,又无忌口,当着众人的面便对沈静开口讽刺道:
“沈探花高才。去江南跑了一趟,待了三四个月,写了篇文章,资格便越过我们这些勤勤恳恳劳作五六年的老家伙了。若再待个二年,豫王殿下出言保举,怕不是要官居二三品了?到时平步青云,可别忘了咱们这些垫脚石才好。”
这话一出,本来众人都要散了,却都纷纷驻足,有装作劝说圆场,跟着一起附和嘲讽的,也有站在一旁心中窃喜看笑话的。一众人中,只有周云之与沈静熟悉,只是他看看沈静,又看看杨誉,一副为难的样子,也不敢为沈静说话。
众目睽睽之下,沈静却没有半分气恼,上前对杨誉拱手行礼:“杨大人教导的是。沈静才疏学浅,年纪也轻。初来工部,日后还要仰赖诸位多多指点才是。”
“教导?沈探花文章差点就誉满天下了,我们哪里敢?”杨誉嗤笑一声,“真是俗话说的,做得好不如说得好。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出了力,怕是到时候还要求沈探花耍耍笔杆子,为我们美言几句呢。哪里就指点的了你了?”
沈静依旧平心静气:“杨大人言过了。沈静来这里,并非是为了写文章,是为了跟着诸位大人,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的。因此来工部之前,也曾研读过几部营造、水工的书籍簿册,若是——”
还未等他说完,杨誉便哼了一声,将他打断:“读了几部书,便觉得自己是踏踏实实做事了?沈探花,不是我故意为难你。水工的事,不知你懂得几分几毫?丈量河湖深浅,堤坝河岸修建多长,需得土方几多,石方几多,民夫几多,这些可都是要实打实干过才知道的!都照沈探花这法子,到时候发了洪水,咱们也别修堤坝了,都站在那里哇啦哇啦背书,便能把洪水退回去了!”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杨誉也跟着笑了两声,得意瞥了沈静几眼,便转身跟着众人扬长而去。
只留下周云之,待众人走远了,亦步亦趋跟在沈静后头,低声歉意道:“对不住,也没有开口为你说话……”
沈静摇头笑道:“杨大人说的有道理。”
周云之安慰他道,“杨员外今天过分了,我也没有想到他会当众让你难堪……其实他这人,唉,还是有几分才学的,只是脾气不好,为人又有些自大。江南治水这事,听说他曾几次向尚书大人和卓侍郎请缨,想接这差事,谁成想卓大人相中了你,想必他是有些恼羞成怒了……你不必太在意的,日久见人心,时候长了,他们就知道你的真才实学了。”
--